島嶼週記3--永遠的尋夢鄉「香港」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很多年前有首老歌,名為「香港香港」,歌詞中寫道:「說一聲香港 香港 你永遠是尋夢鄉,香港香港你那色調難忘,香港香港載有我童年夢想...」雖然我對香港沒有鄉愁,但三次到訪香港,卻有著全然不同的感受。


過往的職涯中,曾經與香港人共事約莫三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卻讓我感受到不少的價值觀衝擊,香港因為歷史因素關係,長期受到英國文化薰陶,很像是在海外遇到的華裔,即使脫離英國管轄,但香港還是充滿著異國風情和國際樣貌。


多年前為了商務經常往返兩岸,當時航班還得行經第三地,香港成了我轉機最多次的地方,不管是進入對岸或是飛往其他國家,每次到香港轉機,偌大的機場總是人來人往,都會讓我想起曾經和香港人共事的日子,懷念他們那濃濃港腔的國語,跟小時候看的香港影劇,有種莫名的連結,還記得當時香港主管總會提起某家茶餐廳,稱讚這家茶餐廳做的港點最到味,跟香港茶餐廳一樣,只要他想念家鄉,就會去這裡用餐,每次聽他這麼說,就會讓我想起小時候牽著媽媽的手,給輪值加班的父親送便當,遇到父親領了獎金,就會喜孜孜的帶我們到百貨公司港式茶樓小小奢侈一下,直到現在我看到服務員推著台車,車上那一籠籠的港式茶點,還是有種難掩的喜悅。


轉機多次,終於有機會入境香港,那是2010年11月,託老妹的福抽到的免費雙人機票,第一次從台中出發,經常商務出差的我,總會把機票住宿交通行程安排妥當,但只要跟老妹出門,我就只管機票和住宿,其他吃喝玩樂就讓老妹去排,記得當時要出發時,我還問老妹為什麼行李箱這麼輕,這才知道當時很多品牌都還沒進入台灣(比如:H&M,ZARA等),所以老妹根本就是打算去香港趁著換季折扣大肆採買,所以行李箱空了大半,就是要留來裝戰利品的!那也是我第一次體會當shopping queen~超累的!


託老妹的福,第一次體會當shopping queen的感覺~爆累

託老妹的福,第一次體會當shopping queen的感覺~爆累


當時的香港跟我在電影或戲劇中看到的一模一樣,密集高聳的大樓,各種不同國籍的人在街上穿梭著,街頭林立許多國際名牌的店面,身為亞太金融中心以及亞洲重要的轉機地,香港綻放著令人目眩神迷的光芒。

香港的大樓永遠比誰高,街道永遠比誰窄

香港的大樓永遠比誰高,街道永遠比誰窄

這個街景很多人都覺熟悉,很經常出現在香港影劇中

這個街景很多人都覺熟悉,很經常出現在香港影劇中

香港夜景見證香港的繁華榮景

香港夜景見證香港的繁華榮景


二度進入香港,是2013年8月,有別於上回shopping queen的行程,這次算是三代親子旅遊,主要也是老弟想帶著兩個女兒去一趟香港迪士尼,這次託旅行社朋友的大力協助,不僅幫我們一家老小八個人,搞定暑期難訂的機票,還幫我們訂了兩間在迪士尼樂園內飯店的四人房,房間位置極好,打開窗就能望見迪士尼樂園夜間施放的煙火,第一晚入住時,老小都驚呼不已。


住在迪士尼的飯店,窗戶打開就能看煙火

住在迪士尼的飯店,窗戶打開就能看煙火



住在迪士尼飯店很難不被迪士尼人物包圍,早餐時刻就有各種迪士尼人偶穿梭其中,最知名的米奇和米妮,永遠是被旅客包圍合照的對象,甚至會主動走到客人面前親切打招呼,當然我們也不免俗的要跟米奇來張大合照,吃完早餐才有力氣好好暢完整天的迪士尼樂園啊!盛夏陽光強烈也阻擋不了孩子的興奮,倒是苦了爺爺奶奶,於是就自動分成遊戲組和非遊戲組逛著樂園,爺爺奶奶(我的爸媽)雖然走得累,但聽到兩個寶貝孫女嘰嘰呱呱地說著玩了什麼好玩的,臉上笑容也沒有消失過。


迪士尼確實是個很適合放小孩電的地方,大人也是,即使類的雙眼都快合起來,但還是要等著夜間煙火施放,絢爛煙火配合周圍旅客們的驚呼聲,煙火照亮在每個旅客臉上的瞬間,看到不少已經睡著的小孩,被父母抱著或背著,看到這些父母滿臉疲態卻幸福的臉,逐漸走向地鐵站,這時就覺得真心感謝旅行社朋友的體貼,讓我們不用老小跟著人群擠地鐵,可以優雅的步行回飯店。

我們自動在迪士尼分成遊戲組與非遊戲組,想當然爾,我是非遊戲組

我們自動在迪士尼分成遊戲組與非遊戲組,想當然爾,我是非遊戲組


終於有機會一家人吃到正統的港式茶點,一桌滿滿港點都是小時候的回憶,雖然不習慣香港餐廳的狹窄以及有點急的服務,但還是吃得有滋有味,香港街道同樣的人潮擁擠,這年全家人在香港玩得愉快,留下許多美好的合照與回憶,當時我們怎麼也沒想過,那是最後一次全家人出遊。

小時記憶的港式茶點,終於能到香港本地嚐嚐正統滋味

小時記憶的港式茶點,終於能到香港本地嚐嚐正統滋味


十年後,2023年4月,是我第三度進入香港,與前兩次不同,這次是一人獨遊,入境的方式也不同,第一次從深圳搭地鐵入境,十年期間香港經歷很多轉變,政治的影響以及疫情衝擊,這回入住在熱鬧的尖沙嘴裡的旅宿,就是香港影劇中經常出現的集合式住宅,有很多小房間,中間有著天井,很有早期港片的復古fu。

有別於前兩次住飯店,這回住在有復古感的集合式住宅

有別於前兩次住飯店,這回住在有復古感的集合式住宅



隔天早晨,或許是週末的關係,八點多的香港很安靜,沒有觀光客的喧嘩,找了個賣早餐的「冰廳」,在豐盛的早餐中意外點了一種飲品,名為「滾水雞蛋」,如同字面上的意思,就是滾水中打顆生雞蛋,上桌時我還真沒頭緒如何享用,上網查詢之後,才知道這是老港式的味道,比凍檸茶更經典。食用時也簡單,就是攪拌均勻後飲用,老香港則是加入白糖,基本上就是蛋花湯加糖,算不上什麼特別美味,就是一種情懷。


老香港的早餐

老香港的早餐


走完老港式,想著來試試每天路過的排隊店,和台灣很多有個性的咖啡店一樣,店內不到三十個座位,昏黃燈光,簡單的木質調性桌椅,襯著整室咖啡香,還有那扇一拉就嘎嘎作響的店門,似乎有個性的店家就要這樣,一開口就跟我說英文的店員,猜想或許是店內外國人比例高,即使是華人臉孔,語言也不盡然相同,乾脆就都說英文吧!英文於我而言也不算陌生,在香港有一半機率開口說英文,但更熟悉的是店內播放的五月天,老式港味和現代港風,如果是你會更喜歡那一個?但我深深覺得還是台灣好,在有個性的咖啡店吃早午餐,如果是同樣的價格,鐵定吃到吐,在這,二人份的費用,一人份的餐。


和台灣相似的咖啡店,播著熟悉的五月天,但價格卻高得令人驚訝

和台灣相似的咖啡店,播著熟悉的五月天,但價格卻高得令人驚訝



香港的迷人之處不僅僅在於繁華,而是多元文化與新舊世代融合下呈現的多種樣貌,這次體驗了老港和現代香港的旅遊經驗,在熱鬧喧騰的中環,遇上大型外籍勞工的聚會(應該是開齋節吧),在香港看的到中華文化當然也還有英國文化,隨著環境的變化,也融入了許多不同國家文化,這點跟台灣倒是十分相似,不過我個人覺得,台灣本土文化比香港本地文化更具體,這點在我想要購買香港本地製造禮品時感受最深,雖然融入了創意,但總覺得有中國的影子,但我真心欣賞香港人滿滿的創意,和台灣不相上下,甚至香港有著習慣國際舞台的優勢,更容易比台灣站上舞台,我覺得台灣應該更多些國際化的視野培養,而且從年輕世代就需要。


動亂和疫情過後的重返香港,三天三夜的停留,一樣熱鬧喧騰的街頭,雖然聽到在地人說尚未恢復往日的繁華,但我想至少沒那麼寂寥了吧!

三天三夜的香港行詳情可以參考:

https://vocus.cc/article/644c952ffd897800015c0d1c

https://vocus.cc/article/644ce0a5fd897800016053d1

https://vocus.cc/article/644d141cfd8978000162f9e6



因著島嶼週記再次想起香港,距離上次到訪已經一年,從新聞知道香港並未恢復昔日光彩,甚至更加蕭條,總是讓我有不勝唏噓的感覺,但至少我曾見證她的美麗與繁華。

雖然有點不勝唏噓,但至少我見證過她的繁華榮景

雖然有點不勝唏噓,但至少我見證過她的繁華榮景





#艾瑪式艾瑪事

#島嶼週記2024







avatar-img
150會員
392內容數
職場大小事,就讓在海邊工作的女子說給你聽。雖然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海邊小鎮發生,但面對職場海波浪,千萬別讓自己變成消波塊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Emma 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對於其他周圍群島,台灣就是整個島國的生活中心,以往離島的友人們都稱台灣為「大島」,而圍繞著大島東西兩側的有好幾個島,分屬不同縣市轄區,直到寫文的這天,我只剩一個離島還沒探訪過,不知緣分何時會到。 2019年春天,父親過往約莫一個月,家人們有種鬆口氣可以恢復常軌的感覺,那種鬆口氣是因為我們不用
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經過連續兩週的南北奔波,身體的卻需要休養生息一下,從九月開始,為了治療腳傷,原本週末的固定的食材採買行程就多了中醫診所,每次看診醫師總是細細的確認傷部恢復狀況,總覺得醫師有雙神手,輕輕鬆鬆的喬一下,就讓原本精崩或不適的傷部緩解,通常看完診、針灸結束都是中午時分,由於腳傷不影響行走,也想恢復一下受傷的
從來沒預料到十一月竟然如此南北奔波啊!不僅開會上課集中在這個月,就連活動訪友行程也都排在這個週末,繼前一個週末南下小旅行,接著就來個偽北漂族的三天兩夜行,有別於南台灣的重點在於旅行和活動,北台灣之行則包含工作、訪友和活動。 北台灣之行源起於一場活動,古典吉他樂團與原住民歌手的聯合演出,錯過前面
「嘉義」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腦海中閃過的只有兩個印記~阿里山和民雄鬼屋,而且嚴格來說,這屬於嘉義縣範疇,對嘉義市的印象還真是寥寥無幾,翻找手機中舊時照片,上次與嘉義市相逢是2019年的事,於是鮮明的印象跳了出來:「林聰明」、「文化夜市」還有「檜意森活村」。
相對於其他周圍群島,台灣就是整個島國的生活中心,以往離島的友人們都稱台灣為「大島」,而圍繞著大島東西兩側的有好幾個島,分屬不同縣市轄區,直到寫文的這天,我只剩一個離島還沒探訪過,不知緣分何時會到。 2019年春天,父親過往約莫一個月,家人們有種鬆口氣可以恢復常軌的感覺,那種鬆口氣是因為我們不用
島嶼週記是作者參與朋友發起的一個充滿感動與美好回憶的活動,時隔多年發起人再次發起島嶼週記活動,構起許多島嶼的故事,想起我的第一次環島初體驗,是因為客戶要求,那年旅程由南到北,有許多特別而美好的回憶,也沒想過這次的環島意外成為實現客戶夢想的推手。
前陣子,同學為了孩子選讀科系擔憂地在群組中發問,孩子想選的科系在家長眼中就是對前途無益的科系,但身為媽媽卡在孩子與父親不同抉擇中,真是擔不完的心。我忍不住問了正在唸高二的姪女為什麼選擇三類組,是自己選的嗎?她是自己選擇的,聽她侃侃而談的說著自己的想法,我真心佩服十七算的她懂得掌握自己的勝算籌碼...
經過連續兩週的南北奔波,身體的卻需要休養生息一下,從九月開始,為了治療腳傷,原本週末的固定的食材採買行程就多了中醫診所,每次看診醫師總是細細的確認傷部恢復狀況,總覺得醫師有雙神手,輕輕鬆鬆的喬一下,就讓原本精崩或不適的傷部緩解,通常看完診、針灸結束都是中午時分,由於腳傷不影響行走,也想恢復一下受傷的
從來沒預料到十一月竟然如此南北奔波啊!不僅開會上課集中在這個月,就連活動訪友行程也都排在這個週末,繼前一個週末南下小旅行,接著就來個偽北漂族的三天兩夜行,有別於南台灣的重點在於旅行和活動,北台灣之行則包含工作、訪友和活動。 北台灣之行源起於一場活動,古典吉他樂團與原住民歌手的聯合演出,錯過前面
「嘉義」既熟悉又陌生的城市,腦海中閃過的只有兩個印記~阿里山和民雄鬼屋,而且嚴格來說,這屬於嘉義縣範疇,對嘉義市的印象還真是寥寥無幾,翻找手機中舊時照片,上次與嘉義市相逢是2019年的事,於是鮮明的印象跳了出來:「林聰明」、「文化夜市」還有「檜意森活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前些日子才發過【香港製造】(一)、(二)、(三),一位香港的網友看了,想要我介紹台灣的音樂、了解一下,於是應黃璧怡之邀,今天就來寫寫。 不過這個與香港同胞的交流除了讓我很欣喜外(我喜歡香港),還讓我回想到一件五年前的趣事。 那個夏天,我獨自到台北旅行,晚上住進了一家位在西門町的民宿,這間民宿這些
Thumbnail
事隔多月,我又來發【香港製造】了。 這陣子才攢了幾首,直至最近感覺數量夠了,便來寫寫。 我寫的都是讓我感覺有「奇」味的香港歌,希望大家喜歡。   愛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MZCJMdaVo這首是2000年發行的,剛好是我讀輔大時期,我記得我
Thumbnail
疫情之後,臉書洗版最多的就是旅遊文,每天看呀看,想起以前出國過的地方,重新翻閱旅遊照片,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香港,當時可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國人出國跟團居多。我跟著好友阿芬一起,阿芬膽子勇氣俱足,早已獨自跑過很多地方,帶著怕東怕西的我香港四處走。印象最深的是椰子汁,我堅持不要,阿芬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生於斯長於斯,這裡如何熔爛,再多破損,也是我家,是我的出生地。曾經被稱為福地的香港,如今很多東西都沒有了,但是作為香港人,我仍為這地方感到自豪,不管這地方日後如何,如何變遷,永遠也是我的家,是我最愛的地方之一。
Thumbnail
前些日子才發過【香港製造】(一)、(二)、(三),一位香港的網友看了,想要我介紹台灣的音樂、了解一下,於是應黃璧怡之邀,今天就來寫寫。 不過這個與香港同胞的交流除了讓我很欣喜外(我喜歡香港),還讓我回想到一件五年前的趣事。 那個夏天,我獨自到台北旅行,晚上住進了一家位在西門町的民宿,這間民宿這些
Thumbnail
事隔多月,我又來發【香港製造】了。 這陣子才攢了幾首,直至最近感覺數量夠了,便來寫寫。 我寫的都是讓我感覺有「奇」味的香港歌,希望大家喜歡。   愛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XSMZCJMdaVo這首是2000年發行的,剛好是我讀輔大時期,我記得我
Thumbnail
疫情之後,臉書洗版最多的就是旅遊文,每天看呀看,想起以前出國過的地方,重新翻閱旅遊照片,一幕幕回憶湧上心頭。 第一次出國去的是香港,當時可是沒有手機的年代,國人出國跟團居多。我跟著好友阿芬一起,阿芬膽子勇氣俱足,早已獨自跑過很多地方,帶著怕東怕西的我香港四處走。印象最深的是椰子汁,我堅持不要,阿芬
Thumbnail
因為有親戚住在香港 小時候常把香港當後院(X 還記得國高中曾在唸書期間去那兒 同學、老師問起我就說去吃烤鴨 但自從反送中事件後 總是心有餘悸、不敢再踏足那裡 而這次,既是為了帶男友去玩、也是為了去看看許久不見的親戚 我又帶著忐忑的心飛往香港 還記得小時候只會搭紅色巴士到金沙嘴
Thumbnail
「幾個月前去台灣找你還說着無法再習慣香港,半年不到竟然回來了。」朋友家中生變,暫時離開移居的苦寒國度,回港處理事務。他人緣好,連連筳席,累過返工。這日他約舊友入長洲BBQ,拍了張維港的照片,害我也有點想回去看一看。 離港一年又四個月,身分安定下來,第一時間去火車站買全月通。去年行政院推出T P
離開以後,才覺原來我比想像中更懷念香港。出走並不是結束,而是開始。你將會發覺你和你本土的根,比想像中牽纏得更深。 在私人的IG裡,我會裝作不在乎,「扮無野」。每天在story裡,假裝自己在異地過得逍遙快活,貼滿旅行、美食,醉生夢死。
有個熱愛香港文化的馬來西亞朋友問我:「現在的香港,是否真的有很多人離開?」 我不假思索的應道:「沒錯,大家都感覺到這裡的一切已不是從前的那模樣。即使尚未改變的,也能預見將會在某個未知的時候被摧毀。反正繼續留在這裡也沒有什麼意思了,還不如離開。」 我帶點疑惑地裝作沒看到她聽這話時黯然低頭的
回到香港後,我並沒有太感知到一切有沒有變,因為好像我也不知不覺的忘掉了離開前的香港曾是怎樣,即便中間其實只隔了一年。 其實好像我也沒有說離了哪個地方不能生活,離開前雖預想了會呼天搶地的思鄉,而事實上也的確無時無刻在批評宜居的移居地沉悶乏味,但卻一直沒什麼要必定要回去一趟的衝動。
Thumbnail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離鄉的經歷?人在異鄉時,跟回憶中相似的麵包香氣、鈔票的錢味,只要有些許熟悉,不論是多麼莫名其妙的東西,都能引起你對家的思念,而當遇到同樣背景的人,心裡的喜悅是擋不住的… 來到這裡的你,可能未曾讀過我前篇的文章,在此前情提要,我是一名香港人,2019年居台至今,從學生身分轉變為職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