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2/24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假期之後如何——巴勒斯坦對世界的凝視

圖/IMDb
圖/IMDb
「在我之前的作品中,巴勒斯坦被視為世界的縮影,但這部新作則嘗試轉換兩者的地位,把世界當做巴勒斯坦的縮影。」──伊利亞蘇萊曼
巴勒斯坦導演伊利亞蘇萊曼曾經以故鄉為題,執導《失蹤年紀》、《妙想天開》及《韶光在此停駐》,合稱巴勒斯坦三部曲。睽違十年伊利亞蘇萊曼再度推出新作《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善以幽默喜劇的方式來呈現政治諷刺的導演,再次以他獨特的觀察視角帶觀眾聚焦在巴勒斯坦。伊利亞蘇萊曼自編自導自演,以導演先生走訪各國籌資電影資金為背景,荒誕中流露出對國家的無奈與深情。

巴勒斯坦:世界的孤兒
巴勒斯坦三部曲中,從以巴衝突、國內動亂來訴說這個被消失的國家與他們的歷史,不同於以往的是《導演先生的完美假期》選擇大量在國外取景,以一趟旅程看盡巴勒斯坦人在國際上面臨的尷尬與疏離。
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聯合國決議將巴勒斯坦分為兩個國家,約旦河西岸、約旦走廊及猶太屯墾區成為了以色列的國土,而耶路撒冷名義上是以色列及巴勒斯坦的首都。耶路撒冷以東築起了高牆,隔起以巴邊境,數以萬計的阿拉伯人成為流浪的難民。這個不被聯合國承認的國家稱為「巴勒斯坦自治區」,從水源到稅收無一不被以色列所控制。
剪不斷,理還亂。糾結不清的歷史與民族因素成為巴勒斯坦人世代的苦悶。也許如此,這位導演先生木訥寡言、台詞極少,但能從他的視角中隱隱窺見了巴勒斯坦的日常樣貌,也從一趟旅行中看見世界之於他是如此矛盾與荒謬。
圖/IMDb
巴黎的浪漫中有官僚的荒唐、人們的粗劣及自私,紐約的繁榮表面下盡是人與人之間的防備與疏離。他的作品先是被巴黎的電影公司指出「這不夠巴勒斯坦」,接著到了紐約更完全被忽視。強權的霸凌與威脅無所不在,隨著導演親自走訪,這些印象中高尚的、夢幻的城市被帶有諷刺意味的調侃一番。而從另一面看來,巴勒斯坦的命運被西方威權擺佈,卻少有人外人了解這個國家經歷的劫難與苦衷

走遍世界,尋找記憶裡的天堂
回到巴勒斯坦,故鄉的景致如昔,人物依舊,這裡的人們會一代一代的繼續生存下去,國家與生活的對比由此而出。灌溉植物的人日復一日的澆水,挑水的女人每天走著相同的路。年輕人在無法辨別晝夜的酒吧裡狂舞,而等到他們需要信仰與認同的時候,誰該來告訴他們屬於哪裡
身為台灣人,在觀影之後很難不思考同樣面臨難解的歷史與不被認同的國際地位。因此,看著巴勒斯坦導演獻給國家的作品,影廳裡瀰漫一股心有戚戚。對不少留學生或接觸外國人的台灣人們來說,「講解歷史」想必是某種共同的經驗,不少人肯定也經歷過當你以標準的英語發音說出「Taiwan」時,對方恍然大悟:「Thailand!」。又或者整個國家從世界地圖上被消失,這些對巴勒斯坦人而言都不陌生。
「你們巴勒斯坦人很怪,全世界的人喝酒都是為了遺忘,只有你們喝酒是為了想起來。」
圖/IMDb
數十年以來的衝突與糾葛,巴勒斯坦人踏上一場望不見盡頭的流浪,在抗爭與失敗之間輪迴,新的世代也與此之間誕生。在和平到來之前還有多少路途要走,世代之間對國家、民族與歷史的想法又存在了多少差距,集體的認同與記憶成為走上這條漫漫長路的本錢。電影從故鄉歷史、戰爭,導演伊利亞蘇萊曼這次把焦點單純的放在「巴勒斯坦人」,無論在世界各地的組織協會或異國城市的計程車上,導演用電影說著:他們都是巴勒斯坦人,期盼流浪終點的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