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5/0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有雷感想]日間演奏會散場時:為了自己想要的,你願意豁出一切嗎?

古典吉他演奏家蒔野與駐外記者洋子相識之後,一共只面對面見過三次,但兩人心有靈犀,人生發生質變,無法再回到相識之前。
第四次見面那天,陰錯陽差,蒔野的經紀人早苗有機會使用蒔野的手機,便發送分手簡訊給洋子,這對愛侶就被拆散了……
之後,洋子重回舊情人懷抱,蒔野和早苗結婚,但蒔野和洋子仍沒忘卻彼此……
好八點檔的劇情XD
仔細思量蒔野與洋子為什麼會錯過,我想原因在於他們都是「成熟的日本人」:知書達禮、理性內斂、冷靜自持、善於察言觀色、有一套圓融應付人情世故的規矩。
平常所想像的「成熟」,好像就是這樣把自己縮到最小,每件事都必須面面俱到、顧慮得好複雜,甚至說著「這也沒辦法」逆來順受,不能任性哭鬧、不能推託擺爛、不能令人失望……
對他們而言,面子與形象重於一切,最後就因著自己的自尊和矜持失去相愛的機會。
這樣的成熟好悲慘,一點都不令人嚮往,難怪到處都有人喊著「我不想長大」。
但如果重新定義成熟為「了解自己的原貌,活出自己,並且有能力維持自己與他人的平衡」,我覺得長大還不賴。
書中說:「自由意志,是對未來不可或缺的希望。人需要相信自己應該可以做些什麼,對吧?可是……正因如此,人才會對過去悔恨,總想我不是應該可以做些什麼嗎?宿命論可以是一種安慰。」
在蒔野和洋子的「成熟」人設下,我認為他們的分離是一種必然。
因為他們神化對方,一直擔心自己不值得對方的愛。
他們沒辦法在關係中暴露自己最軟弱不堪的一面:洋子沒能說出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痛苦,蒔野也沒能提起演奏遭遇瓶頸的窘境。
但愛情豈是能讓人問值不值得的呢?
又有誰能不在親密關係中展現陰暗面?
性格決定命運啊。
不過,比起用被動的姿態說這是「宿命」,我倒寧願相信這是「靈魂的創造」。
靈魂要在這樣的體驗中了解自己、啟發自己、擴展自己。
說這樣的信仰只是一種安慰也沒關係,反正心裡舒坦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眼中,這個故事真正的主角是早苗。
因為主角就是對目標的執著異於常人的角色啊。
早苗是這段三角戀裡最忠於自己的情感的人,她不擇手段地採取大膽的行動,粗糙的謊言沒有拆穿,所有人的行動都導向了她所追求的幸福。
她被罪惡感折磨著,最後向蒔野道出真相,但他對她的愛已經濃得足以寬容這段黑歷史了。
故事中探問:在命運的洪流之中,自由意志是為何而存在?
早苗是個厲害的回答:
你願意為了自己想要的,用自由意志決定把什麼都豁出去嗎?
你的覺悟有多堅定呢?
當你真心渴望某樣事物,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
無論手段乾淨與否,只要決心夠堅定,真理就照常運行。
社會上過得滋潤的反派角色大概也都明白這個道理,反倒是許多「好人」像蒔野和洋子一樣為了種種理由不敢/不願順隨私欲啊……
全書中我最喜歡的話是:
「人總是死心塌地認為,能夠改變的只有未來。可是實際上,未來經常在改變過去。可以說被改變,也可以說是自行改變。所謂『過去』,就是這樣纖弱、易感的吧?」
「隨著樂曲的發展,會發現,哦,原來這個主題帶有這種可能性,如此一來,這個主題聽起來就不會和原來一樣了。在不知道花朵全開的樣貌下凝視的花蕾,等到知道花朵全開的樣子後,在回溯的記憶裡就不是相同的花蕾了。音樂,並非只向未來直線前進,也會一直像這樣,朝著過去展開。」
過去其實存在於當下,每一個過去都在當下詮釋而成。
所以,照顧好當下是最重要的。
最後的開放式結局,我私心認為蒔野和洋子的愛情已昇華為知音的關係,對舊情釋懷,原本揪心的故事也變成能一笑置之的回憶了──讓他們覺得人生不虛此行的那種回憶。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5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