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每10個要從台灣出境的人、就有7個會去到桃園機場。但現在桃園機場卻是這座島上大家避之唯恐不及的角落。
境外移入、逃難潮、入境檢疫,近一年的疫情下來、台灣因為很幸運的是座地理上的小島,守住機場、就幾乎能擋下所有要入侵的肺炎病毒,卻也因此讓桃園機場與這些至關重要卻令人恐懼的管制名詞直接連結在一起。所以沒了出國的剛性需求,大家自然不會想要再主動接近。那空無一人的機場現在是甚麼狀態?
機場是個特別的地方,他必須要時刻能維持好隨時回歸正常的能量、隨時能迎接任何旅客的出入。而且再怎麼說,這都是一個投注過多少資源、碩大量體的建築奇景啊...他如果空在那裏、像個甚麼樣子!
所以她持續在運轉著。機場現在是、也永遠會是一部保養良好的大機器,必須滑順、可靠的運轉著每一個數饅頭的日子。但這會需要每個維持機場運作的單位與企業堅守在原地:航空公司、海關、清潔公司、免稅店、商場、捷運...大家一起通力合作、有品質的讓這座燈火通明的小城市「空轉」下去,努力開門迎接著每一天!
...但空轉哪是說說就好的。沒了旅客、誰來消費?沒有營收要那些營利的公司怎麼跟你一起捱過這段日子?完全沒客人還能領錢、最好當店員能4ni?
所以是時候你該重新想像這座空曠小城市,現在是甚麼樣的景色了。
桃園機場公司
這座小城市現在並不歸政府管理,而是一家國營企業、稱作「桃園機場股份有限公司」(下簡稱桃機公司),成立於2010年11月1日,所以這篇文章寫作的當下正好是這家國營企業十周年的大日子-但這還真是艱困的時局。
在那之前、桃園機場原本的確是一個政府部門,由交通部民航局管轄,單位稱為「桃園國際航空站」、明顯有著所有公家機關常見的經營問題:效率不彰、改善動機不高、思想老舊、制度包袱繁重。尤其當時機場一航廈在經過30年的營運後,硬體狀況眾多,連民國89年剛完工落成的第二航廈也沒有倖免,所以就經常在新聞上看到漏水、淹水、停電、甚至空橋墜落等等嚴重的管理問題。
直到2008年碰上金融海嘯,中央政府在應對用的內需計畫「愛台12項建設」內、正式納入以改造桃園機場服務為核心的「桃園航空城」計畫。
計畫整體目標主要是整合周遭腹地、導入航空產業直接相關的經濟活動,成為帶動桃園縣(2014年改制前舊稱)發展的商業引擎。但是為了要有效提升作為核心的桃園機場營運效率,就規劃將機場管理單位國營企業化,增加整體經營的水準。而後迅速在2009年由立法院通過《國營國際機場園區股份有限公司設置條例》、作為機場公司成立的法源依據,由交通部與民航事業作業基金據此條例共同出資、2010年正式成立了現在這家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桃園機場10年來營運情形
在桃機公司成立的2010年,正是國際從08年金融海嘯中復甦、馬政府與中國關係開始升溫的黃金時期。台灣整體入出境人次就由前一年2009年的2,500萬人次飆升19%至2010年當年的2,989萬人次,隨後每年皆至少以此速率穩定增加。至蔡英文總統上台的2016年,台灣年入出境人次已經較2009年翻倍達到了歷史新高的4,700萬!
(此後則受兩岸關係影響,而僅維持穩定)。
但不論是10年前還10年後,桃園機場都是台灣入出境的最大門戶,大約75%的入出境人次都會由桃園機場進出。所以桃園機場的旅客吞吐量、就由10年前約2,600萬人次,一路飆升近兩倍至2019年的4,800萬。連帶的、利用桃園機場南北跑道起降的班機,包含營運著全球最多波音747貨機的華航貨運機隊在使用,全年起降架次就從2010年的15萬6千、一路成長到2019年的26萬5千架次。
快速成長的旅客流量或是起降架次、都已經遠遠超過當初一二航廈與南北雙跑道的設定容量(含二航廈擴建,總設定年旅客容量為3,700萬人次)。機場能持續穩定運作、就仰賴著整個桃機公司不斷提升機場的運作效率來平衡。所以無論桃園機場上過多少大小新聞、給人多不可靠、不穩定的印象,其實能在這麼大的壓力下維持運作實屬不易。隨著持續精進、桃園機場現在已經是全球貨運吞吐量第8大、全球旅客流量第36大的重要機場,最新的2019年評比已經是全球最佳機場第13名、全球最佳轉機機場第4名。
因此,當整座機場在各方面都積極投入規劃、準備好服務每年近5,000萬名的旅客時,今年的新冠疫情就帶來了莫大的打擊。
疫情下的營運衝擊
在上面的入出境旅客人次統計圖表看到最後面出現了一條陡峭墜落的直線,這並不是繪圖誤差。2020年初、武漢肺炎疫情逐月開始往全球擴散,原本在疫情爆發前的一月單月、桃園機場入出境人數還能一如往常忙碌的超過400萬人次,甚至還比去年同期成長 2%。但進入 2月後,人次立刻攔腰折半至200萬,3月更再崩跌至58萬。然後就是全面限制出入的4月開始、直到現在,桃園機場各月份"整月"入出境人次都沒再超過10萬人次,是今年一月、是往年同月份的 1/40,連帶全年運量已預期不會超過800萬、不到近年平均年運量的六分之一,非常慘淡。
而桃機公司從2010年成立之初開始在過往快速成長的紅利下、從沒有虧過錢,是國庫穩定的貢獻者,2019年全年稅後獲利還高達新台幣80.78億元(作為對照:同為國營事業的中鋼去年2019年的稅前盈餘為新台幣128億、台糖32.79億、中油350億)。但因為機場主要的收入來源就為權利金、降落費、機場服務費、與租金等,沒了旅客、今年桃機公司的口袋是不會看到這些收入了。在政府已經有出手補助的情況下,桃機公司還是宣布今年上半年由盈轉虧、虧損超過1億元,全年預估虧損則會達到13億。
但就像前面說的,機場的運作並不允許停下來。
小城市的現在風景
實際來到桃園機場、不論一航廈或二航廈的入或出境大廳,現在都的確不再如過往擁擠不堪。但在只能填牙縫的旅客人數之外,機場內看來倒其實還是生機勃勃。
偌大的空間內,你會看到各個門口、電扶梯、電梯口,都有站著警衛、也有不少伴著熱感應器的看守人員;望向機場旅客詢問處會發現員工數並沒有減少、路過也會看到清潔阿姨們盡責的分布在自己的管轄區域;甚至,沒有任何班機的櫃台居然還坐著有一排的地勤人員,雖然他們只能彼此閒聊打發時間;旁邊的保險、電信公司櫃台也都燈火通明、坐著看似隨時都能站起來提供服務的專業職員。在航廈內你會聽到清楚的嘻笑聲、地板扣嘍嘍的腳步聲、電扶梯來回的運轉聲,工程進行中的轟隆聲...
所以現在的機場不會是裊無人煙。桃機公司作為國營企業,至少自疫情開始、就承擔下了公司內員工的生計、不去隨意遣散員工,穩定了機場內的士氣、也穩住了進出機場的基本人流。包括能獲得政府直接補助的航空業者,機場內重要的企業都在各崗位上留下一定數量的員工:地勤人員,電信、銀行、保險櫃檯人員、免稅店員工等等,合計起來還是有數千人每日進出。雖然人來人往的都是工作人員這種場景有點詭異,但這也提供各區商場穩定的顧客來源。包括便利商店、速食店、咖啡店等等基礎服務型的商家,都能保有運轉所需的最少燃料。
不過對其他類型的進駐商家來說,這就只是杯水車薪。禮品店、美食街,不少以服務旅客為唯一目的的商家是兩大商場承包商:新東陽、義美下面的二房客,比較沒有被綁著的限制、也不需要跟你一起"共體時艱",就會在疫情不久後迅速的退租抽身。所以不論一航廈或二航廈現場,現在不少區域雖然有光、但卻異常冷清:地下室、出境大廳不少美食禮品櫃位都直接拉下鐵門沒在營業,少數櫃位更已經直接搬空退出。
但最苦的還是免稅店、因為商場範圍都在關外,根本不是一般民眾甚至部分機場員工可以觸及的場域。沒有得營業是正常的,偏偏免稅店幾乎就是承包廠商采盟、與昇恆昌的本業,你要他關門就幾乎是要它整家公司倒閉,他們也因此成為最迫切想要尋找出路的角色。
所以桃機公司除了要賠錢打燈外、現在還有一個任務,就是協同這些外部夥伴創造更多客源。而過去幾個月,我們能看到桃園機場的大家一起努力至少打出了兩張牌:
創造搭機需求、還有想辦法把自己變身為觀光景點。
創造客源
我們這些不再去機場的人、基本上已經被"困"在這座島上超過7個月了,有的甚至思「鄉」心切,飢渴到需要線上出國一下來望梅止渴。因此大家應該都有在新聞上看到、航空公司與交通部通力合作於夏季推出一種噱頭十足的「偽出國」行程。整合了機場海關、免稅店,所有登機前的體驗一樣也沒少,行程甚至還能繞去鄰國們遠遠的看看那些夢想之地的海岸線、緩緩沒辦法出國的寂寞。
這種假裝出國還真的能大受悶壞的民眾歡迎。依據交通部統計、從八月推出三個月來,偽出國參與人次已經累積至5,000人之上,出航27班次、班班都客滿。
對執飛的航空公司而言、這種方案其實只能賺到蠅頭小利,但航空公司普遍支持並積極參與的原因,是因為這種營運模式還提供航空公司機會:
- 維持飛機處於飛行養護狀態
- 維持飛行員手感
- 提供空服員上勤空間
- 趁機實驗各項行銷花招
而機場能迎來難得歡喜出遊的旅客、動線保證關內外的商場免稅店都能照顧到,是航空公司、民眾、機場能三贏的一種創新奇想。
但偽出國總只是個體驗,沒有實在目的地的行程不會能長久熱銷,交通部也因此已經在10月底研擬出下一招:「微旅行2.0」。只不過這個方案目前細節還不明確,條件又多、所以各家航空公司都還在觀望。
不過無論這些行銷手法有多成功,帶來的旅客量還是遠遠不及日常的千萬人次。所以桃機公司與各承包夥伴下一個要打破的、是「只有搭機時才要去機場」的印象。
朝景點變身
人在為了生存時動力最強。各種過去承平時期消極以對、沒能實行的「景點化」方案,現在總算是一個接一個接力推出。
不論是不是要去搭機,桃園機場的最大賣點總還是「飛機」這件事。沒有飛機能搭、沒關係,貨機還是會飛,那要看飛機保證是有的。剛於2019年底全新落成的二航廈南北兩側觀景台、搭配緊鄰的全新商場,就正好能作為現在值得宣傳的一大賣點。
你有去過了嗎?不得不說,桃園機場的這兩側觀景台建造上還真是非常有誠意:戶外區看台就有兩層,南側看台最遠還延伸至接近空橋的位置,而且鋪木式的平台非常寬敞、舒適,觀看跑道的角度優良、兩側視野延伸出去也都幾乎沒有障礙物,從飛機遠遠的掛著燈光降落至跑道上滑行,全程一清二楚、沒有死角,與國內外其他機場觀景台相比絕對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時桃機聯合業者加碼了第一招:直接把免稅店開在觀景台旁邊。利用觀景台商場內的空曠空間,桃機各圈出商場內一區域給兩家免稅店業者利用,免稅店業者並獲得許可能在關內繼續以"免稅"的價格、販賣原先置於關外的免稅商品-至少現場人員是向我保證價格相同。這個安排已經確定至少持續至年底,有沒有效?現場人員說他們在最初做了基本的海報、網路宣傳,就已經有遇過遠從台中特意來到桃園機場採購的顧客-因為不只是菸酒而已,免稅店很有誠意的連名牌精品都擺出來了,不要低估他們求生存的意志、非常強烈!
再來第二招:桃機樂友會。
看這名字是模仿上半年很夯的動物x友會,但其實完全沒有關係。這就是一個機場見習+購物的一站式一日遊活動,每周末從早開始、由機場負責帶領參與者參觀機場內外、甚至上到一般時候無法進入的停機坪上導覽。提供餐食,還有就是把所有關內關外的免稅店去一去,完全將自身打造成一處觀光團景點、遊覽車都可以開來把老人團丟下車的那種。推出後反應還算熱烈,至少大半年下來、已經是周周都能至少上百人成團的活動、報名費與現場消費都能為參與者帶來一個穩定的營業數字。
長期抗戰需要更好
現在隨著時間拉長,全球都看得出來這波疫情帶來的影響短期內不會到達終點。開放邊境的時間點,從疫苗後、明年,已經喊到可能要2022年或更久之後。既然知道要撐這麼久,桃園機場其實就需要做得更好。
至少從消費者的角度,現在這些應變措施就都有改善的空間。
與搭機直接相關的微旅行2.0、如果有辦法上路被消費者買單的話,應該能創造更為穩定的基礎流量。交通部現在是有特意要求班機要從桃園機場出發,桃園機場就不應該辜負這個流量、需要做出更多準備。比如、這些去機場的旅客將都會是國內旅客,而且只是要去台灣的另一個地方,那甚麼國際漫遊網路販賣、兌換外幣、雙語服務等等就不是必須的特色。
不如想辦法說服更多餐飲業者回來開門,不然旅客來到機場會發現很難滿足基本需求;或是與各目的地機場進行同業間的合作、設置各地政府的詢問櫃檯,或直接將旅遊產品在桃園機場就先販售,主打「下機不用再煩惱」的行銷概念,讓機場也成為"購買"本身的發生地。
而桃機樂友會更是一種能長期持續的活動,但現在的定價未免也太貴了。
剛剛沒說到,桃機樂友會報名費就要每人1,000元,只包含午餐一餐,不包車錢、行程中還會不斷帶大家去免稅店購物。其實不論上停機坪有多特別、這價格的競爭力未免也太差。現在任何一家國內主題樂園從早玩到晚、一票到底可能都不到700塊,而且想玩就玩、也不會逼你去甚麼商店購物。再說一般社區里長1000元的行程,可能都安排到有專車接送、多包晚餐或早餐。你要人繳了1000元卻是自己想辦法到、到了還得一直被強迫購物,其實真的只有專業飛機粉或閒到發慌的人才會去。而這種人最後能有多少?
桃機樂友會是一種能納入機場內各業者的優質策略,總比消極等人自己來觀景台賞機要好。但如果是一種生存手段,就不該單用固定成本收費。減少報名費、增加更多參與者可以在機場內消費的型態、甚至提供不同的行程內容,不但更有機會規模化、小小的生態系才能更健康、更有可能滾出更大的人流量。
備妥再次起飛的一天
其實疫情從另一面看、還是有為桃園機場帶來一些好處。
原先在極限運轉下沒辦法進行的工程現在都有空間能進行了。利用疫情期間的大空檔,桃機公司提早了各項未來預計要進行的工程計畫。像是原先規畫明年春節後才能抓緊淡季重新刨鋪的南北跑道與滑行道、就已經成功先完成北跑道的刨鋪,南跑道也已經在北跑道完成後於10月底開工。
二航廈出境報到大廳的櫃檯也趁此機會正在大幅升級,更換使用多年的行李輸送系統、X光儀器、更換櫃台擺設;入境大廳則能更新旅客服務台識別、重鋪地坪。
桃園機場就是這麼樣的持續在運轉著,不辜負所有人對他的期待。
(本篇完)
本篇為《雙北偶爾桃開箱指南》出版專題內的公開文章。
感謝閱讀,希望你喜歡、甚至有所收穫。
參考閱讀資訊
[行政院]吳院長出席「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典禮」
[行政院研考會]國營事業落實公司治理個案分析 ─以桃園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 及港務股份有限公司為例, 100年12月
[內政部]內政部統計通報
[桃園機場公司]旅客運量統計表
[桃園機場公司]機場建設藍圖
[桃園機場公司]防疫更積極 桃園國際機場設施全力拼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