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懷舊、急凍、中環價值:香港的黃金年代只是美化了的過去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我沒去過,所以不想它倒閉。去過的話,覺得不怎麼樣,就可能無所謂。
廣州朋友脆魚很老實。海洋公園倒閉,她發現不論地區,不論政見,大家好像都挺開心的。藍方說,即使那隻海馬是藍色,但海洋公園老闆是黃,倒了不可惜;港人說公園長年只做大陸人生意,欠中銀錢,與港人無關,倒了不可惜。
脆魚說微博上面,不希望海洋公園完蛋的理由,多半與她一樣—— 沒有去過。畢竟那是港劇常見的場景,觀光朝聖是常識吧!大馬學姐瑪麗也如是說,她上次訪港旅遊,沒去過海洋公園,至少讓她去過一次才倒。
蘇州湯姆老師和兒子喜歡海洋公園。海洋公園和廸士尼他們都去過,他們覺得後者又破又舊,去年標誌性的城堡還被圍起來。海洋公園風景比較漂亮,感覺挺好。
香港朋友覺得可惜的,不在少數。中學旅行最期待就是一年一度去海洋公園,玩機動遊戲,坐纜車。他們去過下水禮,去過哈囉喂。回憶一種。十幾年沒去了,與自己的生活無關,海馬是生是死,其實不太介意。
港人習性,平日不去,結業就衝去打卡。(圖源:The Culturist 文化者)

懷香港的舊

近年盛行懷舊,我不能確切指出時間點,當我意識到整個社會都在懷舊的時候,大約是五六年前,雨傘運動前後。一些本來不起眼的裝置,例如手寫招牌、霓虹燈、海味老店,忽然成為社會議題。
未去到保育層面,保育對象往是是標誌性的事件、建築物,例如皇后碼頭,有專家倡議保育方案,有系統地與當權者爭取保育。懷舊是純粹感性,報紙檔、霓虹光管,這些生活上的零星細節逐漸消失,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紛紛懷勉當年的好。不曾經歷的人惋惜:來不及紀錄便不見了!
懷香港的舊的,不止香港人,而是整個東亞。遠一點的日本、韓國,他們熱愛香港街景、流行文化。動畫作品常常出現香港背景的故事,《高達Z》重高達就是在香港鬧巿裡大開殺戒、攻殻機動隊深層化了香港街景;韓國明星上節目唱張國榮;台灣人懂得背周星馳對白;馬來西亞人唱海闊天空。
我們稱80、90年代的香港是黃金年代,流行文化稱霸亞洲,經濟實力名列世界頭幾位,百花齊放,人人有飯開,人人有屋住⋯⋯因為夠美好,夠強大,別人才會羨慕,香港人產生了優越感。
這份優越感,很可能是虛假的。

自我感覺良好的黃金年代

黃金年代的軟實力是貨真價實。那個年代並不如現在想像的那麼美好。
陳冠中可算是成長於黃金年代而敢於批判同代人的少數作家。
這一代是名符其實的香港人,成功所在,也是我們現在的問題所在。香港的好與壞我們都要負上絕大責任。
我們是受過教育的一代,可訓練性高,能做點事,講點工作倫理,掌握了某些專業的局部遊戲規則,比周邊地區先富裕起來,卻以為自已特別能幹。
我們從小知道用最小的投資得最優化的回報,而回報的量化,在學校是分數,在社會是錢。這成了我們的習性。
在出道的1970和1980年代,我們在經濟上嘗到甜頭,這成了路徑依賴,導至我們的賺錢板斧、知識結構、國際觀都是局部的、選擇性的,還以為自已見多識廣。
我們整個成長期教育最終讓我們記住的就是那麼一種教育:沒什麼原則性的考慮、理想的包袱、歷史的壓力,不追求完美或眼界很大很宏偉很長遠的東西。這已經成為整個社會的一種思想心態:我們自以為擅隨機應變,什麼都能學能做,用最有效的方法,在最短時間內過關交貨,以求那怕不是最大也是最快的回報。 ——陳冠中,《我這一代香港人》
幾乎我認識的每一位黃金年代成長的香港人,均是自私自利,唯利是圖。為了錢,可置親情與不顧。每個人願望都是發達,只有發達。
相熟的台灣教授在80年代接受教育,她們形容那年頭的香港僑生「很喜歡錢」。話題總是圍繞著怎麼賺錢,怎麼炒股票。
珍.莫里斯,一位英國作家,對於70、80年代的香港人,觀感相似。《香港:大英帝國的終章》記述了香港人對於發達的熱衷,對於金錢的追求。
幾乎就在這番大業的初始之際,香港就已經是本性難移的香港了,縱然過了一個世紀左右,不管什麼降臨到香港,也不會真的改變它的特質。急功近利、追逐享受、愛好耀眼燦爛奪目,以為它的能量、極端混亂、蜚短流長——全部都老早存在了。
這份以「經濟」、「財富」、「效率」為的價值觀,龍應台稱之為「中環價值」
中環價值等於香港核心價值。

急凍了40年的城巿

中環價值壟斷了香港兩三代人的思維模式,如今回頭看這一批富起來的香港人,頗像是沐㺅而冠,為了利益不顧原則。或者說,他們的原則就是按照利益的來源改變自己立場。香港人引以為傲的靈活多變。
這種價值本來90年代後半,經歷過八九六四,一連串民主運動,就應該漸漸改變。然而這套價值觀卻一路主導直到雨傘革命前後,粗略估計達40年。
80年代,中、英、港三方都希望香港能夠保持原狀,平穩過渡97。因為香港很好,繁榮興盛,中西交融,幾乎沒有缺點。每個人都希望香港維持原樣,不願改變,「馬照跑、舞照跳」,既是中方的承諾,亦是香港人憧憬的未來。

社會學研究者呂大樂形容為:急凍香港。

世事根本不可能不變,可是大家均認為保持原樣至為理想。呂大樂敏感地意識到,情況就等如把香港擺進冷藏庫,形容為「急凍香港」
事後看來,不變的想法為日後香港社會的發展帶來很多問題。(中略)這在日後成為了一種束縛,令過去被認為是靈活和善於應變的香港社會,反而變得反應緩慢。——呂大樂,《尷尬的香港,仍在準備中》
人的思想同樣「急凍」了,功利主義長期視為各種行為的唯一理由。立法會議員、民間抗爭人士是「做show」(作秀),他們一定收了錢,背後有龐大利益輸送才站到台前抗爭。
與此同時,為了錢而服從政權是理所當然。大家都是打工仔,搵食而已。誰給錢誰是老闆。沒有必要為錢鬥氣,沒有必要關心其他人,社會上任何一個人都是生存的競爭對手。親身仔不如近身錢,不要信任其他人。
沒有必要改變。黃金年代的一切經已安排好。娛樂文化只要不斷複製80年代的成功方程式,沿用一樣的創作人,作詞作曲編曲監製,來來去去都是同一班人。營銷手法、與電視台合作,家有囍事到天荒地老⋯⋯
這種自我重複,因為我們相信、仰望著香港的金光,選擇性無視燈火下的陰影。東方之珠依然會發亮發光。
可是城巿的死亡正正是因為人們箇步之封,他們反而把責任推缷給希望改變的新一代,批評他們擾亂規矩。

外來者:香港有新舊之分嗎?

時代的脈動卻是無法阻止。香港變了很多,香港人也變了很多。這一點留待日後再談。
然而,因著過去的榮光,外來戶口對現在的香港不感興趣,渴求的是他們記憶中的香港。
《信用詐欺師JP 浪漫篇》:怪獸大廈(左)、李小龍(右)
偶然機會,接觸到許多內地來港就業工作的人。與他們一起出門,他們熱愛船P(遊輪party),偶爾喜歡上茶樓,打卡地點離不開海山樓,珍寶海鮮坊。談論著張國榮、周星馳。
這些全都是他們小時候接觸到的香港文化,出現在港劇和港產片的場景。他們之所以喜歡,一半是念舊,一半是能夠在內地的親朋戚友之間製造談資。他們認為這就是香港人的日常生活。至於為甚麼會出現這些文化產物,背後的社會原因,他們無意理解。現在的香港是怎樣,香港人在想甚麼。他們興趣缺缺。
接觸過一位在港大做新聞研究的內地研究生。反送中運動開始之初,我和她討論過當時的社會現況。她好像是聽進去了,後來表達的觀點卻是「香港保持原樣即可」。她生活在香港兩、三年,卻是與社會切割了。
帶過許多內地朋友、台灣朋友、港漂、台漂晃盪香港。渴望藉此讓他們更理解香港,發現他們有一個共通點,喜歡聽黃金年代的香港故事,更甚於認識現在香港人和社會發展。原因大概有幾個:
  1. 認為從前的香港是他們熟悉的香港;
  2. 昔日香港比較有魅力;
  3. 近年香港太混亂太敏感,不願意談;
  4. 香港不是香港人的,香港人沒資格討論香港。
我的想法是,假如純粹是一個外來的觀光客,不理解現在的香港。尋找昔日的文化餘光,在所難免。可是一個在地生活的人,無論哪一國籍,為何就不願意去理解當地發生的事情呢?
批評不純粹是外來者,許多香港人,包括80後的我們,都是這樣的態度。此前我接觸的一位廣告公司老闆,每次製作一定要扯到周星馳,風格必然是王家衛。客戶不接受這種風格,他會罵對方「唔識貨」。至於香港最近上映的電影,他是一概不看的。喔⋯⋯他只是30到尾的一位80後而已。
懷舊是一種病,我們卻視這種病為美學。過去10年舊區重建導致大量本土文化在尚未來得及保育之前,經已被拆缷、消失。我們選擇用大量的媒體篇輻和工餘時間,悼念舊事舊物的失去。鮮少像郭斯恆老師那種,在失去之前,進行紀錄、保育和傳承。
相對而言,懷舊比較不費力氣吧?即使部份群體意識到,懷舊本身是無力的,漸漸舉辦各式活動,希望動員社會更加關注現在的香港。情況卻不樂觀,人們偏向在時代巨輪面前,不反抗被輾壓。更多的是,在巨輪輾碎日常之前,在黃金年代的痕跡磨滅之前,打卡留念,了卻一件心事。
事情是否一面倒的悲觀和負面?倒也不是。改變的力量縱使微薄,改變卻持續地以不同形式,在社區裡引爆。我們漸漸地意識到,不是要讓過去的香港,永無止盡地延續下去。而是要把香港建設成適合香港人生活的地方。
既然我們都不去海洋公園,懷念何需留下建築物?讓歷史成為歷史,別糾纏著變成行屍。該革新的想法子更替,懷舊?看照片就行了。

每周一則城巿故事。
突破點對點的生活模式;
邁開腳步,劃出舒適的平面。〒原地遊FB:追蹤即時旅遊動態。
📷原地遊IG:了解敗家飲食生活。
🅿️Patreon:課金支持創作及攝影計劃。
🌐Wordpress:預約行程,一同分享城巿故事。
https://button.like.co/housescheung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6會員
226內容數
在點與線之間建立幸福的平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Let'Off 的其他內容
「過去兩個月我不斷向國內朋友解釋香港的事情,跟香港人站在一起。可是昨天晚上的事情,讓我兩個月的努力白廢了!」 813機場一夜過後,港漂同事擦了胭脂的臉,從一顆可愛的水蜜桃轉成像一隻爛橘子。她重提727機場阿伯被圍,回顧813付國豪及公安被襲。兩次暴力事件令她覺得自己被背叛了!六月以來,徹夜與內地同
「過去兩個月我不斷向國內朋友解釋香港的事情,跟香港人站在一起。可是昨天晚上的事情,讓我兩個月的努力白廢了!」 813機場一夜過後,港漂同事擦了胭脂的臉,從一顆可愛的水蜜桃轉成像一隻爛橘子。她重提727機場阿伯被圍,回顧813付國豪及公安被襲。兩次暴力事件令她覺得自己被背叛了!六月以來,徹夜與內地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那座花園住宅下的商場,是全港我最熟悉的地方,搭上香港快線或巴士,咚咚咚地進城,機場以外第一個迎接我的,就是那座商場。 第一次拿到香港的發票(收據),有一點興奮,當時還看不太懂香港字,總覺得這個和我們的文化背景相似、卻又大不相同的國際大都會,很是迷人。
燈光璀璨繁榮的城市,被人美名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亦是令我失望、絕望、充滿希望、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地方。作為九十年代、回歸前出生的孩子,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變化。
當年董建華及葉劉淑儀為廿三條國家安全法立法,那時是我第一次上街遊行,我和同學穿著黑衫,在銅鑼灣出發,看著逼滿街道的人,結果五十萬人上街,最後田北辰請辭,政府在沒有足夠票數下,廿三條只能徹回。 我想就是從那時起,開始留意政治,意識到港人治港只是一個笑話。
我沒去過,所以不想它倒閉。去過的話,覺得不怎麼樣,就可能無所謂。 廣州朋友脆魚很老實。海洋公園倒閉,她發現不論地區,不論政見,大家好像都挺開心的。藍方說,即使那隻海馬是藍色,但海洋公園老闆是黃,倒了不可惜;港人說公園長年只做大陸人生意,欠中銀錢,與港人無關,倒了不可惜。 脆魚說微博上面,不希望海洋
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堅守原則 自由與本土》鄭松泰 主編 讀《香港制度腐敗研究》前就想,鯨讀 要不要包含政治書? 當時就提過,我不會講對政治書感受 內容該由讀者先讀再吸收、思考,形成自己見解
那座花園住宅下的商場,是全港我最熟悉的地方,搭上香港快線或巴士,咚咚咚地進城,機場以外第一個迎接我的,就是那座商場。 第一次拿到香港的發票(收據),有一點興奮,當時還看不太懂香港字,總覺得這個和我們的文化背景相似、卻又大不相同的國際大都會,很是迷人。
燈光璀璨繁榮的城市,被人美名為「東方之珠」的城市,是我的出生地,亦是令我失望、絕望、充滿希望、真切地感受到喜怒哀樂的地方。作為九十年代、回歸前出生的孩子,我們感受到強烈的變化。
當年董建華及葉劉淑儀為廿三條國家安全法立法,那時是我第一次上街遊行,我和同學穿著黑衫,在銅鑼灣出發,看著逼滿街道的人,結果五十萬人上街,最後田北辰請辭,政府在沒有足夠票數下,廿三條只能徹回。 我想就是從那時起,開始留意政治,意識到港人治港只是一個笑話。
我沒去過,所以不想它倒閉。去過的話,覺得不怎麼樣,就可能無所謂。 廣州朋友脆魚很老實。海洋公園倒閉,她發現不論地區,不論政見,大家好像都挺開心的。藍方說,即使那隻海馬是藍色,但海洋公園老闆是黃,倒了不可惜;港人說公園長年只做大陸人生意,欠中銀錢,與港人無關,倒了不可惜。 脆魚說微博上面,不希望海洋
坦白說,我對香港這塊土地,或說,對香港這個「對象」,是沒什麼特別感覺的。直到去年的反送中抗爭發生時,看著一支又一支影片陸續播送,報導與照片接二連三輸出,一股不明所以的情感在心底顯著發酵著...
《堅守原則 自由與本土》鄭松泰 主編 讀《香港制度腐敗研究》前就想,鯨讀 要不要包含政治書? 當時就提過,我不會講對政治書感受 內容該由讀者先讀再吸收、思考,形成自己見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去年為了替好友慶生,我特意安排了一趟香港旅遊。每次去到香港,都會看見不同的風情,所以雖然去了很多次,但還是覺得能看到新景色。這座城市的多樣性與變化,總是能讓人發現不一樣的驚喜,無論是新開的餐廳、翻新的街道,還是變化中的城市景觀,都讓每次的旅程充滿了新鮮感。香港這座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城市,自開埠以來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迥異的文化饗宴,上午在充滿懷舊氛圍的漁村大澳,坐上地鐵,下午就到了摩登的熱鬧街區,現代的高樓點綴著老舊的建築,坐著遊艇幾小時就能遊遍海灣,ㄧ部幻燈片機,是母親去香港時帶給我的禮物。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01/20/2010 鹹魚街 走過這條街,看到這個街名. 想到了一句成語.鹹魚翻身. 我想不知道那一天,這棟老舊的建築,可以有個什麼都更計畫時 是否真的就能鹹魚翻身了. 最近台北市不就很流行這個嗎. 老房子一經都更. 馬上翻好幾翻. 這不是大多數的人的夢想嗎? 說真的,我也不例外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去年為了替好友慶生,我特意安排了一趟香港旅遊。每次去到香港,都會看見不同的風情,所以雖然去了很多次,但還是覺得能看到新景色。這座城市的多樣性與變化,總是能讓人發現不一樣的驚喜,無論是新開的餐廳、翻新的街道,還是變化中的城市景觀,都讓每次的旅程充滿了新鮮感。香港這座被譽為「東方之珠」的城市,自開埠以來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迥異的文化饗宴,上午在充滿懷舊氛圍的漁村大澳,坐上地鐵,下午就到了摩登的熱鬧街區,現代的高樓點綴著老舊的建築,坐著遊艇幾小時就能遊遍海灣,ㄧ部幻燈片機,是母親去香港時帶給我的禮物。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近年來,香港的遭遇屢屢獲得國際社會的同情,但是作爲大陸人,我實在不能同情香港。因爲這個世界上自古以來都是富人同情窮人,强者同情弱者。現在就大陸人的境況來說,怎可比香港呢? 香港雖然遭到了許多不公平的待遇,但是畢竟還沒有發展到64的程度。想想當初被坦克車碾過的學生,被子彈打死的市民。。。過去香港人笑
Thumbnail
戴眼鏡的長輩說:「香港是個扭曲的城市,你們年輕的,多出去世界走走,看看世界的人,有着怎樣的生活方式。」 被插滿刺的海膽說:「到某個地方,開啟所有雷達,貪婪地吸收周遭的一切。」 多啦B夢說:「這是一個人人都有隨意門的年代。」
Thumbnail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
01/20/2010 鹹魚街 走過這條街,看到這個街名. 想到了一句成語.鹹魚翻身. 我想不知道那一天,這棟老舊的建築,可以有個什麼都更計畫時 是否真的就能鹹魚翻身了. 最近台北市不就很流行這個嗎. 老房子一經都更. 馬上翻好幾翻. 這不是大多數的人的夢想嗎? 說真的,我也不例外
先進的城市,也有著陽光照不進的角落,《香港製造》中描繪的就是生活在那種老舊社區的青少年。電影名所謂的香港製造,也是指製造出青少年們的香港,髒亂與擁擠的環境,是我作為外人少見的一面,卻是養育出他們的環境,真實的鏡頭呈現,以我的視角來看,足以刷新我對香港的認識。 不過即使他們在那種環境下成長,也沒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