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4-14|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衝」值階段(二):活得起價值

人生洗牌後,須重新定位自己的價值高度,不足的話,便學習圓融無礙、能透析生命深度和互動生命廣度,由天台大師以不同佛教經典整合而成的「圓融三諦」法理,再透過「一心三觀」的工夫論掌握迅速修煉成長的竅門。
「覺悟圓滿如大俠的生活日常」
始因累積「實戰經驗」才是唯一體現運作圓滿生命的方法,佛教始創人釋尊在菩提樹下,就是運用印度一直流傳下來的苦行經驗來覺悟,往後幾十年間,向五百弟子授記說法時更開通了《妙法蓮花經.方便品》中「二處三會」高深的實用覺悟公式。形式就如金庸筆下的大俠,先登山向世外高人拜師學藝,秘密修煉上乘絕世武功,通曉心法,繼而將招式套路運用自如後,便有條件下山闖蕩江湖,儆惡懲奸,千奇百怪的經驗逐漸培養出不變應萬變的能力和智慧,適時適切地以柔制剛,將敵人擊倒。
要透徹而定位精準將圓融三諦的法理應用在日常生活中的話,便要與時並進,透過現今多媒體感官刺激的科技方便法門。其中一項便是將艱澀的哲理滲入歌曲中,藉以碰碰運氣,讓受眾覺悟當中的智慧,把生命的層次昇華。本人為此把一首2012年的香港流行曲《生命之花》,改編歌詞,以圓融三諦的法理作核心思想,再以人們對美食的偏執來演繹出來,當中帶出了世界健康與美食潮流的現象,諷刺一番。
《圓融之花》(原曲:張繼聰、王菀之《生命之花》)
橫越了多少,康與僑,思憶縹緲 與志摩,闊別惺忪的折腰 和味要知曉,鮮與漂 挪用味覺計度驚慌不遜,心底跳 似個專家,默然運算,渾然密渲,鮮美美食園 健教心照不過宣,殿堂是永遠 似個當家,自圓學說,渾圓豪奪,醃漬話語權 嚐盡百味園,花心烤青蒜 埋伏到滋擾,選戰潮,肝膽相照 卻忐忑,邂逅不安中撒嬌 徒步到天曉,觀與照 毋用罪過對調一生一瞬,岔開笑 似個專家,默然運算,渾然密渲,鮮美美食園 健教心照不過宣,殿堂是永遠 似個當家,自圓學說,渾圓豪奪,醃漬話語權 嚐盡百味園,花心烤青蒜 睿智所在,躲在,忍耐 情理假裝空枱,過千載,離合像徑賽 迷入真跡的感慨,迷惑數碼裡活該 智取中間,實情掉轉,二元論轉,單向作健全 是予非世間貫穿,頓時漸清算 吃過星斑,食完就算,食療疲倦,配蛋白鐵丸 玄妙靠助緣,不執即規勸 圓融看事源,三諦不分寸
「正邪一體化的佛渡化正邪」
圓融三諦的法理正是捨棄過度追求捨執的「空」義真理,亦不落陶醉紫醉金迷、虛幻的「假」義現象,而採取平衡二者發展的「中道」究極智慧,進而進化到「即假即空即中」渾然一體的境界。現代化的闡釋則是立體而彈性地按實際需要擇善固執,此時的境界已能達到佛的圓融無礙的高度,不止有能力善用智慧來化解雙重影響:(1)外力衝擊個人情感和一直堅信的價值(2)自身價值對外界不滿的思想框架,將之調適至舒暢的心情,不作無謂煩惱的執著;還能對應他人的感受和情感需要,建立良好的羈絆關係,即是以同理心站在對方的立場滿足其各種需要。如遇上惡的眾生,更能適時地運用適切的「惡勢力」借力打力,破邪顯正;甚至以慈悲心諒解其作惡動機和原由,教化他們歸於正途。
眾生潛藏的佛性現行起來為成佛狀態,並非只擁有大善的種子,還含有大惡,因為佛所呈現的圓滿狀態就是包含世間一切法,一即一切,圓融無礙,不落二邊黑白分明的二元論。始終實體世界是灰色地帶,人的情感和取態包含了前因後果的經歷、複雜多變的感受和堅貞的既定價值。當中經歷影響感受,感受締造價值。受過傷的價值自然不易向他人和外界顯露自己真實的情感想法,為的是保護自己的尊嚴,免受更深的傷害。
相對地,一個曾犯下滔天大罪的惡犯,因觀察三十年後表現良好,提早假釋,重獲自由,之後餘生無論做過多大的善行貢獻,世人對這人的印象和評價依舊不變,觀感道貌岸然;縱使外界當下改觀了,此人所犯的在自己的性格深處依然深烙了邪惡的因子,他日一旦有過任何同類事件發生,世人也會聯想起這人的事跡,始終都會有懼怕之心,烙印無法磨滅。只有待他死後,人們才會消除對他的恐懼。若深入到生命層次來看,當然此人無論生或死,都必須承受惡果,尚欠何時接受報應,正所謂:「一人做事一人當」一事歸一事,不能同日而語。
「初嘗唯識,初衷清晰」
在唯識學的系統中,就將「業力」分類清晰,以種子作喻,整套理論90%以上的篇幅都是圍繞染汙生命的惡性種子而說。人如何受我法二執影響自己如何帶著偏見,看待自他以至整個世界的價值和觀感,如何運行與儲藏惡的種子。相反,善的種子只是寄存在生命的倉庫中,不會輕易受外境影響而現行,否則不會有「江山易改,本性難移」的民間彥語流傳開來。當然,唯識學談論生命並非只有惡性循環,它也有為八識設立「轉識成智」的轉化學說,此處不深入交代了,日後有機會再詳談。
總而言之,立下情理兼備的態度和價值觀為人處世,斷捨離不必要的煩惱執著,腦袋才能騰空來盛載更多高姿采的知識,有了穩紮的秘笈,便能在大染缸的江湖中增值經驗,遊戲點數自然免費添補,繼續笑傲江湖。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宇宙億年,人生幾何,短短幾十載的納米生命時長,究竟有多久來怕甚麼事物、做甚麼事務、創甚麼事業、享甚麼事情,最後長眠前回顧時,能為世留甚麼事蹟? 人終死,拉闊來看,短促的時間內能遊樂人間,逍遙自在,從自利利他的共生互動中不斷創新鮮價值,才是關鍵。就讓我帶你遊歷起死回生,深究玩/反對對錯價值的重要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愚寅啟賢樑 的其他內容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