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01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與中國經濟脫鉤三部曲(上)

美國、日本與德國政府最近表態,打算提供搬遷費用的補助,給企業將生產線從中國大陸撤出來。這個「產業鏈脫鉤」,從經濟邏輯與產業脈絡來看,顯然是一個起點而已,後面還有三個階段可以走下去。
首先做一個背景說明:在美中貿易戰之前,跨國企業原本就已經開始在脫鉤,把一些製造業生產線遷移到東南亞。原因至少有兩個,第一個是中國大陸的勞工成本在上升,第二個是中國大陸對企業的環保要求在上升。關稅戰加快了這個趨勢。現在爆出了中國武漢肺炎的擴散,使得脫鉤的趨勢更有緊迫感。
(1)
產業鏈脫鉤:
原先國際分工與貿易是在追求經濟利益,現在的脫鉤則是分散風險,然後是更進一步要追求安全,例如醫療安全與國家安全。
原先中國大陸是口罩的生產大國,可是在隔離與封城之後,公共運輸停擺,工廠不能真正復工,口罩的出口於是出現短缺。其實不只口罩,還有防護衣、抗生素、一些原料藥,現在疫情爆發後,這些醫療物資都不能從中國大陸來生產與出口了,使得西方國家的醫療體系出現醫療安全的困境。
一些汽車的零組件在中國生產,現在因為有疫情而不能正常生產與出貨,造成韓國的整車組裝只好停擺。
美商3M在中國大陸生產口罩,可是卻被禁止出口到美國。
所以,考慮供應鏈的穩定性,生產線確實有分散的必要,不能再過度依賴中國。
全球化打造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現在,脱鉤意謂著逆全球化,也就是要與「世界工廠」分手了。
接下來,由「產業鏈脫鉤」進展到「全方位脫鉤」,主要還有下面三個內容。
(2)
第一,與「世界市場」脱鉤:
在中國大陸做內銷的外資企業要撤出中國市場,要與「世界市場」分手。
例如,一些餐飲連鎖店,一些旅館集團,結束在中國大陸的營運,撤出中國市場。
想像一下,你在中國大陸做生意,會面對以下的風險:
  1. 資本管制的風險,賺的錢匯不出來。
  2. 再加上你原本就要面對許多不公平貿易行為,許多監管與審批,許多權錢交易,以及
  3. 智慧財產權,還有商業機密與數據,被竊取的風險。
  4. 最後是人身安全的問題,包括傳染病、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空氣與水的污染。
這就是說,既然中國市場的錢不好賺,看得到吃不到,所以乾脆退出中國市場。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