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不其然,十二年國教的話題一開,什麼瘦肉精的又被丟到後面去,沒人在乎。台灣這種跟著媒體罵的習慣,恰恰好說明我們以往的教育都是在訓練,不是真的在教育。
好像繞口令是吧?本來就是。
教育的目地,是要教出一個會思考的人,具有觀察力與評估能力。簡單說,教育要培養出一個個頭腦。
訓練的目地,是要熟練某一項特定技能,減少犯錯的機會。簡單說,訓練的目的是要培養出工具人。
講白了,兩個根本就不一樣,但網路上多少人把手段跟目地搞混的?讀者不相信的,可以到處逛逛對教育有見解的能人異士,不管他是菁英教育的信奉者與否,基本上都沒有提到這兩種差別,他們只是不斷的針對教育體制的對與錯打轉。(註:對與錯是價值觀問題,教育是數千年歷史的經驗行業,沒有一點歷史性的了解,純靠邏輯去吵架,不去看教育的歷史發展,基本上都是根據不存在的事實去幻想。)
對與錯可不可以用邏輯去擊破?當然可以,大前提是雙方對於教育的想法是一致的,在標準不一樣的情況下,與其說是在戰教育,不如說根本是在吵的雙方價值觀。這一定變成宗教戰爭,沒有一方承認自己有錯。
讓我們回到最基本的上面去想,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人,把教育跟訓練搞混,以至於對高中職分流、大學該教什麼,出現各種完全不同的版本?
這答案並不難懂,教育與訓練是不同的事,但在手段上卻有很類似的地方。就算是教育學習,也是要從大量的練習與模仿開始,逐漸掌握到一個知識的核心,運用自如後,才能發展出自己的想法,並加以創造出新的學問。
這就是「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的具體表現,不可能光看原理不練習,或是只練習不去了解原理,就能夠懂的。(註:跟畫漫畫一樣,一開始都是模仿,或是基本工的訓練。等到掌握了基本技巧跟概念,後面才能去開發新的領域。)
說來說去,就是我們認為中學學校教育,到底是要訓練你成為一個合格的大學預備生、職場新鮮人?還是要教育你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我們的壞毛病,就是不肯正視中學教育程度低落的事實,只會拿著制式考試成績優異來自慰。自然組的人上了高中後就沒在念人文哲學,社會組的人數學底子普遍很差,然後上了大學,就通通以為自己自動學會了。於是社會科的人用大一微積分的公式,來吹噓自己的社科研究能力很好;自然科的念了半本經濟、社會學,就以為自己通古今之變。(註:問題不是你本科很差,是你不肯承認本科外的東西,根本就不懂。沒有現場經驗,自己腦補實際影像,用錯誤的前提去邏輯推導,以為邏輯對了,答案也是對的。)
不管是九年還是十二年國教,美其名是教育,實際上教育的內容多半脫離不了訓練:「訓練你考試的能力」。這種能力練的再完美,不過培養出一顆顆不會思考的腦袋瓜,上了大學念了研究所,出國去當歐米教授的「工具人」罷了。(註:18歲以前要你別思考,先背再說。18歲後罵你怎麼那麼笨,都不會思考。廢話,從來沒練習思考過,上了大學、念了研究所、出了國就一定會?莊孝維。)
套句筆者以前指導教授說過的話:「為什麼要背這個?這個又沒有天天用,把背的時間拿去鑽研你研究的東西,這種不常用的,你只要知道需要用的時候,要到哪本書去翻就可以。」(註:也就是說,培養做筆記的習慣,需要什麼再去翻就好。反正不是天天用的東西,誰會背的起來忘不了?)
如果我們還在爭論9年或是12年,然後幻想不同的教制可以產生什麼後果。而不去修改教綱、調整授課,使其脫離工具人訓練範本,說再多都沒有用,我們十年後一樣會大罵今天的人,而且保證罵的內容大同小異。
筆者對最近的12年國教,沒有什麼回應的理由很單純:「進不了深層結構的討論,只會流於表面與形式,毫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