釀專題|《新世紀福爾摩斯》:聰明是這時代的性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在秋天陰雨的日子重看《新世紀福爾摩斯》(SHERLOCK)第一到四季,真是無比愉快過癮。我和千千萬萬觀眾一樣,打從十年前第一季開播,就無可救藥地迷上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和他詮釋的夏洛克・福爾摩斯、馬丁・費里曼飾演的約翰・華生、以及整部劇建構出的世界。迷到什麼程度呢?我在英國留學期間,就刻意住在貝克街旁,進進出出總是經由充滿福爾摩斯元素的地鐵貝克街站。抵達倫敦後看的第一齣劇,是馬丁・費里曼擔綱的《理查三世》實驗劇場;買過最貴的表演票,是班奈狄克・康柏拜區主演的舞台劇《哈姆雷特》──提前了整整一年買票,坐在前排中央結果看得最清楚的是他的長腿,但還是心滿意足。
那是幾年前的事了,細節早已模糊一片,徒留印象。《新世紀福爾摩斯》各集的推理內容於我也是如此,所以即使是重看,驚喜感一點也不輸當年。當久違的片頭音樂響起,熟悉的倫敦街景鋪展而開,這一次,懸念少了,卻多了更多樂趣和享受,彷彿被夏洛克感染了他接到詭異案件時的過度興奮,The game is on,遊戲要開始了。不在乎人們的驚嚇、害怕、擔憂,不在乎已經受害的死者慘狀,也不那麼在乎犯罪者的動機。重點是,兇手究竟是用什麼方法犯案的?他在哪?他的下一個目標是誰?背後是否牽涉更大的組織或機密?
當 19 世紀的名偵探來到 21 世紀,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將這位現代福爾摩斯的古怪、天才和無情詮釋得淋漓盡致,幾乎改寫了全世界大小螢幕對性感男人的定義。就像與夏洛克交手的「那個女人」艾琳・艾德勒,赤裸著姣好身材對他說的:「聰明是新的性感。」
不過,在《新世紀福爾摩斯》爆紅成為現象級影集之前,螢幕上的性感很少以這樣的形象出現,聰明也不是歐美主流喜歡的特質──他們更偏愛球隊隊長。就連當初兩位寫過《Doctor Who》劇本、且是福爾摩斯迷的編劇,向 BBC 電視台提案時保證「我們會拍出性感的福爾摩斯」,BBC 仍然不怎麼看好:「實在看不出班奈狄克・康柏拜區哪裡性感。」
沒想到,當他化身夏洛克,擁有精湛的觀察能力,豐富的科學和醫學知識,縝密的邏輯歸納和演繹推理,以及拉小提琴、槍法劍法等各種有助於思考和破案的技能;當他頂著捲髮、穿著經典的黑色長大衣,身手矯健地穿梭各犯罪現場;當他一口氣說完兩頁半台詞,以充滿磁性的英式上流階層口音搭配一臉理所當然的自信,我們全都瘋狂陷入艾琳・艾德勒的身不由己:I am Sherlocked!──或就算沒那麼誇張,也至少會像約翰・華生剛剛認識他,聽完一連串夏洛克對他個人背景準確推論時的反應:「這⋯⋯實在太神了。」
雖然夏洛克說,通常別人會叫他滾開,他也的確有點怪,整天沉溺於自己的現實(或幻想),唯一相信的權威只有自己。他不會看場合或別人臉色說話,可以毫不留情地駁斥、嘲笑或讓別人陷入尷尬,只因為覺得所說的是事實。劇中將他的行徑解釋為高功能反社會人格,但似乎沒那麼像,比較像高功能亞斯伯格。而且,許多其實也是英國人的普遍特質:重視邏輯,不輕易流露情感,經常瞧不起別人,以及近乎殘酷的現實主義和效益主義(Utilitarianism)(註)。
約翰:「請記住有個女人可能性命不保。」

夏洛克:「為什麼?這間醫院多的是快死的人,醫生。你怎麼不去他們床邊哭,看對他們會有什麼好處?」
夏洛克一次次強調並驗證,感情用事對破案一點幫助也沒有。唯有保持冷靜和疏離,客觀看待案件,才能有效解決問題。同樣的,是極度的效益主義,而不是反社會人格,讓夏洛克毫不猶豫、也不慚愧地,運用欺騙、違法、或任何手段來達成破案目的。這也是為什麼擁有強烈道德感的約翰,心甘情願放任、幫助夏洛克無所不用其極。
在第一、二季裡,編劇較以原著故事作為改編基礎,無論是現代化情境、硬派推理、夏洛克和約翰的性格設定、兩人日益堅定的友誼,全都非常精采出色。運鏡和剪接獨特的視覺呈現,讓我們能跟著約翰的步伐、夏洛克的眼光,走跳於不同的案件和現場,辨別他人身上的細節特徵如何說明他們的狀態,研究犯罪現場的環境和線索,搜尋遺失的關鍵,連結看似不相關的人事物;歸納已知事實,排除不可能的選項,推斷最可能的前因後果。
到這個時候,夏洛克基本上已經知道犯人是誰了,但要制伏身在明處或暗處的兇手,還需要他和約翰的合作無間,與幕後黑手正面對峙,鬥智鬥勇。不需要營造懸疑恐怖,不需要華麗的動作戲和大場面,就足以讓所有人大呼過癮。
到了第三、四季,重心偏往夏洛克和約翰之間的深厚情感,以及他們更人性化的一面。在第三季最後,為了確保約翰的妻子瑪麗不再被勒索,夏洛克直接一槍射死了媒體大亨麥格努森。這一槍,是夏洛克最理性也最感性的選擇,他的決定依然出於精確計算,只不過約翰成了他眾多考量的第一順位。他再也不是那個冷靜淡漠的夏洛克了,因為有了想不顧一切保護的人,他有了弱點。第四季的改編則更加冒險、大膽,深入夏洛克的童年創傷和家族陰影,以嗑藥般的迷幻潛進他的心靈殿堂,揭開刻意遺忘的妹妹和紅鬍子往事。如此一來,確實完整了夏洛克的生命歷程,包括他那些反社會人格似的特質從何而來,他為何這麼重視與約翰的關係?甚至連原本只是高手過招的莫里亞蒂,都有了犯罪動機。
但對我來說,當編劇賦予這一切如此完美的因果關係,反而讓我們突然清醒──這世界從來不會這麼理性、合乎邏輯,許多事情的發生沒什麼道理,有些悲劇永遠也找不到原因。
歐美的推理小說起源於 19 世紀,愛倫・坡和柯南・道爾筆下的偵探都使用科學的演繹法來破案,反映了當時現代科學的進步與人們對科學的崇敬。那同時也是尼采提出「上帝已死」的時代,西方基督教信仰式微,但人們對這世界的不確定性和無意義依然恐懼,於是科學取代上帝,成了我們認知世界的指南,甚至成了新的神話、新的信仰。
然而,正如尼采的反思,科學是認識未知事物的一種方法,但終究並非全部;單憑理性也終究無法探究世間萬物的真相和本質。
如今,我們距離那樣的時代氛圍仍不遠,不過,從福爾摩斯系列小說到《新世紀福爾摩斯》,從科學是新的神、到聰明是新的性感,也許還是有些什麼在改變。隨著科學和科技愈來愈發達,人們似乎逐漸意識到,這些是工具,最重要的仍是使用著科學和科技的人。而最了不起的,是擁有整合知識、辯證思考的聰明,佐以敦厚的道德和溫柔的內心。
大概因此,我們如此喜愛屬於這個世紀的夏洛克・福爾摩斯,並像瑪麗深愛著「貝克街男孩」一樣,覺得他們是這混沌世界裡的傳奇所在,希望所在。
全文劇照:IMDb

:效益主義是西方最有影響力的道德理論之一,認為行為的道德對錯取決於其效果和影響,而正確的行為是追求最多數人的最大幸福快樂。效益主義會平等地考慮所有受牽連的人的效益(即增加幸福快樂、減少痛苦),廣泛運用於公共治理、社會福利經濟學等。

釀電影除了臉書粉絲專頁,最近也設立了 IG 帳號,以及 Line@ 帳號,不同平台會以不同方式經營、露出,並提供不一樣的優惠活動,請大家記得追蹤鎖定!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自我辯證、相互確認,來來回回地對談,每一個女人都在平凡生活中,背負責任與捱著走過荊棘,日常其實是平平淡淡,但總有幾根刺無法拔除,無論他人與自己,抑或是這個社會一直以來給予的束縛,都讓人在刺痛中掙扎,卻一面說著現在的日子不錯。
【釀專題|推理要在冬天前】黃始木檢察官這樣「清白」又「白目」的人,雖然不好相處,卻有其珍貴價值。他有堅定崇高的準則,並不介意自己是否歸屬於群體,因此可以白目衝撞,不害怕被排擠;警監韓汝珍最後也選擇做這樣的人,但會比黃始木更辛苦,畢竟她腦部並未做過手術,別人對她的排擠是會令她傷心的。
這就是那種你一定得看到的電影。無比殘酷、無比溫柔,最重的現實,最輕的幻夢。各種極端,優雅地纏繞成一個既是個人命運亦是集體命運的結。非常厲害的作品,從頭到尾,心都是酸的。
因為小姐們在玩笑中提到的伯昌情書,讓秀英終於清醒,原來那份她守護著的愛的文字,終究只是自己的想像,雖然曾經是份堅強與希望的底氣,撐起她數十年一路挺過來的勇氣,最終她還是得放手這份虛幻的愛情,還給自己清風與自由。
賈樟柯一鳴驚人之作,於我是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唬爛三小》那樣的真摯、敏感又自由的作品。小鎮遊蕩的空間感、人生處處是假開口的挫折和茫然、儘管看不到未來卻仍飄盪的將貫穿時間的心動與心碎……,非常非常喜愛這片。
關於「江湖」獨特又深刻的電影。什麼是江湖?如何是進入江湖?又如何是退出江湖?愛情與江湖鞏固也辯證彼此的韌度,而當時間過了,怎樣是它們退潮後的原型?賈樟柯的電影裡永遠有「錢」所帶來的重量和迷霧,在這部亦是微妙無比。趙濤的演技沒話說的厲害。
自我辯證、相互確認,來來回回地對談,每一個女人都在平凡生活中,背負責任與捱著走過荊棘,日常其實是平平淡淡,但總有幾根刺無法拔除,無論他人與自己,抑或是這個社會一直以來給予的束縛,都讓人在刺痛中掙扎,卻一面說著現在的日子不錯。
【釀專題|推理要在冬天前】黃始木檢察官這樣「清白」又「白目」的人,雖然不好相處,卻有其珍貴價值。他有堅定崇高的準則,並不介意自己是否歸屬於群體,因此可以白目衝撞,不害怕被排擠;警監韓汝珍最後也選擇做這樣的人,但會比黃始木更辛苦,畢竟她腦部並未做過手術,別人對她的排擠是會令她傷心的。
這就是那種你一定得看到的電影。無比殘酷、無比溫柔,最重的現實,最輕的幻夢。各種極端,優雅地纏繞成一個既是個人命運亦是集體命運的結。非常厲害的作品,從頭到尾,心都是酸的。
因為小姐們在玩笑中提到的伯昌情書,讓秀英終於清醒,原來那份她守護著的愛的文字,終究只是自己的想像,雖然曾經是份堅強與希望的底氣,撐起她數十年一路挺過來的勇氣,最終她還是得放手這份虛幻的愛情,還給自己清風與自由。
賈樟柯一鳴驚人之作,於我是如《陽光燦爛的日子》《唬爛三小》那樣的真摯、敏感又自由的作品。小鎮遊蕩的空間感、人生處處是假開口的挫折和茫然、儘管看不到未來卻仍飄盪的將貫穿時間的心動與心碎……,非常非常喜愛這片。
關於「江湖」獨特又深刻的電影。什麼是江湖?如何是進入江湖?又如何是退出江湖?愛情與江湖鞏固也辯證彼此的韌度,而當時間過了,怎樣是它們退潮後的原型?賈樟柯的電影裡永遠有「錢」所帶來的重量和迷霧,在這部亦是微妙無比。趙濤的演技沒話說的厲害。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血字研究》是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系列的第一個案子,內容提及福爾摩斯對推理的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有較為深刻的著墨,並描述福爾摩斯與華生相遇,合作解決一連串的難題。文章充滿對福爾摩斯破案過程的描述,故事主線清晰,引人入勝。
Thumbnail
想想,福爾摩斯或許就是我現在會在英國生活的最早契機,因為福爾摩斯而開始認識英國這個國家,也才有了總有一天想要到英國看看的想法。
Thumbnail
英國率先以指紋建立個人辨識系統,對人民採取「科學」的管理方式,美國與法國則透過照相建立大量的個人資料檔案進行管理。柯南道爾筆下的冷靜思考科學辦案的福爾摩斯,呈現出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秩序維護者的臉孔。與福爾摩斯相反,在法國警方積極蒐集個人資料建立檔案的情況下,劫富濟貧不斷變身的亞森羅蘋就此產生。
Thumbnail
自從看了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羨慕作為創業者-安海瑟薇身邊有一位有智慧長者-勞勃狄尼洛飾演,可以安慰、鼓勵、說心事的對象;羨慕的同時也開始思考著自己想要變成怎樣的老人,畢竟年紀真的也到了。
Thumbnail
「不是,他是來幫我們的!」阿蓮娜跟上阿速卡的腳步,在她身旁解釋。 「不,他就是來抓我的。」阿速卡不耐地反駁。 「他就是來幫我們的!」阿蓮娜堅持道:「女人的直覺最準了!」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眾所周知,巴比倫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直白地說,他就是電視劇裡典型聰明得令人髮指的怪胎。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派對上,孤身拿著裝著酒水的紅色塑膠杯,安靜站在距離音響很遠的地方。諱莫如深的深色眼珠死盯著因人聲嘈雜與青少年玩樂而漣漪片片的泳池水面,好似隨時都能在一邊解出哥德巴赫猜想。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美劇,《宿敵》第二季(Feud: Capote vs. The Swans Season 2)。描寫作家卡波特與紐約上流社會貴婦之間的恩怨。卡波特不僅文筆好,而且極為洞悉人心,能說會道。在貴婦們需要安慰時體貼入微,為她們排憂解惑;八卦起來又毒舌刻薄,舌綻蓮花;俏皮、冷血和小丑般的做作。
Thumbnail
《血字的研究》是柯南道爾的一部短篇小說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血字研究》是福爾摩斯探案小說系列的第一個案子,內容提及福爾摩斯對推理的思考方式,價值觀等等有較為深刻的著墨,並描述福爾摩斯與華生相遇,合作解決一連串的難題。文章充滿對福爾摩斯破案過程的描述,故事主線清晰,引人入勝。
Thumbnail
想想,福爾摩斯或許就是我現在會在英國生活的最早契機,因為福爾摩斯而開始認識英國這個國家,也才有了總有一天想要到英國看看的想法。
Thumbnail
英國率先以指紋建立個人辨識系統,對人民採取「科學」的管理方式,美國與法國則透過照相建立大量的個人資料檔案進行管理。柯南道爾筆下的冷靜思考科學辦案的福爾摩斯,呈現出維多利亞時代大英帝國秩序維護者的臉孔。與福爾摩斯相反,在法國警方積極蒐集個人資料建立檔案的情況下,劫富濟貧不斷變身的亞森羅蘋就此產生。
Thumbnail
自從看了電影『高年級實習生』,羨慕作為創業者-安海瑟薇身邊有一位有智慧長者-勞勃狄尼洛飾演,可以安慰、鼓勵、說心事的對象;羨慕的同時也開始思考著自己想要變成怎樣的老人,畢竟年紀真的也到了。
Thumbnail
「不是,他是來幫我們的!」阿蓮娜跟上阿速卡的腳步,在她身旁解釋。 「不,他就是來抓我的。」阿速卡不耐地反駁。 「他就是來幫我們的!」阿蓮娜堅持道:「女人的直覺最準了!」
Thumbnail
看完這部電影,我的感想就是「臥底行動已經絕跡了」
Thumbnail
講到希區考克,大家會如何形容他的作品? 答案應該不出「懸疑」、「恐怖」或「驚悚」等震懾生心理,飽含力道與想像空間的詞彙吧。但若進一步追問:有共同的元素反覆出現其電影之中嗎?可能會有人答道:麥高芬、金髮女郎、中產階級的生活樣態或對男同志的暗示等目前主流最常談論的議題,進而引出作者論、女性主義和甚至現
Thumbnail
眾所周知,巴比倫不是一個熱情的人。直白地說,他就是電視劇裡典型聰明得令人髮指的怪胎。 有趣的是,這樣一個人總會出現在大大小小的派對上,孤身拿著裝著酒水的紅色塑膠杯,安靜站在距離音響很遠的地方。諱莫如深的深色眼珠死盯著因人聲嘈雜與青少年玩樂而漣漪片片的泳池水面,好似隨時都能在一邊解出哥德巴赫猜想。
Thumbnail
最近看了一部美劇,《宿敵》第二季(Feud: Capote vs. The Swans Season 2)。描寫作家卡波特與紐約上流社會貴婦之間的恩怨。卡波特不僅文筆好,而且極為洞悉人心,能說會道。在貴婦們需要安慰時體貼入微,為她們排憂解惑;八卦起來又毒舌刻薄,舌綻蓮花;俏皮、冷血和小丑般的做作。
Thumbnail
《血字的研究》是柯南道爾的一部短篇小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