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娟芬的《愛的自由式》是我去年讀到最喜歡的書了,成書至今雖已二十年,但放在今日來看也仍是經典。喜歡是出於對人的興趣,我可能不會喜歡、同意每個書中訪談人物的價值觀,但以觀察的角度來說,能夠看到不同想法的人類們真的蠻有趣的。
這本書主要是女同志田野故事採集,加上作者對其中若有似無、飄蕩於各個不同女同志群體中的準確觀察,以個別生命為出發,畫出的女同志群像。其中風景不乏高知識背景、具文化優勢、女研社出來的踢婆不分;也有江湖氣味十足、講究踢吧行規、需要為誰拚酒擋酒的情場纏綿;也有漂漂忽於群體之外、不問世事、不顧流行、不論踢婆的單純戀人。
而經過這些人的故事,帶給我最多啟發之處在於自我認同(女性(踢也是女人吶)與同志)、愛情/性別角色/關係的游移性、以及感情與感情互動的靈光。
全書雖然看起來好像分了踢、婆、不分,但其實更寫出了每個人可以藉由自己的現身撐大框架,不需要符合分類裡的每一項特質我才能成為某一類的人,而是因為我是這樣的人,而我所有與眾不同的特質可以拓寬人們對這一類的人的想像,路是人走出來的、限制是人設下的。舉例造句:我的前情人L對自我有所覺察,他不用刻意陽剛、不用擁護父權那套也可以是男人,讓我看見男性也可以有一種柔軟或彈性,是森林裡會隨陽光變化的那些綠色,不是迷彩的軍綠色。
聊這本書也順便先聊聊我自己,我的女性意識萌芽於與哥哥的競爭,也有過和男孩子兩小無猜,我知道當女人比較辛苦,但我樂於當一個女人。前女友YC說說當異性戀比較輕鬆,但在我身上不完全是這樣的,不被質疑當然有可能比較輕鬆,但我在同性戀情中的苦,還沒走到要跟整個社會對著幹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