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7|閱讀時間 ‧ 約 11 分鐘

《依戀效應》書摘筆記

*以下數字代表頁數
82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是所有童年不太完美的人渴望達成的目標。
雖然七成五的人們依戀模式一生不變,但有些人確實會改變。
成人依戀訪談的微妙處,重點不是經驗,而是你如何「訴說」經驗,這與敘事的連貫性有關。
根據你對父母的敘述,你的童年在某些方面很不理想,但是你可以談論自己的童年,你可以向我描述它,這就是「習得的安全型依戀」的人會做的事。這類型的人童年可能很不好過,但即使你描述父親的形容詞好壞參半,卻不帶有理想化(逃避型)或詆毀的防衛機制,更像是在說「情況就是這樣」。
「如果你不懂反思,沒錯,你會屬於那種依戀模式。意即,如果你無法以相對平衡的觀點向我訴說正面與負面事物,我會將你歸類於不安全型的依戀模式。」
「習得的安全型依戀」不代表所有童年問題都被抹去,也不代表你不會辛苦掙扎,而是你有足夠的理解與距離,可以用一定的客觀態度描述事情。總體來說,這就是安全型依戀的意義。
126
根據依戀模式不同,每個人對身體疼痛的體驗與反應也不同。屬於不安全型依戀的人,無論是焦慮型或逃避型,對於分娩初期階段疼痛描述通常更強烈,被鞭傷後承受更大的痛苦,執行引發痛苦的任務後會出現更嚴重的頭痛。
152 153
第一次約會可能會觸發依戀系統,並喚起依戀模式「最純粹的效果,它們充滿情感讓人期待獲得關心與支持,也能喚起被拒純的恐懼。」(略)一個人可以裝得出來,但另一方面,多數人不會試著假裝自己的依戀模式。
雙方第一次談話時,你會發現安全型依戀的人很放鬆、愉快,很好相處,(他們)會「積極控制緊張情緒,將潛在威脅轉化為挑戰。」認識陌生人時,會「保持積極樂觀,並且相當放鬆。」這種特質能反過來幫助對方放鬆並樂在其中。
焦慮型依戀的人會擔心被拒絕,但他們也可能表現得風趣迷人,並且對約會對象展現出興趣。而他們有些並不真的對約會對象感興趣,感興趣的是對方是否喜歡他們,是否能為他們提供安全感。
逃避型依戀的人可能最容易被辨認出來。他們無法自在地談論自己的感受,所以不會談太多私事,而是把焦點放在自己做的事情上,包括工作或最喜歡的運動對伍等,但不會談論任何私事或內心話。
逃避型依戀的人往往不會透露自己的事,並且有意無意地表達自己不需要伴侶。相反地,焦慮型依戀的人在約會時,常會一下子透露太多私事,而且是在對方能接受之前就這麼做了,讓人感覺很黏人或過度心急。(反映出他們「希望與對方融合以平息自身的焦慮,期望在尚未探索或建立任何默契的情況下就察覺彼此深層的相似之處。」)安全型依戀的人通常能將界線掌握的「恰到好處」。
182
我們走在狹窄的攤位走道上,經過其他孩子可能會覺得深具吸引力的東西,例如色彩繽紛的食物與可愛的兔子,或是可怕的東西,例如忙碌的購物者或叫賣的攤販。但懷亞特一直很安靜,看起來心滿意足。整個過程中還多了我這個陌生人跟著他們母子,一直問問題打斷他們。然而他只是津津有味地吃著蘋困,表現得安寧平靜。他很鎮靜,不需要媽媽喋喋不休,不需要影片來分散注意力,不需要外型像火車的大型嬰兒推車。一切似乎只需要一個將注意力放在他身上的媽媽,和一塊長長的布料(嬰兒揹巾),讓他可以緊緊擁抱媽媽的胸膛。
188 191
爭吵其實是在對感情的疏離提出抗議。「伴侶彼此真正想問的是,我可以依靠你嗎?你會陪在我身邊嗎?我對你來說很重要嗎?」(略)有時候爭吵也可能是抗議情感過度連結。無論哪種情況,治療的目標是要讓夫妻恢復適常的情感連結。
治療過程通常在六到十個月內持續二十至三十次諮詢。「並非所有夫妻都能完成療程,有些夫妻感情變好,有些決定離婚,儘管那很少見。」
195
在夫妻關係中,出軌的經常是逃避型依戀的伴侶。他們往往「對主要關係不太投入,」因此外遇。也比較可能積極回應「偷獵」行為,亦即那些試圖勾引他們離開目前伴侶的行為。
另一方面,情感暴力比較常見於焦慮型依戀的伴侶。他們面對分離壓力時,對親密關係的強烈渴望可能引起充滿敵意的反應。「因為恐懼而產生的憤怒。」(略)這種「常見的伴侶暴力」,亦即「失控的爭吵」,比較不可能是更極端的暴力行為,例如毆打。
212 213
如果朋友有焦慮依戀,請經常向他保證你會陪伴他並為他付出。如果朋友有逃避型依戀,別要求對方過於親密,而是要給他空間。
強戀逃避型依戀的人並非不想要或不需要關懷與支持,但他們預期自己靠近或依賴伴侶時會被忽視或受傷,所以想要保護自己。 普通程度的支持可能只會引發逃避型依戀者對依賴的恐懼,但超高程度的支持可以突破他們的心防,並讓他們正面回應朋友的支持。 表達關懷或理解與同情等情感支持助益不大;如果你自始至終對他們提供超高程度的實際支持,包括提供資訊、提出具體行動和解決方案,就能讓他們慢慢卸下心防。
不幸的是,同樣超高程度支持似乎對焦慮型依戀朋友沒效。如果和焦慮型依戀的朋友往來,最好的方法就只有始終如一地花時間陪伴他,為他付出。 強烈焦慮型依戀的人對於親密保證的需求往往「極為強烈,而且基本上無法獲得滿足。」此外,某些焦慮型依戀的人「常渴望維持一段關係,但隨著時間過去,他們會對這種依賴產生厭惡,因而變得疏離導致關係破裂。」忽視這種現象可能是一個方法,因為在許多情況下,這種情感決裂只是暫時的。
220
「社會情緒選擇理論」指出,人們會隨著年紀漸長而放棄膚淺關係,專注於經營重要關係,因此與他人的互動可能會變得較不頻繁,但情感生活則變得更豐富精采。
隨著我們日漸衰老,「睡眠品質」成為依戀模式的一種指標。 擁有安全型依戀的老人比較容易入睡;相比之下,焦慮型依戀的老人或許是因為惦記著生活中的各種「挑戰」,以致較難入睡,白天打盹次數較多,晚上較依賴安眠藥。
244~246
焦慮型依戀的人容易覺得自己不受賞識或遭到誤解,害怕被拒絕而焦慮,因此可能表現得「依賴、需要關懷、擔憂,並且經常尋求其他成員的認可」,為工作團隊帶來社交上的壓力與挑戰。總之,他們可能會在工作時擔心自己的表現,因此無法達成工作的要求。
逃避型依戀的員工可能利用工作來「逃避參與社會」,比較容易對工作產生不滿,更關注工作的時間,比較少幫助同事,甚至徹底避開同事,導致團隊內部衝突。
雖然只僱用安全型依戀的員工看起來對企業有利,但不安全型依戀的員工有其獨有的優點。
焦慮型依戀的員工能夠對問題與威脅保持警覺,並確實警告整個團體。
逃避型依戀的員工,在電腦冒煙實驗中,最先找到安全路徑離開房間。他們擅長照顧自己,在危險時刻最有可能迅速有效採取行動,找到最佳逃生路線。
由此可見,焦慮型(哨兵)與逃避型(快速反應者)都能在團隊中發生有用的特質,前提是,團隊必須是團結的:彼此信任、接納、互相勉勵,方能展現其獨特能力。
256
焦慮型依戀的人可能會厭惡運動(怕痛),逃避型的人較可能投入不需與人往來的運動,例如健身,這是他們避免人際關係的一種方式,所以我們健身房看到的一些超健美運動員可能屬於逃避依戀。

目錄
推薦序:美國羅切斯特大學心理學教授,哈利・萊斯(Harry Reis) 作者序 第一部:什麼是「依戀」? 1. 老虎來了:依戀模式的源頭 2. 五個形容詞:評估成人的依戀模式(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 3. 媽媽回來了:兒童的依戀模式(安全型、焦慮型、逃避型、混亂型) 4. 進入掃描儀:依戀與大腦 第二部:生活中的依戀 1. 咖啡約會:依戀與約會 2. 養育人類:依戀與教養 3. 近身慢舞:依戀與婚姻 4. 時髦與優雅:依戀與友誼 5. 當年紀漸長:依戀與老化 第三部:社會中的依戀 1. 獲得工作:依戀與職場 2. 終場哨音響起前:依戀與運動 3. 追隨領袖:依戀與政治 4. 祢與我同在:依戀與宗教 後記:最重要的十項依戀功課 1. 了解你的依戀模式 2. 與你的依戀模式共處或想辦法改變 3. 你可以努力改變依戀模式 4. 努力讓你的孩子擁有安全型依戀 5. 請記住,其他人也會受依戀模式影響 6. 利用依戀知識,找到適合的對象 7. 利用依戀知識來挽救感情 8. 支持親職教育、帶薪育嬰假、日托機構 9. 幫助混亂型依戀的高風險孩子 10. 承認我們都需要依戀 詞彙表 資源與延伸閱讀 附錄:依戀測驗 1. 與伴侶保持親密的關係,對我而言並不難。 2. 我經常擔心伴侶不想和我在一起。 3. 我經常擔心伴侶不是真的愛我。 4. 我會向伴侶尋求協助,而且這麼做的確有幫助。 5. 我經常希望伴侶對我的情感能像我對他的情感一樣強烈。 6. 我和伴侶之間的關係令我感到憂心。 7. 我會和伴侶商量事情。 8. 當我向伴侶表達情感時,我擔心他對我沒有相同的感覺。 9. 我不怎麼擔心伴侶會離開我。 10. 我的伴侶好像只有在我生氣時才會注意到我。 11. 我可以自在地依賴我的伴侶。 12. 我不怎麼擔心自己會被拋棄。 13. 我的伴侶讓我對自己產生懷疑。 14. 我發現我與伴侶的關係並不如我想要的那樣親近。 15. 我擔心我會失去伴侶的愛。 16. 我對親密關係的渴望有時會嚇跑別人。 17. 我擔心自己配不上其他人。 18. 依賴伴侶對我來說是件容易的事。 19. 我寧可不要向伴侶表達我內心深處的想法。 20. 我能自在地與伴侶分享我的想法與感受。 21. 我擔心我的伴侶不像我在乎他一樣地在乎我。 22. 我發現自己很難依賴伴侶。 23. 我擔心一旦伴侶認識真實的我,他就不喜歡我了。 24. 與伴侶保持親密讓我感到很自在。 25. 對伴侶敞開心胸讓我感到很不自在。 26. 我寧可不要與伴侶太過親密。 27. 當伴侶想與我親近時,我會感到很不自在。 28. 親近伴侶對我來說是件相對容易的事。 29. 我常會與伴侶討論自己遇到的問題與煩惱。 30. 我會與伴侶分享一切的想法。 31. 有時伴侶對我的情感會無緣無故出現變化。 32. 見不到另一半時,我會擔心他可能對別人產生興趣。 33. 伴侶太靠近我的時候,我會很緊張。 34. 向伴侶示愛對我來說是件容易的事。 35. 如果我無法從伴侶身上獲得情感與支持,我會很生氣。 36. 我的伴侶能夠真正理解我和我的需求。 本書附錄同時收錄三種依戀模式測驗網址: (1) 親密關係體驗量表(英文網站)(網址:www.web-research-design.net/cgi-bin/crq/crq.pl) (2) 人際依附風格測驗(網址:https://www.tip.org.tw/evaluatefree11) (3) 愛情依戀量表(網址:https://www.tip.org.tw/aabti)

*說附量表,根本沒用,因為沒解答,還是得上網做測驗。(英文XD)
分享至
成為作者繼續創作的動力吧!
© 2024 vocus All rights reserved.