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12-31|閱讀時間 ‧ 約 15 分鐘

戰略中的第一步

因為看到一些蠢蛋,真的是要罵蠢加蛋,不罵不行。但又覺得光罵不是辦法,秉持本小格一貫風格,要替廣大沉默的網友提供「戰普」知識,卻又不會掉書袋,所以今天來稍微談一下這個第一步。
所謂大軍未至、糧草先行,講的是後勤的重要,所以很多人想到戰略都是軍事作戰,第一步都是弄好後勤補保,這其實對也不對。「孫子」始計篇開頭就說了廟算的重要性,其實真正的第一步是情報,或者說是情報戰、心理戰,現代的說法還有媒體戰跟政治作戰等等。當然以台灣國軍的說法,這些都統合成心理戰的一環,但狀況遠遠不止如此。
簡單說,孫子提到廟算,也就是事前評估的重要,但重點其實是在後面幾篇才提出來,提到間諜的部分又偏向用人取材,換言之想從古戰略書籍中找到這些情報戰的蛛絲馬跡,實在是想太多,人家才不會把吃飯的傢伙寫成書告訴全世界。筆者要說的是,看史書跟兵書要很小心,沒講的地方才重要,真正的眉角不會告訴你。
許多人的第一步歪掉,就是沒想通這一點,盲從與套用各種古今戰略手段,還自以為超爆幹強。
情報還是有一個最前端的概念,概念圍繞在一個「現狀」與「現狀運作的邏輯」上,前者是硬的資訊,想要知道並不難,後者是運作現狀的各種文化與慣習,要搞懂比天還難。所以真正的戰略家不是電視上那種,也不是要賺錢的政治業者講的那類,多半很低調地到處問各方專家,尤其是偏社會人文學科方面,軍事技術優劣容易懂,我們念理工科的只要沒混畢業,看看就可以抓個大概,太過技術細節專業的,除非是本科專業,不然實在沒必要鑽研過多。組織文化等牽涉人的問題,往往更加重要,理解「現狀運作的邏輯」,說來簡單,其實需要極大量的閱讀跟雜學能力。
這點跟鈕先鍾老師一輩子念茲在茲的戰略是一致的,只是他老人家始終走不到這個境界。黃武雄老師做了教改幾十年,想的就是要怎樣把素養跟雜學等概念帶進校園,讓大家不要變成專家而是通才,可教育現場改變不了,到今天還在努力中。
筆者的意思是,戰略的第一步在實務上是情報作戰,沒有掌握到確實資訊,戰略的規劃是無從談起的。但在廣義的大戰略上,第一步其實是指對現狀的理解,以及掌握這個運作的邏輯,抓個八成之後,才能知道你想要打的作戰是怎樣的模式。理由很簡單,情報作戰也要花錢,把大筆經費投入到獲得無效資訊,不僅浪費錢還會消耗分析成本。這點是最近看的劉湘濱將軍提的戰略學基本概念,只不過他沒有指的很明確,僅提出方向跟目標的一般論。
好了,講了一堆廢話,到底第一步要怎麼去了解?筆者沒辦法給予正面的解說,只能從反面跟例子去解釋,希望讀者可以感受到那個感覺,抓到這個第一步的概念。很多東西只能意會、不能言傳,傳了就會歪,歪了就會有無窮誤解,尤其在台灣教育習慣教出「專家」的狀況下。
首先,理解現狀,指的是硬的資訊,例如要知道中國的作戰能力,你要曉得中國的軍事能量,包含人員武器數量,經濟上的實力,好比戰時能夠維持國內生活的資金跟資源存量等等。這個不難懂,帳面的數字在網路上到處都查得到,重點在於更細節的部份。例如大到飛彈的晶片哪一家生產的,陀螺儀是誰提供的,中國自產的各種零件可以到哪種水準,小至輕兵器的生產能量多高,武器的公差多少範圍,有沒實戰經驗可以參考等。
然後就可以到此為止,因為再下去就變成極專業的項目,想要自己搞懂花的時間太多,不如問專家。例如晶片的製程、陀螺儀的膜怎麼上,再接下去就變成哪些公司有能力生產,這些公司的商業機密有哪些。別鬧了,想要徹底搞懂,武器技術可能你要念好幾個碩士跟博士才夠,像網路上有些人拿著數據去解釋,就筆者這種有某方面專業的人士來看,這根本就是大學普物的學生跳出來自稱比教授還強一樣。筆者不否認有業餘的高手,但不同專業的專家可以知道特定的細節,所以聽到這方面的情報,會有更細緻的分析與了解。
一般讀者,筆者建議大概頂多做筆記或是有印象到上上一段的程度就好,約是知道武器系統的生產製造大概是哪些國家可以,供應中國的量每年多大,零件保固跟替換的時間與可能儲存的量等等。到這程度,就已經可以打爆九成以上的網路自稱軍事專家了,因為絕大部分都是遊戲的戰略高手,不是真的戰略研究者。
軍事方面如此,其他方面呢?也差不多。例如美中貿易戰,最基本的就是看那些數字,但從這些數字其實得不到詳情。比較深入的細節是,不同的作物跟產地、產量,運輸的時間跟倉儲的能力,還有一點基本的股市期貨概念,就大概可以抓出貿易戰的勝敗為何。金融那些也類似,像長輩圖傳最多的中國賣米債讓米國垮的理論,一般人只要知道是美國人自己持有最多,米國債卷不是真的米國窮到借錢的概念就好,至於哪些銀行跟大亨是什麼家族,這些家族的背景跟認識誰,是不是米國現在的高層,還是也跟中國的政要很熟,就麻煩別鑽牛角尖。
筆者手上有幾本幾年前的中國與全球糧食戰略的書,有中國也有老外寫的,不乏專業農業專家手筆。看完之後只會頭痛,非相關專業的人只能看個大概,知道不同作物的替換率跟飲食習慣變化,至於到什麼幾倍體小麥的產量哪邊比較高,馬鈴薯品種等等,簡直我的天。筆者還算有相關理工背景就看到吐血,文科的讀者麻煩不要看太多,很容易產生後面說的弊病。金融業那些需更小心,因為債市股市期貨,很多資金是互相流通的,避險的管道一大堆,如果要牽涉到人的背景,那故事還有得說,覺得有趣可以研究一下,但千萬不要變成羅斯柴爾德家族陰謀統治西方世界的信徒。
以上講了概略的兩點,綜合起來其實就是,不要只看表面數字就開始亂猜,準備要用各種四像八卦陣去排練戰爭怎麼打,這在專家眼中根本是鬼扯,不會比十萬舢舨渡海攻台論好到哪。
要了解到內部點的資訊,不外乎兩點,一個是問相關專家,另一個是常常翻各種新聞,了解到各種資料的「相互關係」。所以為何雜學很重要?因為這樣你才會抓得到一個戰略輪廓,知道你想要比較的對象國家、社會、團體,到底其樣貌為何。
但這也只是硬的資訊,很多人到了這步就停了,尤其理工背景的軍武方面網友最容易犯錯,就是以為自己理工科的,一定比較理性客觀中立。真正影響到現狀的運作,其實是背後的組織文化與社會慣習,這方面的專家要問人類學、社會學、政治學或是長期在組織內實作的成員,不然「你根本不知道為何會這樣」。
「理解現狀運作的邏輯」說來簡單,但沒有實務經驗,論點很容易淪為空想,想要突破這點,不外乎多問相關專家,自己有切身體驗。下面舉台灣當例子最好懂,畢竟大家都住在這,多半的名詞跟概念應該不會陌生。
例如政治運作,民進黨的運作是怎麼回事?基本上民進黨是反國民黨聯合軍起家,所以各方派系誰都不服誰,唯一可以服人的是戰功,也就是自己選得上、靠你可以選上。如果你什麼都沒有,只是出張嘴跟講理念,大概就是不分區投票部隊,反正你投票別投錯,其他怎麼亂講都可以。故某位親中立委就別想太多,他根本沒有多大實質影響力。其他一些後來脫黨的,說穿了就是自己選不上,也無法拉幫結派,自己「沒實力」所以只好自詡清流天天上電視,去配合媒體打民進黨傳通告費。
共主,必須要有強大的戰功,例如打下總統,掌握政權的陳水扁跟蔡英文,他們除非到第二任最後兩年,不然沒人會去違抗層峰決議的。不過根據兩人行事風格,也會導致內閣跟派系分配的不同。地方政府也是打下的說話大聲,拿下縣市長才能分配職位跟資源給支持者。各位可以看看這兩年網路上大談民進黨理念不理念的那些人,是不是基本上都在幻想?
為何筆者說這些人是黨腦,不見得是國民黨鐵票,但大腦結構就是黨腦?因為他們無法理解,就乾脆不理解。而國民黨的運作基本上是由上而下,因為威權式政黨本質就是老大說了算,又因為擁有龐大黨產,不聽話就拿不到資源,不僅不給你還會抄你家。那些自稱覺青但被筆者罵是黨腦的,基本上都是這種家父長式政黨思維,完全改不過來。
國民黨的運作要分好幾期,但就以近二十年來說,大致上是以掌握政府機器,把職位跟資源灑給支持者,換取基層支持。同時用黨產這個非體制內的方法,可以更有效控制黨員跟支持者,例如陳水扁時代有事務官天天把開會資料備份給國民黨立委,結果被發現調職甚至送辦,會有差嗎?沒差,辭職轉去黨產相關機構,人家早就把更高待遇的位子準備好給你。也就是在這狀況下可以保證用錢控制政府是很有效的。
但隨著時間過去,黨產越來越私產化,黨主席控制力下降,變成類似民進黨的派系結盟,就越難越控制中下層暴走跟脫黨。這狀況要等到馬英九當選總統後,重新以司法跟情治系統力量,逼黨產的擁有者就範,才重新取得強大的控制力。這些控制力可以總結為「沒有錢就不會選」,許多清流跟手頭乾淨的民代跟縣市首長,其實根本是有人當白手套處理。
只要看太陽花之後就知道了,為何檯面上看來乾淨的人都落選?因為白手套不願意聽話的變多,怕政黨輪替後被清算,早早替自己留後路。那剩下的只有哪些人?當然就是平常勤跑基層,每天跑市場握手,兒童節砸錢在公園跟遊樂場門口發氣球的那種基層民代。會覺得他們黑,是因為花的錢總要拿回來,但看不到就沒有?
理解兩黨差異,就很容易抓到台灣政黨政治運作的基本樣貌,然後「你才會懂政策怎麼型塑、主要支持跟受益者是誰」,接著就會把乾淨選舉那種課本幻想丟的一乾二淨,現實不是這樣操作的。
你說,怎麼講戰略變成講政治?因為軍事是政治的延伸,你連台灣政治的基本都不懂,還敢來談國家戰略,去一邊玩沙啦,根本鬼扯跟水鏡「巴奇」。
這道理用到中國也類似,要知道中國到底怎麼下南海戰略,你不得不去理解胡錦濤時代的對外產業策略,只要研究一下就會知道,是哪些人跟哪幾個派系,主導這個南向政策,利益都被誰拿走。習近平為何改變策略?看他用的人,跟軍方被撤換的狀況,不難理解這種殺敵一千自損(國內敵對派系)八百的想法來自何處。
美國更是這樣還超級複雜,小布希的團隊跟主要人馬是哪些人跟產業?奧巴馬靠了哪一些人的資助選上,班底又是誰?川普自費選贏,但政治幕僚跟外面一圈的實務官僚都找誰?這些其實都可以寫一本本論文,光看新聞兩篇就能說國際戰略?投書報紙或是要賺稿費,筆者也會這樣寫,但在自己部落格說實話,或是朋友聊天才不敢。
再講一次,不了解該國的國內政治生態,就想要做出精準的戰略分析跟預測,完全不可能。這不是打遊戲,可以突然出人意表,這場來一個完全不同風格的戰術推進。真實世界的人事地物都有時空脈絡,習近平今天突然公開宣稱中國輸了,大家回家睡覺,台灣不可能統一,獨立去對我們也沒差,我們可以看看會發生何事。
接著,要談反面的點,也就是最容易出錯,以及希望讀者要留意的,一般來說統稱鑽牛角尖。分類有兩大類,一個是技術類,另一個是朋友類。
技術類的,主要就是出在太過鑽研特定技術,例如研究坦克性能到極致,開始發展出坦克可以不需要步兵協同,坦克能夠擊落攻擊直升機,裝甲厚一點或加點反應裝甲,超級無敵的。這種人就是過頭,把單一兵器吹捧上天,十幾年前PTT就有過一場坦克對直升機論戰,這還是波灣戰爭後的事情,一樣可以捧上天。這種人對坦克的認知絕對不會弱,但會這種結果就是偏聽。
同樣的狀況,用在現在台海兩邊也一樣,至今仍有人迷信漁船數量攻勢、遠程火箭炮轟擊、彈道飛彈飽和攻擊、傘機降台北斬首行動。這不是只有中國那邊的人會信,台灣信的人更多。筆者必須說,單看任何一個方式,在特定條件下的確會成功,問題是現代戰爭「只」看這一樣?
影響武器更甚的是組織文化,軍隊的慣習對戰力的影響往往大過軍事武器的技術力。簡化起來就是一句話:「命只有一條,榮譽跟報酬對死人沒有意義」。想通這句話,就會理解古今中外軍事組織運作,文化跟慣習要怎麼改才有用,不然永遠是點對點,醬缸依然醬缸。
第二個問題是朋友,目前筆者看到網路上最多的就這種狀況,自認為認識高層,覺得朋友很多,所以消息絕對無誤。我的老天,先不管你朋友內不內線、夠不夠力,你確定他對你說實話?
好的消息源會告訴你發生何事、誰在主導、風險高低、厲害分析,就算他是總統的好友也一樣,因為他自己知道總統也不見得事事對他說實話。爛的消息源會告訴你「兇手就是他」,通常這不是被當氣球放,就是被打哈哈呼嚨過去。
但有一種更糟糕,叫做意識形態作祟,然後你的朋友還不算當事者。這種例子筆者碰過很多,例如教改都是李遠哲搞的,然後主導教改的成員說是當時的部長跟總統在扭曲,而參與決策的人指出是產業界給壓力讓政治人物扭曲。可我們現在最多的說法是哪種?
陳水扁時代大改教育經費,造成教育沉淪,因為民進黨他們想要把教育經費挪用他途。出處?國會助理,保證消息無誤,因為他有去開會,現場聽到千真萬確。從另一面去問,此人根本沒進去開會,人家開完會把修的案子給他,他拿到後在那幻想來的。筆者還聽過根本不可能進去陳水扁決策中心的情治主管,到處跟他的親戚說陳水扁每次開會都在討論怎麼汙錢。
這種人的問題最需要小心,因為你不知道這個消息源的狀況,搞不好根本就是神經病。
反過來說,我們怎麼確認這種人的情報正確性?兩個,一個是透過長期觀察,知道此人的信用度以及他到底多接近核心的思維。好比你想知道川普跟共和黨當前核心的想法,去看離開的班農最準,就算他無官職也一樣。又好比包道格在小布希時代,他自己就能主導相當的台灣資訊給小布希,所以跟包道格有好的國民黨人士與記者,常常都可以得到很準確的第一手消息。
所以包道格死了,奧巴馬上任後,有沒發現馬英九時代的對美國政策根本荒腔走板?因為人都砍了,私人管道也沒有,誰要理你。有沒注意到那些在小布希時代預測政策跟走向神準的記者,突然都跟反指標一樣,大概只有親中這一項目沒有差而已。而到川普時代,泛藍的對美國政治線幾乎全部斷絕,看他們的分析報導,不如去丟骰子。慘的是自己還不相信已經邊緣化,繼續被騙到底,可憐。
所以,你說戰略的第一步是什麼?其實就是「知」這個字,但要知道可沒那麼簡單,你以為知道的往往不知道,你認為是內情的可能不是,想要知道蔡英文到底真正的想法,除了心靈探測器外,去學貓語問蔡想想可能比較快。
那麼,在這種狀況下,情報的收集、累積與分析就很重要,要能夠抓到比較準的資訊,就得要長期觀察,確認哪些人的分析是有用的,何種觀點比較符合現實狀況。唯有這樣,才能抓到現狀運作的邏輯大概怎麼回事,如此你才能對現狀做出有意義的分析。
如果都不會,好歹最起碼的敵我數量分析要準,連這個都分不出來,整天要求萬歲衝鋒的政策鬥爭,這不叫做勇敢,而是愚蠢。
當然,你問筆者是不是那個可信的人,絕對不是。本小格只是另類文化買辦,能把一些有意義的東西分享,達成相當程度的戰略常識普及,就覺得祖上積德了。再不濟,至少方法論要傳出去,存在即合理,一定有合其道理的地方,你不覺得合理是你家的事。
戰略不是靠辯論來的,想辯就去辯,若理論不合現狀,也跟運作邏輯不同,辯贏了又如何?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