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rew Dragon 太空人返回地球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前情提要:


還記得美東時間 5月27日 下午,美國在歷經多年未能自本土執行太空任務發射火箭上天之後,總算是成功順利的將兩位太空人 Robert Behnken(聯合行動長)Douglas Hurley(艦長)送上外太空並隔幾日後成功對接上 ISS 國際太空站。
再放一下兩位的帥照:
而就在美東時間 8月1日 晚上7點35分 他們倆從軌道實驗室開始分離後,Dragod 太空船也在美東時間 8月2日下午2點48分 順利降落在墨西哥灣,兩位太空人總共執行了63天的太空任務。
這次太空任務對 Elon Musk 的 SpaceX 來說非常關鍵重要,算是里程碑式的成功。等於是讓 NASA 可以認證民間的太空火箭完全可以承擔載人任務,且可以順利進行與 ISS 國際太空站的對接與相關工作。
任務結束後,NASA 與 SpaceX 團隊也將會展開一連串此番任務的資料審查與討論,同時下一次的任務也預計將於今年九月底執行。新任務將會進行為期六個月的時間,預計會有三位 NASA 的太空人 Victor Glover、Mike Hopkins、Shannon Walker 以及一位日本太空人 Soichi Noguchi 參加該任務。

回到此次降落任務:
在 NASA 的官方網站上,有很多精采的圖輯,帶大家重回現場了解太空船落地(其實是落海)的現場照片。
下面是一系列將太空船吊掛回收的紀錄:
SpaceX’s Crew Dragon, carrying NASA astronauts Robert Behnken and Douglas Hurley, splashes down in the Gulf of Mexico off the coast of Pensacola, Florida at 2:48 p.m. EDT Aug. 2, 2020, where the spacecraft is recovered by SpaceX and brought aboard the recovery ship 'Go Navigator.' Credits: NASA Television

完整的照片輯來源在此:

挑選幾張有意思的照片:
太空船 Touch Down 的歷史一刻
畫面中看到六艘船圍繞著像是恐龍蛋一樣太空船
兩位剛剛離開船艙的太空人

同樣的在 SpaceX 網站上,也是用了這次任務作為封面,大大的寫上「CREW DRAGON RETURNS FROM SPACE STATION」,上面小標題為「MISSION COMPLETE」!
在 SpaceX 網站上有關於這次 Crew Dragon 怎麼依循七個步驟從 ISS 脫離後回到地球表面的。有興趣可以看看每次都有類似很棒的科學知識。
不專業說明一下:
  1. 脫離:從太空站分離,會有小小的脫離噴射讓自己離開 ISS太空站。
  2. 定位調整:透過一連串的軌道修正,讓太空船對齊降落軌道。
  3. 艙體分離:減輕重量並節省推進燃料
  4. 脫離軌道:使用12分鐘的時間離開軌道進入大氣層
  5. 再次回歸:因為摩擦產生高溫環境下,太空船開始重返地球
  6. 展開降落傘:在約18,000英呎高空先展開兩個降落傘,接著約6,500英呎時展開前面照片看到的四個主傘。
  7. 著地:(原來是用 Splashdown 不是 Touchdown!)透過四個主傘的緩衝作用,最後著地的速度約是 25 英呎/秒,同時會自動解開降落傘。

好!如果有了基本認識,可以來看看全程錄影啦!前面寫的簡簡單單其實歷時約八個多小時的直播呢!
直播在此:
當然,看一下值得關心的幾個要點:
0:00:00 - 6:22:00 - Crew Dragon 在返回繞地軌道的過程
5:25:17 - Elon Musk 進入團隊開始共同指揮任務
6:22:32 - 在 FLIR 飛機上開始捕捉到 Crew Dragon 畫面
6:24:34 - 第一階段的兩個降落傘展開
6:25:19 - 四個主要降落傘展開
6:27:56 - 距離降落海面約 20公尺
6:28:02 - SPLASHDOWN!!
6:29:30 - 海面的快艇接近 Crew Dragon 進行安全確認
6:56:21 - 「We certainly don't want anyone in danger and fall overboard」😂
6:56:52 - Crew Dragon 吊掛上船
7:01:16 - 「Smooth like a Tesla」
7:02:06 - 7:40:00 - 進一步的安全確認
7:40:00 - DRAGON 開艙門!
7:46:36 - 太空人 Doug 出艙
7:50:00 - 太空人 Bob 出艙
7:54:00 - 可以看到負責轉播的小姐姐感動到抽泣,一個眾心眾力的大任務共同完成的感動表達無遺呀!

這段時間看到太多美國發生的荒謬事情,但太空任務還是如常的推進進行,且完美成功!這樣的激勵人心確實比起其他狗屁倒灶的事情更值得關注與報導了。如果還沒關心到這類信息的你,也期待能因此得到一些激勵與向善的力量。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6會員
813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Jerome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最近幾次洗車過程中,慢慢似乎體悟出了一些體力勞動之外的禪意(還是道理)? 家裡的老車開了七年,加起來在外面洗車場讓人做打蠟洗車的次數應該不到10次。並不是不愛惜車子,除了自己不常在家,導致每次回來都來去匆匆就很難讓洗車這件事情跳上待辦清單,也因為這幾年大家使用過程中總是難免磕磕碰碰造成大傷沒有小痕
前幾天在忙活一個還很遙遠的案子(半年後)。而且目前完全屬於八字沒有一撇的狀態! 從13年半前離開台灣後,可以說是在人生轉了一個很大的彎,獲得很多,失去也很多。一來一往之間,說不出功過,也論不出好壞。不只一次跟長輩、同輩、後輩都會聊到個話題,未來要在哪個城市過生活呢? 似乎從上了大學後,聽了父親一番
這段期間看了幾部關於歐美流行巨星的紀錄片,除了讚嘆(或感嘆) Netflix 有遠見在事前做了這些策劃,才得以呈現如此精采的影像記錄,更讓相關行業從業者的我們得以用不一樣的角度窺見海外演出一些不為人知的一面。 當然紀錄片也不見得就是完全真實,畢竟一路在身邊跟拍記錄外,後期的剪輯還是透過了編劇與導演的
當今全球科技四大巨頭 - Amazon 亞馬遜、Apple 蘋果、Google 谷歌、Facebook 臉書 的 CEO們在24小時前剛剛經歷了一場空前但不知會不會絕後的國會聽證會。這一場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殘酷的政治鞭打」聽證會,主要是針對四家巨頭各自在其特定領域運用了其積累優勢後執行的一些企業策略
馳騁森林的動物哥,因為森林裡的不平和之故,比我更多時間在台灣。遇到這些不平和之事確實是無奈又難受,動物哥身邊的人都很擔心會不會讓他從此一撅不振退隱山林(咦?本來就在山林裡的樣子~),不過近一年多來其實看到他很樂觀知命積極向善,同時還重新有緣份跟動物家庭的重修親情,也是緣份的奇妙之處。 與動物哥和冰雪
幾天前深夜準備就寢前,忽然收到身在武漢好友 - 虎爺的信息,說的是書已經輾轉多次後透過快遞送到他手上了,甚是驚喜。自從身體微恙後,目前逐漸改變睡眠習慣的自己,還是貪心的多聊了好幾句,才放下手機入夢鄉。 虎爺身在第一波疫情的中心,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邊,直接或間接的也感受到他慢慢調整了人生
最近幾次洗車過程中,慢慢似乎體悟出了一些體力勞動之外的禪意(還是道理)? 家裡的老車開了七年,加起來在外面洗車場讓人做打蠟洗車的次數應該不到10次。並不是不愛惜車子,除了自己不常在家,導致每次回來都來去匆匆就很難讓洗車這件事情跳上待辦清單,也因為這幾年大家使用過程中總是難免磕磕碰碰造成大傷沒有小痕
前幾天在忙活一個還很遙遠的案子(半年後)。而且目前完全屬於八字沒有一撇的狀態! 從13年半前離開台灣後,可以說是在人生轉了一個很大的彎,獲得很多,失去也很多。一來一往之間,說不出功過,也論不出好壞。不只一次跟長輩、同輩、後輩都會聊到個話題,未來要在哪個城市過生活呢? 似乎從上了大學後,聽了父親一番
這段期間看了幾部關於歐美流行巨星的紀錄片,除了讚嘆(或感嘆) Netflix 有遠見在事前做了這些策劃,才得以呈現如此精采的影像記錄,更讓相關行業從業者的我們得以用不一樣的角度窺見海外演出一些不為人知的一面。 當然紀錄片也不見得就是完全真實,畢竟一路在身邊跟拍記錄外,後期的剪輯還是透過了編劇與導演的
當今全球科技四大巨頭 - Amazon 亞馬遜、Apple 蘋果、Google 谷歌、Facebook 臉書 的 CEO們在24小時前剛剛經歷了一場空前但不知會不會絕後的國會聽證會。這一場被美國媒體形容為「殘酷的政治鞭打」聽證會,主要是針對四家巨頭各自在其特定領域運用了其積累優勢後執行的一些企業策略
馳騁森林的動物哥,因為森林裡的不平和之故,比我更多時間在台灣。遇到這些不平和之事確實是無奈又難受,動物哥身邊的人都很擔心會不會讓他從此一撅不振退隱山林(咦?本來就在山林裡的樣子~),不過近一年多來其實看到他很樂觀知命積極向善,同時還重新有緣份跟動物家庭的重修親情,也是緣份的奇妙之處。 與動物哥和冰雪
幾天前深夜準備就寢前,忽然收到身在武漢好友 - 虎爺的信息,說的是書已經輾轉多次後透過快遞送到他手上了,甚是驚喜。自從身體微恙後,目前逐漸改變睡眠習慣的自己,還是貪心的多聊了好幾句,才放下手機入夢鄉。 虎爺身在第一波疫情的中心,有太多可歌可泣的事情都發生在他身邊,直接或間接的也感受到他慢慢調整了人生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6月5日,波音公司為NASA開發的「星際飛機」成功發射,將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ISS),但因推進系統故障未能按計畫返回地球。NASA目前考慮讓他們搭乘SpaceX的「Crew Dragon」太空船返航,可能要等到2025年2月。這突顯了太空任務中的風險與挑戰。
Thumbnail
波音「星際飛機」首次載人任務遭遇問題,原定8天的任務被迫延長至8個月,兩名太空員無法按計劃返航。NASA決定讓他們留在國際太空站,預計2025年由SpaceX的 Crew Dragon「乘龍」太空船接回。
Thumbnail
星艦發射成功,以馬斯克的實力,應該會弄一個線上訂位網站吧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Elon Musk介紹如何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的最新情況與偉大願景。內容提及有許多技術與想法是人類從未做過的,既然人類都未曾上火星,那麼做從沒做過的事才有可能成功,也是很合理的。 我將內容整理8項為飛往火星的關鍵技術,身為曾與太太一起看過UFO的人類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貝佐斯的航太公司 Blue Origin 的成立故事、發跡歷程,他們看似落後 SpaceX,實則有著完全不同對於太空的假設與想像。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探索無限:貝佐斯引領 Blue Origin 改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2024年6月5日,波音公司為NASA開發的「星際飛機」成功發射,將兩名太空人送往國際太空站(ISS),但因推進系統故障未能按計畫返回地球。NASA目前考慮讓他們搭乘SpaceX的「Crew Dragon」太空船返航,可能要等到2025年2月。這突顯了太空任務中的風險與挑戰。
Thumbnail
波音「星際飛機」首次載人任務遭遇問題,原定8天的任務被迫延長至8個月,兩名太空員無法按計劃返航。NASA決定讓他們留在國際太空站,預計2025年由SpaceX的 Crew Dragon「乘龍」太空船接回。
Thumbnail
星艦發射成功,以馬斯克的實力,應該會弄一個線上訂位網站吧
Thumbnail
五年前的今天,2019年6月25日,由臺灣的國家太空中心所主導的福爾摩沙衛星七號終於順利地從50年前阿波羅11號前往月球的發射地、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甘迺迪太空中心SLC-39A發射台升空。國家太空中心在發射後173分鐘也陸續接收到福衛七號6顆衛星的訊號,為臺灣太空史又寫下新的一頁!
太空探索一直是人類科技進步和夢想的重要驅動力之一。
Thumbnail
Elon Musk介紹如何將人類送往火星的計劃的最新情況與偉大願景。內容提及有許多技術與想法是人類從未做過的,既然人類都未曾上火星,那麼做從沒做過的事才有可能成功,也是很合理的。 我將內容整理8項為飛往火星的關鍵技術,身為曾與太太一起看過UFO的人類
Thumbnail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 登入火星、移民火星,這似乎是電影中才有的情節。 實際生活中卻有一樣的公司,這家公司是太空科技探索公司(SpaceX),其開發了一種可重複使用的重型運載火箭SpaceX星艦,正朝著這個我們認為不可能的目標前進。 當我們腦中還停留在這個登陸火星、移民火星的想法是不可行,笑著
Thumbnail
Hi 我是 VK~ 這期來聊聊貝佐斯的航太公司 Blue Origin 的成立故事、發跡歷程,他們看似落後 SpaceX,實則有著完全不同對於太空的假設與想像。 喜歡這期的內容,歡迎分享給朋友一起訂閱《VK 科技閱讀時間》,祝你今天一切順利~ 探索無限:貝佐斯引領 Blue Origin 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