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醫院不會冷13】永遠懷疑自己所得的知識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photo-ac.com

鄉下生活是純樸的,純樸的不知如何獲取正確的用藥知識

30年前,自己小時候,超愛賣藥的攤販來廟口擺攤。
曾經有一段時間,他們的策略是小孩,每次來,都有特殊的音樂聲傳遍小巷。
小孩們一聽到,急著要抓大人出門,有帶上大人的孩子,都可以拿到一個小紙帽(生日帽造型),再幾顆鹹酸甜零嘴,偶爾有小玩具,沒帶上大人的就沒嘍。
過幾年,這個策略可能效果有限,這攤販改直接送大人們臉盆、洗碗精、米、麵條…,一些生活必需品和食品,最可怕的全盛時期,我們家光靠我媽媽一個人每天去聽賣藥,就可以囤積2大箱洗碗精、1大箱麵條,還有用不完的雜貨。

聽說這些叫「王祿仔仙」,賣藥的場子就叫「王祿仔場」

賣藥的非常會講,講的老人家們糊里糊塗,本來只想來拿贈品,到後來都覺得不買可惜,竟然一次買好幾罐,1罐3000元小小的不知名藥粉、藥丸。
這些藥似乎能治百病,胃痛、骨頭酸痛、頭痛、腎病、肝病、皮膚病…,老人家們寧願相信賣藥仔講的話,也不願意掛個門診給醫師看看到底出了什麼毛病。
如果再加上街坊鄰居、別人的「親身驗證」,這藥就變神丹了,一人一罐買回家,有病治病,沒病強身,有時踏進隔壁獨居的阿嬤家,圓圓餐桌上有一半的空間都是囤放這類的藥丸。
不肖藥商就這麼利用人的純樸,大賺底層人們的辛苦錢。
唸了護理系後,才知道什麼叫藥的成分、藥理作用、仿單、副作用,回想親戚鄰居們吃的那些藥,還有看不懂成分的保健食品,不寒而慄。

那麼,長大後的我們又是怎麼獲取知識呢?

不瞞您說,即使是在醫院裡工作,很多工作同仁都還是「聽別人講」比較快
行政人員、清潔阿姨覺得問醫生、問護理師,這些有執照加持,說的肯定不會出錯。
但我自己是一個護理師,都不敢說,我講的一定對。
因為,科學日新月異,不時的都有新的實證來推翻舊的知識,再加上工作繁忙,下班後幾乎沒有精力再去涉取經驗證後的知識,怎麼辦?「上網查」比較快
一個人不可能什麼病都會遇到、都曾看過,但身邊所有人都覺得問我們就對了,如果我偷懶,那就直接在網路上看各種說法,依自己學過的知識來判斷真假,再整理成一套邏輯回覆,這知識能算正確的知識嗎?不敢肯定。
只是,可能比王祿仔仙講的可靠多了。

外語能力重要?是啊,我這才發現語言變成了知識累進的障礙

在醫療領域裡,最受推崇的正確知識是「實證研究」。
何謂「實證」?簡單的說,就是不論是誰,在同樣的環境下操作,也能做出相同的結果,普拿疼中的成分Acetaminophen有止痛、退燒效果,誰來實驗,都會如此。
這些知識可組織、可形成系統、可邏輯推論、可實證,在臨床治療上,靠系統性文獻收集及評核,發展出各種疾病的治療指引,所以醫療人員很強調任何處置都有SOP,這些是千千萬萬個人體試驗所累積出來的知識呢。
問題來了,所有實證資料都是英文,來自各大期刊。
我們得承認,就算是每天看醫生寫的英文醫囑、病程紀錄,英文能力也不會進步。
要讀這些資料,就像在嚼菜根,難以咀嚼更無法下嚥,看完了也不知道該抓出什麼重點,勉強看一篇已是本月/本年最大挑戰。
到最後,只剩做研究的人會繼續看,很多也是看得很痛苦。
實在太可惜了!這些知識就擺在面前,唾手可得,改天如果市場上出現「幫你讀期刋」的王祿仔仙,搞不好也有人會買單呢。
於是,我盡量叫自己多與人交流,想學AI就直接找AI高手,想了解怎麼保健自己長年的腰痛就直接找復健師,先從領域專家的口中學得「關鍵字」和「不走偏的方向」,再回頭查找資料,將斷層補起來。
唉呀,沒想到結論又回到「聽別人講」比較快 XD
寫完文章後決定給自己一個建議「永遠懷疑自己所得的知識,進一步驗證」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8會員
25內容數
「醫療」兩個字,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冷」,我想寫一個醫療主題,分享醫院內的所見所聞帶來的一則則小故事,希望「醫院不會冷」。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charming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醫院裡最有趣的醫師,我覺得是實習醫師 醫學系最後一年,還沒脫離學校生活,但每天的日子都在醫院裡度過。 光想像他們的生活就覺得充滿挑戰,唸完痛苦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一般見習之後,正式進入醫院開始接觸病人,此時還存在著學生的氣息,最是青春活力好說話。
由於沒有手機,學妹必須跑到值班室,叫值班醫師起床,再跑到各個護理站,把分散在各單位的急救小組成員叫來。 由於沒有心電圖,無法發現病人是VF(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纖維性顫動)。 由於沒有電擊器,無法讓正在顫抖的心臟經由電流刺激而歸零停止,只能不停的CPR。
她在病房的第一床,第一眼見到她的時候,我有一點訝異,眼前這個人的面孔好熟悉,身形也似曾相識,好像我高中時的數學老師。 但是我不敢與她相認,除了擔心認錯人,還有一件發生在高中時期的事情,讓我心中滿是疙瘩。
既然哭了,就不要被挫折打倒,不然眼淚就浪費了… 護理師最脆弱的那年,九成也許都在第一年,原因可能不是來自環境,而是自己給的壓力,壓垮了自己。
有時覺得外科醫生很好賺,可是其實一台大刀開下來,十幾個小時,還有開到已經過半夜12點還在開的,護理師都換了一輪人力了,醫生們還站在手術台上,體力、眼力、精神的消耗,身體要能承受真不容易,名氣特別高的外科醫生,年紀50、60,就老化的讓人覺得像70、80,十分操勞,絕對沒有《醫龍》裡的帥氣 XD
20年前的生命教育也許才正要起步,這些為我們的學習,犧牲奉獻的大體老師們,老師會介紹每一位大體老師生前的疾病,特別要我們觀察該疾病影響之下人體的變化,像是心臟疾病做過心導管後的心臟,再次印證當初生理學學到的知識,知道了這麼多,但是,我竟然渾然不知大體老師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故事。
在醫院裡最有趣的醫師,我覺得是實習醫師 醫學系最後一年,還沒脫離學校生活,但每天的日子都在醫院裡度過。 光想像他們的生活就覺得充滿挑戰,唸完痛苦的基礎醫學、臨床醫學、一般見習之後,正式進入醫院開始接觸病人,此時還存在著學生的氣息,最是青春活力好說話。
由於沒有手機,學妹必須跑到值班室,叫值班醫師起床,再跑到各個護理站,把分散在各單位的急救小組成員叫來。 由於沒有心電圖,無法發現病人是VF(Ventricular Fibrillation, 心室纖維性顫動)。 由於沒有電擊器,無法讓正在顫抖的心臟經由電流刺激而歸零停止,只能不停的CPR。
她在病房的第一床,第一眼見到她的時候,我有一點訝異,眼前這個人的面孔好熟悉,身形也似曾相識,好像我高中時的數學老師。 但是我不敢與她相認,除了擔心認錯人,還有一件發生在高中時期的事情,讓我心中滿是疙瘩。
既然哭了,就不要被挫折打倒,不然眼淚就浪費了… 護理師最脆弱的那年,九成也許都在第一年,原因可能不是來自環境,而是自己給的壓力,壓垮了自己。
有時覺得外科醫生很好賺,可是其實一台大刀開下來,十幾個小時,還有開到已經過半夜12點還在開的,護理師都換了一輪人力了,醫生們還站在手術台上,體力、眼力、精神的消耗,身體要能承受真不容易,名氣特別高的外科醫生,年紀50、60,就老化的讓人覺得像70、80,十分操勞,絕對沒有《醫龍》裡的帥氣 XD
20年前的生命教育也許才正要起步,這些為我們的學習,犧牲奉獻的大體老師們,老師會介紹每一位大體老師生前的疾病,特別要我們觀察該疾病影響之下人體的變化,像是心臟疾病做過心導管後的心臟,再次印證當初生理學學到的知識,知道了這麼多,但是,我竟然渾然不知大體老師們的名字,也不知道他的故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的議題是學名藥,學名藥價格可以到原廠藥的十分之一,這樣的價格可以讓更多人負擔得起,對改善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然而凡事都有兩面,學名藥藥價低廉,藥廠為了在低價的產品上榨出更多的利潤,就會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搭配相對寬鬆的審查機制,使得市面上的學名藥品質良莠不齊。
1960年代,在南部鄉下經常看到一位身材壯碩的歐巴桑,身上扛著一個白色大布袋。當時,很多家庭的牆壁會掛上一款藥包,而她是西藥廠的外務,定期去補充藥丸,這些藥丸大多是胃腸藥和感冒藥。後來,西藥房日漸增多,這種藥包文化便銷聲匿跡。 其實,現代人依然需要「藥包文化」,而且可以將西藥換成中藥。所謂
Thumbnail
在中藥文化中,我們經常提及到傳統的中藥店,這些地方不僅是購買藥材的場所,更是一個充滿古老智慧和文化的寶庫。許多人都有到這些中藥店“抓藥”的經驗,這是一種古老的購買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文化體驗。 中藥的劑型多種多樣,包括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和錠劑等。這些不同的劑型
Thumbnail
中藥店抓藥的體驗是許多人都熟悉的一個場景,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一部分,擁有多種不同的劑型,這些不同的劑型擁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和應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和情況進行選擇和應用。在不同的季節和氣候變化下,中藥可以提供不同的食補配方,用以調理和平衡人體的體質,使身體能夠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保持健康和活力。這種傳統
Thumbnail
短短的寒假,在社區藥局的實習結束後進到尾聲。和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但是也讓我對於社區藥局藥師的日常有更深入的了解。 回顧實習過程,我主要是在心態上和專業上有超乎預期的成長。 專業技能 在藥局學習,保健食品與非處方藥是重要的一環。 過去的我,對於很多藥品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感冒要吃感
我突然發現,我的許多負面知識,都是從以前的新聞報導裡面學到的! 小時候,好像是雲林還是嘉義吧,有位婦人用農藥毒死了先生。 整篇報導很詳細的寫出,她是如何把農藥再精煉、濃縮。如何用菜色遮掩住農藥的味道。如果不是法醫覺得有問題,她可能就沒事了! 本來就是個地方新聞,為何變成全國性的案件?因為記者在
Thumbnail
日前聯合報載「2藥師闖進國會 黃金舜盼推動藥品獨立健保總額」,藥師除了當立委可以推動民生法案外,全國逾3萬名的藥師還能為全民做些什麼? 民眾對藥師的工作或許還停留在只是包藥、對藥、發藥等刻板印象;與歐美人士相比,國人對藥師的專業性認知顯然不足。其實藥師在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和疾病照護都扮演的重要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
Thumbnail
這本書討論的議題是學名藥,學名藥價格可以到原廠藥的十分之一,這樣的價格可以讓更多人負擔得起,對改善公共衛生非常重要。然而凡事都有兩面,學名藥藥價低廉,藥廠為了在低價的產品上榨出更多的利潤,就會想辦法降低生產成本,搭配相對寬鬆的審查機制,使得市面上的學名藥品質良莠不齊。
1960年代,在南部鄉下經常看到一位身材壯碩的歐巴桑,身上扛著一個白色大布袋。當時,很多家庭的牆壁會掛上一款藥包,而她是西藥廠的外務,定期去補充藥丸,這些藥丸大多是胃腸藥和感冒藥。後來,西藥房日漸增多,這種藥包文化便銷聲匿跡。 其實,現代人依然需要「藥包文化」,而且可以將西藥換成中藥。所謂
Thumbnail
在中藥文化中,我們經常提及到傳統的中藥店,這些地方不僅是購買藥材的場所,更是一個充滿古老智慧和文化的寶庫。許多人都有到這些中藥店“抓藥”的經驗,這是一種古老的購買方式,同時也是一種文化體驗。 中藥的劑型多種多樣,包括湯劑、丸劑、散劑、膏劑和錠劑等。這些不同的劑型
Thumbnail
中藥店抓藥的體驗是許多人都熟悉的一個場景,中藥作為傳統醫學的一部分,擁有多種不同的劑型,這些不同的劑型擁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和應用,可以根據個人的需要和情況進行選擇和應用。在不同的季節和氣候變化下,中藥可以提供不同的食補配方,用以調理和平衡人體的體質,使身體能夠在變化多端的環境中保持健康和活力。這種傳統
Thumbnail
短短的寒假,在社區藥局的實習結束後進到尾聲。和我當初想像的不太一樣,但是也讓我對於社區藥局藥師的日常有更深入的了解。 回顧實習過程,我主要是在心態上和專業上有超乎預期的成長。 專業技能 在藥局學習,保健食品與非處方藥是重要的一環。 過去的我,對於很多藥品根本就不了解。只知道感冒要吃感
我突然發現,我的許多負面知識,都是從以前的新聞報導裡面學到的! 小時候,好像是雲林還是嘉義吧,有位婦人用農藥毒死了先生。 整篇報導很詳細的寫出,她是如何把農藥再精煉、濃縮。如何用菜色遮掩住農藥的味道。如果不是法醫覺得有問題,她可能就沒事了! 本來就是個地方新聞,為何變成全國性的案件?因為記者在
Thumbnail
日前聯合報載「2藥師闖進國會 黃金舜盼推動藥品獨立健保總額」,藥師除了當立委可以推動民生法案外,全國逾3萬名的藥師還能為全民做些什麼? 民眾對藥師的工作或許還停留在只是包藥、對藥、發藥等刻板印象;與歐美人士相比,國人對藥師的專業性認知顯然不足。其實藥師在維護患者的用藥安全和疾病照護都扮演的重要
Thumbnail
很多人聽到我帶孩子去看中醫,無非是質疑小孩那麼小能吃中藥?或是中醫的療效緩慢,應該是平時調養身體用,或是對於中醫的了解僅限於跌打損傷抑或是針灸,其實我個人親身的體驗是即便是感冒,吃中藥的效果比西藥還來得快,而且停藥後也比較不會症狀復發,也因為感受過中醫的功力,於是對於了解中醫的理論及知識也產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