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於 2020/07/27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職場讀書人選書】壓垮蘇聯的最終災難-《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

(前略)我是打過阿富汗戰爭的人,我知道從戰場回到家代表死亡的威脅已經過去;車諾比核災的情況卻完全相反,人反而是到家了才一個個死去。 回家才是不幸的開始⋯⋯
 自從人類有歷史以來,戰爭便延續不斷,但恐怕在1986年之前,大部分的人都沒料到,有一天將會和構成物質的原子,打一場永遠贏不了的戰爭,而死難者至今仍難以估計。
 1986年4月26日,烏克蘭車諾比核電廠發生爆炸事故,被稱作是20世紀最大的災難,也是壓垮蘇聯的最後一根稻草。除了造成烏克蘭及白俄羅斯土地污染面積超過16萬平方公里(台灣的四倍多),更有逾千萬人的生活受到輻射影響。
 透過採訪超過500位白俄羅斯重災區人民,記者出身的前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斯維拉娜・亞歷賽維奇完成了《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藉由倖存者的證詞,紀錄了這場「以鏟子打原子」的戰爭。
 其他人滅火的時候,他往上攀爬。碰到燃燒的石墨弟兄都是直接用腳踢開。他們沒穿消防衣,指套件襯衫就出發了。沒人警告他們,大家以為只是一般的火警⋯⋯
 一次測試失敗,造成毀滅性的後果,但在冷戰的背景下,真正受害的人民卻被蒙在鼓裡。不只滅火的消防員們毫無保護,附近居民甚至還為了觀賞火警,完全暴露在輻射塵中。就連被徵召到現場負責善後的人員,都無法明確知道自己是暴露在怎樣的風險底下。
 我們過去幫忙的都是軍人,可是他們一開始卻把我們分配到建築工隊去蓋藥房。剛到沒多久我就體虛無力,無精打采,每天晚上咳個不停。去看病,醫生只說:『沒什麼大礙,只是發燒而已。』集體農莊供應給食堂的肉、牛奶和酸奶我們全吃下肚,醫生自己反而一樣也沒碰。
 而在主流媒體不斷宣傳「情勢逐漸穩定」的同時,當地民眾卻對眼前的景況感到困惑不已。看似豐收的莊稼,被告知含有輻射污染,必須全部銷毀;雖然聽聞輻射無色無味,卻因為看到顏色怪異的雨水、及發光的土地,讓許多人更加不安心。但縱使所有人都被要求離開家鄉,還是有一群人,決定留在自己的家鄉,試著與輻射和平共處,度過餘生。
 他們總會急著想趕快把話說完,唯恐說慢就來不及了。我當時還沒意識到,他們的證詞都是拿生命換來的。〈作者自我訪談〉
 2019年,HBO影集《核爆家園》獲得好評,加上斥資五百億的防護罩終於落成,也讓車諾比議題重新獲得討論。然而,相對於影集中主要描述事件的發生經過,及聚焦於重點人物的劇情,《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更關注市井小民們在事件後遭逢的巨變。
 車諾比事件發生於蘇聯時期,同時阿富汗戰爭也正在進行,雖然看不到敵人,但隨處可見的武裝均與軍用飛機,卻讓當地瀰漫著戰地的氣息。至於動輒上千年的半衰期,及橫跨全球的污染程度,則挑戰了當時人們的時間及地理概念,及科學的神話。搭配2014年拍攝的彩色照片,在擁核與廢核不斷拉扯的現代,《車諾比的聲音-來自二十世紀最大災難的見證》紀錄的不只是在特殊時空背景下的一段災難史,同時也為未來的能源議題,提供了最血淋淋的參考資料。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

職場讀書人選書|每週書評更新📖 的其他內容

你可能也想看

發表回應

成為會員 後即可發表留言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