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談 part55 簡談看懂國際局勢背後的第一步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這幾天因為貿易戰跟轟炸敘利亞,突然冒出一堆超厲害的國際專家,更不乏道德演說者,其中跳出更多反美左,不免讓筆者覺得,這些人與其說是雙重標準,不如說是認知缺乏,很愛用一兩本書去套世界。
不過,想也知道我們不可能窮盡所有書刊,那麼又要如何在這複雜的世界中,看出各種國際詭譎局勢背後的一些道理?總不能一切都陰謀論,或是全部都套用地緣政治吧?
其實道理不難,很多表面的原因之所以表面,是因為國內媒體跟主要的文化買辦,多半有一定的意識形態,想要傳達他們的觀點,長遠來說等於要透過輿論形塑國家政策。但我們也不可能就不看新聞,這樣會連消息都不知道,純粹從推特或是臉書抓訊息又很容易偏聽。
這不難的道理,就是抓準一個大原則,那就是生存的要素,繁衍的需求。說來簡單,實際上要操作很難,但至少可以看出一些基本的概念,讀者就不容易被呼嚨過去。
舉例子最快,一帶一路講得震天價響,為何筆者打一開始就說這注定失敗?筆者才不是從金融跟政治穩定觀點切入的,因為這根本是常識,對戰略略有研究的一定會去看資源分布與地理位置,還有各國的政治情勢,一帶一路政策出爐的那年,歐洲各國主要的分析都不看好,或是保守審慎,道理不難懂。
筆者建議用常識去想,你讓小孩讀書受教育,是希望他以後可以安居樂業,有機會功成名就吧,誰不想要望子成龍?那為何你覺得念書可以,還不就是在台灣的環境下,找工作或是創業,能力強的要去歐美日都不成問題。
所以,在中亞的環境下,他們的出路是什麼?出路不是只有賺錢這條路,國內一堆9.2%耍智障的理由,就是常看天下商周,看到以為全世界只在乎錢。重點是資本,跟筆者類似條件的人在台灣很多,怎麼不出國闖一闖,領好幾倍薪資?因為你有社會跟文化的背景在這啊,要人割捨一切去拚,說的都比唱得好聽。
一個在中亞地區長大的年輕人,家世如果沒很好,又是排行三四五六七,繼承權也算不上的,他要怎麼成家立業?在那種教育水準不足以供應太多人到先進國家的環境下,就跟台灣很多混高職畢業就找工作的人類似,總是要混口飯吃,然後找個伴侶嫁娶。
加入聖戰組織很意外嗎?反正對家族或是部族來說,死一個很後面的男子也沒差,去打天下若能打出成績,還可以活著返鄉,他的階級可就不同了。歷史上的例子多的是,農民之子若能從軍打出成績,當水手做的出色,回鄉後是可以跟村裡的有力人士談媳婦的,少數甚至會被貴族招攬。不要說古時候,近代的例子也有,日本二戰後貴族制度崩潰,普及教育下出現一大堆機會,一個平民家庭出了個東大錄取生,看看放榜那周他家門口的盛況,就可以知道社會資本怎麼累積的。
中國的一帶一路鐵定失敗,是因為這跟馬歇爾計劃那些完全不同,目的不同導致結果也不同。中國就算毫無私心,能提供的僅是工作機會,如果不能建構一套新的標準,讓當地人覺得參加計畫,十年後不僅荷包滿滿,社會地位也增加,那麼就沒有誘因。這充其量就跟台灣黑心工廠壓榨外勞當奴隸的劇本類似,只不過改編成出國侵略版。
同樣的道理用到巴勒斯坦,為何哈瑪斯要鎖死巴勒斯坦青年出路?不鎖死,不天天製造糾紛,就等著被以色列招安了,如果可以安心去上班賺錢,十年後還可以累積點小資本,回去開家雜貨店,誰想要當自殺炸彈客?鎖死才可以讓人絕望,除了當聖戰士外別無他途。法國支援巴勒斯坦,難道不曉得資源都被哈瑪斯吃掉?當然知道,但捐助海外本就是門好生意,越是失敗的政府組織,「這門生意就越好做」。
很黑暗?不,那是台灣的人過太爽,政府體制穩定多年,大家習慣了。世界上一大堆地方都是這種狀況,賺錢的時候大家會裝死,但不賺錢的時候就得要連本帶利把欠著的社會跟文化資本繳清了。
中國所領的新疆不久即將出事,理由也是類似,整個敘利亞到阿富汗的人口壓力仍在,但是經濟好不起來,階級又僵固。現在西邊的創業機會沒了,請問這些聖戰士要往哪跑?膝蓋想也知道是哪邊。中國當然也知道,只不過對中國來說,或者說對中國不同派系的人來說,給他亂有利還是不要亂?
國際局勢就是這樣去一部部拆的。
你跟筆者說,看甚麼數據就可以知道甚麼,是啊光看誰都知道。川普打貿易戰,商務部講的含蓄,其實就是針對對中國洗貨物履歷的手法很感冒,對那些配合的盟邦更感冒,錢你賺失業我擔,哪有這種道理。
課徵大豆關稅?重點才不是在這裡,中國缺糧大家都知道,根本沒能力打這種貿易戰。但為何是大豆?可以從使用量跟對象去分析,業界人士有時候比那些只看數據的學者要知道狀況。像現在中國需求最大的其實是肉類與小麥製品,因為沿海地區的經濟起來了,所以飲食習慣改變,對麥的需求也增加。但傳統上喜好豬肉的習慣沒改,加以中國的運輸、倉儲等能力太差,導致農業作物與加工品,遠程輸送划不來,自然會讓沿海地區以進口為主。
所以,為何要去嚴格查戶籍,限制農村人口移動,甚至動腦筋到城市上?連闖個紅燈都會馬上支付寶化,進一步要替人民的信用評分?只要想通資源的分配問題,加以中國現在城市跟農村的生存與繁衍需求,也就是社會跟文化資本的特性弄清楚,就不難發現這種國中之國的現象已經難解了。
台灣也是類似的道理,有人狂罵房價不降,但說真的你去算一下房屋成本,對我們現在的年輕人來說,雙北的兩房20坪小家庭住宅,一千萬一棟跟四百萬一棟,有差嗎?如果沒父母付頭期款,全部用貸款的狀況,一個月也是兩萬多繳掉。反正都買不起,降價就不是那麼優先,而是租屋市場的健全,當然這又跟哪種住宅有關,勞工宅的需求跟工業地的租稅政策綁在一起,可複雜的。
相反的,過去十年政府開放炒房的結果,拿最多錢去置產的是哪一個階級?根本就是軍公教居多,還有一堆相信抗跌的中產白領。藍領勞工買得起雙北的新成屋?別鬧了。可以去問問看,藍綠哪種人在過去幾年最相信房價沖天不會跌的比例高?既然如此,你現在瞬間砍掉年金一半,會發生何事?
想通就會知道,問題的解決順序應該是什麼,而不是只要沒照自己的想法走,政客就必定是官商勾結,犧牲民眾利益之類。台灣在高度城市化的背景下,家族與部族的傳統幾乎都快消失了,這種情況已經不可能像中亞地區,部族還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生活補助,全部依靠政府的狀況,就只能先求有再求好。故,為何那麼重視對美日關係,積極要加入貿易協定?因為經濟不先活絡起來,其他都是假的。
國際關係的問題,在電視上很難看到綜合性討論,因為就算筆者有點觀察的,每次看到一個狀況出現,都得要多方詢問,了解各領域的意見,才能大概抓出個概念,但對一般人來說,把責任推給每個壞蛋或是某個國家,總是簡單的多。
川普政府為何那麼強硬、瘋狂?因為帝國本來就是秩序維護跟輸出者,美國確定是世界強權,本國人民的生計利益,社會跟文化資本的累積本就要靠對外輸出,只不過輸出的是銀彈還是子彈。今天不換川普,其他總統也會這樣做,差別是在迫於內部壓力,主動程度高低,被迫程度高低而已。
而罵川普個人是個德不配位的混蛋,顯然比去理解美國利益四個字簡單多了。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17.5K會員
1.3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雜談-2上月底某個組搬到市中心去,這月底有另外兩個組會搬進來我們這間辦公室;會發生甚麼奇杷事還未能預測。 有一位同事R是前年轉去該組的,待得很開心,如今要搬回來,預告要投訴前一陣子發生的不愉快;起因是小主管G在郵件裡寫出了她的名字,說她沒有好好處理客人的要求。R新仇和舊恨碰撞一起,隨著時間增加利息,這回說
avatar
尋回
2024-06-11
雜談慢聊|聽說是深夜|會下雨|泡麵番夜行性動物,據說屬貓 宵夜基本上是泡麵 聽說這陣子有梅雨,昨晚凌晨確實下了半小時 蛾子這幾天開始會猛力地爬,就是那種感覺很有興趣的那種 需要充電會等人拍,就像是要做點儀式般 有時也會配合小睡,也會瞇眼睛假睡....(笑) 似乎不愛水煮的食物,可能有點生味,特別是蔬菜和魚類 舉例說 香煎甜椒(O
Thumbnail
avatar
Esteban
2024-05-21
[雜談心得]哈佛大學錄取率低到超乎想像!!哈佛大學入學申請錄取率已經連續4年落在3.2%~3.6%,不到4%。對比台大的錄取率10%,差異接近3倍。 近四年期間,錄取名額大致上都維持在1,950人左右,而申請人數則在55,000人上下。
Thumbnail
avatar
瘋狂老爸父女共創業
2024-05-19
[雜談心得]即使是哈佛大學畢業,只要唸到這個科系,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直接給結論,「哈佛大學畢業有多少? 」其實就是一個假議題。因為如同國內的就業統計數據一樣,薪水高低只會和產業別作連動,而不會是畢業學校。那些選錯科系的名校畢業生,薪水真的是差強人意… 尤其是教育科系,念教育可能得準備終生都是低收入水平。
Thumbnail
avatar
瘋狂老爸父女共創業
2024-05-18
雜談|記錄我的初心廢柴系大學生也想記錄一下生活 不是專業人士也想發表看法 不是知名blogger也想記錄一下心得
Thumbnail
avatar
沙士比瑪
2022-06-01
avatar
藍天白雲--一車二人三餐四季模式已啟動
2022-04-27
雜談:今天開始的閱讀筆記忘記是多久以前的事,總之,我其實很佩服那些可以每天寫日記,或是可以不斷地分享自己生活大小事的人。因為這一切,對我來說,都太困難了。 生活已經很忙的,有很多例行公事,能做完就已經了不起了。 還要一一記錄,那真的是饒了我吧! 而且,我覺得我的生活真的一點都不有趣。 雖然,我也說不出有趣是怎麼一回事。
Thumbnail
avatar
顏絮
2022-04-25
雜談,韓國實境秀《單身即地獄》農曆連假的最後兩天,一天提早開工,稍微盤點和整理接下來的工作事項,另一天則是跟跟R小姐一口氣一起看完了韓國的實境秀節目《單身即地獄》。和日本的《雙層公寓》有點類似,但《單身即地獄》的節奏更加明快,也更緊扣在愛情和戀愛的主軸上頭(雙層公寓偶爾會穿插些夢想、友情的元素)。
Thumbnail
avatar
翁子騏 David
202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