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07|閱讀時間 ‧ 約 6 分鐘

《愚行錄》勿以惡小而為之

圖片來源:獨步文化
圖片來源:獨步文化
那天閒聊中,學弟促狹地說,他其實也有黑暗面的,像考試時答案卷借同學看,對他而言,那是優等生能享有的優勢。其實我求學時也遇過同學要求幫忙作弊,說是情義相挺,事後會慰勞酬謝我,不過我總拒絕,因為學校的小考過了,但執照考、升學考呢?還是得面對阿,而且我為何要因為別人的不念書承擔作弊被懲罰的風險呢?學弟笑了說,是阿,那些看他考卷的同學最後都花一年重考大學,但他並不愧疚,因為這是她們的選擇。
乍聽之下好像沒問題,考試作弊本屢見不鮮,大家都覺無傷大雅,但前幾日國民黨立委溫玉霞的臉書張貼,李姓男子好心幫忙接送欲從南非返台的母女,這對母女早已出現打噴嚏、流鼻水症狀,卻未告知,50分鐘車程、搭機也未做任何防護措施,結果母女入境後立刻被確診為covid19案例460及461,而李姓男子隨後出現症狀,被確診為案477。可想而知新聞一出,群眾紛紛痛罵母女的自私行為,雖不能斷言李姓男子就是遭母女傳染,不過有症狀卻不說,這事確實讓人難以接受。
你可能不覺協助同學作弊和隱埋病情有何相近之處,不過細想,兩者的概念不都是源於我們日常生活中的苟且和自私嗎?她們在南非還未被確診,只覺是感冒,這跟作弊未必會被抓的苟且心態如出一轍,而隱埋症狀以搭便車,和幫助同學作弊以增進交際關係不也都是一種利益?
這讓我想起犯罪小說《愚行錄》,作者貫井德郎血淋淋地描寫眾生犯下的愚行百態,劇情懸疑緊湊,徹底暴露日本社會階層觀念和人對自己所犯下惡行的漠然、毫無愧疚和虛偽。故事從一個模範家庭的滅門血案開始;男主人田向浩樹被一刀直刺心臟,血濺滿客廳,幼子的頭被菸灰缸砸到變形,女主人夏原友季惠與幼女被亂刀刺死,殺害過程殘暴,警方因查無殺害動機,歷經一年仍無法破案。
周刊記者田中武志透過由外而內,抽絲剝繭地訪談被害者的鄰居、同事、同學和前女友,逐步勾勒出死者的原貌、個性和秘密,揭露惡念的核心。有趣的是,小說中記者並沒有任何一句對白,讀者也是透過受訪者的印象了解記者武志,而中間穿插著記者的妹妹光子的自白。而最終結局出人意表,原來悲劇是所有人的共業,從一點微不足道的惡逐步累積而成。
-------------------------------------以下有雷---------------------------------------
人生而不平等,終生追求晉級
小說開頭呈現舉凡校園、職場、家庭,乃至連主婦烹飪教室都有其社會階級制度,較高階級者透過鬥爭去鞏固地位,而較低階級者需使用利益交換以拚搏進入較高階級。
我從女主角光子視角說起,她誕生在一個不幸家庭,父母都是小混混,她自小經歷家暴、性侵,只能依賴哥哥武志,為了擺脫社會最低階級,她如同現今社會大眾;努力讀書改變命運,將學歷視為進入上流階層入場卷,而為了穩固階層,容貌姣好女子則選擇富二代,確保後代和下半生處於高處。光子確實為自己人生奮力一搏,考取名校慶應大學,透過名媛「好友」夏原的介紹,她認識許多富二代。然而,國小三年級被生父性侵,讓她對「性」的觀念扭曲,將性視為換取愛情、婚姻的工具,而對性的輕率隨意,使她成為富二代們的玩物,努力終究沒為她跳脫階級制,只被戲稱為「公廁」。
多年後,失敗的她某日在街頭巧遇夏原,夏原始終維持在最高階層,衣著名貴,舉止優雅,小孩乖巧,卻對低賤的她視而不見,光子的理智線瞬間斷裂,從深淵中吶喊,無法理解為何她努力活著,卻永遠只能在底端苟活,而夏原卻擁有她想要的人生,於是跟蹤夏原,深夜潛入豪宅內,最後讓她喪失理智的,並非對夏原的恨,而是她對人生的無奈挫敗。
無形的惡
人為了一己私慾,使用造謠、欺騙、暴力和威脅,但諷刺的是,人對於自己犯下的這些惡不是沒有自覺,或選擇輕描淡寫,全然不覺對他人的人生會造成多大影響。
死者男主人田向,外表忠厚老實,但曾與男同事串通狎玩女同事感情,在酒吧訕笑受害女性的愚蠢,求學時也曾為性關係、或就職方便,使用話術欺瞞利用他人,被發現還能大言不慚地說「這就是社會,我只是努力往上爬的人」等論調
而妻子夏原更可說是當代綠茶婊,外表優雅友善,實則自視甚高,盤算利益和鬥爭,不允許任何人威脅其地位,她身邊總擁簇一群希望她幫忙的同學,她表面上提供協助,但從未幫任何一個女性晉級過,僅是利用那些同學心態,當婢女使喚,畢竟金字塔頂端只能是少數人,資源只能少數人共享。至於她對光子,名義上介紹男同學,但實則她對光子美貌有所芥蒂,從未提醒光子的性觀念不正,故意讓她成為富人間的玩物,被糟蹋,另外,藉由介紹「方便性伴侶」的行為,夏原也從中鞏固與富人間的利益關係。
若當時,能有人告訴光子,拉她一把,也許光子的人生就不一樣,但漠視光子苦難的同學,卻只在多年後對光子的哥哥(即記者)訕笑光子的愚蠢,最後慘遭記者殺害。視而不見,不也是一種共犯?一種惡?我們不也常把別人的痛苦當成茶餘飯後的閒談,談笑風生地踩受害者的骨骸。
這是一篇看完會讓你對人性有所警惕的小說,極度寫實,情節中人物欺騙、貶低他人的話術使用精彩,一面欺騙誘導,但又能讓被害人不起疑,還滿懷感謝說,謝謝你的幫忙,只是我不夠好。而日常生活中那些小小惡念,我們都曾有過,也許無形中摧毀他人人生,只是我們都不自知,悲劇是所有人的共業。
小說於2016年改拍成電影,內容和原著略有出入,但情節緊湊,選角成功,成為第73屆威尼斯國際影展地平線單元的入選作品,而此片乃導演石川慶的處女作,拍攝僅耗費二十天便能有此成就,可說是令人驚艷,若不便閱讀的朋友,電影也是不錯的選擇。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