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每個人都生活在各自的過去中,人們會用一分鐘的時間去認識一個人,用一小時的時間去喜歡一個人,再用一天的時間去愛上一個人,到最後呢,卻要用一輩子的時間去忘記一個人。
We all live in the past,we take a minute to know someone, one hour to like someone, and one day to love someone, but the whole life to forget someone .」 這次經典電影徵文,雖已寫了【綠色奇蹟】,但我無法捨棄這部最刻進心底深處的愛情電影【麥迪遜之橋】,看了無數次,因心境跟人生歷練,每次都有不同的感受、不同的心痛、不同的決定(If I am Francesca....)。 《有許多人,終其一生也沒有見過這樣的美麗。》 【麥迪遜之橋】1995年根據美國暢銷書《廊橋遺夢》改編的電影,故事在1965年夏天的愛荷華州麥迪遜縣。講述著芬西斯卡(Francesca,梅莉·史翠普飾)一個義大利裔的家庭主婦,在丈夫與孩子們外出時,遇到一個來當地拍攝廊橋的國家地理頻道攝影師羅伯(Robert,克林·伊斯威特飾),迅速墜入愛河。在他們相處的四天,成為芬西斯卡生命的轉折點,在晚年把這段經歷寫出來,要求孩子在她死後把骨灰灑在廊橋旁。
Robert:「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次。 This kind of certainty comes just once in a lifetime.」 在下著雨的街頭,兩人再度相遇,雨中的羅伯望著車內的芬西斯卡,兩人沒有對話,只有一個微笑,這臨別的微笑讓人心痛也是看這部電影止不住眼淚的開始。
芬西斯卡流著淚遠遠望向羅伯,丈夫李察剛好上車,她趕緊抹掉眼淚。車子開動了,羅伯的車剛好停在李察車子前面,芬西斯卡看到羅伯拿出她送他的那條十字型項鍊,繞掛於車內的後視鏡,似乎在告訴她,他會永遠把她放在心裡。深受感動的芬西斯卡,右手緊緊握住門把,她有好幾秒鐘的機會,可以用力往下扳,推開門,奔到羅伯的身邊。但在自己與家庭之間,她還是選擇了後者。 曾經以為,擁有很難,後來才懂,捨棄更難。
You'd think keeping something would be hard; turns out letting go was harder. 隨著羅伯遠駛而去的車,淚眼婆娑的芬西斯卡,忍住因離別而痛苦的激動情緒,只能把頭別向窗戶。那次離別,是她生命中最後一次看到羅伯。這是兩人四天短暫纏綿的終點,卻是往後人生恆久信念的起點。 芬西斯卡:「我心裡有話卻不能說,我錯了,若柏。我不該留下,但也不能走。我要再說一次為何不能走。請再告訴我一次為何我該走。我聽到他的聲音在回答,這樣確切的愛一生只有一回。」
「芬西斯卡右手緊緊握住門把」的這段,是讓人痛到心扉的一幕。雙手緊緊握著的是兩人的愛還是未盡的責任?我有時希望她勇敢地開啟車門奔向他,但有時會做出一樣的選擇留下;當人生歷練不同時,每次看到這幕時所思考的也不一樣。 兩人刻骨銘心的愛情,在芬西斯卡過世後的日記中重見天日。兄妹倆一開始的不解憤怒到閱讀日記過程中逐漸了解,他們的母親誠懇地揭露這愛的歷程,彷彿也帶著他們走上一段自我洗滌的道路,讓他們坦然面對各自複雜瀕臨破碎的人生。在遺書中寫道:「我生前為了妳們守護住了這個家;生後,我希望自己能陪著他。」帶著母親骨灰,走向廊橋,將骨灰灑向空中,用自己最後的一次孝道,來成全母親生前不曾吐露的夢想。 關於生活、夢想,孰輕孰重,內心的那座天平上,原來單位不是時間,而是愛。在經歷了時間後或許才了解,愛的本質,是讓夢想重新燃起,是讓生活重拾活力,是讓迷路的人們找到了家。 「Seems right now, that all I have done in my life was making my way here to 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