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男女主角文鋼太與高文英身上可以看到兩種形式的人,文鋼太被內心的道德所束縛,他就像是用鎖鍊自縛手腳,把自己跟世上所有的道德價值綁成一體,然後去做那些「應該」做的事而不是自己心中想做的事。
高文英正好相反,他只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一切,她缺乏同情心,憐憫心在她身上早已消失無蹤,她利用自己的財富與能力,想到什麼就去做什麼,做的所有行動都是為了自己,一如簽書會上她的說法,她要那對夫妻道歉,不是要因為抓了文尚泰的頭髮而道歉,而是因為他們擾亂了自己的簽書會道歉。
這兩種性格或者說是道德觀的人在第三集又透過了其他角色而放大,顯得更為親切。
第三集由郭東延飾演的權起道,這個角色是躁鬱症與露體癖的綜合性精神病患者,因為在家庭內受到的對待而引起了這些症狀,他的症狀不斷被壓抑最後總會爆發,高文英的洞察力敏銳,她很快得看出了權起道的內心需求,所以帶他到權起到父親的議員造勢現場,讓起道訴說自己的想法並發洩出來,於是他衝到了台上說出自己的內心話:
我只是資質比較差而已,但他卻因為成績不好修理我,因為我不懂就瞧不起我,因為我惹事就把我關起來。我也一樣是他的孩子,但他總是把我當做透明人,我只是希望他能關心我一下。
到第三集為止我們可以不斷的看到尼采的兩種道德觀在做衝突,而尼采說得兩種道德觀又是什麼呢?
尼采說人類有兩種道德,分別是: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
主人道德也可以被稱為強者道德,這種道德希望人們積極進取,強化自己的人生意志,追求著創新與創造,拒絕一切的壓抑與平庸。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高文英很明顯的感受到。
童話不是承載夢想的迷幻劑,而是喚醒現實的清醒劑,所以各位也要多多閱讀童話故事,拜託你們別再做夢了。別抬頭看夜空繁星,低頭看看踩在泥濘裡的雙腳吧。那才是現實,當你承認並接受現實的瞬間,每個人都會開心。
她不會受到社會觀念而束縛,她始終是照著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認識而做出解讀,為什麼一定都要當公主,當魔女不好嗎?為什麼童話的解讀只能有一種,而不能從血淋淋現實的解讀呢?她深知太多人受到了所謂「大家都這樣想,所以我也應該這樣」的觀念勒索。
所以她善於看透人們最想到什麼,一如她給了權起道一個釋放自己內心的舞台,因為她知道他需要什麼,一如他始終看得出來文鋼太在壓抑自己,所以他不斷找他,想跟他出去玩跟他吃飯,背後的原因大部分是為了自己,但這個行為同時也解開了別人身上的束縛。
與主人道德相反的就是奴隸道德,奴隸道德也被稱做弱者道德,他的內容涵蓋著絕大部份我們現在世俗上的道德觀,同情、平等、謙卑、仁慈、友愛。
據尼采的說法,這種奴隸道德就是道德演變上,弱者用來束縛強者的一個手段,因為弱者沒有能力抒發自己的意志,他只好把一些人的強大行為或是他不能理解的行為看做是惡,從而找出那個對立面善,而那個善就是前面提到的各種是俗上的道德觀,代表著善意志的人也就是自己。
我們可以從文鋼太與權起道的父親明顯看出這種奴隸道德的發揮,文鋼太不斷的壓抑自己,他的思考出發點至始至中不是為了哥哥就是為了別人,他的生活中很少想起自己,把時間都花在了哥哥尚泰身上,他認為尚泰害怕蝴蝶,所以需要不斷搬家,殊不知尚泰在搬家這件事情上,一直覺得自己害哥哥受苦,所以尚泰想要存錢買一台露營車,讓他們不用再搬家。
權起道的父親,認為孩子就是應該受到父母控制,應該接受父母的所思所想,在其他孩子都功成名就之下,權起道就像是個異類,父親完全無法看到自己的其他優點,因為不會讀書,因為做的事不被認可,把他當作透明人,限制他的活動,這種壓迫使起道得了精神病。
如果從一個大方向來說,主人道德與奴隸道德可以分為肯定與否定兩種概念,主人道德告訴我們應該遵從自己的意志,一如高文英一樣拓展自己的想法,或者是精神病院的護工們的做法,助起道完成他的幻想情境,這種道德觀給出的是一種肯定形式。
而奴隸道德大多是否定,就像小時候父母會告訴我們,不要讀課外書那些又沒用,或是不許欺騙,或是人應該富有同情心而做出那些相應的行為,如果不做,那你就是惡人。這種枷鎖導致了權起道的出現,造就了文鋼太的人格。
文鋼太最後望向在台上做著自己的起道,他臉上羨慕的神情就像是個從小被壓抑的孩子,看著在公園沙坑裡玩著沙的其他小孩,嚮往神情一覽無遺。
我要不要乾脆跟妳一起玩呢?
脫口而出的這句話,或許是劇情裡他到現在最自由的一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