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起「隨手拍」這個詞,好似熟悉,但卻又略顯陌生,從我的角度去解讀,就是「隨」意地拿起「手」中的照相機「拍」照。
那我又從什麼時候開始喜歡上隨手拍了?這要談到大學修課時的一次意外機緣。
在成為大學新鮮人後的第二個學期,我的通識課選修了一門與藝術相關的課程,還記得第一次上課與老師的初次見面,眼前是一位長髮飄逸,偶爾用小指輕撥刺到眼睛的中分瀏海,散發著我們想象中「藝術家」的氣質。起初比起觀察老師,更擔心的是不知道課程會不會很專精,雖然喜歡繪畫也喜歡欣賞藝術,但畢竟「欣賞」還是一個很主觀的詞,所以當時很在意自己相對微薄的藝術細胞以及繪畫技巧是否能夠應付作業。隨著課程的開始,我也慢慢發現老師是帶領我們學習「玩藝術」,不需要多專業的技巧,僅僅需要懂得「觀察生活中的美」。
觀察生活中的美?或許你會很想問這是什麼,也或許你認為這是老生常談,但不!老師直接以身教代替言教,舉起手中的白色物體,我坐在教室中與老師是對角線的距離,還沒看清老師手中到底是什麼時,老師隨即開口:「這是我的早餐...」我心想,早餐?現在下午了耶,放那麼久還能吃嗎?「吃蛋時剩下的殼。」噢!原來是蛋殼啊,我在心中碎唸著,為什麼要把蛋殼留下來啊...「你看!」老師高高舉起蛋殼,「這殼在燈光下好美呀!有點透光,又很光滑,很值得好好欣賞。」當老師說出這句話時,我腦中閃過無數個畫面,我想起國中時期的一個同學,他的專長是畫畫,每次在吃麵時,都會盯著麵條好久好久,好像在數碗裡有幾條麵,一條一條的把麵放入口中,然後會突然拿出手機拍下一張照片,你以為他要成為美食部落客嗎?不!他是在觀察麵條的光線明暗,在探究那散佈湯中的油漬大小差異,在分析碗與麵的色澤分佈,而我?早就把麵與湯裝進肚子中,看來這就是我與我同學的極大差異。
有了這樣的人生經驗,我努力學習、刻意鍛練自己發現生活中的美,偶爾坐在河畔,盯著河水中波光粼粼的變化、或是看著天空的顏色堆疊、樹葉紋理分佈等,我有意識的讓自己更仔細的去觀察身邊中的每個事物。某天,我跟身邊的朋友提起路旁剛走過的水溝蓋好像藝術時,他們起初根本連瞧都沒瞧一眼,直到我跟他們分享時,他們才看見這美好的事物,就這樣,我忽然意識到自己的觀察力似乎提升了些。儘管如此,我仍覺得每個人的觀點差異甚大,我常常看著每台奔馳而過的車子,「點評」車子的眼睛(頭燈或尾燈),有的帥氣逼人、有的圓滾可愛、有的眼距過大、有的是獨眼龍,總之,每台經過我身邊的車子,我總是能與身邊的同伴激論一番,而這種觀察生活細節成為我的興趣,也可以說是生活哲學吧!
然後,我開始會把自己觀察到的事物隨手拍下,那個角度或許是我欣賞的,但不等於別人也都認同,所謂曲高和寡呀~也可能是自己程度不足,總之,人就是喜歡看特別、美麗的事物不是嗎?我把拍下來的照片放在IG與朋友們分享,不是特意登高山取材星辰圖景,也不是用高級鏡頭記錄下的瞬間,僅僅是發現生活中那個美好事物,所留下的紀錄,就像船划過水面留下的波紋,淡淡而美好的樣子。
不知道你們是否也有這樣「隨手拍」的習慣呢?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歡迎點選下方「Likes」,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