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3-26|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學校扼殺學習動機嗎?新冠病毒期間孩子自主學習的好時機

Image: nenesoda.com
Image: nenesoda.com
美國的新冠病毒(Covid-19/Coronavirus)狀況愈來愈嚴重,許多州已宣布緊急狀態,學校關閉。有些學校已確定本學期都不會上課了。我們家三隻可樂(大可樂、中可樂、小可樂)也受到影響,孩子的中學及小學自2週前就臨時宣布停課,本來預計停到3月30日,現在也已經確定延後,復課的日子遙遙無期。
記得年輕時很喜歡一本小說,書名是「未央歌」。這本書是作家鹿橋(本名:吳訥孫)所作。鹿橋以抗戰時期雲南昆平西南聯大為背景(他本身即畢業於西南聯大),描述一群年輕學子在戰亂期間從各地移居至西南聯大共同學習、患難與共的故事。
現在的情況,讓我突然想到這本書,因為「未央歌」中的學子們就是在混亂的時代背景下進行學習。
而現今,病毒肆虐作亂不知道何時才會終止,學生們為躲避病毒,只能待在家裡自主學習(註:孩子的學校還在研擬長期抗戰策略,未來將進行網路上課,只是現階段還尚未真正開始實施,只有教師指定學生完成的作業,並在線上繳交給老師)。物資雖不到短缺,但食物分配的使用上總是開始斤斤計較起來,因為不知道商店何時會全部關閉。
回頭看看我們家三隻小毛頭,他們現在也必須立即轉換不同的學習方式。
在學習的觀念上,對我啟發很大的是英國Robinson爵士(Sir Kenneth Robinson)。他在Ted Talk幾段有關教育主題的影片,我曾有一段時間不斷反覆的看。其中有一段影片,名為「學校扼殺創意嗎?」(Do schools kill creativity?)。他提出反思,學校可以協助孩子們為未來做好準備嗎?目前我們的教育及專業知識足以讓小孩面對5年、10年後的世界嗎?他認為不行。
"「我認為未來的不可預知性是極為重要且特殊的」 (the unpredictability, I think, is extraordinary)"—Sir Kenneth Robinson
許多人總是認為美國的教育制度是一流的,亞洲國家的教育似乎就矮人一截。的確,在美國受教育有許多不可否認的優點,它的高度制度化及標準化讓小孩有公平受教的機會;它重視體育及音樂等特殊表現,讓優等生可以超前學習;它的特殊資源計畫(Individual Education Program, IEP, 類似特教班)讓有學習障礙的學生(不論是身體或心理)可以有較好的學習環境。
但是,(通常聽到但是,耳朵就要竪起來),美國有再好的教育制度、資源或環境,仍然比不上一個懂學生的老師(及父母)。「因材施教」這句成語大家都知道,但是實際上能做到的有多少?有時候還必須看孩子的運氣。
美國公立教育的制度化及標準化,雖立意良善,但在某種程度上仍限制了獨立個體的創意發展。在美國,學校雖重視運動及音樂,但熱門的永遠是那幾項。在制度化規範下,許多孩子(包括他們的父母)仍然可能永遠沒有發現他們的潛能及爆發力。
以我們家小可樂為例,因為他身體某部分的缺陷,他在小學是有IEP計畫支持的,所以他受到教育體制的關注及資源挹注比其他同年齡小孩更多。但是,他在學校的學習動力有比較好嗎?沒有。小可樂在學習的態度上比大可樂、中可樂還要嚴謹(小可樂有一絲不苟的學習精神),但他在學校總是不專心,影響他人,在老師眼中是個問題學生(只是老師沒說,但態度上就可看出來)。小可樂常說不喜歡上學,究其原因,是沒有遇到可以充分同理小可樂的老師。
這次的病毒來襲,小可樂應當是最開心的一個,因為終於如願不用上學了(小可樂講了好幾個月想在家自學)。在家裡,小可樂可以與我們討論小可樂的中文及英文學習內容及進度(目前都是超前學習中),小可樂可以自己安排要學的項目。
近期三隻可樂的每天主要行程活動如下:
  • 煮三餐、洗碗、清掃家裡(大人會在一旁協助)
  • 運動1小時
  • 寫中文學校作業
  • 中文及英文書各看約1小時並作口頭報告
  • 撰寫中、英文書評(book review)並不定期貼上部落格(nenesoda.com
  • 上網線上作美國公立學校作業
  • 練習樂器(打鼓、薩克斯風、直笛)
  • 餵小狗及天竺鼠、訓練小狗
雖然每天在家,他們的活動也真的很多,在家的好處就是可以做他們平時沒時沒可以做的事情。譬如可樂們想學煮菜,終於有充裕時間可以教洗菜、切菜及煮菜,大家每天都做得很開心。
新冠病毒期間,我們其實可以協助孩子們多多發掘興趣及培養技能,我們可以多多利用自主學習,激發孩子們學習的熱情。身為父母,有時候難免覺得工作已經很累了,還要抽出時間陪小孩。但換個方式想,陪伴小孩學習,也算是彌補自己小時候我們上一代父母對我們自己未竟的使命。
文末,我想再借用Robinson爵士的另一句話:
"「我們不見得看的到這個未來,但孩子們一定會。而我們的工作是幫助他們在自己的未來發光發亮」(we may not see this future, but they will. And our job is to help them make something of it)"—Sir Kenneth Robinson
各位孩子的父母,以及學校的教師們,在新冠病毒期間,為了共同的未來,我們都要繼續加油。
本文選自:捏捏蘇打NeneSoda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