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日,因我寫下的(清)文學家張潮幽夢影之二一文,用來鼓勵與要求學生們應多花些心思於課業。停筆後,不自覺讓人又想起(南宋)理學家朱熹觀書有感之二。
由於這二首詩咸是與讀書(做學問)有關,卻呈現出了二種不同的樣態與境界。在此文,最值得一提的是兒時的父親,他常對我說:「朱熹對教育與科舉相關的貢獻,可以說是中國繼孔子以來,迄今仍無人能出其右啊……。朱熹所寫觀書有感之一:『半畝方塘一鑑開,天光雲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真是膾炙人口!也讓後人耳熟能詳啊!整首詩將書讀後通透的意境,神喻得真是鞭辟入裡……。」
前述於觀書有感之一詩中,父親總要我特別感受一下:『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這十四個字的深深意境。我愚見朱熹堅信知識與學問是必須融會貫通的,更得不斷汲取新知並加以靈活運用,必須藉由不斷學習來積累深厚的學識與涵養,因此我們唯有孜孜矻矻的學習,方可達到朱熹所謂的『天光雲影共徘徊』境界。
至於朱熹觀書有感之二,父親總是苦笑地說:「……真的很少有人知曉喔!該詩全文為:『昨夜江邊春水生,艨艟(註1)鉅艦一毛輕。向來枉費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直到我也克紹箕裘擔任教職,曾多次於高中、大學課堂上提觀書有感之二,真的沒有一位學生讀過該詩。此時此刻的我,又想起父親自嘲說:「應該是多數學者認為觀書有感之一比之二,意境寫得更好、更為傳神!於用字遣詞與意境也更為優美,因此並沒有於學教育中大力推廣。
步入中年後段的我,試著去詮釋觀書有感之二,其意境為:「昨兒夜裡下起了春雨(用心吸收新的知識),江水因此而大大的漲滿(知識不斷累積或文思泉湧),求學與做學問就好似推動一艘龐大沉重的戰船般,只有飽讀詩書(潛心學習)的人,才能在茅塞頓開之下心領神會後融會貫通,讓戰船突然輕得有如一根盈飛的羽毛,之前絞盡腦汁又頻鑽牛角尖全化成了喜悅,讓今日的自己可以在水中(優游浩瀚的知識)能自在地移動。
最後,我們可由觀書有感之一與二領略讀書的哲理,父親常引申朱熹核心思想對我說:「讀書是投資最少,是門檻最低的高貴,更是回收最為豐厚,也就是穩賺不賠的事業,我期許雪華(大姊)、宇華(我)、一華(小弟)與學生們讀書皆能達到『天光雲影共徘徊』與『此日中流自在行。』的最佳境界。
註1艨艟注音ㄇㄥˊ ㄊㄨㄥˊ,其意為古代之大型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