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的醫學期刊《美國移植期刊》(American Transplantation Journal)日前發表了一篇研究報告,但這起病例卻十分罕見,而且引人注意。歐洲有一名婦女過世後捐贈器官,有4名病患接受臟器移植後,竟然都罹患了癌症,其中3人已經死亡。
根據《CNN》等媒體報導,發表這篇論文報告的是荷蘭阿姆斯特丹教授貝梅爾曼(Frederike Bemelman),內容提到捐贈器官者是一名53歲的女性,她在2007年因為中風身亡,家屬展現大愛,將死者的器官捐贈出去,包括心臟、肺臟、肝臟和腎臟等,給4名正在等待器官移植的病患。
當時臟器摘下來之後,依照標準程序進行檢查,並未發現癌細胞;沒想到就在手術移植16個月後,42歲的女性肺臟受贈者,竟然檢查出罹患乳癌,經過DNA分析癌細胞竟然是來自捐贈者,2年後病逝;另外受贈左腎臟的62歲女性、受贈肝臟的59歲女性,之後也被檢查出罹患乳癌,相繼在2013和2014年病逝。
至於受贈右腎的第4名患者是一名男性,他也被檢查出罹患癌症,但隨後決定將腎臟摘除;所幸他自2012年經過治療之後,癌症就不曾再復發。
貝梅爾曼表示,這是極端罕見的病例,儘管當時捐贈者並未檢查出有任何癌細胞,但從她的情況來看,她的體內可能有「癌細胞微轉移」的情形,只是當時惡性細胞數量太少,檢查時無法發現。
那麼,癌症會傳染嗎?
確實某些癌症具有家族遺傳性,而且在生活環境和生活習慣相同的家人也很有可能患上同一種癌症,但鮮有人想到癌症會傳染。不過,最近的一項研究可能會讓人們重新認識癌症。近日,國外醫學期刊《Cancer Cell》刊發研究論文稱,癌細胞具有傳染性。
該研究發現,乳腺癌外泌體能導致正常細胞變成腫瘤細胞,發現體外經過外泌體轉化的正常細胞可以在小鼠體內產生腫瘤。研究人員採集了8名健康人和11名乳腺癌患者的血液,11位癌症患者中5位的外泌體具有誘導正常細胞轉化為腫瘤的作用,8位健康人的外泌體沒有該作用。而外泌體可以在全身自由運輸,且可以將健康細胞變成腫瘤細胞。這個研究說明癌症細胞具有一定傳染性。
其實,癌症具有傳染性的事實一直都存在,只是以前被忽略了,比如肝癌可能通過母嬰血液渠道傳給子女,而夫妻之間也可能通過性行為傳播B肝病毒。這種傳染現象可能會導致一家人都換上肝癌。不止肝癌,宮頸癌也可通過性生活的渠道在家人之間傳播。比如一名男子的性伴侶患有宮頸癌,而男子受到感染後與其他女子發生性關係也可能會將HPV病毒帶到該女子身上,使其感染HPV病毒,患上宮頸癌。這是因為HPV病毒只對女性敏感,在由性行為感染到男性後除了可能提高男性生殖器癌發病率,一般不會產生任何症狀,但HPV病毒卻會通過感染男性,再傳染給該男性的下一個女性伴侶,誘發宮頸癌。
不過,有關專家也指出,該研究屬於體外基礎研究,離臨床運用還有一段距離。目前,癌症僅可能通過病毒傳染誘發身邊人的癌症,直接的癌細胞傳染還未被證實。並且,有正常免疫力的人,即使接觸一定數量的癌細胞,也沒事。但如果有免疫缺陷的人,則另當別論。
病毒可能傳染的癌症有哪些?
子宮頸癌
傳染病毒:HPV人體乳頭瘤病毒
傳染途徑:性傳播途徑、密切接觸、間接接觸(通過感染者的衣物、生活用品、用具等)、醫源性感染(醫務人員在治療護理時自身感染)、母嬰傳播(由嬰兒通過孕婦產道的密切接觸)
預防:目前只有預防性的疫苗等可以預防4種HPV病毒類型感染。男性過長包皮的環切術是預防女性宮頸癌的重要措施,同時也是防止男性自身感染各類性病的重要措施。
肝癌
傳染病毒:B肝病毒
傳染途徑:血液傳播、母嬰傳播、性傳播
預防:及時注射疫苗,感染後積極治療,注意注射、接種、文身等使用的各種醫療器具,性生活中使用保險套。
胃癌
傳染細菌:幽門螺旋桿菌
傳染途徑:口對口傳播、噴嚏傳播
預防:有慢性胃炎的患者應避免口口餵養幼兒;患者在與人親吻時也需注意;患者打噴嚏時,旁人應轉身,保持1米距離。
鼻咽癌
傳染病毒:EB病毒
傳染途徑:唾液傳播
預防:接種EB疫苗,注意避免口對口傳播和噴嚏飛沫傳播。
另外,避免食用動物的血液、內臟,特別是生食;輸血或血液製劑也有傳播的風險,但由於接受輸血或使用血液製劑多屬於不得以為之的危急情況,只好另當別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