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影評《官謊真相》:一刻的勇氣

在香港反修例餘波中看了這部電影,比起《返校》講述台灣戒嚴時期,《官謊真相》刻劃傳媒、政府職員和政治人物的角力,女主角由原本「打份工」到瞬間成為吹哨者的勇氣,加上改編自真人真事的寫實,女主角經歷漫長煎熬後仍帶笑意說一句”i would do it again”,看得教人更心有戚戚然,為了真相我們願意付出多少?
電影講述英國政府通訊總部職員 Katharine Gun有天收到一封內部電郵,發現英國政府為了配合美國出兵攻打伊拉克,企圖透過竊聽威脅小國投票,改變聯合國的表決結果,同事們起初也表驚訝,但數秒後也就聳聳肩回到工作崗位,Katharine內心躊躇想做點什麼,回到家看著電視中說謊的官員,她激動大叫「they fucking lie」,被男友冷不防一句「妳對著電視叫也沒有用」。
決定寄出機密的瞬間。
決定寄出機密的瞬間。
按捺不住情緒,Katharine最終向反戰友人透露訊息,並寄出了電郵內容複本,然後天天等媒體報導,然而當真的出報導了,因為登了整張電郵內容,她又害怕「官方保密法案」追究到頭上來,這種期望媒體如何報導有利自己的做法,在香港我們都經歷過,但就像記者在開庭前對Katharine說,她所做的才是舉足輕重的事,良心的糾結也更合符人性,沒有人生來就有正義感,Katharine的衝動差點害正坐「移民監」的男友被遣反回國,她個人在未正式被起訴前一整年的不安,都是正義感帶來的後果,當最後步進法庭,是政府更骯髒的想法救了她,好壞難以判斷。 又想說回香港,當許多媒體查出陳彥霖、周梓樂的死因有嫌疑,還有許多醫護人員、消防員、救護員現身記者會成為蒙面的吹哨者,可惜沒有更致命的證據和最好的時間,真相似乎還藏在遙不可及的地方,我想這部電影更適合身在政府中下層的公職人員看,誰不是為了薪高糧準加入政府,但如果有些事你看不過眼,會不會有一刻你能像Katharine那樣鼓起勇氣,具名不具名也好,去嘗試當一回吹哨者?《23條》通過後,代價就會更沉重了。
也許有人說美國政府到現在仍在做盡不見得光的勾當,但誰能說Katharine的告密沒有意義?歷史不只一個吹哨者,勇氣是深受感動的過去累積起來的,但願香港的吹哨者比篤灰者多,在最壞的年代,捍衛自由還是苟且偷生,是時候衝動一次。
P.S. 電影末播放了真人Katharine步出法庭從容的樣子,她對著問她有沒有後悔的媒體說”i would do it again”。
我想起那些無悔的被捕抗爭者、義務律師、表態者、具名不具名發聲的醫生護士們,在明滅不定的日子,你們是自帶spot light的螢火蟲們,像Katharine那樣象徵著希望與愛。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