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16|閱讀時間 ‧ 約 2 分鐘

不能忽略極端現象的風險

股市崩跌之前通常是有先期的訊號,有持續存在的風險現象,只是投資人不一定會認真看待,不一定願意提早準備。
股市崩跌的遠期因素是股價已經太高,可能經濟成長面臨瓶頸,或可能貿易戰影響,降息,殖利率曲線倒掛......等都是先前存在的風險因素,不過若股市不跌,多數人會輕忽這些風險的威脅,直到肺炎疫情才觸發股市的修正,由於先前已經累積相當程度的風險壓力,一旦被觸發而開始修正,瞬間宣洩的壓力,造成跌勢又快又急。
一般投資人常想要找出某一種指標訊號,期待藉著特定訊號操作,避開大跌的危機,單純股票市場訊號並不足以有效判斷是否有系統性風險的大跌危機,股市的指標訊號是由特定事件所造成的價格波動訊號,這個訊號是否有效,得看原本是否已經累積足夠的風險壓力,若想避開大跌的危機,除了股價波動現象之外,更須慎重看待其他原本已存在的高風險壓力。
系統性風險的具體訊號,除了股市現象之外,是來自於經濟的風險,與景氣狀況息息相關的訊號
付費訂閱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在這裡,你可以用最短的時間吸收我的畢生精華,找到正確的理財關鍵字。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