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拜登當選以後:對華政策的慢啟動,將為港台中抗爭者帶來挑戰|趙思樂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文|趙思樂 (喬治城亞洲法中心研究員、前中國時政記者)

很多人選前就擔心拜登當選美國對中國的政策就會轉向友善,也有不少人說對華強硬已經是兩黨共識,誰當選都不會有大影響。筆者認為,其實多數人的擔心不是全無道理,「兩黨共識」存在,但是有很大的政策彈性,需要各方的努力(尤其是中共自己犯錯),制中政策才能維持在一個比較高的強度。以下從三個關鍵點說明:將有外交政策觀察期、民主黨面對的制中/合作張力、美國體制在選前的狀態。

首先,不要太期待新政府短期內就會展現明確的對華政策(如果中國沒有大動作的話)。現在美國分裂的程度,和面臨的內部問題,不在其中的人可能是難以想像的。這次選舉面臨的爭議,應該不需要我多解釋。拜登當選後的首要任務肯定是穩定國內,應對爭議、處理疫情,以及可能要先處理種族/警暴衝突。

外交政策整體都在非常後的排序,尤其是對華政策這種高度敏感的領域,新政府肯定不會希望它變成招風大樹。而且新政府很可能選擇先觀察中國的舉動,讓任何政策師出有名。所以大家可能要有心理準備,具體香港/台灣/人權外交政策上可能會有好幾個月的停滯,要考慮這段時間要做什麼和要怎麼熬過去等等。

第二,民主黨在對華政策上面臨的是兩個方向的張力:1. 它的選前承諾裡有兩大重點很可能需要跟中國打交道,COVID-19疫情和全球變暖, 這兩者(尤其後者)都是具有很強全球性的話題,都可能推動美國要跟中國尋求關係緩和。

2. 民主黨並不想被視為對華軟弱的政黨,加上實質的中國revisionism的威脅,美中關係回到過去的可能性不大,民主黨肯定要想辦法展現對華強硬——這就提供給港台中抗爭者最重要的可操作空間。

但這個路線很容易讓人想起民主黨傳統項目「人權外交」的失敗,最後強硬政策都變成虛晃一槍。這種擔憂是非常現實的,所以對華政策的倡議者要非常積極而且小心,一方面不要「凸槌」加速邊緣化自己的議題,另一方面,也要在監督民主黨的同時保持自身議題的討論度。

最後,既然對華放軟的擔憂是現實的,那拜登當選是不是不好呢?其實也不是。有些觀察我在選舉有結果前一直沒有說,是因為不想被認為是站在哪一邊。但現實是,在外交學院的學習和在DC政策圈的邊緣工作,讓我看到美國的外交和安全建制其實已經快被繃到極限了。

外交學院很多兼職教授甚至同學是本身也在這兩個體系裡工作。每次Trump有突然的政策轉向,能看到他們包括他們的上司都是驚訝和無所適從的,很多政策Trump說了又改,他們也根本沒辦法認真對待和執行。專業意見上傳下達的通道幾乎停滯,甚至被政治考量否定。他們很明確地說系統內很多人都已經在崩潰邊緣,想著四年快到就忍一忍,如果再來四年肯定要有辭職潮。

——這樣的美國,即便有再強硬的政策,真的能執行出來嗎?真的能跟中國長期博弈嗎?美國的建制固然有很多問題,要改沒錯,但改革需要有新的章法和一致的導向,打破原有的機制但沒有新的規則,至少短期內的效果就是讓系統陷入混亂甚至癱瘓。

總結而言,拜登政府在對華政策上肯定是有隱憂的,但現在選舉結果已明朗且難以改變,倒不如視為一個重新開始的機會。對美國的制中政策有所期待的各方,都要開始積極且謹慎的努力。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5會員
39內容數
<p>我是趙思樂,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中國女生,是撰寫中國民間抗爭與政治打壓的深度報導者、非虛構作家。我希望透過我的寫作,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正義、關心人。</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思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從今年初開始,我發了一系列FB帖文,給想瞭解國際政治的朋友介紹優質的英文廣播節目,以時事新聞和歷史評論為主,有長有短,英文易懂好消化。拓展視野、時事追蹤、聽力寫作、留學會話,居家必備。現在把這些帖子集中成合集,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以美國的情況,大多數地方人口密度不高,人們往往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7例感染;加上,全球的口罩產量本就有約一半來自中國,現在中國為滿足自身的口罩需求短期內應不會出口,全球的口罩供應都會面臨緊張。美國官方和媒體若建議美國人戴口罩,恐怕既不必要也不現實,還是資源的浪費。
左翼政治人物的政策亮點一般在更平等的國內政策,而他們的外交政策是什麼?很少人能說得清楚。我和我的中港臺朋友們有時也會討論一下,誰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可能對香港、台灣和中國的人權民主問題更有利。
「全國都買不到防護用品,工廠都在給武漢趕工。全世界都買不到防護用品,都被華人掃貨發去武漢。武漢醫院的醫護人員依然嚴重短缺防護用品。武漢上面有黑洞嗎?」中國的體制並非通常理解的以治理為目標的政府體系,而是一個典型的「攫取型」制度——制度整體設計的目的在於由下向上的持續輸送,用整個社會供養其統治結構。
這樣的考核方式,意味著這所頂尖外交學院對合格畢業生的要求是:對自己專長的領域能提出具體的建議,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能侃侃而談——這可以說相當的「華盛頓」。 在這個特區的大大小小的會議、研討、閒聊中,你都可以看到職業外交人員在反反覆覆地接受這一場「考試」。
這位曾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的教授解釋道:簡約的意思是,能用一個原因解釋的,不要用兩個原因,給三個政策建議能處理的,不要給五個。
從今年初開始,我發了一系列FB帖文,給想瞭解國際政治的朋友介紹優質的英文廣播節目,以時事新聞和歷史評論為主,有長有短,英文易懂好消化。拓展視野、時事追蹤、聽力寫作、留學會話,居家必備。現在把這些帖子集中成合集,供有興趣的朋友參考。
以美國的情況,大多數地方人口密度不高,人們往往有自己的交通工具,目前只有7例感染;加上,全球的口罩產量本就有約一半來自中國,現在中國為滿足自身的口罩需求短期內應不會出口,全球的口罩供應都會面臨緊張。美國官方和媒體若建議美國人戴口罩,恐怕既不必要也不現實,還是資源的浪費。
左翼政治人物的政策亮點一般在更平等的國內政策,而他們的外交政策是什麼?很少人能說得清楚。我和我的中港臺朋友們有時也會討論一下,誰成為下一任美國總統可能對香港、台灣和中國的人權民主問題更有利。
「全國都買不到防護用品,工廠都在給武漢趕工。全世界都買不到防護用品,都被華人掃貨發去武漢。武漢醫院的醫護人員依然嚴重短缺防護用品。武漢上面有黑洞嗎?」中國的體制並非通常理解的以治理為目標的政府體系,而是一個典型的「攫取型」制度——制度整體設計的目的在於由下向上的持續輸送,用整個社會供養其統治結構。
這樣的考核方式,意味著這所頂尖外交學院對合格畢業生的要求是:對自己專長的領域能提出具體的建議,對自己不擅長的領域能侃侃而談——這可以說相當的「華盛頓」。 在這個特區的大大小小的會議、研討、閒聊中,你都可以看到職業外交人員在反反覆覆地接受這一場「考試」。
這位曾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的教授解釋道:簡約的意思是,能用一個原因解釋的,不要用兩個原因,給三個政策建議能處理的,不要給五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運用了地緣政治投資大局觀一書作者分析政經現象所發展出來的重要原則 去探討兩位美國大選候選人上任後可能的對中對台政策 綜合考量了他們說過想做的 還有他們各自面對的限制是什麼 來預測兩人上台各自會採取 很不同的具體政策作為 賀錦麗雖然也有抗中保台的意志 但她如果遵循拜登的外交政策方向 將會重重受限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 拜登退選的影響 ## 政治格局的變化 如果拜登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將會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拜登是民主黨的資深政治人物,其退選將為黨內留下權力真空。這可能會促使其他民主黨籍政治新星浮現,並重塑黨內的權力平衡。同時,這也會改變共和黨的選舉策略和競選焦點。共和黨可能會調整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本文運用了地緣政治投資大局觀一書作者分析政經現象所發展出來的重要原則 去探討兩位美國大選候選人上任後可能的對中對台政策 綜合考量了他們說過想做的 還有他們各自面對的限制是什麼 來預測兩人上台各自會採取 很不同的具體政策作為 賀錦麗雖然也有抗中保台的意志 但她如果遵循拜登的外交政策方向 將會重重受限
Thumbnail
川普若當選總統,落實美國優先、對外課徵高關稅等政見,會對美國、中國及全球帶來哪些衝擊和影響?學者:貿易壁壘保護美企,將加速中國經濟衰退! 中國經濟學者張斌呼籲,決策者必須充分認識到內需不足問題的嚴重性!採取「超預期的政策力度」打破當前的負向循環,提振需求,才能從根本上改變市場預期,促進經濟良性循環!
Thumbnail
2024年7月21日,美國政治舞臺上演了一場戲劇性的變革。現任總統喬·拜登宣布退出2024年總統大選,並正式宣布支持副總統卡瑪拉·哈里斯(通常稱為賀錦麗)作為民主黨的新提名人選。這一突如其來的決定不僅徹底改變了美國政治格局,也對全球地緣政治產生了深遠影響,其中臺灣無疑是受影響最為顯著的地區之一。
Thumbnail
# 拜登退選的影響 ## 政治格局的變化 如果拜登退出2024年總統競選,這將會對美國政治格局產生重大影響。拜登是民主黨的資深政治人物,其退選將為黨內留下權力真空。這可能會促使其他民主黨籍政治新星浮現,並重塑黨內的權力平衡。同時,這也會改變共和黨的選舉策略和競選焦點。共和黨可能會調整
Thumbnail
2024年美國總統選舉在民主黨內部引發了一場關於拜登是否繼續參選的討論。民主黨面臨著拜登退選、更換副總統人選和維持拜登與賀錦麗組合三個選擇。本文分析了這三種策略的優缺點,並指出最終決策將取決於民主黨內部的協商和選民情緒。
Thumbnail
美大法官作出總統豁免權解釋。川普挺拜登續選,民主黨帶風向換賀錦麗。媒體帶風向看壞川普當選美國經濟。 BJ:這場景台灣人應該似曾相識,支持對手中最弱的一個以贏得選舉,永遠是最佳戰略。天佑人類。 --- 中菲對話,緩解南海情勢。 BJ:天佑人類。 我現在已經可以掌握操作週期了,接下來換金正恩發
被中共定調「賴清德與蕭美琴是獨獨配」的民進黨政府,賴清德上任後牽動美中台三方關係。中共從過去反獨促統,轉而優先遏制外部勢力、其次反獨、接續促統。   美國對中政策無論強度或優先順序都排第一順位,而對台政策是置於美中對抗之下,如此態勢很難在短時間內落幕,如果中國期待美國大選是美中關係的契機,恐
Thumbnail
2020/11/6 舊的紅線是單一指標:臺灣法理地位改變,這雙方都容易把握與規避。新的「紅線區間」定義權恐將在對岸:從台美關係升級、攻擊性軍售、駐軍建制化到社會脫鉤措施等等,都可能是指標。兩岸若在區間中繼續累積誤解,也將更硬化北京拉掉三角、單邊解決的決心。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Thumbnail
首先象徵性的事實是對中國介選的成功反擊,而侯柯配整合的失敗,實際上是中國介選資源的枯竭。也能夠注意到美國這次大選協助台灣的力度也變少,除了中國的力量變小之外,美國這幾年來進入到相對混亂的情況也是一個原因。台灣人必須要注意2024年美國的總統大選結果,因為那場結果將會是另一個影響國際關係大局四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