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方格精選

【圖解戰史】「九二海戰」之新型沱江艦的命名由來(中)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共軍的指揮所將獨自向北前進的美堅號登陸艦誤判為維源號巡邏艦,而把維源號與柳江號巡邏艦所組成的護衛艦隊,當成「有一艘巡邏艦正護衛著美堅號登陸艦」,因此擬定了錯誤的戰術,並分別下令給共軍的魚雷艇第1大隊與護衛艇第31大隊。
9月2日的零時30分左右,雙方開始進入接戰距離,而國軍搶先發動攻擊。
【共軍在誤判下展開作戰行動】共軍的攻擊主力,魚雷艇第1大隊奉命向右轉,以攻擊「共軍認定的美堅號登陸艦」,結果將與噸位與火力都比魚雷艇更大的維源號巡邏艦與柳江號巡邏艦正面遭遇。而原本正朝美堅號登陸艦前進的護衛艇第31大隊,也奉命向右轉,以避開「共軍認定的維源號巡邏艦」,而錯失了攻擊美堅號登陸艦的絕佳機會。由於美堅號登陸艦的防衛火力較薄弱、速度又較慢,在落單的情況下若遭共軍炮艇圍攻,恐怕兇多吉少。
共軍魚雷艇以扇型的編隊,對維源號與柳江號發射魚雷。
【共軍魚雷艇逼近發射魚雷】由於共軍魚雷艇的主要武器就是艇上的兩枚魚雷,因此共軍採取的戰術,就是全力快速逼近,直到可以發射魚雷的距離發動攻擊。而維源號巡邏艦與柳江號巡邏艦則是率先開火,但由於海上風浪極大,效果並不佳,不過風浪也讓共軍魚雷艇上的魚雷受損,103號、105號、177號、178號上都各有一枚魚雷因為風浪太大而受損或滑入海中,而只剩下一枚魚雷。在共軍魚雷艇高速接近後,距維源號最近的180號魚雷艇最先發動攻擊,向維源號巡邏艦發射兩枚魚雷。
共軍105號魚雷艇與178號魚雷艇緊接著發動攻擊,射出僅存的一枚魚雷。
【沱江號在交火中受損】在共軍魚雷艇開始發動攻擊後,維源號巡邏艦與柳江號巡邏艦立刻採取緊急迴避航行的方式,以避開敵方魚雷。而原本正趕往與維源號巡邏艦與柳江號巡邏艦會合的沱江號巡邏艦,此時卻接到命令,要求沱江號急速迴轉,朝北趕往護衛美堅號登陸艦,以提防共軍的護衛艇第31大隊攻擊美堅號。但沱江號在迴轉時卻近距離遭遇共軍的魚雷艇,雙方激烈交火,沱江號多處負傷並有人員傷亡。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64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假圖天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5.1K會員
421內容數
「假圖天國」將以即時深入解析軍事新聞與國際情勢的方式,討論新聞背後的意義與當前國際情勢的關係性,並以簡單清晰的方式說明各國間的利害關係與複雜恩怨。另一方面,我也會輔以歷史與戰史的介紹,闡述過去歷史戰事的來龍去脈,以及不同立場者對同一歷史事件的不同看法。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臻明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是說九二海戰簡單來講,就是八二三炮戰爆發以後,國軍艦隊運補金門守軍,而與共軍艦艇所爆發的一場海戰。在中華民國海軍的記錄中,這場戰事爆發在九月二號的午夜零時過後,因此稱為「九二海戰」,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記錄中,這場海戰是發生在九月一日接近午夜時分的料羅灣外海,稱之為「料羅灣海戰」.......
在今日來看,我們已經可以很確定在1944年的10月12日至16日,台灣上空暨附近海域的空戰,美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當年日軍回報給大本營參謀部的戰果卻是完全兩回事。日軍在戰事暫告一段落以後,統計起來的戰果竟然是擊沉了11艘的美軍航空母艦、2艘戰艦、3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重創8艘航空母艦.....
而毫無意外的,同時攻擊台灣與菲律賓日軍基地的第4分遣艦隊,受到台灣與菲律賓兩地殘存的日軍戰機夾擊。由於第38特遣艦隊的位置已經抵達台灣的東南方,快要脫離台灣附近海域,因此等不及天黑,在台灣的日軍大白天就將最後壓箱底的精銳海軍航空隊派出,性能優異的零式戰鬥機護航日軍轟炸機,直撲第4特遣艦隊而去....
徹底失去動力的坎培拉號重型巡洋艦,已經無法跟上第1分遣艦隊,為了讓更重要的航空母艦繼續移動,避免停下來成為日軍戰機圍攻的目標,第1分遣艦隊決定繼續前進,而由另一艘重型巡洋艦威奇塔號來拖行坎培拉號,並與另外幾艘提供防空護衛的驅逐艦,另外編成第30特遣艦隊第3分遣艦隊,緩慢地拖著坎培拉號前進......
日軍的「捷一號」作戰計畫,想定美軍在菲律賓登陸,空中作戰部份將動員駐紮在菲律賓馬尼拉的海軍第一航空艦隊,由於當時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幾乎已損失殆盡,因此海軍的戰機大多部署在陸上基地,因此又被編為第五基地航空部隊,再加上當時仍然隸屬於陸軍的空軍第四航空軍,共約 440架機戰組成了菲律賓的空中防禦部隊..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是說九二海戰簡單來講,就是八二三炮戰爆發以後,國軍艦隊運補金門守軍,而與共軍艦艇所爆發的一場海戰。在中華民國海軍的記錄中,這場戰事爆發在九月二號的午夜零時過後,因此稱為「九二海戰」,而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記錄中,這場海戰是發生在九月一日接近午夜時分的料羅灣外海,稱之為「料羅灣海戰」.......
在今日來看,我們已經可以很確定在1944年的10月12日至16日,台灣上空暨附近海域的空戰,美軍獲得壓倒性的勝利,但是當年日軍回報給大本營參謀部的戰果卻是完全兩回事。日軍在戰事暫告一段落以後,統計起來的戰果竟然是擊沉了11艘的美軍航空母艦、2艘戰艦、3艘巡洋艦、1艘驅逐艦,重創8艘航空母艦.....
而毫無意外的,同時攻擊台灣與菲律賓日軍基地的第4分遣艦隊,受到台灣與菲律賓兩地殘存的日軍戰機夾擊。由於第38特遣艦隊的位置已經抵達台灣的東南方,快要脫離台灣附近海域,因此等不及天黑,在台灣的日軍大白天就將最後壓箱底的精銳海軍航空隊派出,性能優異的零式戰鬥機護航日軍轟炸機,直撲第4特遣艦隊而去....
徹底失去動力的坎培拉號重型巡洋艦,已經無法跟上第1分遣艦隊,為了讓更重要的航空母艦繼續移動,避免停下來成為日軍戰機圍攻的目標,第1分遣艦隊決定繼續前進,而由另一艘重型巡洋艦威奇塔號來拖行坎培拉號,並與另外幾艘提供防空護衛的驅逐艦,另外編成第30特遣艦隊第3分遣艦隊,緩慢地拖著坎培拉號前進......
日軍的「捷一號」作戰計畫,想定美軍在菲律賓登陸,空中作戰部份將動員駐紮在菲律賓馬尼拉的海軍第一航空艦隊,由於當時日本海軍的航空母艦幾乎已損失殆盡,因此海軍的戰機大多部署在陸上基地,因此又被編為第五基地航空部隊,再加上當時仍然隸屬於陸軍的空軍第四航空軍,共約 440架機戰組成了菲律賓的空中防禦部隊..
是說「台灣沖空戰」其實左右了太平洋戰爭的走向與結局,雖然這並不是一場重要的戰役,或者更精確一點來說,這是美軍所發動的一場牽制性佯攻,沒有海上艦艇的交鋒,也沒有陸上的殊死戰,單純就是五天的空戰與轟炸,但其結果卻讓日軍出現嚴重的誤判,進而影響到接下來的戰事,讓太平洋戰場有了不一樣的發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魚雷艇是一種相對於其他種類艦艇小、快速,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海軍艦艇,最初的設計是蒸汽動力小艇,帶著魚雷撞擊敵艦。後來演變成發射帶有自有動力的懷特黑德魚雷,魚雷艇噸位小,屬於近海艦艇,以速度、敏捷性、威力強大的魚雷、低廉成本而能大量製造,對抗速度較慢而裝甲堅厚的敵軍艦艇。
Thumbnail
沱江級三兄弟,大哥是原型艦沱江艦(沱江級1型),是馬英九8年任內陳永康海軍司令下唯一新開發戰鬥船隻,其他只買兩艘美國除役派里級,跟新建一艘油彈補給磐石艦。重點的巡防艦跟潛艦則是完全空白,等著終極統一馬習會而沒有進度。 二哥是塔江級(沱江級2型),放大船體加強馬力,裝上海蜂眼雷達跟16枚海劍二,取消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飛雲號驅逐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驅逐艦之一,為長風級驅逐艦三號艦。本艦下水時清朝已經覆滅,中華民國繼承了該艦,為避免重名而改名「同安」。本艦參加過護法艦隊,護法運動失敗後輾轉於渤海艦隊、東北海軍等軍閥艦隊之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在青島自沉。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大鹿島附近海域及大連莊河黑石礁西戰場進行的決戰。北洋水師在海戰的最高潮階段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面對面包圍夾擊,損失慘重,其後丁汝昌避免與日本海軍再次決戰,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日本帝國陸軍得以執行花園口登陸及榮成灣登陸作戰。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魚雷艇是一種相對於其他種類艦艇小、快速,並以魚雷為主要武器的海軍艦艇,最初的設計是蒸汽動力小艇,帶著魚雷撞擊敵艦。後來演變成發射帶有自有動力的懷特黑德魚雷,魚雷艇噸位小,屬於近海艦艇,以速度、敏捷性、威力強大的魚雷、低廉成本而能大量製造,對抗速度較慢而裝甲堅厚的敵軍艦艇。
Thumbnail
沱江級三兄弟,大哥是原型艦沱江艦(沱江級1型),是馬英九8年任內陳永康海軍司令下唯一新開發戰鬥船隻,其他只買兩艘美國除役派里級,跟新建一艘油彈補給磐石艦。重點的巡防艦跟潛艦則是完全空白,等著終極統一馬習會而沒有進度。 二哥是塔江級(沱江級2型),放大船體加強馬力,裝上海蜂眼雷達跟16枚海劍二,取消
Thumbnail
一艘配備強大火砲和魚雷武器的高速戰艦。該艦以 1910 年代製定的項目為基礎,繼承了許多古老的特徵,包括在砲台中安裝反水雷砲,這艘戰艦的特點是其數量不多但精確的主砲,她擁有四座410毫米主炮及射程優良的魚雷發射器。
Thumbnail
飛雲號驅逐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驅逐艦之一,為長風級驅逐艦三號艦。本艦下水時清朝已經覆滅,中華民國繼承了該艦,為避免重名而改名「同安」。本艦參加過護法艦隊,護法運動失敗後輾轉於渤海艦隊、東北海軍等軍閥艦隊之間,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初期在青島自沉。
Thumbnail
海圻號巡洋艦是清政府在甲午戰爭後的艦隊重建計畫中向英國阿姆斯特朗公司購置的防護巡洋艦(又稱穹甲快船),1896年下水,1898年服役,1937年9月25日為阻止日軍溯長江西進自沉長江江陰航道阻塞線上,1960年打撈出水後拆毀。
Thumbnail
二次大戰歐洲戰場上,西歐上德國法西斯所向無敵,只有隔海相望的英國和德國對抗,德國海軍出動潛艇攻擊了英國海上運輸船隊,使英國運輸船損失慘重,影響了英國繼續抵抗德國法西斯的力量,英國急需護航力量來保護海上生命線。
Thumbnail
大東溝海戰是甲午戰爭中雙方海軍主力在黃海北部大鹿島附近海域及大連莊河黑石礁西戰場進行的決戰。北洋水師在海戰的最高潮階段被日本聯合艦隊本隊和第一游擊隊面對面包圍夾擊,損失慘重,其後丁汝昌避免與日本海軍再次決戰,黃海制海權落入日本聯合艦隊之手,日本帝國陸軍得以執行花園口登陸及榮成灣登陸作戰。
Thumbnail
馬漢級驅逐艦(英文:Mahan class Destroyers ),是美國建造的一系列重魚雷武裝的驅逐艦。「馬漢」級除裝有強壯的魚雷武備外,與當時英國的A—I級相似,在該級參加二戰的艦隻有較大改進,並拆除後桅。
Thumbnail
海天號防護巡洋艦是清朝末期訂購的一艘防護巡洋艦,為海天級防護巡洋艦(或稱海圻級)首艦。本艦為清朝在甲午戰爭後重建海軍時期擁有的大型軍艦之一,然並未來得及發揮太多作用,便在日俄戰爭之初觸礁沉沒,本艦艦名在西方著作中多按當時的拼音寫作Hai Tien。
Thumbnail
1937到1938年間提出的一款大型遠洋驅逐艦設計方案,配備3座雙聯裝150mm主砲,一座88mm雙聯裝高射砲和2座五聯裝533mm魚雷發射管,舷側裝備輕型裝甲,滿載排水量接近5000噸。本級配備了極具特色的動力系統:同時搭載巡航用柴油機和高壓蒸汽渦輪機,和萊比錫號和紐倫堡號輕型巡洋艦類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