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格徵文】當這世界上再也沒有書店時,你的悲傷與喜樂是否還有能被寄託的居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Photo by Camila Quintero Franco on Unsplash

Photo by Camila Quintero Franco on Unsplash

今日藥帖:
鄭宜農 feat. 阿爆(阿仍仍)feat. Chunho 的
〈或許就變成書裡的風景 The Scenery〉Official Music Video

這是一篇被埋藏的草稿,總是覺得不到時候,寫不出最想表達的所以然來。
直到近期,也許這是2020結束前對自己應要完成的期許事件之一吧!又或是因最近在著手一些相關的產業資料,對這個標題,更有感覺了。

有一個說法是,當一個人在各種情緒激盪遊走時,假設身邊有一個可以接住你的人,那麼那個人將成為你生命裡一顆會被記住的星星!
同樣的,假設今天接住你的是一家書店,當我們擁有無法言喻或者言之無物地當下,走進一家待在能感覺自在的一角,如果有一本書,甚或幾行字便代你說出所無法言喻的其實,那它是否也像星星那樣在你心中燃起光亮,那裏有時候,就這樣成為情緒寄託的居所。

Photo by FisH

Photo by FisH

▎文字紙本與實體書店空間存在真的必要嗎?

《旅行的時候世界是大的,但沒有認真想過閱讀的時候也是。》

且比起需要耗費體力開口的交際活動,只要翻開一兩本書,各挑一章節便覺得被全世界理解,在此輕易地找到或就地擴大舒適圈 ; 感到無聊的時候,靈感枯竭的時候,悲傷或喜悅,我不斷於這些時刻,在書本裡無數次的轉彎再轉彎,這是前所未有的寧靜體驗。

因為一次活動籌畫緣故,接觸到的一些台南書店,其中一間是林檎二手書室,我記得在所有文章與打卡點看過千百次的林檎,都不比親自光臨那樣驚豔。後來跟朋友是這樣形容的 :「門簾外與門簾內竟然是兩個世界,彷彿時空穿越,太神奇了 !」

嘈雜的車聲或心裡的聲音,在進入門內霎那,彷彿是另一個世界那樣奇幻,在挑書選書的移動步伐間,偶爾還會聽到一些屬於自己甚至不屬於自己年代,但熟悉的歌曲,翻到頗有年代但卻保有作者親筆簽名的書,簡直在心裡放起煙火,各種佇立在書櫃前挑書時,免不住地會心一笑,是很難言語的。

直到十月的某日,光臨過幾回,那是一條安靜的路平日營業的店外燈光,朋友說它像電影的顏色,但那幾次卻都暗著,檢查過粉專公告後,原來是休息一陣子,我便深深感受到,如果世界沒有書店的微小恐慌感,是失落的。

即便連鎖書店與獨立書店(二手書店)的型態就像客製品與一般品,對我來說都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調劑,連鎖書店的普及與狀態是新穎的,且環境的配置設計與燈光,都是適合每一個走進書店的人,不分客群。

但走進二手書店或獨立的人我猜,必定也喜歡某一種時光的感覺,店主人的獨樹一幟風格、對於舊時的珍惜,即便有些書是泛黃,但比起直接購買全新的書,只要不是殘破不堪,基本上還是會想擁有這個有被時光滲入過的書。

Photo by FisH

Photo by FisH

▎開店指難_第一次開獨立書店就____ ____ 虹風 著

《本質這件事,來自你用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一件值得你收藏入手的創作,它需用你用心,而不只是用荷包去衡量。》

這本書得來時並非全新,但一些跟記憶有關的論述,有時候更喜歡二手,只要簡單作個消毒清理,便成為自己的,然後又有了新的味道。而我最喜歡藏書的原因之一是,肯定有一天你會有需要它的時候,而它就待在你的書櫃裡,這種剛好成為一種浪漫。的確是有需要參考的資料,又再度翻開,這次看與前一次看的心境跟專注度截然不同,這一回在裏頭看見現實。

該書的口吻真實的就像作者坐在對面與你交談,大量探討獨立書店的生存現實、必要、難題、折扣戰、網路與實體、林林總總打破幻想的事實,比較比較像是給想要栽進這個產業的人們,血淋淋的紀錄片。

雖然在稱為Podcast 元年的2020百花齊放的節目中,有著一大塊占比收聽與出版、閱讀、書店有關,記得有一句話這樣說 : 「儘管大環境這樣說著紙本將死,儘管有多少人說書市的悲涼與艱難,但想進來的人還是會帶著熱愛,一探究竟。」

點出許多真實經營書店的實況,從空間、店面、陳設、選書風格確立到需要多少設備、人力、進銷存系統、流程……僅一般中小企業需要看顧的細節,書店一概不少的都跟上了。如果想要開一間書店或是任何個體戶,我總稱都是「自己的東西」,撇除管理人思維,更多時候你要將它視為「自己的東西」那樣去看待。

Photo by FisH

Photo by FisH

▎最糟也最棒的書店 ____松浦彌太郎

《一定會有感到幸福的瞬間,一定會有人覺得非你不可》

在主業與興趣處於南北兩極,這樣極端的呈現底下,有時候會想要躲進一種流水帳或是更加細微描述生活的文字裡,一如也是近期開始讀的徐玫怡的文章、吉本芭娜娜、松浦彌太郎、見城徹….這一類作家的文字。

雖然細微卻奇妙的從中得到療癒的效果。可能是在某種大勢環境與節奏下,有人還在意這些微小的幸福與觀察,讓我有一種回歸自己的衝突感。

該本書寫的是松浦從青少年對於國內教育體制的迷惘,從高中休學,被POPEYE雜誌吸引且著迷,便這樣引領他到舊金山開啟全新的篇章,在流浪生活八個月後,回到日本,在G先生的貿易業務代理工作下,學到許多東西,啟發了松浦對於尋找東西的天賦,先是從家飾品、骨董、有品味特別的東西著手,後來逐漸轉移至特別的藝術、設計刊物。因為喜歡書和二手書店,就這樣常常在裏頭待上一整天也不厭膩。

寫的是一路從美國回來後的種種歷程與實踐的方法,其中覺得最酷的是從國外雜誌選切下來的【廣告頁】,竟成為日本國內設計師第一手的業界消息,這樣炙手可熱的訊息竟然是從一個非正式體系的路邊攤取得,這樣的際遇太有趣了。

後來松浦便也開始思考是否要以固定場所作為販賣空間,而自己又是不是需要這樣來回奔波尋找客戶需要的東西或品味,一直在不斷思索與轉換,無論是空間、形式、販售行銷、或他個人的意志念想,這本書都成為一種思維的老派衝擊。

為何是老派衝擊?! 因為這是過去的歲月所發生過的事跡,於現在處處討論著AI要取代多少工作,以及各大媒體在LINE文案,每日標題不斷宣告,將有多少人會因為新一代的科技浪潮,而失去現有的職業之下,松浦書中所提到的每一種思想轉換與做法也許,再也跟不上腳步,但又何嘗不能以其他形式體現他的理念呢 ?! 總是相信科技能取代的始終只是人性,而非創意與人心。


Photo by FisH

Photo by FisH

▎書店不死 ___ 石橋毅史(楊明綺 譯)

《書店是什麼 !?
偶爾書店是一種像家的譬喻,一個可以回去的安心的地方。書店是一種親手把書交給讀者的行業,也是把書的傳承到下一個時代的力量。》

當時徵文標題發布時,第一個殺入腦袋的便是這本書了,因著電子書的浪潮來襲,大家紛紛都在討論著紙本不死之下,本書大多在討論著還堅持開著書店的人們是為什麼 !?

以每一章節自成一個小篇故事,說著這些相關的從業人員、二手書店、連鎖書店無論是台前台後,都是抱著怎樣的想法在這個產業堅持下來,預期討論何謂書本的意義與存在的價值。

▎最後呢!

記得有一次聽到PChome Online網路家庭出版集團和城邦文化創辦人、《數位時代》發行人詹宏志,談到讀書的未來樣貌,讓我有了不一樣的想法,

未來會有很多閱讀的形式,那是每一個世代不同的課題與轉變,只要知識複製成本下降,知識水準就提高。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FisHome的沙龍
27會員
45內容數
許多時候人生是絕對孤獨的, 在不想聊天的時候,在沒有話題的時候, 也未必能時刻保持熱情與包容,因為更多時間裡很難找到絕對理解你的人, 所以這些那些堆疊起來,便成為願意閱讀的理由, 想為自己留白的時候、不需要言語的時候, 進入一本書的觀點是暫時安全的, 因為那裏的世界是全新,而你也。
FisHome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12/23
反覆將自己浸泡於過熱又失溫的書寫,來來回回,沒有華麗的用詞。 平實地寫著自己在成為文字工作者前後所有的心境歷程,誰說寫字的不食人間煙火, 彥菁說:「就算公開觀點,公開文章可能會招來謾罵,但比起如此,她想陪更多人,喜歡上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2021/12/23
反覆將自己浸泡於過熱又失溫的書寫,來來回回,沒有華麗的用詞。 平實地寫著自己在成為文字工作者前後所有的心境歷程,誰說寫字的不食人間煙火, 彥菁說:「就算公開觀點,公開文章可能會招來謾罵,但比起如此,她想陪更多人,喜歡上自己的人生。」
Thumbnail
2021/12/09
這一本更像是好好說話的進階版了,一切先從自己的信念出發。我們都受過那種對自己「作過的事、犯下的錯要如何反省」的能力,這樣的教育,但卻未受過「對自己即將產生或投遞的信念,回馬槍檢視」的能力,而本書將提供這樣的思考工具,藉由有條理的資訊去評估,給腦袋有足夠的選項與選擇。
Thumbnail
2021/12/09
這一本更像是好好說話的進階版了,一切先從自己的信念出發。我們都受過那種對自己「作過的事、犯下的錯要如何反省」的能力,這樣的教育,但卻未受過「對自己即將產生或投遞的信念,回馬槍檢視」的能力,而本書將提供這樣的思考工具,藉由有條理的資訊去評估,給腦袋有足夠的選項與選擇。
Thumbnail
2021/11/24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2021/11/24
最後,如果你也曾對母親或女兒有一種,沒來由無法言語的感覺、很像尷尬,又像不會癒合且一直化膿的傷,請勇敢的翻閱這本書,可以解開許多「母女」之間很微妙的拉扯與情感混雜。 因為你更明白這樣「真實」的情緒了,所以即便關係或感受仍是彆扭的,起碼都可以更加接受並擁抱它與她。分享給大家。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想要打些什麼,又是腦袋一片空白。驟然的開始也驟然的結束,還不確定是否會打消對書店工作的喜歡,但半年的時間,書店工作的日常也淪為一個重心,把我整個人都浸潤起來,生活的輪廓好像也變得明顯。
Thumbnail
想要打些什麼,又是腦袋一片空白。驟然的開始也驟然的結束,還不確定是否會打消對書店工作的喜歡,但半年的時間,書店工作的日常也淪為一個重心,把我整個人都浸潤起來,生活的輪廓好像也變得明顯。
Thumbnail
23.5.14 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有同樣的方向和不盡相同信念。有人相信長久經營、根基深厚才是正途,有人相信霧裏看花、曇花一現要珍惜當下;有人相信凡事一脈相成、無獨有偶做事要成群結伴。 書店正是這樣複雜多變的群體,包容各式各樣的讀者,珍藏古今中外的書藉,滿載新鮮事物的獨立雜誌。書店是獨特的有機體,即
Thumbnail
23.5.14 活在這個城市的人,有同樣的方向和不盡相同信念。有人相信長久經營、根基深厚才是正途,有人相信霧裏看花、曇花一現要珍惜當下;有人相信凡事一脈相成、無獨有偶做事要成群結伴。 書店正是這樣複雜多變的群體,包容各式各樣的讀者,珍藏古今中外的書藉,滿載新鮮事物的獨立雜誌。書店是獨特的有機體,即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 閱讀,是為了能夠好好地生活。」——法國小說家福樓拜(Gustave Flaubert) 這是本封面很美的書,因為這個第一印象而借閱。18篇文章,紀錄作者於現在寫作的進行式,連接過去與未來之間,那些不可抹滅的書寫記憶和藝術,也回應了徵文提問的「你喜歡文字嗎?」——因為有些事務不可抹滅。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書店存在還有什麼意義呢?最近常在想這個問題。如果這個時代、我所處的這個社會已經不需要實體書店了,也就只能接受了吧。畢竟「沒有什麼會永垂不朽」。 但閱讀的樂趣、「知」的樂趣會一直在的。這世上應該少有像「書本」這樣能帶來不同文化間的交流、傳遞知識、引發不同世代的共鳴、討論、安慰⋯⋯這麼複雜功效的商品。
Thumbnail
二十年後,書店該是甚麼樣子? 書店,尤其是獨立書店,對社會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功能;除了書籍買賣,他們又能為社會創造些什麼?
Thumbnail
二十年後,書店該是甚麼樣子? 書店,尤其是獨立書店,對社會究竟具有什麼樣的功能;除了書籍買賣,他們又能為社會創造些什麼?
Thumbnail
以前我會在空閒的一天走進一間書店,不是順便地,只為了逛書店。路線從一進門的主打書區開始,到左側的各分類新書區、門邊那面牆上的當月雜誌區,再到常逛的人文書區,然後看看漫畫區,一時興起的時候可能也會翻翻財經或社會科學書,最後再到右側的文具禮品區晃晃。
Thumbnail
以前我會在空閒的一天走進一間書店,不是順便地,只為了逛書店。路線從一進門的主打書區開始,到左側的各分類新書區、門邊那面牆上的當月雜誌區,再到常逛的人文書區,然後看看漫畫區,一時興起的時候可能也會翻翻財經或社會科學書,最後再到右側的文具禮品區晃晃。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也許未必是現在的人閱讀少了,可能正好相反地更多,只是不侷限在紙本了,因為取得資訊方式更多元。而書店該如何在這樣的間隙生存下來也是所有愛書人,我們不是沒有方向,我們的困難是方向太多該如何從中選擇,這不是紙本時代,但卻是編輯與出版的大時代。
Thumbnail
放學後,沒什麼錢的學生只能擠在公共圖書館,看著已經翻爛的經典名著,啃著才破不堪的老舊書刊打發時間;下班後,帶著滿腹疑問和委屈的上班族只能站在捷運的月台望著顯示車輛應到時間的電子看板發呆,這是一天之中唯一讓他能不帶任何思想閱讀的一段文字:車輛即將進站。   人們在生活中遇見疑問,打開手機呼叫出冷冰冰
Thumbnail
放學後,沒什麼錢的學生只能擠在公共圖書館,看著已經翻爛的經典名著,啃著才破不堪的老舊書刊打發時間;下班後,帶著滿腹疑問和委屈的上班族只能站在捷運的月台望著顯示車輛應到時間的電子看板發呆,這是一天之中唯一讓他能不帶任何思想閱讀的一段文字:車輛即將進站。   人們在生活中遇見疑問,打開手機呼叫出冷冰冰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 在文字的幻想國度中,我默默翻著書頁,乘著想像力的翅膀,隨著作者溫暖的筆觸,飛到各個我想去的地方。在那裡世界是繽紛的,閃耀的,沉浸在這樣的書香世界裡,我很幸福。
Thumbnail
從小我就是一個嗜書如命的人。 在文字的幻想國度中,我默默翻著書頁,乘著想像力的翅膀,隨著作者溫暖的筆觸,飛到各個我想去的地方。在那裡世界是繽紛的,閃耀的,沉浸在這樣的書香世界裡,我很幸福。
Thumbnail
根據出版業工作的同學表示,去年台灣整體出版業的年營收、不敵一家巷口的便利商店一天的營收,出版業步入寒冬,一直都不是什麼祕密的產業狀況。 有人覺得是網際網路的興起,讓民眾沒有了閱讀的習慣;有人覺得,
Thumbnail
根據出版業工作的同學表示,去年台灣整體出版業的年營收、不敵一家巷口的便利商店一天的營收,出版業步入寒冬,一直都不是什麼祕密的產業狀況。 有人覺得是網際網路的興起,讓民眾沒有了閱讀的習慣;有人覺得,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