方格精選

挑書策略-精準挑出適合你的書 / 韓筠青專欄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韓筠青
每次在 Instagram 發動態分享新買的書的時候,會瞬間湧入一則則的私訊:「這本感覺不錯耶!」、「怎麼又有新書。」、「看書速度好快喔。」 等等。
當中也有人詢問我,如何在眼花撩亂的書店裡,精準的挑出適合自己的、回家後真正會翻開的書,於是這次決定不藏私的跟大家聊聊我在茫茫書海中的挑書策略!
慢慢的,我從「買一堆根本不會看的書回家」演變為「二刷書櫃裡的每本書」。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知道自己的眼睛及頭腦面對什麼種類的書「最順、最舒服」;不順眼、不舒服,怎麼有翻開它的動力呢?相較於以前只鍾愛科幻小說,我在美國唸研究所時,會開始將政治類、論文、哲學等等較學術的書籍帶回家,而這些書通常知識強度與文字排版都很密,當時的我,還不知道這些「不是自己想看、真的會翻開的書」,而是「覺得應該要看,但.根.本.不.會.看」的書。下場是,它們被我堆在家收集灰塵、增添書櫃飽滿度,畢業要搬回台灣時只好全數資源回收。
由於要海運回台灣的作品跟攝影書太多了,必須割捨至少百分之七十的家當(拍攝道具們也含淚賣掉),在斷捨離的同時,當下也明白自己真的買了太多不必要的東西,當中包含上面提到的「買回家放著」的書。我也在這時,開始檢討我過度感性的購書行為。於是,在把書丟到巨大的回收桶之前,告訴自己以後絕對不能再讓書淪落到「還沒經過翻閱就被回收」的慘況。
後來,每次逛書店時,我都會在結帳前回想書被回收的畫面,花很多時間確認買下它的必要性;反覆練習、檢視之後,整理出了自己的選書三策略。
2017 年最喜歡的一本書 ©韓筠青
選書三策略,快狠準十五分鐘挑完結帳
我通常不會在網路挑書,一定會到書店現場挑,因為自己不太喜歡用螢幕閱讀,也習慣買書前確認好內容是不是符合標題,下面整理出了近年來練就的挑書三策略。
  • 第一:不預設挑書分類
逛書店的時候,我會所有書籍區都走一遍,這不僅可以讓我熟悉各個專題的走向,也可以意外的在不熟悉的領域發現自己的新興趣。不給自己設限,就會有更多發現。所以我的書櫃有設計思考、飲食血糖控制、藝術史、攝影論文、散文、法醫等等不同種類的書。
  • 第二:先挑順眼的封面、在從書腰設計找出書籍理念
除了朋友或老師推薦的書籍之外,若是全然陌生的新書,封面順不順眼很重要。雖然我們都知道 Don’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但書海茫茫中,從封面評斷一本書也是合情合理啊!
《知的資本論》內頁 ©韓筠青
  • 第三:翻內頁確認排版、目錄、寫作風格
上圖《知的資本論》是 2017 年我最喜歡的一本書,當初也是先注意到封面,接著從書腰上找到這本書試圖傳遞的理念、以及作者資訊後,馬上對這本書產生好感;接著,我會翻開內頁確認排版是否舒服(文字編排太密的話,即使內容精彩,也會看不下去)、目錄是否也與標題符合(有些書的重點都在封底講完了,內容普普),最後確認自己的眼睛喜歡作者的寫作風格
目前買回家的書,都經過上述三個方法才能走到結帳這一部,所以書架上的每本書我一定都會看完,有時候還會捨不得看完呢!
延伸分享:台北市我最愛的書店 - 誠品 R79 中山地下書街
©韓筠青 / 誠品R79 中山地下書街
有一間喜歡的書店很重要,就像喝到第一口咖啡才算一天的正式開始,是個非必要但需要的存在。
以前總覺得買書就要去信義或敦南誠品,因為書最多、最豐富,還可以順便逛街,直到 2017 年暑假,我逛了誠品在中山地下書街的新店面,一逛馬上有不一樣的感覺!也給了我新的領悟。(2018 年底誠品南西開幕後,即便書店更大、更多選擇,我喜歡 R79 的心依舊不變。)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這間小分店?這間屬狹長型、每一個分類會以拱門的設計分開,雖然在翻書的時候很容易擋到其他客人的路,但是不知道為什麼人的數量總是不多不少剛剛好,目前沒有遇過人擠人的狀況。
有趣的是,每次向店員詢書時,店員的回覆也與其他分店不同 :「直走經過三個拱門後右手邊就會看到藝術史類了。」
©韓筠青 / 誠品R79 中山地下書街
誠品 R79 店面小書又不多,但店員的選書與陳列已經幫我省去一半以上的挑書時間了。
由於店面不大,沒有多餘的坪數可以放氣勢宣傳品,加上樓上還有一整棟的誠品南西店,能放進來 R79 的書必定會慎選。店裡的每一道拱門內,會放一到兩張長桌,長桌上不一定只放封面朝上的新書,而是有邏輯的放「猜你喜歡」的相關推薦書籍,這是我在其他分店較少感受到的陳列方法。所以通常去超大型的書店會空手而回,因為太多選擇反而不想逛。
舉例來說,我在西洋美術區(下圖)就先看到了白底藍線條封面的如何使用你的眼睛這本書,翻了之後非常想買,而這本正上方放的西洋美術史,職場必備的商業素養,更是引起了我的好奇心。這兩本雖屬藝術類書籍,然而內容輕鬆也涵蓋到科普與商業、睡前及搭捷運時皆適合閱讀。
©韓筠青 / 誠品R79 中山地下書街
當然,也有人會反問,有一套自己的挑書策略重要嗎?憑直覺不行嗎?我會這麼回答:「無論用什麼方法,在面對千萬種選擇時,你依然清楚明白『眼前這本書,買回家之後到底會不會看、對自己有沒有幫助、看完有沒有心曠神怡。』」
前提是,要喜歡上閱讀這件事;不用怕看得慢,要先喜歡才行。

Follow me -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0K會員
139內容數
身為一位攝影創作者的同時,我喜歡看書更勝於攝影展;對文學、社科、科普、商業、藝術書籍抱有永無止盡的好奇心。唯有閱讀,方能讓我在創作的同時預視畫面中的各種可能性。專欄以書籍推薦為主,不分類別,是我先替大家選好的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筠青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詩學》是一本藏有神奇力量的著作,當我一邊閱讀、浮現在腦海裡的創作構想就越明確。
「我的作品從不憑空而來,那是我感受到體內流動的情緒之後,將他們從心裡一一「消化、抽絲剝繭」之後方才轉變為一張張的攝影作品。 」
《詩學》是一本藏有神奇力量的著作,當我一邊閱讀、浮現在腦海裡的創作構想就越明確。
「我的作品從不憑空而來,那是我感受到體內流動的情緒之後,將他們從心裡一一「消化、抽絲剝繭」之後方才轉變為一張張的攝影作品。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基本上,我會隨身帶著書,雖然不一定有時間看。 我看過很多的書,少說上千本,看的書也很雜,但認真說起來,我買的書不算多,因為大部份我都會在書局看完。想介紹幾位我喜歡的作家。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買書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就買囉。 今早打開讀墨首頁,不小心看到小說《方舟》的廣告,事前沒聽過這作者,也沒聽過這本書,甚至沒看到任何人推介,不過看完此書的簡介後,竟然不是默默將書放進書櫃就算,而是決定直接結帳。 推理小說啊,對我的吸引力總是最大,反正買書,也就連同之前朋友推介的《Puzzle Vo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
日更一千字DAY7 我今天又開始逛博客來,每次逛都可以逛很久,我喜歡看即將出版的書,然後點「可訂購通知我」或是點「加入下次再買」,購物車就會越來越長,偶而也會巡一下有些書籍是不是真的想要讀,想要跟需要是需要做取捨,這也讓我想到閱讀也是如此,所以想跟你分享我覺得閱讀需要取捨的部分。 1.書籍的
Thumbnail
你去書店都買了什麼呢?你相信在書店可以買到好人生嗎? 這本「去書店買個好人生」透過八章節的安排,除了說明閱讀帶來的好處和能力之外,也分享如何挑選書籍、書籍的包裝和設計對閱讀吸引力的影響、如何與書做斷捨離⋯⋯等。而本篇文章則摘要作者書中的文句,並以個人的體悟和心得分享做回應。
Thumbnail
一本好書在讀了第二次、第三次後還能帶給你更多,而一本爛書連被讀完的時間都不配。
Thumbnail
基本上,我會隨身帶著書,雖然不一定有時間看。 我看過很多的書,少說上千本,看的書也很雜,但認真說起來,我買的書不算多,因為大部份我都會在書局看完。想介紹幾位我喜歡的作家。 
我一直都不太能專心讀完一本課本, 總是喜歡收集各種在講同一個主題的書, 然後去分析這些書之間哪邊一致,哪邊不一致。 教科書作為老師上課時候的主要引用來源, 我想只要那本中文教科書的品質夠好,那麼用中文教科書也很適合。 然而,我想大家都有經驗,理工科的中文教科書,
Thumbnail
喜歡逛實體書店通常不是因為真的已經確定要買什麼書,而且去「#遇見書」。從書店人員會把哪些書放在一起、每隔一段時間有設置什麼議題的書展區,除了可以看看關聯書單,拓展自己的視野(突破同溫層),也可以瞭解這家書店的「個性」,個性跟自己合不合拍,這也是有些人常常會說喜歡A書店甚於B書店的原因之一。
買書不需要任何理由,喜歡就買囉。 今早打開讀墨首頁,不小心看到小說《方舟》的廣告,事前沒聽過這作者,也沒聽過這本書,甚至沒看到任何人推介,不過看完此書的簡介後,竟然不是默默將書放進書櫃就算,而是決定直接結帳。 推理小說啊,對我的吸引力總是最大,反正買書,也就連同之前朋友推介的《Puzzle Vo
Thumbnail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Thumbnail
2023年,我在閱讀習慣上,有很大的調整。我「看完」的書變少了,但「看過」的書卻變多了。 一直以來,我看書都有一個壞習慣,就是書一定要看「完」。除非真的遇到很爛的書,不然,我都會耐著性子讀到最後一頁,深怕錯過某個重要知識或概念。 我想,這應該就是一種FOMO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