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香港人都在談論著要不要移民,對我來講,移民從來不是一個選擇,而是命運使然。
以17歲之齡,我在1998年與家人移居美國。因為我家是透過媽媽的妹妹申請移民,所以移民程序的等候時間達十多年。換言之,在我大概上幼稚園的年紀,就已經知道要離開香港了。
因為年紀太小,對於申請移民的程序沒有太多的記憶,只是依稀記得母親會為了準備移民而讓我和妹妹上英文會話課,與外籍老師訓練口語。
到了中三那一年,因為要先來美國觀察環境,所以家人與友人一起安排了到美國旅行,並到我們即將要移民的城市看一看。行程是旅行社安排的,所到的地方,都是一些繁華的都市,一天三餐都安排妥當。
直到旅行社的行程完結,阿姨一家來到洛杉磯把我們接走,一行人開車大約十小時,走了五百多英哩,來到了亞利桑那州的圖森市。
那是一個我從未聽過的城市。
四週滿佈仙人掌,幾乎沒有高過兩層的建築物,天氣又乾又熱,街上人煙極稀少。從飛機望下去,會看到一片荒涼。「天啊!這是哪裏?」當時,我還是第一次醒覺到,這就是我以後要生活的地方。(不過,現在搬家之後再回想,我挺喜歡那裡的恬靜,而且這十多年間,圖森市人口增長已經翻了幾番。)
回港之後,我的高中生活幾乎都是閒著的。沒有交女朋友(也沒有能力),沒有打球,沒有去旅行,會考也沒有好好讀書。唯一令人難忘的記憶,就是在兒童交響樂團待過幾個月。換言之,除了那幾個月,我的高中生活就這樣過去了,直到離開香港的那一刻。在機場送別的朋友,多年過後也幾乎都沒有聯繫了。
那一刻開始,我的生命不再一樣,在當時,我是看不到將來的。(現在回看,會感恩一生。)
我相信,正在想著移民的各位朋友,看似沒有選擇地要離開,但其實心理上和經濟上都會做足準備的。唯一真正要理解的,是小孩子的想法。現在科技發達,很容易就與自己的朋友聯絡上,相比起筆者當年移民後,要以書信和貴得要死的IDD與朋友聯絡,已經好得多。不過,還是要幫助孩子在心理上準備好,並建立對全新生活適當而合理的期望,不要過份樂觀,也不要過份擔心。要大膽,也要細心。
也不要把移民前的一段時間白白浪費,要好好建立記憶,以後才可以回味,讓移民前段的適應時間不要過得那麼苦。美好的時光,實在需要好好珍惜。
這種移民前的各種經營,不就像愛情嗎?(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