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院(國會)到底有什麼功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Q:台灣的立法院到底有什麼功能? 國會在民主國家的角色主要在於:形成政策和監督政府。通常,內閣制國家的國會功能,比較著重政策的辯論和形成。總統制國家的國會功能,比較著重監督行政部門。
內閣制國家
Parliamentary system(Getty Images)
國會比較多扮演法律和政策形成的角色,至於在野黨的存在,則是透過政策和法案辯論,讓民眾清楚了解到不同政策主張的優缺點。內閣制的原理在於,基於權力融合,由於資深國會議員通常可以身兼政府閣員,所以在制訂法案和政策時,執政黨通常必須在重大法案政策上立場一致(英國現在卡在脫歐搞不定,就是因為執政的保守黨內部國會議員態度不一致)。不一致的時候,也只能透過黨內的路線辯論和競爭,尋找共識了。
總統制國家
The government of Ireland is an example of a semi-presidential government.
由於總統制國家的原則是權力分立,也就是行政院主要是政策執行,國會主要是制訂法案和監督用的。台灣的憲政體制屬於偏向總統制的「半總統制」,所以在行政院長是執行總統政治意志的情形下,作為國會的立法院,就必須扮演好代表人民監督政府施政(無論是法律、預算和重大政策)的角色。
所以,我們常看到國會裡面,立法委員質詢官員,就是因為立法委員的職責,就是監督行政院(行政部門)的人。
明年1月舉行第10屆立委選舉,全體當選立法委員將於2月就職,圖為資料照。(鏡周刊)
立法委員到底代表誰?特殊選區利益,還是全國利益?
Q:立法委員到底要不要搞選民服務?先前有人提案罷免黃國昌的時候,其中有一個理由,就說選區都看不到他人影,說他都不做選民服務。可是,黃國昌卻說,他很認真在立法院寫法案,向重要部門的官員進行質詢,這點我們從立法院質詢的錄影都可以看到。令人好奇的是,到底立法委員到底要怎樣做,才算有扮演好立委角色?
  • 其實,這兩種觀點都有其道理,主要看我們要的是什麼樣的政治、我們要的是什麼樣的國會議員的角色。批評黃國昌不做選民服務的人,所想要的立法委員,是必須代表特定選區利益的。然而,支持黃國昌的人,卻是認為立法委員應該代表公共利益,應該著眼於全國民眾的利益。所以,他們很支持黃國昌不該整天跑基層,而應該要在立法院好好研究法案、監督行政院部會的施政問題。這兩種觀點,在西方漫長的國會發展史上,都有一些基本的邏輯,我們可以思考一下。
  • 這兩種觀點,在西方民主理論裡面,分別可以分成「代表的委託模式」(delegate model of representation)和「代表的信託模式」(trustee model of representation)。前者認為國會議員主要服務於特殊利益,後者認為國會議員主要服務於全體利益。
圖片來源:路透社
(代表的委託模式)Q:剛才說,第一種說法有道理,也就是說,立法委員應該要跑選區、代表地方利益,有其道理。這點我就有點想不透啦!但是,如果立法委員整天顧著跑選區,那我選村里長就好了,幹嘛選立法委員?這種說法好像沒有說服力。
  • 對,其實如果整天跑選區當然根本沒時間做好立法委員的角色。不過,這種說法之所以會盛行,是因為在近代國會先驅的英國,一開始是這樣想像的:每個國會議員,的確來自於選區,他們都代表個別的、特殊團體的利益。但是,背後的邏輯是:雖然每個國會議員所代表的利益都是個別的、私人的、特定團體的利益,但一旦把這些利益在全國的範圍加總計算起來,彼此的利益會均衡、相互抵銷,就會達到所謂的「公共利益」。十八世紀末期英國有一種叫做「效益主義/功利主義」的哲學家,就是認為,本來每個人都會追求自己的利益,但那無可厚非,因為全體民眾的利益加起來就會把個人的利益平衡掉了。現代民主社會,民主不可能達到百分之百的理想,只是一種權宜之計,只是一種妥協方案,但卻有助於法案政策的推動,有助於解決問題。
  • 這種說法,通常叫他「代表的委託模式」(delegate model of representation)。一個國會議員,代表什麼呢?代表的是選出他的一小群人,他不能有自己的意志,也沒有基於良心去為全國老百姓著想這種事,他千思萬想的,就是他選區的選民,其他區域選民的利益,跟他沒關係。
https://www.azquotes.com/quote/41745
(代表的信託模式)Q:聽起來頗有道理的,感覺都快要被這種說法說服了。這樣講起來,所謂立法委員代表全國利益這種說法,好像有點陳義過高。政治怎麼可能都不妥協呢?區域選出來的立委怎麼可以不服務選民呢?整天在立法院認真寫法案,固然很認真、值得肯定,但是不過問選區選民,好像也是不對的,是嗎?
  • 這的確是有其道理,不過也不用過度偏好前一種說詞,因為「去理想化」的政治,可能會失去改革政治腐敗的可能性。那種基於個別選區或利益,然後最後加總起來均衡的說法,雖然說得通,但有時候也會淪為替現狀辯護的弊病。政治之所以不會進步,時常就是因為,我們用理論去替現有狀態辯護,使得政治沒有進步的空間,公民思考問題沒有從「國家利益」或「公共利益」出發,而成為自私自利的公民,每個人搞政治、選候選人,都只想撈錢、養權。所以,就出現了第二種說法啦!
  • 第二種模式的基本觀念認為,一旦一個國會議員被選出來,他就不再受到選區選民的控制,而必須基於良心、基於自己對於全國公共利益的判斷,去立法和制訂政策。我們以前介紹過一位十八世紀英國思想家,號稱西方保守主義教父,叫做柏克(Edmund Burke),他就曾說:「你的代表所受託於你的,不只是他的職業,而是他的判斷。如果他犧牲他自己的判斷而聽從於你的意見,他是背叛你,而不是服務你。」(Your representative owes you, not his industry only, but his judgment; and he betrays instead of serving you if he sacrifices it to your opinion.)
  • 柏克的意思是什麼?很簡單,他的意思是,國會議員一旦被選民選出來,他就必須基於自己的專業和良知,去判斷,到底什麼是符合公共利益的事情。如果他不著眼於公共利益,那麼,他表面上看起來是服務選民,其實他根本是背叛了選民的託付。柏克這種說法,就是所謂的「代表的信託模式」(trustee model of representation)。國會議員必須有自己的自主性,獨立於選民之外,來做好他的天職。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0會員
142內容數
給所有人的臺灣史,我們致力於學術公眾化,將教授及學者們辛苦努力的研究成果,轉譯成為你我都能了解的知識.只要每個月一個便當的錢,就可以讓我們持續分享對公眾有益的學術知識,期待您跟我們一起攜手共進!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立法院甫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在近期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與討論,更引起對於我國憲政體制下,各機關權力分立、制衡的論爭。究竟新法有哪些問題值得深思?讓我們簡單從權力分立的視角出發來瞧瞧!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這篇分享政府機關如何應對立委索資、立委關切案件和各式協調會,提供大家評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另一個新觀點。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篇文章討論了臺灣國會擴權法案的爭議,以及民主行動與制衡的重要性。包括覆議的憲法法律依據與發動與原理、覆議的流程、行政院認為法案窒礙難行的情況、憲法訴訟的介紹等內容。透過這些討論,讓讀者對臺灣的民主與制衡有更深入的瞭解。
Thumbnail
立法院甫三讀通過的《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修正,在近期引起了相當大的爭議與討論,更引起對於我國憲政體制下,各機關權力分立、制衡的論爭。究竟新法有哪些問題值得深思?讓我們簡單從權力分立的視角出發來瞧瞧!
Thumbnail
台灣國會改革懶人包(自各家網路資料精簡整理) 一、國會改革背景 最近,台灣的國會改革引發廣泛討論。主要是針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刑法》、《立法院組織法》、《立法委員行為法》、《立法委員互選院長副院長辦法》等五部法律進行修正。藍白兩黨(國民黨和民眾黨)聯手推動修法,而民進黨則強烈反對,導致立
Thumbnail
5月21日,立法院院會將繼續審議國民黨和民眾黨提出的國會職權相關法案。公民團體號召民眾前往立法院抗議,要求將國會三法退回委員會,並發起包圍立法院的行動。根據《呷新聞》的報導,抗議主要由臺灣公民陣線和臺灣北社兩大集團運作,其中成員之間相互有關係,同時擔任多項職務或與其他社團連結。
Thumbnail
立法院目前正在討論國會改革相關的法案,其中包括《立委職權行使法》的修正條文。本篇主要是提出一些主要爭議點,作者再對爭議點作出回應。
這篇分享政府機關如何應對立委索資、立委關切案件和各式協調會,提供大家評析這次「國會改革法案」爭議的另一個新觀點。
Thumbnail
除軍事、外交等全國性重要事項,由中央政府統一掌管外,凡地方可以處理的事項,如工農業、商業等,均由地方政府負責。有的如交通、財政等項,則由中央與地方分管。在該制度下,中央和地方之權力均由憲法規定,各有其範圍。 自治政治是民主政治最高形態。
Thumbnail
解釋台灣地方政治,我們常常利用一套理論,稱為「恩庇侍從」系統,國民黨利用政治上的權力,把一些特權與資源授與給地方一些人,國民黨是恩庇者,地方上獲得利益的這些人就成為國民黨政權的擁護者,成為侍從。不過地方政治遠比這些還複雜,它不只跟利益交換有關,也跟這個區域的歷史有關。
Thumbnail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樂見是由台灣本土政黨來執政,就國民、民眾、民進三黨」。這三黨,是因台灣公民的投票而得以存在,所以才會有台灣主體性已被全世界看見並認同。 選舉落幕 長老教會總會議長彭志鴻提醒對民主制度信任   台灣教會公報 2024011
Thumbnail
Hi all, 每到選舉年,就會有政客跳出來說台灣應該要學新加坡,更甚者,開始出現明的暗的吹捧特定候選人會成為台灣的李光耀救贖大家之類的。 有趣的是,那些真正在新加坡工作生活的人,對於上述的說法倒沒特別說什麼,甚至更多的是對那裡有更多的反省,以及去思考台灣可以學什麼,不學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