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辦企業內部教育訓練課程-經驗分享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因為自身專業的關係,常常需要在企業內部舉辦大大小小的說明會.

實戰經驗的可貴

通常會有兩種情形造成我在平日稽核工作之餘,還能有這樣的機會點,其一是老闆交辦,其二是自己想舉辦. 前者算是市場需要, 後者是我個人覺得這是推廣內控時的必要溝通模式,也對彼此工作互相理解有所幫助.說到底,這就是雙贏的事情.我欣然接受.久而久之面對一級主管,一路上到CEO,董事會,你根本不會感覺到怯場,你仍會緊張,不過那是因為你求好心切,希望等一下準備充分,上台發言或是自我表達的部分,就一點也難不了我,這些都是因為,你珍惜每一次的當下,也就是每一次都把握機會,把自己要扮演的角色,認真地把它做好做滿,不是應付了事,耍耍嘴皮而已.每一次我都想我能帶給觀眾什麼.要怎樣才更深入與有趣.至今我依舊仍在不斷學習中.

溝通的藝術與尋找解決方案

不過,當你遇到的合作單位中,例如像是人資或是協辦的業務單位,像是秘書室,或是文管中心之類的權責單位,裡面如果夥伴們欠缺熱情,總是會懷疑老闆之交辦事情是多餘的任務,跟自己有甚麼關聯,第一時間只想推掉自己要負責或是自己可以協助的地方,通常無法第一時間考量任務長遠的價值所在,此時,統籌這些關鍵人,所能做的就是製造機會互相溝通.例如召開會前會,設法拉近大家的認知與減少誤會之所在.當然,豬隊友依然是豬隊友時,你也別氣餒,因為當你默默的接下任何可能的燙手山竽,練功與獲得工法的是自己,日後受益的也是自己.

好事會發生

同事要離職前,我們有聊過,很多關於職場的看法以及自身專業價值所在,後續是否仍要從事這項專業,其中如果你真的看透徹自己的工作價值所在,他也會是你自己所信仰信服的事情,或許一時半載沒有好伯樂出現,但當你堅持下去,對的事情與對的理念持續堅持下去,依照我的經驗值,關鍵時候你做出決定,而在不可知的未來通常是好事不斷發生,一一驗證你的價值體系,工作起來是可以很溫暖很有溫度的,這也是一種快樂.在繁忙的日常工作中,竟然可以獲得自助助人的快樂與成就感!

幸福快樂的一生,過程將是重點

單純的快樂勝過一切,也是買不到~多多想方設法讓自己每天都很愉快,首要是獲取對的信念跟自身不斷的反省與覺察,自然可以變成自己想要的樣子,把自己變強大了,才可以幫助別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Grace Lee-avatar-img
2021/09/14
謝謝你的分享,我在公司也有幫同仁上內控的教育訓練,在編寫教材的同時,自己也可以重新思考一次內控的精神和重點所在,因此,也算是一種自我練習的過程。 我也認同您說的,替受查單位上課也是一種溝通的過程,創造雙贏的局面!
avatar-img
稽核長的生活沙龍New
26會員
86內容數
終身學習,自我成長!學習他人優點記取他人缺點,並分享有用資訊,共好利他利己,過的健康與快樂兼顧的財務自由生活!
2025/03/22
第四章 上市櫃(興櫃)審查重點與實務操作 4.1 上市櫃審查的主要標準 證券交易所與金管會在審查企業上市時,主要關注企業的財務穩健度、內控機制、資訊揭露與法遵程度。企業必須提交完整的財務報告、內部稽核報告及公司治理文件。 4.2 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某知名電商公司在上市前即建立完整
Thumbnail
2025/03/22
第四章 上市櫃(興櫃)審查重點與實務操作 4.1 上市櫃審查的主要標準 證券交易所與金管會在審查企業上市時,主要關注企業的財務穩健度、內控機制、資訊揭露與法遵程度。企業必須提交完整的財務報告、內部稽核報告及公司治理文件。 4.2 成功與失敗案例分析 成功案例:某知名電商公司在上市前即建立完整
Thumbnail
2025/03/21
第三章 企業 IPO 的規劃與關鍵成功因素-初 3.1 企業 IPO 的市場分析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企業上市的主要動機包括籌資、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影響力及提高治理透明度。然而,IPO 也伴隨高昂的成本與嚴格的
2025/03/21
第三章 企業 IPO 的規劃與關鍵成功因素-初 3.1 企業 IPO 的市場分析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首次公開發行)是企業進入資本市場的重要里程碑。企業上市的主要動機包括籌資、提升品牌價值、擴大市場影響力及提高治理透明度。然而,IPO 也伴隨高昂的成本與嚴格的
2025/03/20
2.1 台灣資本市場概況(上市 vs. 上櫃 vs. 興櫃) 台灣的資本市場主要分為上市(TWSE)、上櫃(TPEx)與興櫃(ESB)三個層級。這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企業的規模、財務標準、公司治理要求,以及流動性。 2.2 上市與上櫃的條件比較 企業若要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市或上櫃,需符合特定條件,
2025/03/20
2.1 台灣資本市場概況(上市 vs. 上櫃 vs. 興櫃) 台灣的資本市場主要分為上市(TWSE)、上櫃(TPEx)與興櫃(ESB)三個層級。這三者的主要區別在於企業的規模、財務標準、公司治理要求,以及流動性。 2.2 上市與上櫃的條件比較 企業若要在台灣資本市場上市或上櫃,需符合特定條件,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教育訓練可以強化員工的工作技能,對於員工的職場生涯而言,也會獲致比較高的成就感。對於企業和員工來說,會是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教育訓練可以強化員工的工作技能,對於員工的職場生涯而言,也會獲致比較高的成就感。對於企業和員工來說,會是雙贏的局面。
Thumbnail
沒有目標就沒有原則,沒有原則就沒有正確的選擇! 長期以來我的工作習慣,在每一季參加完Q B R之後,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消化老闆的願望以及收集到的資訊,進而把它轉化成團隊可執行的行動方案,並設法把方案再拆解成不同的細項行動,並與下一層的主管說明緣由以及這樣安排背後的考量。在與主管們商量以及調整成更
Thumbnail
沒有目標就沒有原則,沒有原則就沒有正確的選擇! 長期以來我的工作習慣,在每一季參加完Q B R之後,我都會花大量的時間去消化老闆的願望以及收集到的資訊,進而把它轉化成團隊可執行的行動方案,並設法把方案再拆解成不同的細項行動,並與下一層的主管說明緣由以及這樣安排背後的考量。在與主管們商量以及調整成更
Thumbnail
1. 能夠提供工作上實質性指導 在職場中要是能遇到一位,能夠真正提供指導和建議的夥伴或主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幸運的。我記得剛進入公司時,有位同事非常關照我,不僅在工作上給予具體的指導,還在職業發展上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還記得有次我在處理一份複雜報告時遇到困難,同事並沒有直接給我答案,而是一
Thumbnail
1. 能夠提供工作上實質性指導 在職場中要是能遇到一位,能夠真正提供指導和建議的夥伴或主管,對我們來說是非常幸運的。我記得剛進入公司時,有位同事非常關照我,不僅在工作上給予具體的指導,還在職業發展上提供了寶貴的建議。 還記得有次我在處理一份複雜報告時遇到困難,同事並沒有直接給我答案,而是一
Thumbnail
20240920 週五下午,配合公司HR的安排前往新竹工廠教授新任主管們關於DDI領導溝通的基礎核心課程。 每次分享這個系列課程時,我總是盡量朝著日常工作情境搭配自身經驗,期望能盡量引導同仁能夠不僅學到這套科學化的溝通技巧,更能進一步的快速落地,在離開教室後便能快速的逐步上手。藉由提升溝通的品質
Thumbnail
20240920 週五下午,配合公司HR的安排前往新竹工廠教授新任主管們關於DDI領導溝通的基礎核心課程。 每次分享這個系列課程時,我總是盡量朝著日常工作情境搭配自身經驗,期望能盡量引導同仁能夠不僅學到這套科學化的溝通技巧,更能進一步的快速落地,在離開教室後便能快速的逐步上手。藉由提升溝通的品質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在職場中面對部屬的尊重、信任和溝通技巧的重要性。透過與年長部屬的互動,作者認識到自尊心的影響,並反思自身在領導過程中的不斷學習。作者分享了對於與上司、同事及客戶交涉的挑戰與思考,呼籲職場人士在面對困難時,維持良好的態度,並在經驗中進行自我提升。
Thumbnail
本文講述了在職場中面對部屬的尊重、信任和溝通技巧的重要性。透過與年長部屬的互動,作者認識到自尊心的影響,並反思自身在領導過程中的不斷學習。作者分享了對於與上司、同事及客戶交涉的挑戰與思考,呼籲職場人士在面對困難時,維持良好的態度,並在經驗中進行自我提升。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這個問題可能要從「自己做得了什麼工作」來討論。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