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2011】你好宜蘭!中部人的台鐵宜蘭線初體驗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身為長時間生活在中南部的鐵道迷,大學畢業前缺少特別的乘車目的,所以自身台鐵環島路網的踏破,順向至搭乘專列時造訪的瑞芳(專程去九份和金瓜石),逆向則一直停留在南台灣的隘口高雄。直到在中正大學的大四下,因為活動臨時的任務,就這麼短短一天,從嘉義衝往宜蘭並當天返回中部。靠那麼一次,自己的「鐵道足跡」終於擴展到宜蘭。
鐵道迷的趣味,就表現在這趟的安排。當年我知道有國道客運能台北直達宜蘭,但為了多看台鐵宜蘭線的沿途車站,決定從台北搭區間車,一路站站停的往宜蘭移動,同時第一次見識窗外的龜山島風景。這般既不為效率、也不為工作,純粹為親近「鐵道」而選擇接觸「鐵道」,對不同領域的鐵道迷而言,就是認出彼此存在的共同理念吧。
想不到2011年算起,九年過去了,順時針方向就這麼一直卡在宜蘭,不再推展。

【民雄往南,嘉義再往北】

那時從中正大學到台北最快的方式,是直接搭乘號稱「國道飆仔」的日統客運,但我選擇從民雄搭台鐵區間車往南,到嘉義後轉統聯客運。
清晨時僅停靠區間車的民雄車站
統聯客運的乘車處在嘉義後站,那應該也是我至今唯一一次出入嘉義後站。買好七點客運班次的票就準時上車。
2011年時拍的嘉義後火車站
約莫十點半,統聯客運抵了台北轉運站,僅三個半小時的車程比預期快。
很難表達一個中部人眼中的台北車站,甚至台北市是什麼樣子。直白地說,就是很羨慕一個城市,有那麼密集的地下街,以及幾乎想去哪都很方便的公車和捷運系統,時至今日還一直在擴張規模。
我在前一年暑假到台北實習,租房在萬華一個月。在那之前我一直很怕搭台北的公車,因為路線和班次眼花撩亂,不僅看不習慣,也很怕一坐錯就迷路。在暑假實習中為了跑新聞,我花一週時間學習查資訊搭公車,熟悉後真的覺得很方便,因為靠公車搭配捷運,真的沒私人車也能在台北走透透。
台鐵在2009年為慶祝122周年而拍攝的「十二代同堂」
台北車站當時正常運作的翻牌式時刻表
上午難得人稀稀落落的台北車站大廳
出發前大致就查好能轉乘往宜蘭的台鐵班次,順地買了140元的區間車票,走到地下月台乘車。
票價比預期地再低一些
不同型號(左:EMU600;右:EMU500)的區間車停在相鄰股道
比起空蕩的車站大廳,週五往蘇澳的區間車上人倒是不少,多數人都帶著簡單的行囊,一看就知道是要去短途旅行。

【跨過瑞芳車站後的風景】

當時前一年(2010年)曾搭太魯閣號專列從彰化出發,駛抵瑞芳下車遊憩。既然是搭專列,就不可能像搭區間車,能每站停車讓人多少瀏覽下各站風景。因此,這趟裡每當區間車停站,我就在車上用相機拍個照片,也盡可能拍到站名,否則對站房不熟,若拍不清楚回去重看,也認不出來是哪座車站。
蓋在彎道上的汐科車站
名字很福氣的百福車站
停留八堵時快拍了月台上搭乘班次的顯示資訊
印象中大概過了八堵車站後,路線沿途逐漸給人較偏僻的感覺,地勢不再平坦,慢慢地出現丘陵和河谷等地形。
過八堵車站後路線旁的河谷地形
位於高處,站名很可愛的暖暖車站
區間車終於駛至瑞芳,發車之時也代表自己在台鐵環島路網的乘車足跡,又即將再多往前延伸一段路程。
不意外地,區間車上超過半數的乘客,都在這戲稱九份、金瓜石門戶的瑞芳車站下車,瞬間車廂內安靜不少。2011年時深澳線還沒有恢復運轉,可當時瑞芳車站就已靠著顯著的旅遊門戶定位,站內外經常是人滿為患的狀態。
幾年後的2015年元旦連假,我跟大學社團朋友預計前往瑞芳附近景點,就因為在八堵車站被差點擠不上自強號的人潮給嚇到,不得不更改到猴硐車站下車。
位處多個景點交通要道上的瑞芳車站
區間車繼續往宜蘭方向行駛,沿途停靠的車站雖都是第一次路過,可多少都有些既定的刻板印象,比如貓村的猴硐、如秘境般公路難以抵達的三貂嶺,以及固定辦音樂祭的福隆。
類似跨站式站房的侯硐車站
我對三貂嶺車站的深刻印象,來自十幾年前停刊的《鐵道旅行》雜誌,有篇文章描述怎麼從公路到三貂嶺車站的“險惡”經過。有趣的是作者去電站方,被強烈建議直接搭火車來;再跟朋友問,朋友直接推薦他搭兩棲登陸艇去最方便。
那篇文章建構我對三貂嶺車站如秘境般難以到達的印象,徹底掩蓋掉它是平溪線分歧點的重要身分。
直接蓋在河谷旁的三貂嶺車站
對牡丹車站的印象,來自很好拍車的「牡丹灣」
以前不懂時覺得雙溪車站怎麼跟外雙溪離這麼遠
對福隆車站的直覺就是便當跟音樂祭
區間車離開福隆車站,即新北市最東邊的車站後,穿過草嶺隧道駛入宜蘭境內。比起上面敘述的「鐵道足跡」再往前延伸,說自己終於第一次踏進宜蘭縣,描述起來會讓人更有感。

【你好龜山島,你好宜蘭】

人生第一張拍下的龜山島照片
區間車進到石城車站前,龜山島很"理所當然"的出現在車窗外,東邊太平洋的那一頭,即使天氣普普仍清晰可見。這應該也是我第一次搭乘火車時,海在東邊而非西邊。
2011年之前別說宜蘭了,台灣東半部的宜蘭、花蓮和台東三縣,我根本從來沒有踏進去過,所以看海幾乎都在西半部。唯一例外,是2009年暑假在屏東的佳樂水沿岸看日出。
途經看似有規劃過的觀海平台
區間車來到宜蘭的首個車站-石城。我留下這張從車窗拍出去的照片,看起來是一座幾近廢棄的月台,只有屋簷題字能勉強看出攝自石城車站。
石城車站內看起來已停用許久的月台
區間車在這段路繼續沿著海岸線行駛
沿途視線一直離不開東方海上的龜山島
沿途經過沒拍到照片的大里、大溪車站,來到各留下一張照片的龜山、外澳兩座車站。這兩座車站的題字,不管是龜山車站站房上的褐底白字,或外澳車站月台遮雨棚的黃底黑字,顏色都對比得很醒目,不知這些年有沒有改過。
小巧可愛的龜山車站站房
外澳車站月台遮雨棚的黃底黑題字,非常有立體感
從Google地圖來看,宜蘭縣內最北端開始算起的石城、大里、大溪、龜山和外澳車站,都設在能看到龜山島的近海岸處。外澳車站往南的頭城車站開始,宜蘭線就慢慢往蘭陽平原內陸延伸去了。
途經直覺聯想到「搶孤」活動的頭城車站
頂埔車站的月台長椅規格,好像比較常看到是放站房內
區間車來到算大站的礁溪車站,待避同方向的自強號進站。
這天不知為何,礁溪車站月台掛了滿滿的國旗,滿到對比現在,會聯想到國民黨的選舉造勢場合,或韓國瑜執政後的高雄市,不過當時可是四月,完全沒有元旦或國慶等相關節日,猜想不到放這麼多國旗的理由。
不明原因插滿國旗的礁溪車站月台
2020年的今天,宜蘭線平日的柴聯自強號僅剩十班次
窗外漸漸地看不到太平洋,取而代之是蘭陽平原的綠地景色。
車窗外的蘭陽平原景色
終於,經過區間車近兩個半小時的車程後,接近下午兩點,順利從台北搭車來到宜蘭。不僅是自己的台鐵宜蘭線初體驗,也是首次,雙腳踏上宜蘭縣的境內。
我不知道搭國道客運走國道五號過來會幫我省下多少時間,但身為鐵道愛好者,就要搞這種讓外人覺得匪夷所思的選項。
2011年4月,宜蘭車站初訪達成

【九年前宜蘭那個午後】

我在這趟出發前對宜蘭車站沒有概念,抵達後遊覽一陣子覺得挺喜歡的,想不到台灣還會不會有第二個,用帶點中古世紀莊園既視感的建築,來做為站房使用的車站。如果日後宜蘭市區鐵路高架化真的執行,希望這座站房還能留著。
2011年4月的宜蘭車站
其實這趟特地從嘉義衝宜蘭,是要到宜蘭縣文化局,找一位長官錄製影片。出發前查了地圖,發覺文化局在走路能到的“攻擊”範圍內,就參考印出來的資料,往大概方向出發。
那時候我還沒有智慧型手機,所以是真的在Google地圖截圖後,輸出在A4紙張帶在身上。畢竟公事公辦還鐵了心不搭小黃,那就要盡全力避免最糟的迷路情況發生。所幸半小時左右,就步行抵達文化局旁的台灣戲劇館。
路過但未入館的台灣戲劇館
到各地文化局都想看一下兒童閱覽室的布置
拍攝工作順利完成,開始往車站回程。
難得來宜蘭,當然有先查什麼名產可以買,不然只知道三星蔥而已,結果竟然是牛舌餅,一個我在鹿港非常容易就能看到的食品。搜尋後決定到康樂路上,一間貌似較有歷史感的店購買。
路過某學校內附設的宜蘭社區大學
蠻有傳統市場氛圍的康樂路
當天造訪的老元香本行,販售各類食品特產
老元香的牛舌餅吃起來如何,是不可能還記得的,因為都九年前的事。
明明接近兩點時剛到宜蘭車站,現在才五點多,我人又回到了車站大廳,並買好1039次,直接從宜蘭搭回中部的自強號。這趟是我迄今為止,單趟搭乘台鐵路程最長的一次,花了近四個多小時。時間長度上就不確定有沒有比兩年後,小年夜基隆搭往彰化的區間車來得更久。
當天返回中部搭乘的1039次自強號
回程在車站遇見1095次太魯閣號
週五下班加上長距離乘車,幸運地竟然還能分段買到座位,只要過中壢時起身換車廂就可以,沒發生從台灣東部一路站回西部的慘況。
於是九年前第一次,也是目前唯一一次的宜蘭縣造訪,就在完成拍攝任務,停留短短四個小時的情況下畫下句點。有趣的是,行程結束後我跟當初委託我跑一趟的同學,聊到選擇搭台鐵區間車從台北去宜蘭時,她一臉不敢置信的說,「你們鐵道迷真夠誇張的!」不曉得是否因為她是宜蘭人,更覺得這決定離譜至極。
從照片解析度跟文字敘述能看出來,因為是多年前的經歷,一些細節都不會記得很清楚。但這是自己至今唯一一次踏進宜蘭縣的經驗,而且台北出發不走雪隧,搭台鐵也不搭自強號,反而選每站皆停的區間車,還真是為「鐵道」而「鐵道」的一段旅程安排,拍攝任務變成像順手完成似的。
往後這幾年,自己的生活圈還是維持在大肚溪以南,在沒有什麼特別緣由之下,「宜蘭經驗」始終停滯在2011年4月某日下午的那四個小時而已。或許下一次再搭乘台鐵前往宜蘭,真的要等到總有一天會執行的鐵道環島旅程了。
蠻難想像看到這車站燈箱,已經是九年前的事了
avatar-img
41會員
149內容數
鐵道獨旅隨筆,關於乘車可見的風景、車站為起點的巡禮、曾經的鐵道路基之上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是的,一年一度台中找朋友+住飯店+吃飯的時候又到了,這次一樣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交通工具、住宿、吃的餐廳。
Thumbnail
隨著臺灣好行東部6條路線電子票券免費搭乘活動,來一場深度的臺東之旅吧!從新竹出發,透過火車與臺灣好行路線遊臺東,探索玉里火車站、石梯坪、北迴歸線、金剛大道及金剛好事館,還買到限定乖乖,超好吃~~。
Thumbnail
本文針對每條捷運路線精心選出值得一遊的景點,方便外縣市朋友和外國人參考。從紅線的淡水老街到黃線的新景點,內容涵蓋了臺北捷運的主要站點及其周邊文化、美食和娛樂場所,提供遊客一個全方位的臺北旅遊體驗。無論是夜市的熱鬧還是文創園區的靜謐,這篇文章將帶你探索臺北的多樣魅力。
Thumbnail
宜蘭車站前後站之間的跨站體驗、車站的特色、印章、交通號誌和轉運站等景點,並提到了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可以欣賞宜蘭的照片、蓋印章,逛超商和伴手禮店,以及進入圖書館乘涼。文章中提到的宜蘭車站、交通號誌、紫色花朵結合艷陽和幾米裝置藝術主題等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Thumbnail
正好看的見火車駛過田野,有時是區間車,有時是普悠瑪、自強號、莒光號...,後來我也常停留於那間青旅,坐在房間的窗邊,看著火車,也聽著火車,還不敢自稱鐵道迷,頂多是身為時常東漂的旅人對於那開往花東的列車有所迷戀罷了。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
Thumbnail
好久沒出去玩了,過夜的這種😆,本來懶得去的...,但在L的邀約,最後還是決定去台南!
Thumbnail
是的,一年一度台中找朋友+住飯店+吃飯的時候又到了,這次一樣稍微簡單介紹一下自己的交通工具、住宿、吃的餐廳。
Thumbnail
隨著臺灣好行東部6條路線電子票券免費搭乘活動,來一場深度的臺東之旅吧!從新竹出發,透過火車與臺灣好行路線遊臺東,探索玉里火車站、石梯坪、北迴歸線、金剛大道及金剛好事館,還買到限定乖乖,超好吃~~。
Thumbnail
本文針對每條捷運路線精心選出值得一遊的景點,方便外縣市朋友和外國人參考。從紅線的淡水老街到黃線的新景點,內容涵蓋了臺北捷運的主要站點及其周邊文化、美食和娛樂場所,提供遊客一個全方位的臺北旅遊體驗。無論是夜市的熱鬧還是文創園區的靜謐,這篇文章將帶你探索臺北的多樣魅力。
Thumbnail
宜蘭車站前後站之間的跨站體驗、車站的特色、印章、交通號誌和轉運站等景點,並提到了李科永紀念圖書館。可以欣賞宜蘭的照片、蓋印章,逛超商和伴手禮店,以及進入圖書館乘涼。文章中提到的宜蘭車站、交通號誌、紫色花朵結合艷陽和幾米裝置藝術主題等
Thumbnail
剛退伍時賃租於台南火車站附近的一處四樓加蓋鐵皮,冬冷夏熱,牆壁門板薄如紙片,隔壁動靜聽得一清二楚,甚至在樓下嗓門稍大些整棟樓都能聽見。但優點是租金便宜,交通便利,那時市區的大型轉運站還沒建好,沿著清幽的小磚道出去,就能看見和欣、國光、統聯的售票處,三家客運與市內公車一起擠在周末壅塞的北門路。 客
Thumbnail
  為響應五一勞動節,原定今日回台中的車票,也因疫情升溫退票了(免手續費)。身為臺鐵的「老乘客」,與臺鐵的回憶最早可溯及幼稚園時的戶外教學,老師帶著全班買票搭車。而臺鐵真正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則是到高中時期,因當時周五都會和同學到廟東晚自習,晚自習後便會一同走至車站搭車,印象中晚上9點多的區間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這次的宜蘭線舊線
Thumbnail
正好看的見火車駛過田野,有時是區間車,有時是普悠瑪、自強號、莒光號...,後來我也常停留於那間青旅,坐在房間的窗邊,看著火車,也聽著火車,還不敢自稱鐵道迷,頂多是身為時常東漂的旅人對於那開往花東的列車有所迷戀罷了。
Thumbnail
從縱貫線八堵站分歧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宜蘭線過去因複雜的地形導致運轉效率低落,臺鐵便在1970-1980年代陸續展開路線截彎取直與雙線化工程。但日本時代留下的部分土木構造卻沒有因此消失,仍等待的冒險者前來發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