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領初中期──官員補褂(常服)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福建分巡臺灣道

  這邊選擇的官職是「臺灣道」,是清代台灣未建省之前的最高官職之一。

  「道」(又稱「道員」)是清朝時,「省」與「府州」之間的一個類似於行政區的規劃。道員的權力凌駕於臺灣「府」之上,但仍受福建省管轄。

  「臺灣道」的位階為正四品文官,清朝為避免培植地方勢力,主官皆從外地輪調,所以此官職不會是臺灣人擔任。除此之外,清廷也會增設「監察御史」,來制衡道員的權力,像是之前參考的〈番社采風圖〉,就是由當時駐台的監察御史命令畫工繪製的。

◆官員補褂(常服)
  清代官服在不同場合有不同的差別。比如「朝服」、「吉服」,都是在比較正式的特殊場合裡才會穿的禮服。「朝服」為最正式的服飾,大多在大典、祭祀時被穿上,而吉服是略低一個層次的禮服,大多使用在節日宴請時。除此之外,在畫「容像」時也會把朝服拿出來穿,因為朝服較常服來的華麗精緻,也能象徵社經地位,大概就跟拍沙龍照時會穿上自己最正式的衣服一樣。
官員常服形象參考
  但官員們最實用的仍然是「常服」,常服並不是像我們想像的「日常之服」,而是「常朝之服」,有點類似辦公服裝。常服的長袍可以單穿,有時也會有「袍+褂」的搭配,將常服袍穿在裡面,外面套一件代表官職的「補褂」便算常服。這邊介紹的就是這種搭配。
#常服冠(吉服冠)+#頂戴
常服冠(夏)
  清朝帽子有分多種,這頂「涼帽」是官員夏日所用官帽,材料大多為藤、竹製成,先裹一層白色的綾羅,外面再覆著紅纓。

  而上面的那顆「頂戴」,則是代表著他的官職,隨著每顆頂珠的寶石不同,他的位階也不一樣,像這邊的四品就是「青金石」。除此之外,若是功勳卓著的大臣,則有可能會被皇上封賜孔雀羽毛製的「花翎」。
各式官階頂戴
#朝珠

  朝珠是清朝官服的一種佩掛物,掛在頸項垂於胸前,通常共108顆,每27顆間穿入一粒大珠,大珠共四顆,稱分珠。

#常服袍
常服袍
  這件「常服」分為二部分,一件是「常服袍」。

  常服袍通常是石青色或靛青色的,形制上與一般長袍相差不大,但是袖口處多有蓋至手臂的「馬蹄袖」。若官員是皇親國戚,則衣襬會開四岔(前後左右,我們在此參考的是此類常服袍),一般官吏則是開兩岔(前後)。因為是常服袍,不同於大型場合用的朝服、吉服等,在袖口、衣襬處皆沒有刺繡。

#補褂
補褂
  套在常服袍外面的那件則是「補褂」,又稱為「補服」。

  補褂名稱由來主要是因為胸前後背都綴有一塊方形「補子」,補子是區分官品階級的重要特徵之一,補子上的動物,文官是禽鳥,武官則是猛獸,不同種類的動物也代表不同官階。
正四品文官補子(雁)
#套褲#方頭靴

  因為常服袍有開衩的設計,所以要搭配穿在內裡的套褲,才不會因此走光;「方頭靴」的靴類在清代多為官吏階級穿著,而且「方頭」在清代才開始興起,明代靴類則多為尖頭。

◆山雨欲來風滿樓

  臺灣道為1727年-1885年的最高官衙之一,這個職位在台一百多年,經歷了好幾位皇帝的轉換,相較起來人類短短的生命,在綿長的歷史交替裡顯得渺小脆弱。那時的臺灣尚未建省,也未曾想過在遙遠地區傳來的戰役,會影響未來的台灣政權轉移。

  這是清領初、中期的倒數第二篇介紹,我們接下來會介紹清朝開港後的台灣服裝。西化影響、多元族群,地方的仕紳與蓬勃的文化,那是一個文物極多、豐富多彩的年代,也是一個影響台灣極為重要的年代。

#網友廖伯豪先生補充

  所謂清代涼帽正名是夏「常服冠」同時亦作夏「吉服冠」,其制皆以白色羅覆面,並作有帽緣,並未有所謂湖色。
  另清代常服規制,一般官員所謂二開裾是指前後開,並非開兩側,唯皇帝等覺羅宗室方能再開左右側(是為四開裾)。
  頂珠僅為清代帽頂的寶石結構,故宜稱頂戴、頂子、常服冠頂。四品帽頂寶石除青金石外,更多是使用藍色涅(不透明)玻璃。
  想了解臺灣清代官帽及官服最詳盡的研究內容,可參考拙作《清代官帽頂戴研究:以臺灣考古出土與傳世文物為例》以及發表於《故宮文物月刊》402期〈華服彰祿-從王得祿蟒炮彈清代官員吉服〉。
委託繪師:伊藤笑
參考資料:王金華〈中國傳統服飾:清代服裝〉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263會員
77內容數
台灣歷代服飾誌與繪師合作,重現各年代的官員、名人、士農工商服飾,搭配細部分解與介紹。   我們會在初期每個年代各發布四到八張,結束後再逐漸依年代資料不同增加補充,期望能讓大家在找尋資料時更為方便喔!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台灣服飾誌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清領前期的士人穿什麼?
清領初期糖廠工人穿什麼?
清領前期的士人穿什麼?
清領初期糖廠工人穿什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每年農曆七月,家家戶戶和公司、學校等單位,都會遵循中元普度的文化,備辦供品來祭拜地基主、老大公媽和好兄弟,這是良善的風俗。但普度不是單純準備供品、拿香拜拜的形式而已,要彰顯普度的真實功德,必得深明普度的真義!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君奉天看了看玉離經的穿著,方向盤一轉,前往一家高級男士服飾店,幫他添購了幾套西裝和休閒服,以及搭配的皮鞋與休閒鞋。   「去換上。」君奉天遞給他一套深色西服及一條領帶,吩咐道。   玉離經接過衣物,在服務員的帶領下進入更衣室。   他對著異邦服飾怔忡了好一會兒,順利穿上合身的上衣與褲子,開始挑戰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Thumbnail
一般三法衣是指出家人的三種袈裟,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同時,北投區中正山上,張天師府邸)     「待會就要下山開庭了啊,拿件好看點的道服來,我可不想損了一宗之長的形象。」     張慎從衣櫥裡取出象徵天師道宗門裡最高權限的橘色龍紋道袍,然而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能與這件華服相匹配的喜悅神情。從眼神再到五官,無一不被糾結的怨氣所填滿。
Thumbnail
       忠已著好朝服,並且戴上了帽子。而整個宅邸一早就由典禮局的奉令佈置好了,樑柱全掛上了白色太陽的裝飾,牆壁也黏上了紅紙剪成的太陽,而牆角等一些角落比較髒的地方,也早就清理的一乾二淨......
Thumbnail
前幾天隨心所欲,四處走走 就來到了臺南南鯤鯓拜拜🙏,替家人與自己求個平安。 南鯤鯓代天府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 南鯤鯓代天府供奉五位王爺,因此王爺誕辰日共有四個進香期,尤其又以農曆4月26、27兩天、大王爺及范王爺的誕辰,是南鯤鯓
Thumbnail
臺灣每年農曆七月,家家戶戶和公司、學校等單位,都會遵循中元普度的文化,備辦供品來祭拜地基主、老大公媽和好兄弟,這是良善的風俗。但普度不是單純準備供品、拿香拜拜的形式而已,要彰顯普度的真實功德,必得深明普度的真義!
文官總督時期 隨著民族自決的風潮與日本進入「大正民主」時代,1919年後,台灣總督可由文官擔任,軍權另設台灣軍司令官掌管,治理台灣的策略也改為同化政策。臺灣在許多方面與日本逐漸接軌。1922年,《臺灣教育令》通過,臺灣實行與日本相同的學制。1921年,日本國會通過《法三號》,修正部分六三法的內容,
臺灣保甲制度 臺灣在清治時期便有隨其他省份實施保甲制度。 台灣在日本統治時期台灣總督府警察機構用來控制臺灣社會的制度也稱作保甲制度。起源於1899年5月8日拂曉,以陳秋菊為首的700名抗日人士,襲擊台北城、大稻埕。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召商人辜顯榮來商量鎮壓抗日與匪徒勢力之策。辜顯榮貢獻的「治匪」策,
Thumbnail
  君奉天看了看玉離經的穿著,方向盤一轉,前往一家高級男士服飾店,幫他添購了幾套西裝和休閒服,以及搭配的皮鞋與休閒鞋。   「去換上。」君奉天遞給他一套深色西服及一條領帶,吩咐道。   玉離經接過衣物,在服務員的帶領下進入更衣室。   他對著異邦服飾怔忡了好一會兒,順利穿上合身的上衣與褲子,開始挑戰
Thumbnail
日前讀陳柔縉《臺灣囍事》,對於臺灣日治時代的生活史,增進不少了解。 不少如今習以為常者,當年卻是「突破」性的大事,像現在的婚紗,幾乎都是純白,實則以前祖母輩的人卻覺得白紗禮服很不吉利,認為非得「大紅色」不可。 由於日本明治維新起追求西化,結婚時,新人開始學西方人穿白紗禮服,因為西方人認為,穿白紗
Thumbnail
一般三法衣是指出家人的三種袈裟,袈裟又稱解脫服、福田衣。發心出家求解脫的行者,身被袈裟,安然無畏,不為外道邪魔所擾,非白衣居士所能披,故稱解脫服。擷取自:《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The great vow of Amitabha / 尊貴 龍德嚴淨仁波切 著©
Thumbnail
台南,一個人文薈萃的好地方,同時也是古老的府城,歷史的痕跡在這裡比比皆是,但是越古老的東西,就越有它的智慧,同時更加古老也往往代表更危險。 漢人在台灣的足跡能上溯到哪?我想,鄭成功應該是大家第一個想到的在台政權吧。 沒錯,今天的任務來自於明鄭時期的故事,現在回頭想想,說是現代版的戲說台灣一點也不為
Thumbnail
 (同時,北投區中正山上,張天師府邸)     「待會就要下山開庭了啊,拿件好看點的道服來,我可不想損了一宗之長的形象。」     張慎從衣櫥裡取出象徵天師道宗門裡最高權限的橘色龍紋道袍,然而此刻他的臉上卻沒有半分能與這件華服相匹配的喜悅神情。從眼神再到五官,無一不被糾結的怨氣所填滿。
Thumbnail
       忠已著好朝服,並且戴上了帽子。而整個宅邸一早就由典禮局的奉令佈置好了,樑柱全掛上了白色太陽的裝飾,牆壁也黏上了紅紙剪成的太陽,而牆角等一些角落比較髒的地方,也早就清理的一乾二淨......
Thumbnail
前幾天隨心所欲,四處走走 就來到了臺南南鯤鯓拜拜🙏,替家人與自己求個平安。 南鯤鯓代天府因分靈眾多又被稱為臺灣王爺總廟,主祀「代天巡狩」李、池、吳、朱、范 府千歲五府千歲。 南鯤鯓代天府供奉五位王爺,因此王爺誕辰日共有四個進香期,尤其又以農曆4月26、27兩天、大王爺及范王爺的誕辰,是南鯤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