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選劇|「認識你自己」之痛:《返校》影集版的第三組師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raw-image

如果要用一個概念貫穿《返校》影集版,或許可以借用希臘哲學的格言:「認識你自己。」《返校》這個 IP 從遊戲版爆紅之後,電影版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在這種狀況下,影集版又要如何另出機杼,不會讓人覺得只是同一 IP 的重炒,就成為重要的挑戰。在這一點上,我認為影集版的《返校》扣住了「認識你自己」的概念,成功深化了《返校》原有的主題。

跟遊戲與電影相比,影集長達八集的篇幅,顯然有著更大的揮灑空間。《返校》的遊戲原作不長,玩得再慢的玩家,大概也可以在四到五小時之內破關,以遊戲而言是小品的長度。也因此,影集版的《返校》在原作的基礎上,另增了「1999 年的劉芸香」一線,並且把重心放在這條線上,以此出發來挖掘「1969 年的方芮欣」,是十分合理的決定──原作的故事量,是不可能撐起八集的影集的。

raw-image

在這樣的設計下,影集的成敗就端看「1999 年的劉芸香線」能否開出新意。平心而論,影集版並不是沒有缺點:比如第三集、第四集,交叉敘述「兩段師生戀」的場景,就顯得節奏拖沓,不若第五集以後那樣明快有力。而幾個「沈華 vs 劉芸香」的段落,也顯然稍欠田野調查。比如說,沈華以學生得文學獎當作「為校爭光」之籌碼,但其實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學校會看重這種「無關升學」的文學獎比賽;而沈華一直把劉芸香「入圍」拿出來講,其實也有點奇妙,因為文學獎「入圍」並不能代表什麼,1990 年代的台灣早已有大量文學獎,入圍個把獎項並不出奇。此外,1999 年的性平調查或許不如現在完備,但在已有第三方單位介入調查的情況下,還讓受害人與加害人當面對質,這是不可想像的。受害人與加害人需要嚴密隔離,應是性平調查的常識才是。影集的安排或許加強了戲劇性,但難免減損了寫實程度。

然而,在上述缺點之外,影集第五集以後可說是火力全開,表現得可圈可點,甚至讓人覺得「救」回了前幾集的零散線索。比如第一集李子琪跳樓,留下「我不知道我自己是誰了」的斷語,看似只是文青腔的對白,往後卻在沈華的「教育宣言」、劉芸香與沈華的創作困境、程文亮的繼承焦慮,乃至方芮欣的情感糾結,通通貫串了起來。所有散落的線索,最終都回應了「認識你自己」的主軸。如果說遊戲版《返校》的金句是「你是忘記了,還是害怕想起來」,那影集版就更往前追問一步:你害怕想起來,是不是因為不敢面對你自己?

raw-image

遊戲版《返校》將白色恐怖議題,輕巧交織在個人的生命史之上,把方芮欣這個角色寫得可憐與可恨難分──家庭破落,情感失落,最終竟以告密為出口,釀成政治災難。影集版《返校》則加重了「對自己說謊」的個人面向:方芮欣不敢承認,告發父親的是自己,而不是不識字的母親;甚至,方芮欣也不是不敢承認自己告發張明暉,她不敢承認的是張明暉已知被背叛之後,仍不動聲色的眷愛──在影集版裡,張明暉知道讀書會被告發之後,要求所有成員寫一封「最惡毒的信」給最重要的人,以免那人被牽連,這是遊戲與電影都沒有的神來一筆。表面上,方芮欣的跳樓是因為「我的告密害死了老師」,實際上是更深一層:我的告密害死了老師,而老師仍然愛我。

沒有比愛更重的懲罰了。「認識你自己」的代價何其巨大,使方芮欣怨靈作祟數十年。

raw-image

同理,沈華之所以生嫩得像是個師專沒畢業的大學生,卻能對教育理想高談闊論,也是無能於「認識你自己」背後巨大的權力結構。當他遭遇真正的考驗時,一切自矜瞬間化為烏有,必須痛苦面對自己在創作上、教育上都是「假貨」的事實(這倒是很寫實的文學人心理描寫,這是絕大多數文學人內心隱而難發的恐懼──詩集被發現的瞬間,是沈華最像詩人的時候)。而做為對照,程文亮則是從頭到尾都知道自己不是爺爺,自己看不到。他從不會假裝自己可以,卻還是願意為了他人全力以赴,這份樸實的「自不量力」,正成為這個角色最大的魅力所在。就像他明明不懂文學,卻還會想出「痞子程」的哏來逗劉芸香笑一樣,他是整個翠華中學最溫暖強韌的角色。

而最後,如同遊戲中的「Good End」,是劉芸香(=玩家,在後兩集特別明顯)幫助方芮欣認清真相,離苦得樂。然而此一「幫助」也是血淚斑斑,劉芸香首先得掙脫夢想、愛情與家庭的三重幻滅,幾乎是對所有人失望之後,才能解開「對自己說謊」的咒縛:原來她早已計劃背叛母親,投奔父親與他的新歡。我非常喜歡這個翻轉,因為前面劉芸香不斷把父母失和歸咎於「一定是我沒得文學獎」、「一定是因為我抄襲」時,我覺得完全沒有說服力。除非你的父母也是文壇中人,一般父母誰會在乎這種「小事」?所幸最後有此翻轉,讓我們知道這些創作心事,都是十七歲少女的薄弱藉口,一切就合理得多了。

raw-image

於是,當劉芸香首先突破謊言,成功「認識你自己」之後,她才有足夠的力量來渡化方芮欣。這或許可以讀作《返校》系列的第三對師生(戀,或沒有戀),張明暉與方芮欣、沈華與劉芸香,這兩對都是某種扭曲權力關係下的師生戀。然而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故事最後略微突兀的「教育烏托邦」,指向的也是同一個意涵。一個最好的二年忠班,竟然是沒有老師的二年忠班。

如果我對劉、方兩人的「師生關係」解讀沒錯的話,「劉芸香」這個名字的典故,就饒富興味了。「芸香」這個名字至少有三重意味:一來,「芸香草」是古時候拿來除書蟲的植物,呼應了文學少女的設定。二來,日治時期的「芸香詩社」,是台灣第一個全女性的文學團體,聚集了一批厲害的女詩人,這又跟劉芸香寫詩、才女的設定呼應。三來,芸香詩社當中,有位著名社員林氏好。她不但寫詩,也是當時的流行歌手。她唱紅的作品之一,就是台語歌〈月夜愁〉。在日治時代,流行歌有所謂「四月望雨」的四大名曲,其中「月」就是〈月夜愁〉,「雨」則是〈雨夜花〉。因此,此處再一次呼應了遊戲裡面的重要意象〈雨夜花〉。而〈雨夜花〉的原唱歌手純純,就是〈月夜愁〉林氏好的學生⋯⋯如果方芮欣的「主題曲」是〈雨夜花〉,劉芸香的「主題曲」是〈月夜愁〉的話,這更成就了象徵層次的師生關係。

當然,如此「索隱」的讀法,我並沒有十足把握。不過,考量到影集版處處都是文學典故,或許多想兩步並不至於太離譜。

raw-image

上述的解讀,雖然將影集版的《返校》讀得很「個人」,但我必須強調,這部影集並沒有刻意淡化大的政治層次。「認識你自己」的箴言不只對每位角色有效,影集也試著將它上升到群體國族的高度。故事設定在 1999 年,而在故事最後的廣播聲中,我們聽到了台灣第一次政黨輪替的消息。從後見之明來看,我們知道台灣國族的「認識你自己」之顛簸旅程,才正要開始而已,前路一點都不樂觀。然而故事的寓意依然有效:我們何時能夠不再害怕「自己」,加速「認識」的進程呢?

影集最結尾的程文亮,或可給我們更多啟示。程文亮這個角色從頭到尾都十分亮眼,可惜不是劇情主力表現的對象。在影集最後,沒有法力的程文亮在廟裡幫一個小孩收驚,然後趁著大人走開時,對小孩說:「你可以哭一下,但一直哭一直哭,之後就沒有用囉。」短短一句,同時體貼了親子雙方,既幫大人解決了孩子啼哭的問題,也溫柔理解了小孩的情緒需求。在此,我們和程文亮會一起明白:是的,我們都沒有法力,但我們還是能找到方法,好好一起過下去。人間的問題,就用柔韌的人間之道來解決吧,我們本不該期待什麼超自然力量來拯救我們的。

因為我們要面對的,不多不少,始終就是我們自己。

全文劇照提供:公共電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釀電影,啜一口電影的美好。
4.8K會員
2.0K內容數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25
柳樂優彌之前在發布記者會上說過,因為受到《幕府將軍》的刺激,他的抱負是把《噬亡村》系列推向國際舞台,並且推動日劇(Jドラマ)的發展。這次透過迪士尼的串流平台,確實成功將日劇展示給全世界,開闢出一條嶄新的道路。
Thumbnail
2025/04/04
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縝密度來看,《小鎮星熱點》並不是笨蛋節奏最流暢的作品。由於在落筆之初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劇本骨架,整體敘事相對鬆散,尤其前半段雖然依然很合喜愛日常、逗趣風格的觀眾胃口,但戲劇張力確實較低。然而,看似零亂發散的佈局,最終卻在最後三集裡被巧妙收束,更成功回收了散落在先前劇情各處的碎片和伏筆。
Thumbnail
2025/04/04
從故事的完整性和縝密度來看,《小鎮星熱點》並不是笨蛋節奏最流暢的作品。由於在落筆之初並沒有定義明確的劇本骨架,整體敘事相對鬆散,尤其前半段雖然依然很合喜愛日常、逗趣風格的觀眾胃口,但戲劇張力確實較低。然而,看似零亂發散的佈局,最終卻在最後三集裡被巧妙收束,更成功回收了散落在先前劇情各處的碎片和伏筆。
Thumbnail
2025/03/24
《混沌少年時》展現了戲劇的魅力來自紮實的劇本和演技,而非花俏的特效或爆破場面,全劇以凱蒂的死亡為出發,讓觀眾看見事件背後存在著的、比傑米殺人更為嚴重的問題。從現實生活的暴力到虛擬網絡的霸凌,我不禁想起近年幾部童話電影皆因女主角的膚色與言論和公眾預期不同,網路上便引發各種針對女性外貌的訕笑和攻擊言論。
Thumbnail
2025/03/24
《混沌少年時》展現了戲劇的魅力來自紮實的劇本和演技,而非花俏的特效或爆破場面,全劇以凱蒂的死亡為出發,讓觀眾看見事件背後存在著的、比傑米殺人更為嚴重的問題。從現實生活的暴力到虛擬網絡的霸凌,我不禁想起近年幾部童話電影皆因女主角的膚色與言論和公眾預期不同,網路上便引發各種針對女性外貌的訕笑和攻擊言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有一件事情以海嘯般的形勢,在各大社交平台洶湧著,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產生爭議,以致導演張婉婷需要將影片停止公映及向各界解話,希望平息事件。
Thumbnail
最近這幾天有一件事情以海嘯般的形勢,在各大社交平台洶湧著,獲得香港電影評論學會大獎「最佳電影獎」的紀錄片《給十九歲的我》產生爭議,以致導演張婉婷需要將影片停止公映及向各界解話,希望平息事件。
Thumbnail
電影《熱唱吧》是澳門本土製作,負責攝製的「飛夢映畫工作室」,近年憑惹笑網片引人注目,但電影畢竟不是網片,有趣的是,看畢整齣戲,不但是水準之作,而且有些地方特別值得細味,足證「飛夢映畫」仝人之專業。 電影圍繞劉玉芬 (陳慧敏飾演)、張智仁 (周國賢飾演) 而展開,地點設定在澳門。劉是典型青春期反叛少女
Thumbnail
電影《熱唱吧》是澳門本土製作,負責攝製的「飛夢映畫工作室」,近年憑惹笑網片引人注目,但電影畢竟不是網片,有趣的是,看畢整齣戲,不但是水準之作,而且有些地方特別值得細味,足證「飛夢映畫」仝人之專業。 電影圍繞劉玉芬 (陳慧敏飾演)、張智仁 (周國賢飾演) 而展開,地點設定在澳門。劉是典型青春期反叛少女
Thumbnail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Thumbnail
方芮欣這位文學少女,在劉芸香內心,勢必扮演比沈華更重要的角色。張明暉形容方芮欣「握筆如槍」,她具備以文字碰觸他人心靈的本事,感動許多人,也犯下深重的罪孽。跟沈華不同的是,方芮欣這顆玲瓏七巧心,前半生用來寫作,後半生用來拷問自己。她的遺忘,她的妄想、執念與再次憶起,何嘗不是另一種藝術裡「求真」的表現?
Thumbnail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Thumbnail
劉芸香與方芮欣在影集版全程,其實也是「互為師生」的──方帶劉見識到才華的力量,與成人的險惡;劉則引領方解開謊言之束縛,重見本心。少女之間的相知相救,在影集結尾十分飽滿。這或可以讀作《返校》影集的微言大意:只有在沒有權力關係之下,平等互見的兩人,才能免於權力帶來的欺瞞與傷害吧。
Thumbnail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Thumbnail
專訪這天,在台北連綿的陰雨裡奇蹟出了太陽,兩個女孩一碰面吱吱喳喳、迫不及待分享近況,拍照時也像跳雙人舞,前前後後,左傾右斜,默契絕佳。從徵選階段便一路同行,戲裡戲外都有了親密的革命情感,一起面對角色的成長焦慮和還未長成的哀怨,《釀電影》邀請李玲葦和韓寧來談芸香、談芮欣,談彼此,也談自己。
Thumbnail
這一年多有長大了,而多或少,我想能在生活中慢慢感受。深入了芸香世界,某些開關好像被打開了,變得更加敏感和感性,很多思想也跟著芸香一步步成長和改變。喜歡芸香,也喜歡芮欣,謝謝他們的相遇,所以有了我們的相識。
Thumbnail
這一年多有長大了,而多或少,我想能在生活中慢慢感受。深入了芸香世界,某些開關好像被打開了,變得更加敏感和感性,很多思想也跟著芸香一步步成長和改變。喜歡芸香,也喜歡芮欣,謝謝他們的相遇,所以有了我們的相識。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在最後一堂的表演課,我們抱著老師,傻傻地哭了。我想這都是我們第一次如此投入一個角色,也是我的第一次作為一位演員,用全新的角度檢視自己,重新與自己對話,並且不斷地問:「我是誰?」─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只是在對話的過程中,能夠認識自己多一點,發現自己不同的面相,因而學會同理、學會溫柔
Thumbnail
你還記得嗎?在最後一堂的表演課,我們抱著老師,傻傻地哭了。我想這都是我們第一次如此投入一個角色,也是我的第一次作為一位演員,用全新的角度檢視自己,重新與自己對話,並且不斷地問:「我是誰?」─這個問題從來就沒有正確答案,只是在對話的過程中,能夠認識自己多一點,發現自己不同的面相,因而學會同理、學會溫柔
Thumbnail
繼《前男友》(2011)、《花是愛》(2012,同樣由黃天仁導演)、與《必娶女人》(2015)之後,簡奇峯與林欣慧再度共同編劇的《想見你》,還是走浪漫愛情喜劇的路線,有著深深濃濃的愛情依戀縈繞在男女主角間,也有著幽默發噱的風趣對話穿梭於甘草人物間。
Thumbnail
繼《前男友》(2011)、《花是愛》(2012,同樣由黃天仁導演)、與《必娶女人》(2015)之後,簡奇峯與林欣慧再度共同編劇的《想見你》,還是走浪漫愛情喜劇的路線,有著深深濃濃的愛情依戀縈繞在男女主角間,也有著幽默發噱的風趣對話穿梭於甘草人物間。
Thumbnail
◎關於黃雨萱 對待思念的人,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同。例如《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李大仁,透過程又青走過的路,看過的展,想更了解她。而黃雨萱則是在這兩年的時光裡,不斷地復刻著她與王詮勝的一切,坐過的公車,吃過的餐廳,她的生活早已經停止於當年的空難,僅是不斷地輪迴著一切。 黃雨萱夢到,是王詮勝將她封死於
Thumbnail
◎關於黃雨萱 對待思念的人,每個人的處理方式不同。例如《我可能不會愛你》中的李大仁,透過程又青走過的路,看過的展,想更了解她。而黃雨萱則是在這兩年的時光裡,不斷地復刻著她與王詮勝的一切,坐過的公車,吃過的餐廳,她的生活早已經停止於當年的空難,僅是不斷地輪迴著一切。 黃雨萱夢到,是王詮勝將她封死於
Thumbnail
1、為了一個評審團特別獎 高二時,第一次在戲院看 #徵婚啟事,說起來當時看的動機,並不是我看過原著(16、7歲的高二男生會有人看過這本小說?),而是它讓劉若英在金馬獎上得到一個憑空生出來的評審團特別
Thumbnail
1、為了一個評審團特別獎 高二時,第一次在戲院看 #徵婚啟事,說起來當時看的動機,並不是我看過原著(16、7歲的高二男生會有人看過這本小說?),而是它讓劉若英在金馬獎上得到一個憑空生出來的評審團特別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