抒情與詼諧的張持有度:讀趙廷瑋〈一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趙廷瑋生於2005年,目前就讀於東海大學中文系,近年在各學生文學獎多有所斬獲。〈一天〉是趙廷瑋獲得2023年台積電青年學生文學獎的優勝作品,在詩行的空間運籌帷幄相當自如,迴行技術、語氣調度、意象群落均有很驚人的表現,私以為這是該屆所有新詩作品表現最優異的一首。


一天 ◎趙廷瑋

這個世界幾乎一個理想主義者都
沒有了,縱使太陽照樣升起,我說
二十一世紀只會比
這即將逝去的舊世紀更壞我以滿懷全部的
幻滅向你保證
 ⠀ ⠀──楊牧〈樓上暮〉

一 早晨的懲治

晨起。眼皮匱乏如老式日光燈管閃爍。
擁擠中我們閉目,躲藏
彷彿塵世間凝神的僧侶

旅程逐漸擴大 ── 一首詩
也無法隱匿不平坦的日常:無風格的風
腦海中耗損的海

鐵器林立。車速與喇叭的暴力
指向耳蝸深處:這澄澈水窪
正逐漸被世界填滿。

二 不使世界聽到他的聲音

街燈:聳立的墓碑。夜之死。
寶特瓶在汽車碾過時朗誦:「救我們
脫離凶惡……」但我要靜默。

靜默,譬如路邊滾過的
一顆碎石頭:在簇新的時代裡
保持一種恆定的落寞

三 何況如蟲的人

星斗 ── 昨日裡暗湧
花瓣 ── 人群中漂泊

神鋪開我的靈魂:一片將滅的
晨霧。過去未來皆如掌中之蟲

四 我們的神乃是烈火⠀

數學課上我讀詩。於英文課
打盹。在美術課堂隨意地塗鴉

老師吟詠訃聞 ── 「我會
把你當掉。」日光之下,畫作凌亂的線條

彷彿烹飪課展開的一把火
點燃我棄置的詩稿

記憶化為灰燼,如此輕易
我俯身觀看它凋零的速率 ──

像一首歌
慢於煙霧上騰

五 日光之下一件虛空的事

舊日如敗葉堆積
我揮揮手將它掃去


這首組詩可分為五組,詩前引了楊牧的〈樓上暮〉為引。〈樓上暮〉譜寫世紀末的情懷,全詩最後兩行「我已經太焦慮/疲憊過了,我想要寧靜,平安」可見詩人的憂傷與對未來的渴望。趙廷瑋節錄楊牧的詩當作副文本,可見有意延伸或與其對話,綜觀整體也有類似的調性;最難得的是,不做作而恰如其分地讓引文為作品附加上抒情傳統的特質。

作為一首組詩,詩人為每組各設定了小標,這增添了每個詩組的獨立性,同時也強調了敘事單元的關係。第一組詩簡潔地以「晨起。」為起始,將自身的眼皮形容為「日光燈管」如此物質性的對象,在閃爍的神韻之餘更為往後的詩句覆上一層時代感。語言上的聯想從風格的「風」與腦海的「海」,辯證填鴨式教育造成的靈感耗損;鐵器、暴力、水窪……這些成熟的詞彙則建構了全詩獨特的氛圍,敘述在抒情傳統的庇蔭底下,維持口語和書面語之間的張持有度。

第二組開頭的「街燈:聳立的墓碑。夜之死。」手法老成而驚人 ── 寫「街燈」和「聳立的墓碑」卻不落於「街燈如聳立的墓碑」或「街燈是聳立的墓碑」的俗套,捨去文字的贅飾而透過「冒號」將兩個物件相連結,往後的「夜之死」還能在句號的節奏上延長敘事而不顯得刻意,顯示出文字運用的練達。接續的「寶特瓶」與「朗誦」的衝突感,加上兩次「靜默」的跨節延續,最後到「落寞」的精神層次,讓敘事從感官的描寫進一步深化為心靈的抒發。

第三組詩的「星斗」、「花瓣」作為行首,後都銜接了破折號,運用自如的結構設計在小標的「蟲」之下,形成氛圍統一的自然意象群。第四組從神與靈魂延伸,上升至精神層次,同時更加貼近社會現實。音樂(聽覺)的速度該如何和煙霧(視覺)的速度相比較?這是一種感官上的揉合,構思精巧。第五組雖然僅有短短兩行,卻帶有言出法隨、舉重若輕的效果,不過度說教而顯得有餘韻,將全詩收束於此顯得適當。

值得注意的是,〈一天〉不只採取了具有時間順序的「組詩」形式,更在詩作內部設計了「定行詩節」結構。什麼是「定行詩節」?狹義的定行詩節,指的是每個詩節均由相同行數組成,讓詩行形成一種穩定的推進感;廣義的定行詩節,指的是詩作中各個詩節的詩行數量未必相等,但擁有某種可被觀察到的規律。全詩分為五組,每組除了編號還外加小標。詩行在詩節當中,「333-33-22-22222-2」的分佈可見,所有詩節維持著精短的行數,詩節與詩節之間的「空行」通過這種「空隙」的效果,有效調配了思考。此外,詩中的空隙並非一成不變,當中「迴行」的手法使之連中有斷、斷中有連,詩行與詩行是不斷衍生的歧義,非常精彩。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趙廷瑋這首詩的視野廣闊,除了引楊牧的詩句互文,更切實地展演出一個學生的心靈空間,反差之中形成有趣的張力;技術上的觸類旁通如迴行、分節與標點,都充分發揮以散文、小說無法表現的文類特色。抒情的口吻、老成的意象加上偶爾詼諧的敘事如「我會/把你當掉」的衝突感與口語感,令人聯想到唐捐的詩風。最難得的是,這首詩的作者年僅18歲,往後的發展著實令人期待。


原文名〈讀成熟可期的〈一天〉〉,刊於《乾坤詩刊》第109期(2024.1),頁125-128。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林宇軒
82會員
112內容數
從「文學小屋」、「雙週詩集出版導覽」到「風格與天氣」,轉載林宇軒在各處已公開發表的非文學創作類文章,歡迎自由討論。
林宇軒的其他內容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4/11
閱讀《詩緒》,如果是創作的初心者可以擁有對「詩」的基本觀念;如果是研究者則能夠從中窺見羅智成的心思。書中不只以傳統印象式批評的方式指出「詩是害羞的文體」,更透過長篇幅的散論之後,勇敢地為詩下定義:「詩是一種以創新語言為手段,依循特定節奏經營形式,試圖建立與讀者理想關係的文類。」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3/13
湖南蟲在第一本詩集《一起移動》的專訪表示自己喜歡「不刻意用太多隱晦艱澀的字句」的詩作,如此偏好也延續至第二本詩集的風格,以直白抒情口吻寫成的《最靠近黑洞的星星》。睽違六年,湖南蟲以獨立出版的方式推出了他的第三本詩集《奶油事變》,當中收錄了22首詩作,當中有眾多藝術文本的轉譯和對話。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2025/02/12
曹疏影問道:「時代的深刻裂變確定無疑發生之後,再提起筆來的時刻,是變得艱難,抑或容易了呢?」作為被留下的人,也許只有繼續書寫才能不再離開,才能超越「能否書寫」的大哉問,同時解決更深一層「如何書寫」的論題。對於這些精神層次的撞擊,曹疏影發揮其擅長的技藝,用這本語言上具有挑釁意味的詩集來回答。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變奏. 融匯. 陳錦芳》作者 ▪ 張清泓 一知半解可能是一件危險的事,但也可能是一粒生機勃勃的種子, 最終會長成鬱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大膽探索臺北的藝廊,感受藝術家張曜昌不同展覽中的獨特創作。動物擬態的陶片作品讓人為其色彩、觸感,及聲響驚艷不已。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陳顥仁以詩為磚塊,建構詩的島嶼建築誌,《坡上的見證者》見證城市中人們的所見與所愛。而林宇軒則以《心術》中的當代心靈回顧歷史人物與社會議題,「詩」作為一種心術,背後隱含著無數的徒勞。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這次在絕對空間的展,依據該空間的特質,分成明室與暗室。可能去年中開始寫起了賊藝識,跑的展覽也多。這次的兩位藝術家,吳權恩與吳瑋庭,我分別在众藝術與花蓮石雕博物館看過他們的作品
Thumbnail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趙廷瑋這首詩的視野廣闊,除了引楊牧的詩句互文,更切實地展演出一個學生的心靈空間,反差之中形成有趣的張力;技術上的觸類旁通如迴行、分節與標點,都充分發揮以散文、小說無法表現的文類特色。
Thumbnail
另一點值得注意的是,趙廷瑋這首詩的視野廣闊,除了引楊牧的詩句互文,更切實地展演出一個學生的心靈空間,反差之中形成有趣的張力;技術上的觸類旁通如迴行、分節與標點,都充分發揮以散文、小說無法表現的文類特色。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