罹癌可以是一個禮物嗎?

更新於 2024/07/24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前幾天,我在一篇分享中引用了郭醫師書裡的一句話「罹癌可以是一個禮物嗎?」分享到一個癌友的社團後,有位網友留言給我,說我不是癌友,這種話只能當事人說,我拿別人生病當成自己的禮物,很恐怖。


雖然這並非我的本意,但可能我在文章中交代得並不完整,因此感到抱歉讓他覺得被冒犯。我不想代為解釋郭醫師這句話的意思(怕說不清楚),所以如果有興趣了解郭醫師完整想法的朋友,建議可以參考《對話──大郭醫師的癌症診間微光故事》這本書,或是歡迎9/21當天來現場跟我們聊聊。


以下是我自己個人的感受與故事:

母親得知自己罹癌的那天,是我拍婚紗的日子⋯⋯她沒有告訴我

母親得知自己罹癌的那天,是我拍婚紗的日子⋯⋯她沒有告訴我


如那位網友所說,我無法代表母親說罹癌是一個禮物。她經歷的痛苦是真實的,儘管我陪伴著她,也無法替她承受治療的痛苦和身上的病痛。所以,我指的是從這件事情中帶給我的啟發和改變。


過去我一直把工作排在第一位,其他的事情如健康、家人、朋友等都排在其後。從小我就不是很有自信的人,所以一直希望能成為別人眼中「有價值的人」,才能喜歡和肯定自己。


2012年,我們成立歐北來團隊,開始以「台灣冷門景點熱血復甦計畫」進入大眾視野。那幾年的生活很自由、快樂,生活中圍繞著一群朋友,用自己相信的價值努力活著,所做的事情也得到很多人的肯定,出書、演講、旅遊、辦展⋯⋯慢慢地做出了一些成績,對自己也逐漸有了自信。


直到2017年,父親因重度憂鬱症選擇結束生命。


雖然他沒有留下遺書,但我一直以為外在的肯定可以讓父親以我為傲,這件事像給了我一記大耳光。突然間,自己過去所相信的價值、所做的事,都變得毫無意義。


在那之前我一直相信,命運是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願意,什麼都可以做到。但這是我人生第一次徹底感受到無能為力,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樂觀和努力也無法改變的事情。


後來我把手上排定好的工作一一收尾完成,於2018年底離開了像第二個家的澎湖。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不敢主動聯絡過去的朋友,也不敢再去做我曾喜歡做的事。覺得自己不值得快樂,快樂的話就像背叛了父親。每當難過時閉上眼,就會浮現他的遺容,好像在召喚著我⋯⋯。


後來幾年我轉換了工作跑道,開始用其他方法關心我在乎的事,也開始注重生活的各方面平衡,注重飲食、規律的作息和運動,而不再單純專注於工作上。但我還是很難走出父親驟逝的陰影,時不時就會陷入極度的悲傷和低潮,好像又變回以前那個膽小、沒自信的小女孩,不敢相信自己的選擇。


直到2022年得知母親罹癌,這震撼的打擊彷彿將我整個人從遙遠的外太空拉回現實。我意識到自己沒有時間耽溺在過去的哀傷和後悔中,只能逼自己趕快動起來,一一解決眼前發生的種種問題。


除了母親的醫療照顧,我同時開始處理家中的財務問題,也終於在陪伴母親的過程中,得到了多年來從未有過的深度對話的機會。在對話的過程,不總是那麼和平,很多時候是槍林彈雨的。但若非她罹癌,或許我們也不會有這樣的機會、聽見彼此內心深處的真心話。


如果母親是像父親一樣驟逝,而我什麼都還來不及為她做,我一定會更痛苦,更無法原諒自己。在這個過程中,我學會了對命運臣服,學會了謙卑,也學會了同理。


我學會了接受計畫趕不上變化,但我可以隨著變化彈性調整;理解了無論準備得多完美,事情還是有可能不會照預期進行,但我可以學著相信自己,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解了不管我有多愛我的父母,我都沒有辦法代替他們背負人生的功課,我能做的只有陪伴。


這些學習,成為了我的禮物。


當然,如果問我,我寧可不要父親過世,母親不要生病,我也不要這份禮物⋯⋯這些事無法用他們的生命和痛苦來做交換。但是,當我們無法改變已經發生的既定事實,我只能選擇改變看待這件事的方式。


也許這是自我安慰,但如果你開始願意相信、願意去嘗試改變,這些想法會轉成信念,信念會帶來真實的力量。


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會想辦「 走入永夜的引路人」論壇的原因。就像郭醫師曾經說過的:「沒有人是準備好成為癌症病患,也沒有人是準備好成為照顧者的」。


活力十足的憲哥,你看不出來他也是癌友;郭于誠醫師、謝宛婷醫師、朱為民醫師、小冬瓜,他們都曾是無助的照顧者。


拿掉身份和頭銜,其實我們都一樣,都曾有脆弱和幽暗的時光。


我們相信,當我們願意彼此分享故事,互相分享方法與經驗,就能為彼此指路,找到希望。


#本文僅代表本人立場不代表本活動立場


avatar-img
10會員
50內容數
嗨,這裡是「隔壁的桌子」,我是桌長10。就像你偶爾在吵雜的餐廳之中,隱隱約約地聽到隔壁桌在聊天,某些話讓你產生共鳴,也許捧腹大笑,也許深受啟發,但說的正確與否,其實也與他人無關。 我和朋友們會在這裡聊聊影響我們人生的大小事,如果正好對你有幫助,那就太好啦!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隔壁的桌子 的其他內容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有人說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但如果什麼都不記得,真的就不痛苦了嗎?在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與我們分享她退休後全職照顧失智症先生的故事。
本集重點: ・一張機票來台找老婆?我的模里西斯爸爸 ・突然被帶到天堂般的小島長大,是福還是禍? ・從想逃跑到返鄉創業,為什麼? ・什麼是地接社?可以滿足各類旅人的莫里西斯! ・在地人私心最愛景點 ・邊完成父親的遺願時如何定位自己並繼續堅持? ・幕後:寫書寫到進警局?睽違28年重逢國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也許在這不好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疫情最嚴峻、所有資金卡住、完全無法進行拍攝的時候,萬念俱灰的魏德聖導演,卻在最低潮的情況下寫出了這部關於兒童癌症的電影——《BIG》。 「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我們就在電影中去幫這些病房中的孩子們圓夢。」魏德聖導演說。 原
不知不覺,錄了一年多的Podcast《隔壁的桌子》。 從媽媽罹癌至今,和郭于誠醫師邀請了很多醫護人員、病患跟照顧者們一起來節目中分享。 慢慢地我明白了,所有的恐懼都來自於未知。 可怕的不是癌症、不是死亡,而是毫無準備的自己。 我們一直在思考,該如何讓更多人可以從這些恐懼中被釋放出來呢?
你是否曾經陪病或是治療的過程產生一些疑問: 為什麼罹癌後有這麼多不同的醫生要看? 癌症治療包含診斷、手術、化學治療、標靶治療、免疫治療和放射治療,眼花撩亂的內容,我們該如何選擇? 醫生又是如何為病患下決定的呢?
有人說記憶是痛苦的根源,但如果什麼都不記得,真的就不痛苦了嗎?在本集節目中,我們邀請到前中研院語言學研究所所長鄭秋豫教授,與我們分享她退休後全職照顧失智症先生的故事。
本集重點: ・一張機票來台找老婆?我的模里西斯爸爸 ・突然被帶到天堂般的小島長大,是福還是禍? ・從想逃跑到返鄉創業,為什麼? ・什麼是地接社?可以滿足各類旅人的莫里西斯! ・在地人私心最愛景點 ・邊完成父親的遺願時如何定位自己並繼續堅持? ・幕後:寫書寫到進警局?睽違28年重逢國
「我這麼努力地照顧罹癌的爸爸……但是他卻繼續抽菸喝酒,一點都不愛惜自己,我卻要花自己寶貴的時間陪病?這樣下去到底有什麼意義?」 這是在照顧現場,時常遇到的矛盾和衝突。 照顧者覺得為了恢復健康,生病的家人應該要立刻改掉各種壞習慣,但偏偏患者卻想,我可能沒剩下多少時間了⋯⋯
「也許在這不好的世界裡面,我們可以好好的活著,就是最好的事情。」 在疫情最嚴峻、所有資金卡住、完全無法進行拍攝的時候,萬念俱灰的魏德聖導演,卻在最低潮的情況下寫出了這部關於兒童癌症的電影——《BIG》。 「現實中做不到的事,我們就在電影中去幫這些病房中的孩子們圓夢。」魏德聖導演說。 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送禮 送健康 探病送禮:溫暖心靈的慰藉 在疾病的陰霾中,一份貼心的禮物猶如一縷陽光,照亮患者的心。 無論是術前的緊張焦慮,術後的康復期,還是長期臥床的煎熬,我們的禮物都承載著深深的關愛與祝福。 術前,送上一本激勵人心的書籍,讓勇氣與信念在字裏行間紮根; 術後,一套柔軟舒適的睡衣,給予身體最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好險向您報告-癌後監控與標靶治療 🎉🎉商品開箱: https://www.cathaylife.com.tw/cathaylife/-/media/d63e25f2e63c4950838730379a4e71d9.pdf?sc_lang=zh-tw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02/14/2015 去醫院看了朋友。 他得了腦瘤。 去年中秋節時發現,開了兩次刀。 第二次開完後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影嚮到呼吸。 當我接到電話時,電話那端,不知所措,慌亂的語氣。 說醫生發出病危通知。 我安慰著說,不要擔心,等會我們一起去看他。   三個朋友一起去看他。 這段期間
Thumbnail
2024年1月22日 轉載『乳癌權威饒坤銘醫師』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gcpswWZfmbuDpdg5/?mibextid=vDLjQR 『醫生,我鄰居是肺癌,他的醫生說有標靶治療,而且健保還有給付?為什麼我只能打化療?而且你還不給我用標靶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32歲罹患四期鼻癌的過來人經驗分享,治療過程中的挑戰和困惑,希望能幫助你提起勇氣走下去:)
Thumbnail
送禮 送健康 探病送禮:溫暖心靈的慰藉 在疾病的陰霾中,一份貼心的禮物猶如一縷陽光,照亮患者的心。 無論是術前的緊張焦慮,術後的康復期,還是長期臥床的煎熬,我們的禮物都承載著深深的關愛與祝福。 術前,送上一本激勵人心的書籍,讓勇氣與信念在字裏行間紮根; 術後,一套柔軟舒適的睡衣,給予身體最
Thumbnail
媽媽罹癌前後的心路歷程,如果你也同樣經歷過或正在面對,可以一起來取暖一下(營火座位閒置中)。
Thumbnail
📣好險向您報告-癌後監控與標靶治療 🎉🎉商品開箱: https://www.cathaylife.com.tw/cathaylife/-/media/d63e25f2e63c4950838730379a4e71d9.pdf?sc_lang=zh-tw
Thumbnail
癌症仍是一個目前難治的疾病,而病友對於疾病的描述各異。有人痊癒了,有人經歷了二次罹癌,更有人失去了生命,而這本書病從所願並不是作者想要生這病,而是更坦然的接受這病來到生命中。 老實說對於主題並不是這麼樣討喜的書不會主動閱讀,但就追著獎項,當作跨界看些自己平常比較少接觸的領域讀了起來。作者也寫散文也
02/14/2015 去醫院看了朋友。 他得了腦瘤。 去年中秋節時發現,開了兩次刀。 第二次開完後發現癌細胞已擴散,影嚮到呼吸。 當我接到電話時,電話那端,不知所措,慌亂的語氣。 說醫生發出病危通知。 我安慰著說,不要擔心,等會我們一起去看他。   三個朋友一起去看他。 這段期間
Thumbnail
2024年1月22日 轉載『乳癌權威饒坤銘醫師』FB文章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gcpswWZfmbuDpdg5/?mibextid=vDLjQR 『醫生,我鄰居是肺癌,他的醫生說有標靶治療,而且健保還有給付?為什麼我只能打化療?而且你還不給我用標靶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17 #罹癌心得 因環境、食物、生活習慣,癌症罹患率越來越普遍,幾乎每三、四個人就有一個罹癌。經過近二年的罹癌治療,有許多體悟和心得,分享給大家。 癌症已成為普遍的慢性病,只要發現得早,經過治療,大多會痊癒。尤其醫療進步,化療、放療的副作用都減輕許多,聽醫
Thumbnail
病人:「謝謝醫生!我的癌細胞真的都不見了嗎?看來我的飲食療法真的有效!」 醫生:「總之就檢驗報告來看,原本的高指數已經消失了,但是還是需要定期回診!」 病人:「這個我了解!」 醫生看完了最後一個病人,看到病人的重病得到痊癒,心裡居然沒有絲毫的喜悅和好奇,他心想: 「上次陰錯陽差將檢驗報告搞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