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書選閱讀#053】閱讀變現:主動成長的高回報讀書法,三階段放大變現價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如果告訴你,有一個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榨取一本書的價值,還能讓閱讀變現,聽起來挺吸引人的吧?

看到這本《閱讀變現: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幫你最速儲備職場競爭力!》的副標時,讓我聯想到這件事。閱讀方法看了不少,我自己也有一套高效閱讀與變現的模式,但看到這類書時,仍不免會翻閱一下,期待看到一些令人耳目一新的觀點。

raw-image

這本書的作者,格格,曾任職於新東方從事英語教育相關工作。

在2018年發起讀書會,2019成立格格讀書營,透過文章、視頻、直播與課程來推廣自己研發的閱讀成長方法論,幫助很多人找到正確的閱讀方法,實現自我提升、職涯成長與知識變現。

典型的「演而優則導」的路徑,透過系統化的一套做法來實踐知識變現。所以,我相信書中肯定有些內容是值得參考與學習的。

先說結論,對於有閱讀習慣、甚至閱讀成效還不錯的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無法給予太多精進的建議。但如果你想透過閱讀精進自己,也看了很多書卻還是覺得不得要領,那這本書或許可以給你一些引導與提醒。

這本書的內容透過八個面向:閱讀力、邏輯力、表達力、影響力、連結力、自信力、實踐力與覆盤力,告訴讀者三件事:

一、如何榨取一本書的最大價值?從書籍閱讀的方法、知識組織的邏輯,到觀點產出的表達,讓讀者掌握說書與寫書評的要訣。
二、如何透過閱讀打造個人品牌?從影響力的建立與擴散到人脈客群的連結,累積信任感做為變現的基礎。
三、如何藉由閱讀獲得持續成長?包括透過閱讀提升自信,以及實踐與覆盤的交替做為成長的助力。

看完這本書後,我發現可以說是網羅了學習成長與閱讀變現的方法集大成,但作者又把它整理為「系統化」的一套做法。而這個系統化的架構,我想正是許多人值得學習的部分。

「為什麼這些方法我也看過,卻沒能像書中這樣運用呢?」
「原來讓價值彰顯的關鍵就在這裡呀!」

​書中提及的方法,你可能在許多地方都見過,但我想這本書有價值的地方,在於破除知易行難的盲點。

​其中有兩個觀點,我認為是對於所有知識工作者的一種提醒:

​「如果還沒找到驅使閱讀的內在動機,從外部動機開始也無妨。」
「如果閱讀沒有實踐與復盤,不會獲得實質的成長。」

...

沒找到內在動機,從外部動機開始也無妨

你喜歡閱讀嗎?我們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但為何無法將閱讀變成一種持續的習慣。有些人會說沒時間閱讀、看到書就讀不下去;有些人有時間閱讀卻不知道該讀什麼才好;更有些人閱讀了不少書卻感受不到收穫與成長,所以就放棄了。

許多文章或書籍都會告訴我們:只要找到真正的熱愛,就不需要堅持。換句話說,如果我們能找到內在動機,這一切就會自然發生。

但如果我們沒能找到內在動機,怎麼辦?

「當你在外部動機的驅使下,真正感受到閱讀的快樂並愛上閱讀時,你就成為了一個受內部動機驅使而閱讀的人。」

作者告訴我們,從外部動機開始也無妨,先讓自己有動機去做這件事、嚐到了甜頭,自然會愛上閱讀、也會產生內在動機讓你持續閱讀

我曾經寫過一篇從自律、自然到自得其樂的文章,談閱讀與寫作,先從刻意養成習慣開始,當我們展現成果、嚐到新手的紅利之後,就更會自然而然地做這件事,然後從中獲得更大的報酬與動力,這時候多半就能自得其樂了。

有時候,我們透過思維的轉變,間接影響了行動的不同;但更多時候,思維上不是那麼容易理解與轉變,特別是已經有既定思維時。這時候,透過行動得到不錯的結果與經驗時,反而更能驅使思維的改變。

書中所提到的就是這個概念;如果還沒有找到自己的內部動機,那麼就請堅持你的外部動機,慢慢地把外部動機轉化成內部動機。

...

透過實踐與覆盤,獲得真正有感的成長

閱讀了很多書、學會了很多道理,卻依然過不好日子,主要是缺乏實踐。

當我們真正去實踐了,才會發現實務與理論有多大的落差,也才會意識到自己可能沒有真的搞懂書中的知識,也會去思考還缺少了哪些知識與學問該補足

然後,反饋到更好的閱讀與學習上,縮短學用之間的落差。

我曾經看過幾本書中都有提到,心理學上有個柴嘉尼效應,我們會對未完成的事格外感到在意,也會特別注意到與這件事有關的訊息。這個效應被廣泛運用在戲劇舖陳與遊戲設計中,所以我們會被驅使著持續下去。

我們也可以將這個效應運用在閱讀上;所以當我們實踐了,遇到了問題再回頭來閱讀就會更容易注意到與問題解決有關的內容。

而為了讓實踐與反饋有更好的成效,就必須做好覆盤這件事。復盤之前,先梳理一下目標,確認努力的方向是對的。如此一來,後續的行動才有意義。

最簡單的覆盤,就是按照「工作、學習、生活」三個維度來梳理自己

首先將年度目標拆解為季、月和周目標並記錄下來,然後依據實際的執行狀況,進行每周、每月、每季的復盤,持續推進與優化迭代;不只是為了確實達成階段性目標,更是為了將前面的經驗與成長,落實在後續的目標達成上。

透過實踐與覆盤的交替,可以讓一個人的成長軌跡清晰可見。

...

六大閱讀法,讓你更好地保持閱讀樂趣

要想實踐閱讀變現,第一步就是開始閱讀。

對於成人的閱讀與學習來說,不需要把一本書從頭到底都看完。每一本書的價值不同,也不一定符合所有人的需求,我們只要用正確的方式獲得需要的知識就可以了。

書中針對不同的目的提出六種閱讀法:正常閱讀、快速閱讀、精細閱讀、主題閱讀、複習閱讀與暫停閱讀。你可以將這些閱讀方法視為不同的拆解工具,當我們善用這些工具來進行閱讀,就能像庖丁解牛一樣,一年閱讀上百本書也不再是件難事。

前四種閱讀法不難理解,而我想提一下最後兩種閱讀法。

複習閱讀:讀完一本書,不要立即把書放進書櫃中;而是先複習書中的內容,再放入書櫃中。我自己的做法則是做成全息圖,讓關鍵知識以結構化的形式存放。
暫停閱讀:如果在閱讀一本書時怎麼樣也讀不進去,就不要強迫自己再讀下去,要保護自己的閱讀興趣與專注力,不要把閱讀變成一件苦差事。

查理.蒙格說過:如果感受不到閱讀的喜悅,就把這本書送給更有智慧的人。

有時候囤了一大堆未讀的書籍,心想著有一天會派上用場,其實也是一種閱讀的阻力。但我覺得也不需要因此而在挑選書籍格外謹慎與限制,而是抱持著平常心,想讀就買、不好讀就放一邊或處理掉,只要專注在享受閱讀的樂趣就好。

最後,我整理了一張全息圖,讓你快速掌握這本書的全貌與重點。

關於《閱讀變現: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幫你最速儲備職場競爭力!》這本書的全息圖

關於《閱讀變現:一天30分鐘的榨書法,幫你最速儲備職場競爭力!》這本書的全息圖

如果你對閱讀變現有興趣,或是對於我前面提到的「如何榨取一本書的最大價值」與「如何透過閱讀打造個人品牌」想知道更多,歡迎閱讀這本書。



劉奕酉|鉑澈行銷顧問策略長、企業培訓顧問、暢銷書作者

擁有高科技產業十多年策略行銷與高階幕僚經歷,為台灣少數具有深厚實務背景的商務顧問,專注提供企業與職場工作者在思考、表達與問題解決領域的培訓與顧問服務。同時也是職場生產力作家,多家出版社、社群媒體指定邀稿對象;一年閱讀百本書、寫作百篇以上職場文章,以知識萃取、高效產出與全息圖解而廣受好評。

相關著作:《我用模組化簡報,解決99.9%的工作難題》、《高產出的本事》、《20道資料視覺化難題全解析

培訓、講座、專欄、顧問服務邀約,或文章轉載授權請私訊聯繫 (easypresentation2016@gmail.com)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931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高產出的本事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劉奕酉的職場致勝賽局
899會員
243內容數
不只給你知識,更給你贏得職場賽局的本事。 分享書選閱讀、全息圖解、職人觀點與萃取技術,讓你在知識變現的時代,獲得學習成長與高效產出的養分。
2023/06/10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Thumbnail
2023/06/10
數據思維,是使用數據來思考與解決問題的一種思維模式。在本書中深入探討數據思維的核心概念、方法和工具,幫助讀者理解數據思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運用數據思維思考與解決問題、創造價值和提高生產力。透過大量的案例解析和經驗分享,展示數據思維在商業領域和不同角色的應用,幫助讀者應用數據思維解決真實場景中的問題。
Thumbnail
2023/05/11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使用效能,讓數位工具猶如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建立起更好的連結與協作機制。書中提供了一個「CODE」框架模型,引導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組織資訊,提升生產力、創造力與專注力,從而拿出更佳的工作成果。
Thumbnail
2023/05/11
這本《打造第二大腦》的核心概念,就是告訴讀者如何提升數位工具的使用效能,讓數位工具猶如我們的第二個大腦,建立起更好的連結與協作機制。書中提供了一個「CODE」框架模型,引導讀者以更高效的方式組織資訊,提升生產力、創造力與專注力,從而拿出更佳的工作成果。
Thumbnail
2023/03/17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Thumbnail
2023/03/17
說到人脈經營,你會想到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擁有很多連結名單、常出入各種社交場合,還是覺得能言善道的人才能做好人脈經營,如果自己是內向的人就不用多想了?耶魯大學的組織行為教授,瑪莉莎.金恩,指出多數人對於人脈經營的認知都是錯誤的,更重要的是人脈結構,而不是人脈規模的經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閱讀跟心得分享是我的興趣,若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順便還能夠增加財富收入的話,那真是太好了! ​ 這本書雖然名為《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但關於如何有效閱讀的部分,也佔了書中一的大半。因此,無論是喜歡閱讀,想要學習如何有效率的閱讀、輸出書評,或是想知道如何透過讀書變現,這本書都適合你。
Thumbnail
閱讀跟心得分享是我的興趣,若是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順便還能夠增加財富收入的話,那真是太好了! ​ 這本書雖然名為《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但關於如何有效閱讀的部分,也佔了書中一的大半。因此,無論是喜歡閱讀,想要學習如何有效率的閱讀、輸出書評,或是想知道如何透過讀書變現,這本書都適合你。
Thumbnail
  上個禮拜下南部工作時,趁著空閒時就到書局翻一下書,看有什麼新的書可以買的。當翻開這本「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時,讓我欲罷不能,完全停不下來。因為書中的內容,解答了我在閱讀寫作及說書影片的疑問。   我想大家一定都跟我一樣,每次買完書回家後,一定只會翻前幾頁,等把它放上書櫃後,就成為突顯自己擁
Thumbnail
  上個禮拜下南部工作時,趁著空閒時就到書局翻一下書,看有什麼新的書可以買的。當翻開這本「讀書變現的創作法則」時,讓我欲罷不能,完全停不下來。因為書中的內容,解答了我在閱讀寫作及說書影片的疑問。   我想大家一定都跟我一樣,每次買完書回家後,一定只會翻前幾頁,等把它放上書櫃後,就成為突顯自己擁
Thumbnail
經由閱讀、撰寫書評來與他人交流,提升了表達能力和影響力,甚至讓閱讀變成一種有形的價值和目標。這本書整理了作者如何從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變成一年閱讀上百本書,並實現閱變現。
Thumbnail
經由閱讀、撰寫書評來與他人交流,提升了表達能力和影響力,甚至讓閱讀變成一種有形的價值和目標。這本書整理了作者如何從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變成一年閱讀上百本書,並實現閱變現。
Thumbnail
整體來說,是一本能學到閱讀方法和增強閱讀動機的書,不過我不喜歡他的寫作手法,這裡蠻扣分的,如果是不喜歡閱讀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但原本就喜歡的話,就不推薦了。
Thumbnail
整體來說,是一本能學到閱讀方法和增強閱讀動機的書,不過我不喜歡他的寫作手法,這裡蠻扣分的,如果是不喜歡閱讀的人,我會推薦這本書,但原本就喜歡的話,就不推薦了。
Thumbnail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看似在教大家閱讀如何變現,其實最主要是傳遞「閱讀」的重要性,著重在閱讀對自己及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力,並且藉由不同方式的傳播之後能擴大其效應,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力、解決生活難題、增加自信之外,閱讀所產生的附加價值也能替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及帶來收入。 作者格格是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
Thumbnail
其實這本書的書名看似在教大家閱讀如何變現,其實最主要是傳遞「閱讀」的重要性,著重在閱讀對自己及他人所造成的影響力,並且藉由不同方式的傳播之後能擴大其效應,不僅可以提升自己的知識力、解決生活難題、增加自信之外,閱讀所產生的附加價值也能替自己打造個人品牌及帶來收入。 作者格格是中國北京外國語大學英語專業
Thumbnail
這本書的內容透過八個面向:閱讀力、邏輯力、表達力、影響力、連結力、自信力、實踐力與復盤力,告訴讀者三件事:如何榨取一本書的最大價值?如何透過閱讀打造個人品牌?如何藉由閱讀獲得持續成長?
Thumbnail
這本書的內容透過八個面向:閱讀力、邏輯力、表達力、影響力、連結力、自信力、實踐力與復盤力,告訴讀者三件事:如何榨取一本書的最大價值?如何透過閱讀打造個人品牌?如何藉由閱讀獲得持續成長?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榨取一本書的價值,聽起來挺吸引人的吧?在這本《榨書:主動成長的高回報讀書法》中提到三件事:如何榨取一本書的最大價值?如何透過閱讀打造個人品牌?如何藉由閱讀獲得持續成長?而我在看完這書之後,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的三個觀點。
Thumbnail
如果有一個方法,能最大程度地榨取一本書的價值,聽起來挺吸引人的吧?在這本《榨書:主動成長的高回報讀書法》中提到三件事:如何榨取一本書的最大價值?如何透過閱讀打造個人品牌?如何藉由閱讀獲得持續成長?而我在看完這書之後,在這篇文章中分享我的三個觀點。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