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晴舫《旅人》

胡晴舫《旅人》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胡晴舫《旅人》共鳴讀書表記表格   from Jinna Sun

胡晴舫《旅人》共鳴讀書表記表格 from Jinna Sun

【共鳴讀書 no. 175】~ 自勉成為無知的旅人

胡晴舫,《旅人》(八旗文化,2018年1月,297頁)


2020年的暑假,有很多的怨念,
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人例行的國外旅行被迫取消。

國內出現「報復性旅遊」,
離島班機一位難求,花東擠滿人,
即使無法出國,異地旅遊還是必要的。

倒底,旅行是一件怎麼樣的事?
讓現代人如此迫切渴求?出走?


胡晴舫《旅人》這本書,入手很久了,
卻總是擺著放著,未曾真正出發,去閱讀。

入手不久後,我看到蔡總統到水準書局買書,
其間便有這綠皮小本,很興奮可以跟總統一樣,
因為我手上這本,也是在水準書局話很多的曾老闆推坑下購入。

知道,這趟閱讀旅程會很棒,
但是,就是沒有開始出發。

裹足不前的理由永遠都不缺,
書架上永遠有更緊急更重要的書排隊著,
教學技術的、課程增能的、閱讀理解的、
寫作技巧的、時間管理的、藝術素養的......

對,像有關「旅行」的閒書,就只能閃邊站。

哎喲~
倒底,閱讀是一件怎麼樣的事?
讓現代人如此知識焦慮?迷走?


旅行和閱讀這兩件事,其實是如此近似,

一個刺激點,決定 出走/閱讀,
期盼獲得原本沒有的 體驗/知識。

這兩件事的起始,
都是那面對未知的渴望。


胡晴舫《旅人》有趣的是,
提出對「旅行的意義」的反思。

旅行,是一種移動的方式,
因為「無知」才能繼續發現、繼續移動。
可惜那份遇見美麗的未知,
正逐漸被高科技與便利性所消融,
本來可以放開去飛的自由,
被各種網頁資訊、App、社交媒體所綁縛了。

為展現獨特出眾的榮耀感,
旅行需要證據,
在精心安排之下,
必須一則則完成各項文化儀式,
因此,城市變成矯情,
以滿足旅人的窺視和自大,
最後,不過都是複製。


看著我怵目驚心,
回想自己面對美食先餵相機吃,
追尋著蔣勳的四神湯和杏仁茶,
連他在書店玩得那隻貓都不放過拍下,
到底是在框架內搜集勳章,進行文化複製罷了。

在旅行中,「我」在哪裡?


隨著年歲漸長,
確實已不再精心安排旅程,
但是思忖著自身態度還是自大的。

抱持「無知」,才是旅行的真諦,
尤其在自然鄉野之間。

寂靜禁言,讓時間停頓·
才能看見自己,覺察內在。
也才有機會體察那稍縱即逝的美麗感動瞬間,
如神蹟一般。

是啊,徐志摩「不說也罷,說來你們也是不信的!」
就是這麼回事吧~


回到讀一本書,
不管為了個人增能啃書或肆意隨性翻閱,
「保持無知」才能擁有自由與自性。

盡信書不如共鳴,
在閱讀間,倘若也能有神蹟式的觸動,
是幸福的。

avatar-img
Jinna Sun 藝起來共鳴
152會員
112內容數
盡信書不如共鳴,在字裡行間覺察自己。 一種幫助您有感閱讀且共鳴產出的高效讀書筆記法。 請至此處雲端連結下載空白表格檔案❤️:https://reurl.cc/NXld26 邀約分享聯絡信箱:jinnasun@gmail.com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
李惠貞老師於現流冊店導讀《生命的尋路人》,分享韋德·戴維斯探討瀕臨絕種少數民族智慧的內容。導讀中穿插其他書籍觀點,例如薩古魯的超能力概念、哈拉瑞的《連結》等,引導讀者反思科技與自然、文明與野蠻的關係,並從中找到自身存在的意義。
本文分享作者透過晨起儀式、間歇式日記、時間箱、AI輔助復盤、Notion週復盤等方法,提升效率、激發靈感,並萃取生活智慧,打造個人價值的經驗。
本文分享作者從子彈筆記到數位化筆記的探索歷程,以及從Sam Altman和金翼漢教授的筆記方法中獲得的啟發。作者強調筆記方法的「簡單」和「持續」性,並分享瞭如何結合Altman的線圈筆記本和金教授的關鍵字摘要法,優化個人筆記系統,提升思考深度和回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