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12|閱讀時間 ‧ 約 5 分鐘

ETF

這篇要來講一個關於奶茶的故事。
什麼是ETF? 想要了解ETF,我覺得可以從原文著手。ETF的全名是Exchange-Traded Funds,而這三個字都有重要的意義。Exchange是交換,也有「交易所」的意思。Trade是貿易、買賣,所以traded是「被交易」、被買賣。Fund的中文是「基金」,在金融市場裡面就是一種商品。所以ETF的中文,就是在「交易所」裡面「被交易」的「基金」。
換句話說,我們可以在交易所內買賣ETF,而流程就跟買賣股票一模一樣。既然要能供大眾買賣,那ETF就必須是公開的基金,不能像私募基金一樣把資金鎖定,也無法排除任何投資人。就好像公開發行的股票,可以讓民眾自由購買,不能限制額度和時間。ETF所有的管理費、經理費、手續費...都在買進時先扣好了,所以ETF的持有人,隨時可以決定贖回基金,也就是賣出。
要泡奶茶,我們可以用牛奶加紅茶,可是問題來了,如果我今天走進超商,牛奶和紅茶都很大一罐,而我只是想喝一小杯奶茶,那我怎麼辦? 我可以先混好,然後倒成很多杯,再拿一小杯就好。或者我也可以多付一些錢,直接去買別人泡好的奶茶。這個原理在ETF也一樣,假設我們想要買美國的前500家公司,但是資金不足以各買一股,所以我們可以選擇500家公司組成的ETF,但要多付一些手續費。雖然買家資金少,但同樣可以依照自己的喜好,選擇相應的ETF,這個特性使得ETF越來越火熱。最早推出ETF的是 Vanguard基金公司,而老闆約翰伯格也被稱為ETF之父,他主張「分散風險、降低成本、長期持有」,雖然剛開始被整個金融界譏笑,但現在的成果大家有目共睹。
非常多的ETF都是追蹤「指數」,不管是公開指數或自訂指數,所以ETF也叫「指數基金」。所謂買指數,意思就是買指數對應的ETF。美國有標準普爾500、道瓊、那斯達克、費城半導體、羅素2000等。台灣最常見的是櫃買指數。中國有上証、深成、創業等。香港有恆生、國企、紅籌。英國有倫敦指數,新加坡有海峽指數..這一大堆股市指數,都有ETF可以買。而除了股市,還有各種債券、房地產、原物料、貴金屬指數,甚至包含一些衍生性金融商品,五花八門。只要花一些錢,就可以買下全世界市場的一部份,這對投資人而言,是成本小而方便的工具。除了一般隨指數漲跌的ETF,也有一些特殊ETF,例如單日反向或單日槓桿,但這類ETF風險較大,因此這邊先不介紹。
由於ETF主要投資於指數,指數漲5%,那ETF也會漲5%,因此基金經理不用任何操作,不用選擇公司,不用判斷買賣點,只要依據指數調整各公司比例就好,所以這是一種被動投資。另外,也因為幾乎沒什麼交易成本,所以ETF的管理費被殺到非常低,通常都只有不到0.1%。以追蹤標普500的BBUS為例,它只收0.02%。(我沒有這張ETF,也沒有任何業務往來,只是剛好知道。)
除了每次的交易成本,我們還應該要考慮到「追蹤誤差」。由於ETF跟蹤指數,所以一定會有誤差。有些ETF由於市場法規限制,或是跨國追蹤,所以會利用期貨來代替股票本身,這種通常誤差會比較大。不過基本上,越新、越競爭、流通量越大的ETF,誤差會偏小,而我們就可以仔細比較每家ETF的誤差,挑選追蹤能力最強的公司,達到買指數的目的。
有人會懷疑,如果大家都去買ETF,會不會造成泡沫? 這個問題就像是如果我往海裡倒一杯水,會不會淹沒一些島嶼。ETF已經把資金分散了,所以即使是大量的資金灌入,也會雨露均霑的分配到這些目標公司,更何況ETF可以被交易,有買就有賣,更加分散ETF對於指數本身的影響。當然,短期內如果交易的人太多,ETF可能會來不及將資金進出和指數連結,所以就會讓追蹤誤差變大,但即使是這樣也和泡沫化差太遠了。
ETF是很適合大家的工具,兼具了基金和被動投資的優點,透明度高,又能像股票一樣被交易。基於這些原因,我建議各位讀者持有ETF,往往會比主動基金或個股還要好。ETF是個投資工具,但也會被拿來當投機的項目,要怎麼使用,一樣要看持有的人。對於想要得到跟大盤一樣的報酬,又沒有能力自己建立交易組合的散戶投資人而言,ETF無疑是優秀的武器。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