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框架學習法,還記得以前我在學習〝經濟學〞的時候,我們補習班的老師很厲害,他把經濟學的內容繪製成一張地圖,每次上課一開始,就會在腦海中,帶我們走過這一張地圖,讓我們清楚的了解自己走到哪邊,學習的進度,以及對經濟學整體架構有一個清晰的認識,所以那時候學經濟學學得特別好,也能讓我講出整個經濟學的整個脈路,那時候覺得非常的神,現在想起來,這就是「框架學習法」。
■ 虛線框架
框架就像是我們旅行時候的地圖一樣,它讓我們在學習的路上不會迷失自我,在這邊就簡單來介紹一下,虛線框架法。
以大腦的運作原理來說,技能學習比較像是畫一棵樹,如果老師想要傳授的最終技能長這樣 ( 如下圖 ):
老師或書籍想要傳授的最終技能樹
而一段我們的學習方式,都是先把一條線、二兩線先學好、學紮實,再繼續,如下圖所示:
一般人的學習方式,都是先把每一條學好,再開始畫另一條線,所以容易放棄
這樣的學習方式也不是不可以。
只是一般人光畫出這兩根線就已經夠辛苦了。更何況很多人是畫完這兩根線之後,就放棄了。這也是為什麼一般人覺得學習很辛苦的原因。
所以,比較好的學習方式,應該是這樣的:
先述繪出大概整理的虛線架,才是比較好的學習方法
你會發現教的好的老師,都非常會設計課程。基本上他們的作法是把要教的課程,設計成「虛線」的學習框架,讓學生在一開始就有根基可言。不需要千辛萬苦的從頭學起,而能夠相對容易的快速入門。
□ 向大師〝借樹〞
一般人不管是進入哪個領域,從新手徒手爬到高級新手,至少都至少要耗費一兩年的時間。而且這些人還是中途沒有莫名其妙放棄的那種有熱情的人,更不用說那些從入門到放棄的隱形案例。 所以學習的重點不在於如何自己「建樹」,而在於如何「借樹」。找到真正的高手,向他拜師,學習他的「高頻小套路」。 我們常常在某某大師的學生上看到某某大師的影子,這個影子其實指的就是這樣的虛線框架。 找到了大師之後,如何熟練自己的技能呢?方法就是,就是對這個虛線學習框架,來回反回的補強斷裂點,以及重複練習加強深化。
逐步強化所有的虛線支幹技能
■ 無師自通:攀岩學習法
攀岩式學習法就是預先打釘子掛掛勾,再把路一條一條串起來。但問題來了,釘子往哪裡打?這是有方法的,就是 — 〝把路倒過來走。〞 步驟如下 ( 以下用重點條列式的方式述敘 ) :
1. 寫下當前的狀態。
- 起點:不懂任何超頻技巧。
- 終點:看書輕鬆,學得快,記得牢,高效成長。
2. 寫下遭遇的挫折。
常見挫折:
- 書看得不快不輕鬆。
- 學得慢又容易忘。
- 學習新東西沒有方向。
- 不容易持續學習一項技能。
反過來看,要攻克的主題:
- 如何看得快又輕鬆。
- 如何學得快又記得牢。
- 在學習時找到正確的方向。
- 非常有熱情地持續學習。
拆解「如何看得快又輕鬆」。
- 如何的看得快。
- 為什麼人類看得慢又累?
- 問題出在「聲音編碼」的速度上限,「輸入」與「吸收」的耗能不同。
如何看得輕鬆。
3. 創造自己的方法。
- 把線連起來之後還會有一個習慣,把這些線重組成一個新框架。
- 我很喜歡造框架,因為人生當中會有很多重複性問題。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
- 會不會想要動手去解決問題。
- 動手解決問題之後,會不會想要設計系統性的解題方法。
- 設計完解題方法,是否希望以後遇到同樣問題,能夠一秒解決。
四、小結
本篇比較多方法論,因為我覺得書中的這些方法真的對我來說都超級無敵的受用,所以想要更加了解當中的方法,很推薦買這本書來看,在這邊重點整理一下。
- 見識是一個人的天花板,所以想辦法用〝極速高效〞的方式來提升見識,而提升見識最好的方法是:高速輸入、感官輸出、持續精進。
- 極速學習法告訴我們〝帶著問題出發〞,為這個問題從書中找出 16 個關鍵字,並在 30 分鐘內完成,最後總結歸納 3-5 個重點,最後把這些重點向他人複述。 ( 若沒有人可以分享,用錄音的方式也可以 )
- 框架學習是就像我們旅行中的地圖一樣,讓我們不會迷惘,強化自己的學習,這邊介紹了〝虛線學習法〞和〝攀岩學習法”。
這一篇我們了解了如何學習之後,我們下一篇再來講〝感官輸出〞的部份,我自己覺得輸出才是更重要的一個步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