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簡約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這是關於國際政治實務/美國外交政策的一系列小觀察,總共三篇,有興趣可以一起看。 第一篇:《華盛頓的陽光裏,世界的苦難是模糊的》;第二篇:本篇;第三篇:《打造美國外交系統的「螺絲釘」》蘋果日報專欄原文鏈接
文| 趙思樂
在到美國讀外交學院之前,我的工作是特稿記者,習慣了探尋事件背後的複雜成因和結構。因此,在外交學院的第一節國際關係理論課上,當教授說「好的國際關係理論追求簡約(parsimony)」,我感到了驚訝。這位曾在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任職的教授解釋道:簡約的意思是,能用一個原因解釋的,不要用兩個原因,給三個政策建議能處理的,不要給五個。他又補充:如果你們是在歐洲學習國際關係,他們的思路可能就不是這樣,他們會更關注具體情況和脈絡,但美國外交學界在二戰後就選擇了這種簡約的路線。
初聽時不明就裡,但在外交學院學習一年多並接觸了一些政策圈的工作後,我逐漸明白這種「簡約主義」在美國外交中究竟意味著什麼。最顯見的例子可能是美國的中東政策,為什麼美國政壇在2003年明知沒有明確證據顯示伊拉克有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情況下,仍大比例支持出兵?根據當時在國會任職、現在本院主講中東權力政治的教授總結,出兵伊拉克前,美國政界心照不宣的論述是,美國如果能通過變更伊拉克政權,在中東豎立一個民主國家模範,不僅會讓美國在中東有一個強力的支點,也會在中東各國激起自發的民主革命和改革,進而為中東問題的根本解決打開局面——這是一個極為「簡約」的論述,但也是在美國政界最容易有市場的政策類型。這個論述當然忽略了諸多因素,遜尼派和什葉派的衝突、伊朗和伊拉克的互相制衡等等。最終也是這些因素,讓美國將伊拉克重建為民主國家的目標落空。
「簡約」論述產生的外交政策,經常看起來天真得不可思議,但這種「外交簡約主義」本身,卻是歷史和結構的產物,有其合理性且難以撼動。
從歷史的角度,為什麼美國在二戰後「選擇」了這種外交理論原則呢?很大程度是因為,美國在二戰前並不是一個具有國際意識的帝國,一戰後拒絕加入以維繫和平為目標的大國間組織「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二戰可以說也是被迫捲入的。但美國作為外交上的「傻白甜」,卻在二戰後不得不承擔起自由世界領袖的角色,制定國際秩序、與蘇聯分庭抗禮。可以想像,當時美國在外交人才和機制上都極為匱乏,若是把問題都想得太複雜細緻,美國的外交系統恐怕早就癱瘓了。於是,外交政策上的「簡約主義」就成為自然且必須的選擇。
美國的外交理論和實務直到今天仍奉行簡約主義,除了歷史傳統造成的路徑依賴之外,也源於國內政治的牽制。在解釋美國為何不顧聯合國決議也要維護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壓制政策時,我的中東政治的教授講解道:美國可能是世界上唯一一個國會會深度干預外交政策的大國,在大多數歐洲國家,外交決策權都是高度集中在行政系統手中的。國會在外交事務的深度參與,不僅使國際説客可以通過國會議員影響外交,更意味著專業人士選擇的外交政策必須獲得普通選民的認可——美國的以色列政策就在以色列説客及福音派選民的雙重壓力下難以轉向。因此,邏輯越是「簡約」的外交政策,就越容易被選民理解,進而獲得國會的首肯,自然也就成了決策者及其幕僚的寵兒。
總而言之,美國外交政策中的「簡約主義」有歷史上、實用上的合理性,也符合美國國內政治的需求,即便生產過許多效果不佳的國際決策,一時仍未有多少轉變的可能。而作為需要美國提供助力的主體,無論是台灣、香港或人權團體,恐怕都要在放低對美國外交政策的明智程度的期待的同時,思考如何對接這種美式「簡約主義」的論述方式。
作者趙思樂為資深中國政治記者,中國社會運動參與者,現就讀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全球政治與安全專業。

關於思樂書

這個專欄是我的私人博客。在這裡我希望透過散漫的寫作,讓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人。但這種關心在中國不被允許,因此我與其他有「不受歡迎的關心」青年人們一起徬徨著、疼痛著、苦中作樂著、抱團取暖著。
閱讀《思樂書》並不需要付費。但如果你訂閱,就是對我的工作和存在的一種支持,我會認為這種支持並不僅僅是給我個人的,也是給那些在黑暗中堅持著的中國抗爭者和青年人的。
本專欄的收入承諾每月捐出給中國抗爭者或其家人(承諾是十分之一,但其實每月都會遠超過),前幾月稿費捐出部分,我補足200美元於10月請我先生莫之許帶回中國,轉換為人民幣後捐出給在獄中的中國抗爭者的家屬,因家屬不希望公布具體政治犯姓名,在此無法公布,如有疑問,可私下聯絡我的臉書「趙思樂」並私訊。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445會員
39內容數
<p>我是趙思樂,是出生在1989年之後的中國女生,是撰寫中國民間抗爭與政治打壓的深度報導者、非虛構作家。我希望透過我的寫作,讀者能看見一個迷茫的中國年輕人,關心社會、關心正義、關心人。</p>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趙思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條香港的新聞大概持續了3分鐘,是最後一條新聞,播完節目也就結束了。華盛頓的陽光繼續明媚著,剛剛廣播裏傳出的呼喊聲、對罵聲,暈成了一個光斑,一眨眼間仿佛是一個錯覺。 世界各地的苦難,在這裏的政策圈討論中,都像這樣一個錯覺。
他想起前幾天中國移民還為此事在多倫多示威、發生了衝突。「我不知道香港人怎麼想的。」他說,「現在全世界都想跟中國搞好關係,香港卻想要離開?」我對他的看法感到驚訝,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就解釋道:「他們可能覺得自由更重要。」他表示理解,「但是中國現在確實是……」
這是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身體反抗國家的故事。This a true story about how a woman used her body to resist the power of a state. (中英文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從90年代起,國家、女權工作者和境外資金可以說相當微妙平衡地共同培養了中國的女權運動。這種特殊的互動關係,既是女權運動比其他社會運動根基深厚的原因,也預示著這個平衡失去後運動的艱難。中國女權運動作為一個案例,反映了威權國家與社會運動的複雜關係。
認識他之前,我的熟人一半說他是中國最好的評論家,水平一騎絕塵,一半說他是沽名釣譽小混混,拉一幫捧臭腳的內鬥內行。現在,他是我先生,他今年50歲了。
不少對自己的前途有期待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會時不時安排一趟「美國行」。期間會見了哪些美國政界人物、在哪些場合發表了講話,都會成為未來的政治資本。上升勢頭正勁的鄭文燦,七月到華府智庫演講,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也有略顯經驗不足的地方。
這條香港的新聞大概持續了3分鐘,是最後一條新聞,播完節目也就結束了。華盛頓的陽光繼續明媚著,剛剛廣播裏傳出的呼喊聲、對罵聲,暈成了一個光斑,一眨眼間仿佛是一個錯覺。 世界各地的苦難,在這裏的政策圈討論中,都像這樣一個錯覺。
他想起前幾天中國移民還為此事在多倫多示威、發生了衝突。「我不知道香港人怎麼想的。」他說,「現在全世界都想跟中國搞好關係,香港卻想要離開?」我對他的看法感到驚訝,但想想也在情理之中,就解釋道:「他們可能覺得自由更重要。」他表示理解,「但是中國現在確實是……」
這是一個女性用自己的身體反抗國家的故事。This a true story about how a woman used her body to resist the power of a state. (中英文 In both Chinese and English)
從90年代起,國家、女權工作者和境外資金可以說相當微妙平衡地共同培養了中國的女權運動。這種特殊的互動關係,既是女權運動比其他社會運動根基深厚的原因,也預示著這個平衡失去後運動的艱難。中國女權運動作為一個案例,反映了威權國家與社會運動的複雜關係。
認識他之前,我的熟人一半說他是中國最好的評論家,水平一騎絕塵,一半說他是沽名釣譽小混混,拉一幫捧臭腳的內鬥內行。現在,他是我先生,他今年50歲了。
不少對自己的前途有期待的台灣政治人物,都會時不時安排一趟「美國行」。期間會見了哪些美國政界人物、在哪些場合發表了講話,都會成為未來的政治資本。上升勢頭正勁的鄭文燦,七月到華府智庫演講,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也有略顯經驗不足的地方。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中國,他們做了很多爛事,在內部有各樣的鎮壓、暴力。但首先,這對美國不構成威脅。其次,美國對此並不關心,因為美國很容易接受並支持盟友內部也有類似暴行。美對外援助主要接受者是以色列,該國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恐怖、暴力和鎮壓。第二大受援國是埃及,史上最嚴重的獨裁統治下約有6萬人入獄...我們關心嗎?不!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美國國土面積983萬平方公里, 尚且容不下幾十萬的印地安人. 蘇聯1991年底解體後, 美國領導北約進行東擴, 持續對俄羅斯步步進逼. "擴張"是美國患解內部矛盾鬥爭的特效藥, "邊疆理論"是美國宗教信仰"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的實踐戰略. 美國已形成心理學家洛姆所說的"權威主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本書討論美國擴張主義的歷史淵源及其演變。問題包括:為什麼美國總在不斷擴張,有時甚至直接介入干涉其他國家的事務?美國的擴張主義是怎樣形成的?這種擴張與它的歷史之間又具有什麼樣的關係?本書描述了美國征伐與暴力的歷史,也讓我們重新省視自己對美國的想像與認知。
Thumbnail
中國,他們做了很多爛事,在內部有各樣的鎮壓、暴力。但首先,這對美國不構成威脅。其次,美國對此並不關心,因為美國很容易接受並支持盟友內部也有類似暴行。美對外援助主要接受者是以色列,該國幾乎每天都在不斷地進行恐怖、暴力和鎮壓。第二大受援國是埃及,史上最嚴重的獨裁統治下約有6萬人入獄...我們關心嗎?不!
Thumbnail
習近平跟美國失敗的關係策略,現在已經是個遙遠的記憶。他於二○一三年提出這個宏圖大略時相對只是個新手領導人,初任共產黨總書記未滿一年,而如今,習近平已深信美國要往死裡打壓中國。先是歐巴馬的轉向亞洲政策,緊隨著是川普的貿易和科技戰,要和敵意如此之重的國家重新建構一段新關係
Thumbnail
《戰爭的理性主義解釋》這篇由 美國學者詹姆斯·費倫(James D. Fearon)教授於1995年發表的論文,不僅在政治學領域引起了廣泛討論,也為我們理解國際關係中的衝突提供了『非理性主義』外的新視角。
美國國土面積983萬平方公里, 尚且容不下幾十萬的印地安人. 蘇聯1991年底解體後, 美國領導北約進行東擴, 持續對俄羅斯步步進逼. "擴張"是美國患解內部矛盾鬥爭的特效藥, "邊疆理論"是美國宗教信仰"昭昭天命 manifest destiny"的實踐戰略. 美國已形成心理學家洛姆所說的"權威主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2021/6/4 拜登「更深層、更廣泛、更精準、更有系統」的對華競爭,尤其表現在量力而為用於焦點。美國形勢天成的離岸地位,正好有助於進行重點的輪替。「再平衡」與「印太」完全是邏輯一脈相承。在地緣政治上就是抓大放小,需謀求與俄國改善關係。雖然拜登、布林肯等必須靦腆說是「追求對俄可預期、穩定的關係」?
中國是對美國和世界秩序最為系統性和危險的威脅,這種情況自特朗普政府以來一直存在,並將持續下去。 在賴清德的政府中,台灣必須站在共同價值和民主夥伴一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