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家有事-台灣人必修的東南亞學分》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說實話,是跟風的覺得身為政府機關的從業人員,總該對東南亞有個基本的認識吧!於是去圖書館借了這本書,打算了解了解。誰知道除了本職之外再多了兩個學生身分。中間再插入許多有的沒的事情,這本薄薄的小書,一看就是好幾個月。
對東南亞的想像,除了外籍移工之外,其實真的不太有別的印象,甚至也沒去過東南亞。看著新住民子女日漸加增,移民署、教育部也試著規畫相關的政策、方案、計畫,來增進與東南亞的連結,但實際上,操作政策的人,卻不都有經驗,或者充足的知識來規劃。
看完這本書,大抵而言,敘說的故事不出《逃-我們的寶島,他們的牢》的軸線。對於東南亞文化、習慣等等的不熟悉,甚至因為經貿地位的緣故產生的各種誤解、刻板印象,導致對於東南亞文化在主流價值下,似乎總是處於落後的地位。這本書一樣提供了不同的詮釋,試著透過不同的視角,去看待東南亞的文化以及共同面對的問題。
從宗教、體育、農業、飲食文化及經濟等主題中,算是補充常識的概略了解一些東南亞文化的片段。就是沒到過東南亞,也能從這些描述中,得到一些簡單的初步印象。因為作者是四方報的創辦,也好長一段時間投入新住民圈子的各樣事物,他的觀點比較沒有這麼主流文化。讀起來是有一種說不出的異物感,但確實有助於對東南亞的理解。
書裡提供的例子不難,如果老師們要將相關主題融入課程,這本書確實不失為一個好的材料庫。不管政府是不是要推動相關政策,了解鄰近國家,都有它的重要性。
當然,這本書也集中討論越南、印尼、寮國、柬埔寨、菲律賓、馬來西亞及緬甸等,相對汶萊、新加坡的篇幅就少了。在讀完之後,我重新看了看東南亞的地圖,再重新整理腦中的世界地圖地理位置,我想,我應該有更認識這些國家一些。
推薦給想要入門東南亞相關議題的朋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95會員
497內容數
講幹話是生活必須,除了拇指搭配我就爛微笑之外,還可以從新的角度,看待挫折,以及那些僥倖成功的人嘴裡吐出來的毒雞湯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老蔡書評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教育應該不一樣讀後感。今年我25歲,假設我順利的活到臺灣平均年齡79歲,那我還有很長的54年(當然很可能更長)。這時候,我終於站在人生的起跑點,追逐屬於我的人生。當屆齡的人退休了,我也不禁要問:位置空出來之後,我夠格坐上去嗎?哪裡是屬於我的位置?我又會在哪裡發光發熱呢?面對即將綻放光芒的歲月來臨,縱
又是從同學那裡截來的書,趁年假讀完。反正過年哪也不想去,家慈也只是以為我又窩在被子裡鬼混一天,滾在床上看閒書,悠哉到覺得太奢華了些。 說是東亞文明的一支,在臺灣對日本史這麼不熟也滿慚愧的。從上古一路順著談神道/怨靈,直到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室町、戰國、江戶一直到近代,印象中的日本文化對應著時代
如果烏托邦文學也是一種文類,那這一本無疑的是直指國共兩黨難以觸碰的話題,然後用小說、架空的方式,去評斷一些發生過的事,然後想像另一種可能。 建豐這個詞大家也許不熟悉,但經國,大家可就熟悉了。建豐二年,大概就是奠基在蔣經國接班前後的一段小說。挖了幾段陳年舊事,包含孫立人、張東蓀、董浩雲、平旺及至文壇
The meaning of it all thoughts of a Citizen-Scientist 科不科學,他是個問題。(science or not ,it is a question?!)在放假重讀這本費曼演講錄的翻譯,特別有感覺。 寫在換業務前夕,老實說,做了很多看似"科學"也不太"
又到了每週一書時間。(奇怪,什麼時候推出這個單元了?其實也不知道下週會不會有小書推薦就是了) 今天要來跟大家推薦的是《公民,不服從》。首先還是照例要來個作者介紹。作者是個米國人,被奉為精神導師。什麼?你不知道精神導師?像左岸艾未未、劉曉波;武俠界的金庸、古龍;科幻界的倪匡;情愛界的瓊瑤一類人物。對了
偷寫論文的空,趁搭車南來北往間,看點臺灣史的小書,是這陣子少數的消遣。 這本書是一些小文章構成的,圍繞著一個主題「警察」。廣義的警察由警察和警官構成,從日治時期繼受自歐洲的警政制度,輾轉成為取代軍事武力的一種社會控制,在臺灣又因統治的需要,強化到有些無可取代,及至國民黨敗逃來臺,接收了這個社會控制工
教育應該不一樣讀後感。今年我25歲,假設我順利的活到臺灣平均年齡79歲,那我還有很長的54年(當然很可能更長)。這時候,我終於站在人生的起跑點,追逐屬於我的人生。當屆齡的人退休了,我也不禁要問:位置空出來之後,我夠格坐上去嗎?哪裡是屬於我的位置?我又會在哪裡發光發熱呢?面對即將綻放光芒的歲月來臨,縱
又是從同學那裡截來的書,趁年假讀完。反正過年哪也不想去,家慈也只是以為我又窩在被子裡鬼混一天,滾在床上看閒書,悠哉到覺得太奢華了些。 說是東亞文明的一支,在臺灣對日本史這麼不熟也滿慚愧的。從上古一路順著談神道/怨靈,直到飛鳥、奈良、平安、鎌倉、室町、戰國、江戶一直到近代,印象中的日本文化對應著時代
如果烏托邦文學也是一種文類,那這一本無疑的是直指國共兩黨難以觸碰的話題,然後用小說、架空的方式,去評斷一些發生過的事,然後想像另一種可能。 建豐這個詞大家也許不熟悉,但經國,大家可就熟悉了。建豐二年,大概就是奠基在蔣經國接班前後的一段小說。挖了幾段陳年舊事,包含孫立人、張東蓀、董浩雲、平旺及至文壇
The meaning of it all thoughts of a Citizen-Scientist 科不科學,他是個問題。(science or not ,it is a question?!)在放假重讀這本費曼演講錄的翻譯,特別有感覺。 寫在換業務前夕,老實說,做了很多看似"科學"也不太"
又到了每週一書時間。(奇怪,什麼時候推出這個單元了?其實也不知道下週會不會有小書推薦就是了) 今天要來跟大家推薦的是《公民,不服從》。首先還是照例要來個作者介紹。作者是個米國人,被奉為精神導師。什麼?你不知道精神導師?像左岸艾未未、劉曉波;武俠界的金庸、古龍;科幻界的倪匡;情愛界的瓊瑤一類人物。對了
偷寫論文的空,趁搭車南來北往間,看點臺灣史的小書,是這陣子少數的消遣。 這本書是一些小文章構成的,圍繞著一個主題「警察」。廣義的警察由警察和警官構成,從日治時期繼受自歐洲的警政制度,輾轉成為取代軍事武力的一種社會控制,在臺灣又因統治的需要,強化到有些無可取代,及至國民黨敗逃來臺,接收了這個社會控制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說到台灣的四大族群,每個生長在台灣的人大概都不陌生,但在基本的架構之下,包含客家、閩南、外省與原住民等,不論族群本身或彼此之間,或許都藏著一些我們可能不曾思考過的謎題。甚至是在過去的教育過程當中,這些從未被解答的謎
Thumbnail
本書由國中歷史科教師吳宜蓉撰寫,以通俗的口吻,引導讀者一窺臺灣史背後的人性與現實。以古鑑今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從歷史之中發掘普世的人性。人性之中本來就有黑暗的成分,重要的是如何接納完整的自己,更對他人培養同理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當一個合格的島民包含對海洋和高山的親近,以及對天然資源的瞭解。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擁有島民的視野,並描述了作者如何透過學習、參與社區和社大的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作者提到了透過各種活動學習體能、心理健康和社會參與,以及對於環島讀社大的過程中,也同時讓自己的島民意識、島嶼視野,越發明顯而堅實。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在逛圖書館的時候發現這本有趣的書,於是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一方面希望大家從中習得一些自保的方法與觀念,但另一方面卻非常不希望大家日後會用上。可是面對離臺灣不到200公里遠的地方有個虎視眈眈的惡鄰居,我們絕對有必要知道這本書內的知識與觀念。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
Thumbnail
臺灣社會中流傳許多關於族群的說法,然而想釐清這些說法的真相,卻不是簡單的事情。 說到台灣的四大族群,每個生長在台灣的人大概都不陌生,但在基本的架構之下,包含客家、閩南、外省與原住民等,不論族群本身或彼此之間,或許都藏著一些我們可能不曾思考過的謎題。甚至是在過去的教育過程當中,這些從未被解答的謎
Thumbnail
本書由國中歷史科教師吳宜蓉撰寫,以通俗的口吻,引導讀者一窺臺灣史背後的人性與現實。以古鑑今的意義,或許就在於從歷史之中發掘普世的人性。人性之中本來就有黑暗的成分,重要的是如何接納完整的自己,更對他人培養同理心。
Thumbnail
《幸福的鬼島》一書深入探討臺灣的歷史,作者透過自身及家族的經歷,反思了二戰後臺灣社會的身份認同與記憶。書中揭示了歷史的複雜性,以及個人在家庭和國家歷史中的角色。透過作者的故事讓人反思自家的上一輩又是如何經驗這段歷史,這不僅是對個人過去的探索,更是對整個臺灣民族故事的追尋。
Thumbnail
當一個合格的島民包含對海洋和高山的親近,以及對天然資源的瞭解。這篇文章討論瞭如何擁有島民的視野,並描述了作者如何透過學習、參與社區和社大的活動來實現這一目標。作者提到了透過各種活動學習體能、心理健康和社會參與,以及對於環島讀社大的過程中,也同時讓自己的島民意識、島嶼視野,越發明顯而堅實。
Thumbnail
國語政策、臺灣各大族群及其母語乃至「臺語」爭端等究竟緣何而來,本文透過一點閱讀心得,從外國到本國,從南非到台灣,提出自己的一點想法,與大家一起討論、思考臺灣各族群母語乃至「國語」政策的未來。
Thumbnail
儘管它們並不是正史,甚至不能夠被稱為「事實」,卻反映出了大時代底下,當時庶民們的生活與普遍的際遇,而這樣的特色,或許也更能夠讓台灣的讀者更加深刻且實際地了解到越南人民的民族性是如何演變至今日的樣貌。
Thumbnail
在逛圖書館的時候發現這本有趣的書,於是今天來跟大家分享《戰爭下的平民生存手冊》,一方面希望大家從中習得一些自保的方法與觀念,但另一方面卻非常不希望大家日後會用上。可是面對離臺灣不到200公里遠的地方有個虎視眈眈的惡鄰居,我們絕對有必要知道這本書內的知識與觀念。
Thumbnail
  這天我的工作場所辦了一場講座,這個講座的內容是向外籍教育者介紹以台灣文化為基底的教材。有些台灣老師反映應該要國際化議題多一點,像是女權議題、穆斯林議題或是人權議題,這些問題是台灣老師比較不知道的,如果有外國老師可以在這些議題上表達的更生動。   我是比較長大後,才發現自己身為台灣人,卻不是很理
在疫情剛解封的時候出國,最擔心的不是確診,或是需要解釋台灣跟泰國或中國的在名稱和政治上的差異,而是我怎麼頂著黃皮膚黑頭髮去解釋我不是廣義或峽義裡的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