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於政府的大舉紓困,似乎興起了一陣低利舉債的全民運動!我當然沒放過這個機會,也找銀行的朋友了解一下這相關的條件,除了個人10萬的紓困之外,還發現用企業名義也有很多錢可以借,政府有不同單位的不同方案,條件都十分誘人。
舉個例子來說,如果我個人借了10萬紓困,貸款年限3年,第一年免息,後面兩年1.85%,網路上隨便找個貸款計算機算一下,每個月平均只要還2800左右,我就可以輕鬆擁有這筆資金。算起來總利息才1300多, 而且政府還給了更好的條件,前半年不用還款 ! 如果真正辦下來,其實是前半年一毛都不用繳,6-12個月每個月還3333,13-36個月每個月還3398,這樣的條件比任何的信貸都要好,企業紓困也可能有機會讓我借個50萬、200萬出來花花,而且很有錢的人也都在借啊,
不借是不是白不借??? 於是很多朋友,最近都紛紛動了跟銀行借錢的想法,你呢? 也心動了嗎?其實我很心動,但我忍下來了。理由很簡單,這筆錢,是要還的。 到現在我都還深刻記得,以前被錢追著跑的日子。每個掏出信用卡的瞬間,擔心裡面餘額不足的心跳加速;還有戶頭裡的錢永遠不夠繳帳單,壓緊每個繳款截止日,想盡辦法東挖西補生錢出來,騎車滿街找有百元鈔提款機的心急。我十分理解現實生活中的金錢壓力,一塊錢真的會逼死英雄好漢。如果你現在正在經歷這些,那我非常支持你趕快借出這筆錢來,因為這的確可以讓你用最低的成本度過眼前的難關。 如果你並不是經濟上碰到太大的困難,那麼根本不需要跟風去借這筆錢。因為我們再怎麼對未來有所規劃,總是趕不上突發的變化;「原本我想拿來還高利率的債,結果繳完帳單又沒了…」、「原本我想只借一年來投資,之後把本金還回去,結果怎麼不小心本金賠光了…」這些情況非常普遍,而且通常最後會變成錢一下子就花完,然後想做的事沒做到,一開始自以為聰明而開的財務槓桿,不見得是個對的決策。 還是要提醒一下,紓困貸款之外的其他借款利率,和你個人的信用條件有直接的關係,除了房貸這個負債有機會讓你的身價水漲船高之外,其他無擔保的信用貸款,都是用無形的信用資產去擴張,我們覺得沒成本,其實這成本的代價非常高,一定要謹慎評估,別忘了這只是用時間換取空間的一個生存之道,如果現在能夠咬牙撐一下的,就別擅用這感覺輕鬆的方式加重未來的負擔。面對現在這個不得已需要借錢的關鍵時刻,應該要往回檢討過去發生了什麼事,如何避免這劇情一再重演。 眼前的這支冰淇淋,在炎熱難耐的艷陽高照之下,顯得特別有吸引力。現在的社會氛圍,已經人手一支,要忍住不吃真的很難,但別忘了在享受一陣清涼暢快之後,多少都有點殘局要收拾,不是每個人都能優雅的吃完它,別為了一時的甜蜜誘惑,留下那令人困擾的滿手黏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