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典書籍《富爸爸窮爸爸》,印象中是人生第一次接觸到「財富自由」和老鼠賽跑的概念,在出社會多年後重讀一次有著與當年多所不同的感覺,在經歷過諸多洗禮後,我也自覺增添不同層次的財富認知。
- 勞動性收入 (例如薪資收入)→最為大家熟知的一項,用勞動時間換取收入,但作者認為追求財富不能只靠這一項
- 投資組合收入(股票、債券)
- 被動收入(例如房租)→ 作者最提倡的觀念
遠離老鼠賽跑般無止盡的勞動人生,專心投入熱愛的事情裡,打造被動收入是一輩子的任務。
一言以蔽之,財富取決於一個人把勞動性收入轉化成被動收入和投資組合收入的能力。
投資對的資產,能加速致富速度。
作者認為美元不值錢,債務問題以及經濟放緩,全球各種貨幣都因為央行政策反應速度慢會貶值;推崇黃金,認為是永不貶值的資產(這部分現在有些調整,文末會提到)。
我們應該去做有利於自己財富增長的事,例如提升自己的人力資本。
永遠保持對新知識、新技術的敏感性。資訊落差是獲取財富的關鍵,誰掌握了更多資訊,誰更有機會找到財富的鑰匙。
現在這個社會,沒有什麽是真正穩定的,即便是過去大家稱羨的鐵飯碗系列,都無法保證安枕無憂一輩子。
這個想法放在多年後的現在,有著風起雲湧的AI人工智慧,也有蓄勢待發的機器人浪潮,一點都不違和。
想像一位好野人到全球旅行,他的花費也不過是他財富的千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但是對你(我)來說可能是一個月甚至一年的薪資收入。
消費上有的M型化現象,富人對錢很謹慎,窮人卻希望用錢標榜自己,結果越來越窮。
清楚錢花在哪裡、佔了收入(或資產)多少比例
,才能避免不適合的花費。
公式A:只要你努力工作,你就會成功,而一旦你成功了,你就會快樂。
公式B:只要我得到、達成某個目標或擁有某些東西,我就會快樂了。
在曾經的歲月裡我玩著RPG,我也認為人生就像遊戲裡打怪解任務,有著安排好的劇情路線,小魔王、大魔王,一關又一關,最後就能破關。
被動地按照既定的路線前進,最後很多人還是回到那句「先求有再求好」。
有努力就有收穫、長時間的付出和超時工作才能賺錢,聽起來都是理所當然,可是你有想過公式A、B都有出錯的可能嗎?又或者,這個遊戲不斷卡關?
可惜許多教育觀念只跟我們講追求好結果,沒提供適合的方法。
引用很喜歡的電影《無間道》主題曲中文版歌詞:
我們都在不斷趕路忘記了出路 在失望中追求偶爾的滿足
我們都在夢中解脫清醒的苦 流浪在燈火闌珊處
去不到終點 回到原點 享受那走不完的路
人生不是一條直線道路,而是一望無際的平原。我們應該主動尋找致富的道路。
只有真正的幫助到他人,才能凸顯你自己的價值。
念書時遇過有人不願意跟同學分享怎麼解題,出社會後也有人習慣獨善其身。
作者認為與其自己變好,如果有能力應該要創造好的環境,讓更多人一起更好。
我的經驗告訴我,分享不只是輸出,相對的讓人得到更多,因為世界永遠都有我所不了解的知識。
作者羅伯特˙清崎的發言有時帶來爭議,對於經濟常有看衰的預測還被塑造成末日預言的概念,近幾年他大力鼓吹擁抱加密貨幣
,強調未來是去中心化的時代,核心概念還是美元本位時代會走入歷史。
這些想法在美國新任總統川普上台將有一番風雲翻騰(其實現在已經帶動各界期盼),無論你的評論是什麼,面對「追求財富自由」的主題,作者羅伯特˙清崎始終傳遞堅定的訊息- 工作不是唯一的財富來源,而自由仰賴財富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