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3/0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雜談|HELLO REACTION

常使用YOUTUBE的觀眾一定很常看到這種REACTION系列的影片,簡單來說就是某人上傳自己或者別人看某部影片的過程,並可能會在影片後端做出一些個人見解和疑問。(原標題是「REACTION文化的你我」,與友人討論以後決定改標題,感謝我那只動嘴不動手,但腦袋該死的清楚的朋友。

彈幕文化與追劇馬拉松
近年來不只實況,還興盛一種大家一起追劇的概念,「你等二十一小時之後再來」就是誕生出大家一同看《中華一番!》這作品的時候的名言,因為本劇一共五十二集,全部播完共要二十一小時,而當時作品在頻道內無間斷循環播放,等於錯過某個地方就是要二十一小時之後再來,因此誕生的名句,當然這句話後來也變成另外一種意思了,在這邊不繼續贅論。
當然鄉民陪聊和動畫馬拉松的文化也慢慢傳承下來,像木棉花的YT頻道也是一直上架著各式各樣的動畫(有興趣的人可以挖挖寶,說不定有你要的),旁邊的聊天室也是不停滾動著,木棉花的TWITCH頻道也一樣不斷播放各式各樣的作品,觀眾可以想像成轉到了不停播放經典舊片的電視頻道,考量收視率(?)也會在熱門時刻播放熱門動畫,例如過年就播放了《進擊的巨人》和《JOJO的奇妙冒險~黃金之風》還有抓緊寒假最後檔期播映的《一拳超人》都算這馬拉松文化呈現模式的一環。
不過那是對毫無目標的人,如果很明確知道自己想看什麼,或是單純只為新番而去的話,台灣人當然還是推薦使用巴哈姆特動畫瘋這平台囉。(大家追劇的同時最好都可以支持當作品的正版平台,巴哈姆特我大哥!)
總之鄉民養成了會在平台上看劇跟聊天的習慣,這種邊看劇邊有人陪聊的概念加上平台的與時俱進,逐漸也變成了彈幕文化,比在旁邊滾動的聊天室更為直觀的化成當下看劇所發生的感嘆,更針對了當下劇情的有感而發。
(不過第一遍看的時候,建議各位還是關掉彈幕,你不會想看到有人劇透的,除非那部作品跟《紅樓夢》一樣難懂,需要有人做點紅字的提示,或者愛怕又愛看的「高能預警」驚嚇點警告。)
脂硯齋重評石頭記︰甲戌本,圖片來源博客來
簡單來說,「彈幕」可以說是最簡易的文字版反饋,進階版當然是經過整理消化過的影評類型的專文評論,而現在更有一種類型,就是用影片來回應影片,也就是今天特別要談的「REACTION」。
A影片可以繁衍出B影片,這就是REACTION影片的偉大之處
相信近年來大家點進YT,如果當下有誰推出了什麼作品,例如說蔡依林釋出新歌MV的時候,有不少YTer近期也會緊跟著推出REACTION影片,因此我們可以從一個影片生出第二支影片,又或者是一支不夠,你有沒有再來一支?
是的,這個題材還可以回收再利用,加上一點人類對其他人的好奇心就可以了,例如說類似這種:「把影片拿給我XX的朋友看了,他們會有什麼反應?」坊間的YTer或多或少都拍過這種影片,當然那些精通外語或者是本身就是外國人的YTer在這種影片上更佔優勢,畢竟這裡面富含大量的文化衝突和交流的可能性。
還有更絕一點,「『我看某人的影片的REACTION』被當事人拿去作REACTION」,可謂是一生二,二衍萬物的絕佳寫照,讓人會聯想起兩個鏡子互相映照所誕生出的無限複製的概念,這也算是網路文化會讓人嘖嘖稱奇的部分了。
我看過最有意思的這類型影片是一個讓宛若是人造偶像類型的人靜靜的看著一個兒童頻道REACTION她的表演影片,再將拍下整個過程的影片讓那些兒童頻道的人REACTION,不只那些孩子最後都大呼很詭異,連觀眾都覺得整件事整個詭異到了極點,就像是種新型態的恐怖片一樣,不過這已經是個特例,有點超出範圍了。
(POPPY的介紹可以看個頻道的介紹(當然內含許多陰謀論和揣測,但十分直觀的帶人明瞭這種展現的意義),就會明白為什麼這整件事既詭異但卻有人製作,只能說REACTION是有極限的,但當有了故事性以後則無。)
但有鑑於本專欄主題還是ACG,我介紹的REACTION影片就不是上面所提到的這些類型,而是這種宛如監視器般的影片,這就是觸發我想談這種文化的關鍵:
20200305截自YT搜尋介面
由於我個人接觸有限的程度,目前所知這些混搭影片大多都會出現在熱門且具有時效性的影片上,那些文字討論串還沒蓋起來之前的反應影片,變成大家追熱門新番以後還仍意猶未盡,除了彈幕以外的新選擇。
大概是有人厭煩一個一個找實況主觀看過程的影片,於是世界上就誕生出了REACTION MASHUP這種同時可以看到有八個人陪你一起看劇的影片類型(當然也是有看過那種畫面切割成十六格的案例,不過畫面大多都是八格加一個主影片,主影片會因版權因素稍作處理,但主要是作為對齊頻道主反應的標尺,我想應該不會有人把視線重心放在主影片?)
熱門動畫,特別是帶著特殊意義,或者你就是知道這東西傳達的價值是普世性的,就特別有人會去集結這些反應,比別人看完消化完所有感想的速度都還要快,知道影片的哪段特別會讓最多人同時哇出來的時候,這種集體共情的現象也是現代網路社會特有的一種觀影方式。
說真的要能夠看到別人的反應,過往負擔的成本相當的大,不再是那種叫一群人同時到你家分享小小電視螢幕的年代,當然也不用跑到電影院聽那此起彼落的感嘆聲,我們要的是面對面的REACTION,讓我透過你的表情就能知道這東西有多好的時代到了,透過相同的反應,讓我們的愛更加凝聚在所愛的東西上頭,會讓我們更堅定自己的所愛。(有這方面的論文嗎?學者專家們有空來作點人類學研究嗎?)
當然我未可考為什麼有這種監視器般的REACTION影片到底眼神要放哪(看來我沒有作保全的天賦),不過看到有人跟我在同樣的地方wow出來的時候,確實讓我有種自豪的心態(自豪自己很有眼光?特別會想看到外國人作同樣的反應),又或者是那種別人說了這很棒才會覺得嗯這果然很棒的學習反應,這應該都是REACTION文化之所以這麼盛行的要素之一?還是我就是想滿足我的偷窺和好奇慾?
我不知道,但不妨礙我享受這種類型的影片。
是大眾的也是私人的
這邊提供一下我接觸到這種監視器類型的REACTION MASHUP情況供參。(經友人提醒,這種REACTION最早還能說到《進擊的巨人》以及《魔法少女小圓》,在此留作日後寫作指引。)
追本溯源,我想最早是來自《東離劍遊記》第一季上映的時候,特別在意日本人跟海外歐美人士的反應,當時非常好奇布袋戲這種古老的藝術會不會因為沒有文化底蘊就看不懂的狀況,看這種反應影片有點像是收集試用後感想來作產品改良分析的概念。作品介紹請看此:
真正單純尋求共感的時期,是《JOJO的奇幻冒險~黃金之風~》的開播,我太想知道全世界的JOJO迷到底會有什麼反應了,特別是動畫把著名的「黑幫搖」重現,那個經典場景造成的熱潮可以說是JOJO粉會特別拿去給圈外人士看,然後得到圈外人是滿頭霧水的表情哈哈大笑的同樂時刻。
稍微在目前時間點之前的還有一部作品,出品自《輝夜姬想讓人告白》第一季動畫第三集ED,由裡頭最愛搞事的角色藤原千花所跳的「書記舞」,可愛程度當然沒話說,驚人的流暢程度又是掀起宅界的一個高峰,愛跟技術力都讓不管是內行外行都能得到相當程度滿足的觀影體驗(順帶一提,第二季也要在今年開播了,真是讓人期待不是嗎?)作品介紹請看此:
而本文上頭的截圖就有提到的本季的超級黑馬《別對映像研出手》,也是讓人會想找人分享心頭這份停不下來的悸動的作品,之後也會出一期介紹,連結之後補。
當然REACTION文化也不限於動漫畫,電影、電視劇也有人出許多相關的影評來分享這種感動,簡單來說只有東西夠好,能夠激起的REACT範圍就會越大。
有許多人應該都像我一樣看了不少關於《寄生上流》電影的分析,而每個頻道主都會絞盡自己腦汁去分享還尚未有人知道的知識,而這種知識的來源往往牽繫到的就是頻道主的內在,動人的往往都是那些最私人的經驗分享,不論是韓國人自己現身說法也好,或是在韓國留學生的半地下室經驗分享,都是我享受的REACTION影片。
你可以說REACTION文化很大眾,因為緊跟著潮流走,什麼東西出來就有人有話要說,但是同時它又是這麼私人,你的REACTION屬於你自己,不必擔心自己是如此從眾的跟隨大眾WOW出來,也不必擔心全世界彷彿只有你會噗哧一聲笑出來,你有可能只是沒找到跟你有同樣節奏的人而已。
總之,REACTION文化是大眾的也是私人的,這點無庸置疑。
歡迎留言討論,這篇文章權當拋磚引玉的那塊磚頭。
(未來亦有可能再度重寫和重整此篇題材,到時候請勿驚慌。)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