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28|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你,究竟是在過節還是過「劫」呢?

    各位新年快樂。春節假期已經接近尾聲,筆者因為年前投資失利,無錢過年,搞得歡喜的過年像渡劫一般,只求早早結束。而這難得的體驗也不禁讓我思考─為何過一個節需要有這麼多有的沒的傳統?
    像是小年夜要拜天公、除夕要吃團圓飯、清明要掃墓、中元普渡等等,好像就是不得不做的事情。但,同樣是節日,就沒有人規定端午一定要吃肉粽、元宵一定得看花燈,重陽也不知道如何敬老,甚至連假都沒放了。奇怪的是,我們反而越來越習慣─一起倒數跨年,母親節與88節一定會給雙親送禮或是出去吃個飯、2/14要談情說愛、中秋當然就是烤肉、聖誕也得送個禮物。
    對於這矛盾,筆者突然想到近日看過的書摘─『儀式感:把將就的日子過成講究的生活』。裡面寫到在日常生活裡加入一些些小小的儀式,例如:起床後對自己的精神鼓勵、看書前泡杯咖啡或是洗個臉。利用一些動作來提醒自己後面這件事的意義,從而使自己更專注、更加體會自身的存在,而非僅是庸庸碌碌的活著。若將這所謂的「儀式」視為自我暗示,那群體一起進行的「儀式」是否就是群體暗示呢?
    是的,但即便有「儀式」的形式,若其對你本身並不具任何意義也無法真正暗示你。例如清明掃墓,就經常只是走個形式,祖先僅僅就只是墓碑上的幾個字,慎終追遠就不用說了,連家族的聯繫也只是簡單的寒暄而已。儀式,應該是隨意義而產生,儀式本身僅僅是個提醒,是個切換心境的動作,不該過度重視儀式,而忽略了其所傳達的訊息,像是因為婚禮形式吵得不可開交,忽略了婚禮即為『連結』的本質。
    同樣的,節日也是一種儀式,與其跟隨眾人倒數跨年,獨自一人回顧過去並書寫也是不錯的選擇。自己舉行能使自己有感的儀式,而非跟著別人忙進忙出,卻沒留時間給自己沉澱。 就從今日開始吧! 找尋自己在節日的儀式,而不是重複著相同卻毫無意識的日子。相信此後你將能真正過『節』,而非過『劫』了!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