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5|閱讀時間 ‧ 約 3 分鐘

【每週一篇.長篇樂評】聖誕 應該和誰過?——張敬軒《見或不見》

「聖誕快樂!」

「足球、標槍、柔道,邊種運動最有聖誕氣氛?」

「生日快樂!」

嗯?分明今天就不是我的生日,也許是說得太多「XX快樂」說得麻木了,連舌尖都打結了吧。
一句句看似熱暖的祝賀,說穿了,就是一組組「0」與「1」的冰冷數字,隨網絡擴散到世人的眼眸。
十年前跟誰過節,五年前跟誰過節,你全都記得,但五年、十年後的今天,她跟她,卻跟自己有了過節,大概不會再聽到她們的聲音。
普世歡騰的日子,卻說起這些掃興說話,畢竟人類還是喜愛懷緬過去,畢竟我們還是愛聽蕭邦的《Fantalsie-impromptu》。難怪這首歌曲的前奏響起,往日聖誕,還有你的臉蛋,全都浮現在腦海之中。
以為種種記憶,早已備份到雲之彼端,塵封於幽暗角落;不消五秒鐘,連張敬軒的聲帶也未開始震動,甜酸苦辣,都已經下載完成。
鋼琴、結他、二胡、中阮,此刻的心情,比第一段副歌之後的間奏更複雜。期待再見對方,但更怕再見對方,不敢再打擾對方的生活。
見或不見,可以是一道Yes No Question,也可以是一道哲學問題。只需要四個字,已經教我們心如鹿撞,副歌的大鼓,是在模仿我們的心跳聲嗎?
只是,我們都知道,即使網絡已經打破所有物理隔閡,但大家都意識到,哪怕是近在咫尺也好,我們之間的頻率,已經接不上。「軟仔」在第一段的聲音,恰恰道出寶寶心裡苦。
勉強見面,成熟地表演,只會讓殘餘在腦海裡的美好回憶也刪掉。
見或不見?經過一輪拉扯,「不見」可能就是最好的答案。無論是張敬軒的嗓子、伍卓賢主理的旋律還是張楚翹的歌詞,到最後也是充滿冀盼,下一個想見的,會是你嗎?
/誰告別 誰不捨都將於歲月裡
邂逅新的發現/
是時候,要放下你,還有你...

「你要封存與Kary的對話嗎?」

「是」

「你要封存與Shirley的對話嗎?」

「是」
好不容易,終於把全部的「聖誕快樂」訊息也覆了一篇,正想放下手機,看看窗外一片翠綠之際...

「Rachel傳送訊息給你」

見或不見?這一刻,即使相隔多遠也好,也不再需要講再見。
閱評流Facebook:
獨家猛相猛片盡在閱評流instagram:
閱評流YouTube Channel收看自家製音樂節目:
即到各大音樂平台,收聽不能只有閱評流聽到的心水歌單!敬請各位益友弘揚「益者三友」精神,友LIKE友SHARE友COMMENT!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來自香港的閱評流,每星期都會為各位朋友送上不能只有我自己聽到的廣東及華語音樂選擇。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