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
關於書的整理方式,近藤麻理惠老師在《怦然心動的整理魔法》教授的技巧:像是把書架上的書全部拿下來,然後放到地上。或是處理掉「總有一天會讀的書」、如何判斷應該要留下的書,皆以實體書為介紹主軸。
然而面臨高房價、高通膨的時代,不論是自購房還是租屋處,居所漸趨狹小已是必然的事實。也就是說大部分的人別說沒有書房,可能連找個地方放個書架都覺得勉強。
電子閱讀器攜帶方便、為實體空間不足收藏書本的問題解套,卻解決不了我們愛囤積的習慣。因此如何在看得到卻摸不著的平面決定要捨要留哪些書籍,成為科技時代要面臨的新課題。
【適用對象與工具】
【方法與步驟】
步驟一 建立新的收藏名稱「名人堂」、「待讀清單」
這裡的「收藏」,指的是自己替書做的分類,如下圖。
步驟二 「名人堂」、「待讀清單」的判斷標準
所謂的「名人堂」書籍就是:絕不能丟棄,毫不猶豫就能斷言「我好心動!」、不管幾次都看不膩的的書。
這樣的書不一定是大家口中的經典之作。可能是某方面啟蒙的書籍,譬如幫助我重啟寫作之路的
《寫吧!為了抵達自己》。作者沒力史翠普溫暖鼓勵的筆觸讓人覺得寫作不再是困難的事;或是失意時看了會充滿正能量的、激勵自己的書。像是藝人許傑輝
《我不是最耀眼的但可以是最努力的》,對比目前的「躺平」文化,再怎麼不被看好仍不忘鼓勵自己、做好一個演員的堅持。不需要他人督促,自己就會拿起來反覆閱讀的書,就能歸於此類。
至於在「稍後閱讀」清單裡的書籍,多半已經看了一部份,也許是時間不夠,或是某些段落的內容需要多點時間消化與思考,沒辦法一口氣讀完。
常常讓自己心動的書可能同時有好幾本。加上網路、平板的便利性,一不小心手滑就添購了三五本新書。然而一本書看完再看下一本也不符合多數人的閱讀習慣,總是有好幾本不同性質的書輪著看,才不會閱讀疲勞嘛!
由於興趣廣泛,我的「待讀清單」裡,大約維持在10~20本書的量,包含小說、理財、健身等主題,但絕不超過20本。一方面保持閱讀的多樣性與彈性,也可以幫助控制買書的預算,不至於買了很多書卻都來不及翻。
步驟三 超過一個月「未讀」的書=「總有一天」會讀的書=永遠不會讀
KOBO電子書有個功能(相信大部分的電子書都有),就是用百分比顯示目前的閱讀進度。以KOBO來說,「已閱讀74%」、「已閱讀24%」數字多寡,就能大概了解這本書還需要多久可以看完。
如果是像「名人堂」一樣會反覆閱讀的書,進度條反而會停留在上一次閱讀的地方。只要看完重複瀏覽的章節後點選「標示為已完成」就會保持在已讀完的狀態。
至於如何得知哪些書買了但都沒看過呢?
按照以下順序點選「我的書籍」、「書籍」、「書籍管理」查看,就會顯示電子書櫃裡所有書本的閱讀進度。找出標示「未讀」的書。以我自己的經驗,這些「未讀」的書買來超過一個月都不曾看過,代表當時的我不需要這樣的資訊,那就可以把這本書處理(刪除)了。
值得注意的是:KOBO有一種「每日99」的促銷活動,一本動輒3、4百的書有機會以99元的超低價購入。剛入手電子書的我的確有好幾次掉入這樣的促銷陷阱,最後發現這些書內容不是過於艱澀,就是這個主題自己根本沒興趣。再怎麼便宜,損失的不只是金錢,書本也沒發揮應有的價值。
幸好有了入坑幾次的經驗,看到「每日99」時還是會心動一下下,卻不會像之前一樣急著買下來了。
【具體效益】
手邊不存放過多資訊時,會更容易發現對自己有用且必要的資訊、需要補強的知識,還有真正在意的人事物。
老話說得好「唯有失去才懂得珍惜」,講的不僅是人際關係,書本也一樣。唯有把書刪了之後,才會明白對這類主題是不是真的感興趣。如果移除後發現這本書其實很重要,只要重新輸入書名,再下載回來就好。
幸好,重新下載和購買實體書不同,不用再花一次冤枉錢。這是KOBO人性化的設計之一。不過這件事還沒發生在我身上就是了。這再次證明了「我總有一天會想讀」的書,那個「有一天」永遠也不會到來的定律。
【資料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