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報告】島本理生:《初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raw-image

無獨有偶,我多年前讀過吉村達也的《初戀》和這本《初戀》都是關於謀殺案的小說,不過後者重點描寫的並非愛情,而是親情。

故事講述女大學生聖山環菜主播面試完後,特意到父親任教的藝術學校,拿著事先準備的菜刀刺殺了父親。當警方逮捕她時,她只拋下一句:「你們自己去查出我的殺人動機。亅

其後這宗案件受到媒體重視,有出版社更委託臨床心理醫生真壁由紀去接觸環菜,為這案件撰寫成書。結果由紀發現環菜似乎滿口謊言,感情關係複雜。而且母親對女兒又充滿怨恨,到底這家庭發生了什麼事?前途光明的環菜為何會失控弒父?

吁,讀完這書的感受就是抽象到只能總結出「微妙」二字。不能說不好看,至少故事一開始就勾起我強烈的好奇心,一度讀到欲罷不能,可是故事由中後段開始令我對作者的安排難感到費解。

我以為故事的開端刻意寫得隱晦,是為了製造懸念,但隨著謎團逐步解開,我才發現劇情根本就是故弄玄虛,明明主角早就可以旁敲側擊出真相,作者偏不寫下去。每當調查有些微進展,作者又會推翻那些可能性,害我還真以為後續會有什麼驚人的發現。

結果揭露的真相令我大失所望,即使讀畢全書,我還在想真相確實就是這樣而已?故事大綱一直強調環菜的初戀會是破案關鍵,結果那段初戀對讀者與劇情根本可有可無。

另外,我不知為何角色們總是欲言又止,我知道這樣可讓情緒更顯曖昧含蓄,但我有時真的想不透他們想說什麼呀呀呀!有好幾次真的想大叫:你們有話就直說,好嗎??

啊,忽然激動起來🚬撇開劇情,我認為作者寫到父母如何精神虐待子女的情景,以及子女為何難以原諒父母的心態也寫得一針見血,難得誠實寫出那股不敢宣洩的忿恨。

avatar-img
2會員
88內容數
From HK to UK // Instagram: yuduyujian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予讀愚見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話說書腰寫到這書就是2016年日本哄動一時的「文庫X」真身,無知的我就好奇搜尋了「文庫X」到底是什麼。 原來當年日本澤屋書店的資深店員 — 長江貴士讀過這書後深受震撼,奈何非小說類作品的銷量向來不理想,於是斗膽提出另類的行銷策略。 長江將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推薦文變成封套,再覆上膠膜,所以讀者購買
我自小就很愛看雜誌,好記得童年的週末最期待就是讀新一期《兒童快報》,縱然我喜愛閱讀小說,週末看點輕鬆有趣的讀物,配上彩色插圖,實在是一大樂趣。
好記得童年時看過數集小王子的動畫,當年看得一頭霧水。如今長大了,第一次認真閱讀這故事後,說不上喜歡,但總算看得明白。對此我只想問:「這怎會是一本童書呢?」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常有人問我的書櫃何以長期爆滿,待讀清單總是有增無減? 回想過來,我自小學開始,還真從沒出現過閱讀空檔。(頂多是我拖延症發作,擱著不讀👀)有時聽到旁人說最近都找不到合意的書籍,我簡直無法想像。
吁,這書在情緒和思想給予我很大的衝擊,所以這回馬上進入正題,先由內容大綱說吧! 1999年10月26日的桶川街頭發生了一宗謀殺案,死者是年僅21歲的豬野詩織,光天化日在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陌生男子刺殺身亡。
話說書腰寫到這書就是2016年日本哄動一時的「文庫X」真身,無知的我就好奇搜尋了「文庫X」到底是什麼。 原來當年日本澤屋書店的資深店員 — 長江貴士讀過這書後深受震撼,奈何非小說類作品的銷量向來不理想,於是斗膽提出另類的行銷策略。 長江將自己寫得密密麻麻的推薦文變成封套,再覆上膠膜,所以讀者購買
我自小就很愛看雜誌,好記得童年的週末最期待就是讀新一期《兒童快報》,縱然我喜愛閱讀小說,週末看點輕鬆有趣的讀物,配上彩色插圖,實在是一大樂趣。
好記得童年時看過數集小王子的動畫,當年看得一頭霧水。如今長大了,第一次認真閱讀這故事後,說不上喜歡,但總算看得明白。對此我只想問:「這怎會是一本童書呢?」
延續上回的閒聊,說到我喜歡逛書店發掘新書,相信大家都會發現這方法接觸到的書籍非常有限,而且要從數以千計的書籍封面作判斷,確實非常容易錯失好書。
常有人問我的書櫃何以長期爆滿,待讀清單總是有增無減? 回想過來,我自小學開始,還真從沒出現過閱讀空檔。(頂多是我拖延症發作,擱著不讀👀)有時聽到旁人說最近都找不到合意的書籍,我簡直無法想像。
吁,這書在情緒和思想給予我很大的衝擊,所以這回馬上進入正題,先由內容大綱說吧! 1999年10月26日的桶川街頭發生了一宗謀殺案,死者是年僅21歲的豬野詩織,光天化日在埼玉縣JR桶川站外遭陌生男子刺殺身亡。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一隻野雁對於朋友的定義,可能會是「擁有共同勝利儀式的野雁」。這就好比人類用飲食及抽菸來社交: 下班回家路上跟我喝一杯的人,不見得就是我的死黨,但跟沒一起喝過酒的人相比,我較不容易對他產生敵意。
如果問我為何會喜歡《零度分離》,我的答案會是,因為這部小說不是那種,讀者想要一邊閱讀,一邊喬當偵探,想要揣測作者的下一步到底要布什麼局,就真能成功預期得到下一頁的內容會有什麼,的那種奇妙故事。換句話說,《零度分離》的故事,就是許多人期待在電影中看到的「神展開與奇連結」。
本文主題聚焦於憂鬱症患者的悲傷以及處理悲傷及負面情緒的方法。藉著對《憂鬱症自救手冊》關於悲傷的討論,作者也分享自身對悲傷與淚水的經驗,流淚是接納脆弱,釋放情緒不壓抑它的好方式。心理諮商中,個案談及某件經驗時的流淚是值得被重視的,這代表談話內容有觸及到個案內心深層的一面,值得諮商者與個案一起深入探究。
總之呢! 閱讀的張力不會太搖擺,需要時間醞釀像泡茶那樣。 而這趟閱讀是跳耀式且未完成,但明顯的從書本外觀看來,已有了翻閱的溫度與形狀,是一本可以隨手翻來的讀物,真切地療心,很溫暖一如那望去黃澄澄的書封,褪去後書皮有一花瓶豎立;書底有一貓點綴,不曉得是不是虎吉。
「人就是在這樣的年紀結婚,在這樣的年紀生下第一個小孩,在這樣的年紀選擇職業。總有一天,我們會知道、會懂得很多事,可是已經太遲了,因為整個人生已經在我們一無所知的年紀成了定局。」──米拉妲。
分享對閱讀的看法時,經常會提到一點:同一本書,每個人讀到的東西都不一樣。所以,聽一個人介紹書,只能幫助我們認識說書的人,卻不能幫助我們認識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僕の殺人計畫》是一本以社會議題和恐怖故事為主題的現代推理恐怖小說。故事以一位熱愛推理小說的出版社編輯立花涼為主角,收到一部小說的原稿,內容竟是圍繞著立花涼,作者並大喇喇地寫著要殺了立花涼。故事結局收得意外的好,讓人忍不住再翻回到第一頁,找尋線索。朗讀者陣谷遙的朗讀更是精彩滿分。整體評價為五星。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下雪的小鎮裡發生了一件獵奇的殺人事件,一名叫真子的女生被分屍了,而出面自首的人居然是她的同學藍川美月......
Thumbnail
吁,這本書擱了至少6年,如今終於讀完了,可喜可賀🎊 當初買這書是因爲主題很有趣。人類的情感複雜多變,猶如雲絮,而這書的作者就介了世界各地156個表達情感的詞語。 我讀到這書才真正明白到個人情感並非全然由心而發,也可能是深受地區氣候、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 例如:「撒嬌」就是亞洲
Thumbnail
據我猜測的,這位五十嵐均應該就是夏樹靜子的哥哥好像?又或者,也沒有那麼重要啦!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令人臉紅心跳的問題小說,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跟東野圭吾的《綁架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手法的作品,竟然只是個平鋪直述的犯罪小說而已。 在值得一看的部分,頂多就是在血型與DNA的冷知識上賣弄的那一下子,其他無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Thumbnail
有見電視劇掀開話題,我也來湊個熱鬧,從書櫃搬出來閲讀。(這書實在厚重,當真要用個「搬」字。) 其實我當初購買這書與劇集無關,倒是因爲之前閲讀胡晴舫的散文集,引用到其中一句讓我對這書產生興趣。 結果一翻開就嚇一大跳,因為這書的文句與用字都讓我非常陌生。
Thumbnail
經歷過中文科考試的折磨,其實我對遊記避之則吉。後來發現《老殘遊記》是一本批判政治與社會的小説,更列入晚清四大譴責小說,這倒是勾起我的興趣來。 其實《老殘遊記》是劉鶚為了資助朋友生活,順道抒發自己對國家衰落的憤慨而創作,正如「老殘」一名就是寓意「棋局已殘,吾人將老,欲不哭泣也得乎?」。
Thumbnail
漫畫家山下知子的作品《異國日記》於今年夏天改編成電影,透過細膩的台詞,帶領觀眾一起直面青春期的孤獨。故事從一場悲劇開始,高中生田汲朝因為意外車禍失去了父母,35歲的阿姨高代槙生,不知道被什麼力量驅使,決定撫養這位被親戚們孤立的外甥女。 . 一場理解與碰撞的對話就此展開。 . 同居的過程中,小
Thumbnail
當初看到這個書名,我還以為是文藝小説,讀過簡介才發現這書原來是講述澳洲一宗倫常慘案的報導文學。 由於內容稍為複雜,我就先簡介案件的背景資料: 案件被告Robert Farquharson原本與家人於澳洲生活,靠著當清潔工的微薄收入,努力養活一家五口。 豈料,某天妻子Cindy Gambino突
Thumbnail
《僕の殺人計畫》是一本以社會議題和恐怖故事為主題的現代推理恐怖小說。故事以一位熱愛推理小說的出版社編輯立花涼為主角,收到一部小說的原稿,內容竟是圍繞著立花涼,作者並大喇喇地寫著要殺了立花涼。故事結局收得意外的好,讓人忍不住再翻回到第一頁,找尋線索。朗讀者陣谷遙的朗讀更是精彩滿分。整體評價為五星。
Thumbnail
雖然我不忍直視集中營的殘酷畫面,不過這場人禍有太多議題需要討論與反思,所以我不經不覺讀了好幾本有關集中營的書籍。(不過我還是沒勇氣親身去集中營遺址參觀😔) 就受害者的角度,之前讀過的《滅頂與生還》探討人性善惡的灰色地帶,而這一本則是探究俘虜們為何會生存下去,繼而思考人生意志。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下雪的小鎮裡發生了一件獵奇的殺人事件,一名叫真子的女生被分屍了,而出面自首的人居然是她的同學藍川美月......
Thumbnail
吁,這本書擱了至少6年,如今終於讀完了,可喜可賀🎊 當初買這書是因爲主題很有趣。人類的情感複雜多變,猶如雲絮,而這書的作者就介了世界各地156個表達情感的詞語。 我讀到這書才真正明白到個人情感並非全然由心而發,也可能是深受地區氣候、文化、政治環境和社會意識形態等影響。 例如:「撒嬌」就是亞洲
Thumbnail
據我猜測的,這位五十嵐均應該就是夏樹靜子的哥哥好像?又或者,也沒有那麼重要啦!我本來以為這會是一本令人臉紅心跳的問題小說,萬萬沒有想到,這個跟東野圭吾的《綁架遊戲》有異曲同工之妙手法的作品,竟然只是個平鋪直述的犯罪小說而已。 在值得一看的部分,頂多就是在血型與DNA的冷知識上賣弄的那一下子,其他無
Thumbnail
桃林鎮發生一宗命案,少女被殺害後棄屍在桃花樹下。十四年前,同樣的地點與命案現場布置,受害者是記者李海燕的好友丁小泉,而李海燕的父親被指為凶手,在獄中畏罪自殺。背負著回憶枷鎖的李海燕,回到桃林鎮,與同樣帶著傷痕的丁小泉初戀男友-刑警宋東年一起尋找真相。但是,記憶一旦解封,恐懼、悲傷、痛苦也將伴隨而來。
Thumbnail
有見電視劇掀開話題,我也來湊個熱鬧,從書櫃搬出來閲讀。(這書實在厚重,當真要用個「搬」字。) 其實我當初購買這書與劇集無關,倒是因爲之前閲讀胡晴舫的散文集,引用到其中一句讓我對這書產生興趣。 結果一翻開就嚇一大跳,因為這書的文句與用字都讓我非常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