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8-20|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胡晴舫《旅人》

胡晴舫《旅人》共鳴讀書表記表格   from Jinna Sun
胡晴舫《旅人》共鳴讀書表記表格 from Jinna Sun
【共鳴讀書 no. 175】~ 自勉成為無知的旅人
胡晴舫,《旅人》(八旗文化,2018年1月,297頁)

2020年的暑假,有很多的怨念, 因為新冠疫情,很多人例行的國外旅行被迫取消。
國內出現「報復性旅遊」, 離島班機一位難求,花東擠滿人, 即使無法出國,異地旅遊還是必要的。
倒底,旅行是一件怎麼樣的事? 讓現代人如此迫切渴求?出走?

胡晴舫《旅人》這本書,入手很久了, 卻總是擺著放著,未曾真正出發,去閱讀。
入手不久後,我看到蔡總統到水準書局買書, 其間便有這綠皮小本,很興奮可以跟總統一樣, 因為我手上這本,也是在水準書局話很多的曾老闆推坑下購入。
知道,這趟閱讀旅程會很棒, 但是,就是沒有開始出發。
裹足不前的理由永遠都不缺, 書架上永遠有更緊急更重要的書排隊著, 教學技術的、課程增能的、閱讀理解的、 寫作技巧的、時間管理的、藝術素養的......
對,像有關「旅行」的閒書,就只能閃邊站。
哎喲~ 倒底,閱讀是一件怎麼樣的事? 讓現代人如此知識焦慮?迷走?

旅行和閱讀這兩件事,其實是如此近似,
一個刺激點,決定 出走/閱讀, 期盼獲得原本沒有的 體驗/知識。
這兩件事的起始, 都是那面對未知的渴望。

胡晴舫《旅人》有趣的是, 提出對「旅行的意義」的反思。
旅行,是一種移動的方式, 因為「無知」才能繼續發現、繼續移動。 可惜那份遇見美麗的未知, 正逐漸被高科技與便利性所消融, 本來可以放開去飛的自由, 被各種網頁資訊、App、社交媒體所綁縛了。
為展現獨特出眾的榮耀感, 旅行需要證據, 在精心安排之下, 必須一則則完成各項文化儀式, 因此,城市變成矯情, 以滿足旅人的窺視和自大, 最後,不過都是複製。

看著我怵目驚心, 回想自己面對美食先餵相機吃, 追尋著蔣勳的四神湯和杏仁茶, 連他在書店玩得那隻貓都不放過拍下, 到底是在框架內搜集勳章,進行文化複製罷了。
在旅行中,「我」在哪裡?

隨著年歲漸長, 確實已不再精心安排旅程, 但是思忖著自身態度還是自大的。
抱持「無知」,才是旅行的真諦, 尤其在自然鄉野之間。
寂靜禁言,讓時間停頓· 才能看見自己,覺察內在。 也才有機會體察那稍縱即逝的美麗感動瞬間, 如神蹟一般。
是啊,徐志摩「不說也罷,說來你們也是不信的!」 就是這麼回事吧~

回到讀一本書, 不管為了個人增能啃書或肆意隨性翻閱, 「保持無知」才能擁有自由與自性。
盡信書不如共鳴, 在閱讀間,倘若也能有神蹟式的觸動, 是幸福的。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